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李世民(11)

李世民(11)

太宗陛下接觸到了SVIP客戶的獨有服務——給差評,這項服務在系統升級之前對所有的客戶都是關閉狀态。

系統急得抓耳撓腮,看着李世民的手在“差評”鍵上不停來回挪動着,屏幕上的顏文字表情都快紊亂了,“ 陛下,我是真的不知道溯回這個商品的使用會有副作用,要是我知道的話我肯定不會賣給你的!”

見李世民還是不為所動,系統把心一橫,“我可以再免費贈送您一件商品,要是這樣還是無法讓您滿意我服務的話,那您就給差評吧。”

真是失策了!為什麽它作為系統竟然比消費者更晚知道SVIP商品是提供評價服務的?!可惡,為了能更快升級,它不能有任何一個差評,眼下被消費者拿捏住了,它都沒辦法借助封建社會的神話底蘊來糊弄掉這個意外了。

李世民終于停下了在虛拟面板上猶豫不定的手,面無表情地擡眼看向系統,似乎是在等它給出好處。

其實如果系統一直保持沉默而不是對這個所謂的“差評”這麽緊張的話,李世民并不打算借此從它身上挖出點什麽,恰恰相反,他還會禮遇有加地對待這個後世來物。

但他醒過來時看見系統這麽着急,很快就猜測到了“差評”對系統很重要,而他按下這個甚至不需要花費一丁點代價。

試探的結果甚合他心,這個叫“系統”的店家看上去像是新上任的,待客之道并不老成圓滑,它收取的不是財帛,似乎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東西。

“那就謝過店家了,”李世民十分懂得見好就收,微微笑道,“若有用得着世民的話,只請開口便是。”

系統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被人猜了個大致,只覺得差評危機結束十分高興,它的顯示屏上露出大笑的顏文字,“如果要避開玄武門之變以及它帶來的蝴蝶效應,您現在就可以采取行動了。”

轉瞬間金燦燦的“盒子”就消失不見,李世民頓生悵然若失之感,只是右臂的痛感連綿不絕,清楚告訴他他此刻并非身處武德九年的皇城宮室,而是義寧元年的太原留守官邸。

墜馬之時他已經緊急避開了要害,加之仆役一直在旁邊看着,送醫及時,他只傷到了右臂,醫士說筋骨略有損傷,沒有大礙,只需将養半月即可。

若是他當時頭朝下栽下去,那現在可就……李世民冷哼一聲,只讓它附贈一樣東西,自己也算是大方了。

“二郎君,”卧室的門被人從外推開,仆婦低着頭不敢直視李世民,恭敬地詢問道,“庖廚得了些好羊肉,不知二郎君可有胃口。”

李世民險些要直起身來,他久久端詳着仆婦皺紋橫生的臉頰,一時心酸不已。

這老婦自他幼時就服侍他,是從窦氏出來的人,母親嫁入唐國公府之後,阿嬷一直幫着打理國公府上下的雜務,在他出生之後,母親就将阿嬷指來服侍他了。

他小時候精力要比尋常孩童旺盛許多,唐國公府的每一處草洞他都鑽過,可憐阿嬷一個四十老婦,還要前前後後地尋他,又因害怕他頑劣為長輩訓教,阿嬷每次尋他,都是悄悄的。

李世民不由得想起母親來,雖然她已經過世了,但窦氏的音容笑貌時常在李世民心頭浮現,為刀劍風霜所冷的心竟也熱了起來,李世民眼眶微熱,他壓下那陣酸楚,朗聲道:“是有些餓了,我想吃阿嬷做的羊湯,若有羊腿肉也讓庖廚給我炙半盤來。”

仆婦略有驚訝地擡了擡頭,接着又繼續低下頭去,只是聲音明顯透着喜悅,“是是是,老奴這就去安排,郎君傷了筋骨,骨湯定是最滋補的。”

房內再次只剩他一個人,李世民換了個姿勢躺着,他想起系統消失前的提醒,蹙眉思索。

他當然想讓“玄武門之變”消失,如果只是他與大兄的糾葛,那并不妨事,可天音明确指出了“玄武門之變”的後續影響,他這個“太宗”做得越耀眼,就越給後來人造反的借口。

如果承乾和青雀都能兄弟阋牆,那他那些血脈淡泊的後代會如何,他實在是不敢想。

除非大兄當不上太子,但現在武德年近在咫尺,新帝登基照例是必須要立太子的,父皇雖說現在要幫自己,但應當也不會破此舊例,畢竟一個王朝有了皇帝有了太子才能象征可以永遠延續下去。

那他還是會失去先機,除非父皇會廢儲,那是他唯一有可能正位繼承不被後世人議論的原因。

父皇不可能繞過嫡長子立他為太子,他也不能當太子,儲君不能擅動,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在外征戰,而他之前進逼東宮的底氣,就是他的赫赫軍功以及身後支持他的關東士族。

他得提前聯絡之前的那些部下,重新布局,不能再坐等不幸降臨到他頭上。

至于李淵的承諾,李世民想起之前太極殿與東宮聯手之事,不覺得這個父皇會那麽輕易地就将先祖打拼下的東西交到他手中。

但他也了解父皇內心潛藏的壯志,若是似前日在書房那樣的方外異象多出現幾次,他才會真正狠斷的下定決心,一個不像暴隋這樣昙花一現能延綿百年的王朝,要遠比一個嫡長子重要得多。

李世民細細謀劃了一番常事,直到精神疲倦不堪了才閉目睡去,夜間李淵處理完公務來看這個二兒子,話語間帶着淡淡的審視之意,他有些擔心次子心志不夠堅定,初見異象漸生自得,那樣祥瑞反倒成了禍害。

雖然仆役們說的都是二郎君已經馴馬成功,是在信馬慢行的時候突然捂着腦袋倒下去的,并非不是天高地厚非硬要駕在馬背上為烈馬所傷,醫士來看過之後說也并無大恙,只需要好好休息就行。

已經換上雄主內裏的李世民當然一眼就看出了李淵關心之餘的擔憂,他生動地編造出了一個在騎馬時突有所感的故事,成功打消了李淵心中的憂慮。

李淵沒察覺出兒子有什麽不對,只是隐約覺得次子身上突然有了一種說一不二的上位者威嚴,但這只是感覺,算不得真,他也就沒往心裏去。

就在李淵打算離開次子卧房之際,半空中再次出現了熟悉的光幕,甚至比上次還要耀眼。

正當中寫着幾個大字:【晉陽起兵——大唐盛世之旅的起點】

李淵霍然起身,動作大到帶得坐着的凳子都發出了晃動的響聲,但此刻房中的兩人無人在意這大失風度的事情,李淵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穩重的氣息都不受控制地紊亂起來。

他們如今還未起事,天音這是要……提前向他們披露未來之事嗎?

李淵的腦中空白一瞬,喉嚨都幹渴起來,若真如此,他們就可以搶占先機,或是避開原本犯過的錯。

上次和這次的光幕都出現在他們父子面前,但李淵不認為這是因為他。

他更覺得好奇了,由他開創二郎發揚的那個王朝,究竟如何繁盛,二郎又是怎樣的賢明,才能得到方外之人這樣獨特的對待。

李淵現在還是大隋的遺民,仍然懷念先皇一統神州後諸公勠力同心共創開皇盛世的場景,他明白統一對分裂數百年的中原意味着什麽,也正是因為清晰了解這意味着什麽,他才更覺得驚訝和不可思議。

【上期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隋亡前的政治背景以及太宗陛下随父正式起兵前的兩場英武事跡,公元617年,李淵正式在晉陽起兵。

當然這個時候李淵的借口不是反隋,與在公元616年細數隋炀帝十大罪狀的農民起義領袖李密不同,李淵這個與隋朝皇室關系緊密的唐國公,打的是匡扶隋朝江山的旗號,他擁立已故太子楊昭之子楊侑為帝,遙遵隋炀帝為太上皇。

這跟“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些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楊侑這個隋朝皇室血脈,但這個血脈又不唯一,隋炀帝遇刺崩殂後宇文化及立了隋炀帝之侄,洛陽群臣立了隋炀帝的另一個孫子楊侗。

而且此時較大的割據勢力基本上全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又跟隋朝皇室是完全對立的關系,他們是不會買任何一個王族帳的。

唐國公府只是隴西李氏的一個枝幹,其實遠不如其他的世家有權有勢,但李淵及李世民最後能成為新王朝的主人,有一部分得益于他們眼光獨到下場很早,有了一塊完全屬于自己的地盤。

當其餘世家還在想着最後選擇哪一個割據勢力的時候,李家已經成為了割據勢力,并在最後借助這點優先性,成功領先其他世家一個身位,一把拿下最高成就。

有了擺在明面上的理由之後,李淵更加積極地招兵買馬,李世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個人魅力,在當地廣交豪傑,“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

李淵又坐了下來,得到讀史之人的肯定,他才放下心來,他們現在正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并沒有偏離軌道。

他的眼神久久落在最後一句的字幕上,這句話,像是從什麽文書上摘抄下來的。

那還能是什麽文書?!

自然是唐書!還未著成的唐書!

李世民想的跟李淵相同,雖然之前在玄武門已經見過一次了,可此刻凝神再看,他還是很有些激動。

這是從他的帝王本紀上摘抄下來的東西。

【但是起兵這件事的功勞,在兩本文獻裏,卻有截然不同的歸屬,一個全部歸功于太宗,一個高祖才是第一責任人。】

李世民霎時面上一片空白,他看着李淵轉過來的面孔,頓感十分冤枉。

難不成我還會偷父皇的功勞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