第41章 諸葛亮(20)

諸葛亮(20)

張松跟法正都接收到了來自益州武将的冷酷凝視,二人如芒在背,卻不敢在面上有所表示,畢竟他們打的的确就是背主的主意,劉璋不足以守住益州,他們要為自己找一個真正可以效勞的明主。

【劉璋的邀請一傳到荊州,諸葛亮飛速地勸劉備答應了,這簡直是鴨子自己飛進嘴裏,都不用自己做什麽,劉璋派遣法正帶着四千人迎接劉備入川,“前後賂遺以巨億計”。

備備的魅力值是很高的,不然不會輕而易舉地收割各路人一波又一波的好感,法正看到劉備第一眼,心裏想的可能就是張松那小子果然沒騙我,他非常果斷地投了劉備,并在後期成了劉備手底下非常重要的一個謀士。

涪城的宴會暗藏殺機,因為荊州不能無人駐守,劉備将諸葛亮安排給了關羽,自己帶着軍師龐統去的益州,龐統在宴會之前給了劉備建議,直接在席間暗殺劉璋,然後趁益州群龍無首之際率兵直取成都。】

法正立刻從座席之上彈跳開來,下一刻嚴顏的寶劍就插在了他剛剛坐的地方,嚴顏生得高壯,橫眉倒數的時候很有幾分鐘馗的感覺,“此等不忠之人,竟也能入劉使君的眼麽?法正今日叛我主,安知明日不會将使君人頭獻于曹操?”

法正的衣角被釘在了坐席上,有些狼狽,諸葛亮之前與法正見面就知道這人有大用,出聲道:“将軍此言差矣,一則此物所說緣何不可得知,現在就動刀兵,恐傷天和。”

“二則我主并非思圖一己私欲,而是奉衣帶诏讨逆,做的是匡扶漢室還天子于舊都的大事,今曹賊雄踞北方,若不同心協力,如何能早日恢複漢室國祚,有為生靈立命之心者,如何不能選我主,總好過拱手将益州獻于曹賊者。”

劉巴愣了愣,一時竟然不知道該怎麽去反駁這個詭辯。

現在已經算是撕破臉了,但是益州的一衆大小官員此時此刻都感受到了一點震撼——諸葛孔明的這番話,無疑是将劉備最大的謀算和盤托出了,他要統一這個亂世。

他說的那些漂亮話沒人能确認,畢竟誰能保證劉備真的打盡諸侯之後就會還政于天子而不是逼迫天子禪位?前面那幾位天子身旁大權在握的外戚或是宦官就不提了,光是本朝,就有董卓跟曹操兩個例子。

諸葛亮看着對面幾個将軍臉上的神色變幻莫測,垂眸之間想的卻是另外一個名字。

龐統……

這個名字他很熟悉,他還高卧隆中之時,襄陽龐德公曾經盛贊過三個人,他得一謬贊,為卧龍,另外兩人與他齊名,其中一個,就是鳳雛先生,此人之名,就叫龐統。

但是這人,不是在東吳帳下做事嗎?去年周公瑾身隕,還是這人送靈回江東的。

諸葛亮下意識朝上首的劉備看了一眼,主公也是一臉沉思。

Advertisement

【但劉備拒絕了,“此大事也,不可倉卒”,這場宴會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劉璋推舉劉備代理大司馬兼司隸校尉,劉備推舉劉璋為鎮西将軍兼益州牧,兩人客氣來往了一番,劉璋送了不可數計的糧草和兵馬給劉備,又讓他統領白水關的兵馬,硬生生将劉備的軍隊擴容到了三萬人。

劉璋本意肯定是想讓劉備幫忙打張魯,最好能趁着曹老板過來之前,把這個地方全收了,但劉備到葭萌關之後,并沒有很快攻打張魯,而是在當地厚樹恩德,廣受民心。

劉璋再憨,看見劉備一年都沒有出兵打張魯也知道自己是賠錢做生意了,而在建安十七年,曹操再次向東吳用兵,孫權向劉備求援,作為盟友的劉備自然得回去,因為曹操如果看着東吳,荊州肯定也不安全。

劉備向劉璋提出了借點兵馬的要求,給的理由也很正當,“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

要是曹操先把東吳跟荊州都拿下了,益州也不用守了,張魯不過是個只能看清眼前三分地的人,有漢中已經是心滿意足,不會在這個時候率兵來打你的,

但劉璋已經被他糊弄了一年了,怎麽還可能要什麽給什麽,他要借一萬,劉璋只給了四千,這原本還不能夠算開戰的理由,但就在此時,張松知道了劉備要回去,直接給他去信,問大事還沒做成功呢,怎麽現在就回去了。

大事指代的是什麽誰都清楚,張松的哥哥張肅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大驚失色,生怕禍水流到自己身上,同時他是親曹一派,直接幹脆地把這件事情上報給了劉璋,劉璋大怒,斬殺張松,并且下令益州各處關隘的守将不能輕易放劉備通過。

兩家就算正是撕破臉皮了,龐統适時給劉備提了上中下三條計策:“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楊懷、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強兵,據守關頭,此二子既服将軍英名,又喜将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将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1】,“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但是劉備又不想直取成都,就跟當時在宴會上他拒絕龐統說的直接刺殺劉璋一樣,無論是為了在益州百姓那博取一個好名聲還是劉備真的顧念同宗之情,他選擇了徐徐圖之。

他采納了龐統的中策,先下白水關,再以白水關為據點,一步步向成都的方向蠶食益州的土地。】

李嚴在來宴會之前就知曉了劉備要帶哪些人過來,但其中并無一個叫龐統的人,而且此物說諸葛亮與關羽留守荊州,可是眼下這兩個人都來了涪城,關羽身邊還跟着一個長須英目之将,不知何名。

他很想說服自己天上懸挂的這個東西不過是諸葛孔明做出來掩人耳目想讓他們不戰而降的妖物,可是那看着十分吊詭的藍光和上面栩栩如生的人相,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絕非人力所能及之事。

他越發覺得自己之前的那個猜測就是真的——這就是方外之物,劉備之所以能從劉表手裏接下整個荊州而非像這上面說的與曹孫兩家三分,就是因為他已經提前看到過這方外之物說的內容,所以及時避開了錯誤的答案。

李嚴越想越覺得恐懼,他有些拒絕想下去——因為如果事實真如他猜測的那樣,那天下無須再有人多話,劉玄德本來就是難得的明主,再加上這樣的殺器那還有誰能為敵手。

雖然李嚴現在很不願意這麽講,但是劉備的确比劉璋更适合做主公。

最起碼易地而處,劉備不會連王累的死谏都不聽,執意邀請其他兵隊入蜀,驅虎吞狼,怎麽能是長久之計。

更別提送資費巨以億計的人馬辎重了。

而且他們現在面對着一個非常直接的問題,那就是經過此物一番話語,今日這宴席就算不是鴻門宴,現在也變成鴻門宴了,既然事情都說出口了,劉備就算不殺劉璋,也絕不會放他回去。

李嚴想起那個龐統所說的上中下三策,在心裏感嘆,劉備原來選的不是上策,現在也要變成上策了,說不定會更直接,采取龐統之前所說的,斬殺劉璋于宴上。

而劉璋就算真的死在了這裏,益州群臣,也未必會聚沙成塊,一擁而上為劉璋報仇,恰恰相反,他們可能會投誠一部分,分割一部分,益州無主,郡縣便成了人人可取之地。

後果一環扣着一環,李嚴面上不動聲色,心裏已經接連嘆了七八九十個氣了,他想,除非天音最後真的說出了劉璋向劉備投降之語,不然今天這頓飯,一定不能善了。

【劉備離開葭萌關後,葭萌關由霍峻守衛,這人牢牢守住了劉備的後方,漢中張魯聽說了劉備劉璋反目的消息,馬上就派人過來塞糖衣炮彈,霍峻是這麽回答的:“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

備備作為一個君主,臣運真的比劉璋好很多,手下守将大多都是效死,對比一下劉璋手底下的那些人,實在是有點拉踩的意味了。】

這是什麽意思,劉璋的眼神不由自主地瞟向了正襟危坐的己方将士,這光幕是想說,自己手底下的人,向他人投誠的比比皆是嗎?

諸葛亮忍不住微微挑眉,淡然地把酒杯端了起來啜飲一口酒,如果益州守将真能不戰而降,那倒真是意外之喜了。

他現在清楚那能浮于空中叫什麽“系統”的商店樹說的話都是真的,雖然他不甚清楚“統計”“數據”這些詞究竟是什麽意思,但是此時此刻,的确是說出的最佳時機。

劉璋除了拱手稱臣,已經別無他法了。

【張魯退去之後,劉璋派遣大将扶禁、向存率領一萬餘人,從阆水圍困葭萌關,而當時關內不過數百人,霍峻竟然也守了整整一年,并且趁這兩位将軍懈怠的時候率領葭萌關精銳出城,大破劉璋軍。

而在這一年裏,劉備率領的荊州軍前期幾乎是一路勢如破竹,劉璋派出了張任、劉璝、冷苞多位親信組成防禦兵北上與劉備抗衡,在涪城就遭大敗,随後退守綿竹,劉璋又派出李嚴赴綿竹督軍,結果李嚴做得更幹脆,直接率衆投降劉備。

唯一稍微能看的就是雒城之戰,從公元212年年底起兵,再到213年6月劉備兵臨雒城城下,短短半年時間,荊州兵攻城略地,直接逼到了益州的中心位置。】

此章有參考《襄陽記》:諸葛孔明為卧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

【1】文中此句不是完整的,《三國志》裏的完整描寫是“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谏璋,使發遣将軍還荊州。将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并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将軍英名,又喜将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将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