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李世民(2)
李世民(2)
李元吉憤怒的表情陡然一僵,他讷然看向馬匹領先半個身位的李建成,把原先準備的叱罵默默咽了回去。
但這口氣實在不吐不平,李元吉換了個說辭,冷笑道:“二哥平日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大唐不敢居功,看樣子也是心有不誠嘛,如今兵權盡在掌中,逼父皇傳位想來也是預謀之事吧。”
天道不公,竟真的讓李二當上了皇帝!當日就不該聽信太子婦人之仁,一杯毒酒下去哪還有今日這性命懸于旁人掌上之危!還皇太弟,太子如今連自己性命都保不住!
怎麽就能這麽蠢?若不是占了個嫡長子的名分,如今還有他李建成什麽事!
然而李世民聽了這句挑釁,表情毫無改變,他只顧看光幕裏流轉的畫面,畫面中是一片太平景象,行人身上衣衫與此間相似而有不同,來往幼童手中拿着糖串,互相招呼“上元安康”。
無人面帶饑色,無人衣不蔽體,長安城千百戶人家,家家燈火通明,不知到了幾時,所有人齊齊湧至一座高樓前,對樓頂一人山呼“聖人萬歲”。
這就是那“貞觀之治”時的景象嗎?!如此繁華,如此引人神往。
李世民心中激動不已,他重重地長吐一口氣,握緊缰繩的雙手總算放松了些。
若我當真能登基稱帝,我必不辜負此番天象之恩,一定廣開言路與民休養,給天下百姓一個和光幕中畫面一樣的太平盛世!
天音娘子的态度非常明确:我們後世人都知道太宗陛下是射殺兄弟造反犯上才得到的皇位,甚至也知道玄武門之變的前後事實可能和史書上寫的有所出入,太宗并不是個以德報怨的小白花,但那又怎麽樣呢,我們不在乎。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政變,拉高從宏觀角度看,它幾乎左右了唐王朝的命運。
太宗陛下治軍能力突出,因此後人常常會忽略初唐時期大唐的對手究竟有多少,又有多厲害。
與隋唐時期有關的文學作品很多,但無論哪部作品,裏面必有“瓦崗寨”,作為秦王府的重要投資人——秦瓊,程咬金,李勣等好幾個身居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榜的人,都是從這個農民起義陣營投奔李世民的,我們也得以從文學作品裏知曉那幾個難啃的硬骨頭,如劉武周窦建德劉黑闼王世充等,都是李世民帶兵打下來的。
然而初唐面對的危險不僅來自內部這些割據勢力,外部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想着來中原地區分一杯羹,其中以突厥為首。
我們在前面的西漢與三國視頻裏都提到過少數民族南下的原因,在封建社會,當中原華夏族處于繁榮安定的社會時,少數民族多為華夏封建政權的附庸,而當天下大勢處于合久必分狀态時,少數民族會遵循自己的發展規律決定是否踏足中原。
Advertisement
恰巧初唐就是中原式微的時候,隋末天下大亂,人口攏共才二百萬戶,唐政權初定還沒來得及休養生息,就要面對發展迅速來勢洶洶的突厥。
但太宗陛下僅用三年,跟突厥的關系就從斬白馬為憑的渭水之盟變成了可汗你舞跳得真不錯咧,并且他面對的少數民族政權還不只一個突厥,後面大唐又陸續打服了薛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小國。
為什麽現在大唐在周邊國家都如此出名?為什麽太宗陛下能被同時代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那當然是因為唐天子武德充沛!
二鳳的帝王身份壓住了他的名将光環,如果不是礙于皇帝的身份,淩煙閣上功臣首位就應該寫他自己。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玄武門之變就成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從史書上看,這個必然其實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武德九年的天文景象實在是有點奇怪,奇怪到讓它足以成為這場政壇巨變的誘導因素,如果沒有這天象,這場政變也許就不會如暴雨般來得那麽迅疾猛烈。
“(武德)九年五月,太白晝見;六月丁巳,經天;己未,又經天。在秦分。”
武德九年五月,金星大白天就在天上挂着,六月初一,金星又來一次,六月初三,它又雙叒叕來了。
我們今天明白,太白經天只不過是自然的天文現象,金星和地球作為同樣圍繞太陽做公轉的行星,它們必然會有一個時刻會連成三點一線,當金星處于當中時,從地球上看太陽,自然就能看到小黑點,而且這是有規律的,大概每243年出現一次。
但在封建社會,這個天文景象主不祥,素有“太白經天,天下易主”的解卦,而武德九年短短兩個月內,太白經天連着出現了三次,當時的人們難免認為天象是在隆重嚴肅地宣告一件事:你們的皇帝馬上就要換人啦,而且是很快就要換哦。
這肯定讓尚且在位的李淵覺得非常不高興,這不是咒我死嗎?
後面這句“在秦分”,則讓太子李建成開始如坐針氈,迫不及待地欲除秦王而後快。
李世民的封號就是秦王,這個天象就相當于明晃晃地同時告知大唐當時的帝王和儲君:你馬上就要下臺了。
彼時奪嫡之争本就激烈,但尚有李淵這個做父親的從中調停,這句“見秦分”之後,“高祖以狀授太宗”,李淵似乎默許了這場争鬥的進行,要知道這位開國皇帝一開始對秦王說的是,不如效仿漢朝梁孝王你去洛陽另立天子旌旗吧。
然而他下一次在史料中出現,就是在尉遲恭于海池之上陳情請立秦王為太子的時候了。
五月之後,慢節奏的奪嫡之争突然加快起來,太子和齊王連番發動了對秦王府的攻擊,先是驅除李世民身邊得用的文學館名士,刺殺左二副護軍尉遲恭,誣陷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後又借反擊突厥之名分走秦王帳下的精銳士兵。
在此情形之下,那個最殘酷的選擇,終于擺到了李世民面前,就像房玄齡和杜如晦勸誡的那樣,此刻已經是不殺敵便殺我的危急情形了,再等下去,跟随他的那些人,很可能也要嘩變。】
天音說中了他最恐懼的點,手心再一次黏膩起來,李世民看着光幕中飛速流轉的星象,腦海中浮現出先前那兩個月的生死掙紮。
太子的行動速度如此之快,從第一次太白經天之後,他的處境陡然變得艱難起來,時間根本不容許他去思考別的對策,太子和齊王的殺心鋒利如刀,房玄齡的提議,是他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方法。
昨日父皇陰沉的面孔猶在面前,太史令傅奕整個腦袋都趴在地上,不敢擡頭看他與父皇的對峙,那個書寫着“太白見秦分”的冊狀就這樣扔在他面前,父皇沒有多說什麽,只問他怎麽看看待這個天象。
他能察覺到那句問語裏的不滿之意,李世民當即就下定了決心,他先是朝父皇哭訴了一番自己的冤屈,然後請求第二日與太子對峙,他要直接登上巅峰。
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文學館十八名士之首,若是他不能保全這兩人,那麽文學館也就沒有必要再開下去了;尉遲敬德是最先與他一同為大唐江山灑血之人,程知節是秦王府近臣,若是這兩人真為太子所殺,那他麾下的那些精銳要麽投降東宮要麽就只能乞病退離軍隊。
他就算能活下來,也只能做一個別人随時随地想殺就殺的困獸。
他李世民才是為大唐開疆拓土之人,憑什麽要受此脅迫!
手拿刀劍逼視太子的長孫無忌在乎的卻是另一件事,他不太明白天音娘子所說的“金星”和“地球”是個什麽東西,但他知道她的意思是太白經天乃是一件尋常事,且有規律可循!
而且瞧天音娘子那不以為意的态度,如太白經天這樣的異象解釋,恐怕在後世還有許多。
長孫無忌從無意間窺見的這件事中感到了恐懼和興奮,他看了一眼高坐于馬上的秦王,暗道自己跟随的果然是個明主,逢兇便有天象相助,他有預感,這方外異象,絕對不會就出現一次!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太白經天的不祥天象第三次出現,高祖李淵直接把“太白見秦分”的解釋扔給了李世民看,六月初四,也就是廷前對峙的第二天,李世民就直接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宇文士及以及屈突通等人入朝,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前察覺到不對勁,立刻調轉馬頭,在聽到李世民的呼喚之後,李元吉二話不說搭弓就射,結果“再三不彀”,他一連三箭連弓都沒有拉滿,而二鳳弓馬娴熟,他射太子,史書上就簡單兩個字:“殺之”。
這兩個人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在外征戰多年的太宗陛下的。
随後尉遲恭帶着七十多名騎兵趕到,他的手下直接把李元吉射下馬來,可能命運就是喜歡一波三折的戲碼,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二鳳的坐騎受到驚吓,直接馱着他奔進了玄武門旁邊的小樹林,二鳳被樹枝挂住,又驚馬摔倒,一時站不起來。
“元吉遽至,奪弓将扼之”,二鳳差點就栽在意外上,但幸虧他帶的人多,尉遲恭“躍馬叱之”,李元吉見對方勢衆,立刻放棄勒死李世民,轉身朝李淵所在的武德殿尋求幫助,但還是被追殺上來的尉遲恭一箭射死了。】
雖然已經預料到了等待自己的肯定不是個好結局,但聽見了自己死訊的李建成還是不受控制地搖晃了一下身體,他的目光一一掃過拱衛在李二身邊的人,這都是一群忤逆犯上的亂臣賊子,那騎在馬上的就是賊首,他們為什麽還能享萬世香火?
後世之人就這樣不在乎禮節麽?
而且,太白經天……竟是有規律可循的自然之象?
李建成臉上露出一個自嘲之笑,天音說的也對,他雖為太子,但家底哪有二郎豐厚,他有文學館的諸多謀士,有自各個州縣收服的悍将,而他呢,他只有父皇指派給太子府的哪些屬臣。
李元吉很明顯沒有他大哥想得那麽多,他聽完這些很想怒聲呵斥幾句,但看着尉遲敬德已經握在手中的三石弓,總覺得後心一疼,好像在某個時刻這個該死的黑臉漢真的将自己一箭穿心過,他只能默默地低下了頭,争取不那麽引人注意。
他現在的想法已經改變了,李二明顯對今日之事有所籌備,現在有這異象撐腰只會更加肆無忌憚,若是他俯首稱臣,能不能從李二手裏讨回一條命來。
【既殺了太子與齊王,後面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當李淵在海池上看到盔甲上滿是血跡的尉遲恭請他重新立儲,又聽見身邊陪伴同游的蕭瑀和陳叔達也這麽請求,他似乎也只能說:“善!此吾之夙心也。”】
李勣(音同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