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李世民(16)

李世民(16)

說話能不能不要只說一半……特別還是在這個關頭!

衆人心癢難耐,迫不及待想要獲悉更多的信息,營帳外雷聲陣陣,但他們心裏卻沒再和之前一樣焦灼了。

然而天音卻沒有如衆人期待地那樣繼續說下去,畫面緩緩轉變,像是翺翔于高空的鷹隼所見,一座占地廣闊的城池展現在衆人面前,旁邊立着兩個大字:長安。

【李淵謀求的是速取關中,平陽昭公主在河東廣招兵士聲勢浩大,關中幾地都聞風震動,在有內應的情況下,大興改名為長安的日子,近在眼前。】

說到這,光幕突然上下一跳,畫面中出現了大大的“待解鎖”三個字,在衆人的眼皮子底下,這個寬闊的“盒子”飛速縮小成了一個小小的紅點,就這樣憑空懸浮在半空中。

若不是他們親眼看到光幕變小的過程,恐怕不會有人注意到有個東西飄在那裏。

但衆将等了又等,也不見那紅點重新變大将李軍是如何攻打大興的過程說清,它就那麽靜靜的浮在那,好像從未展現過剛才的奇象。

帳內十分靜谧,在衆人快要躁動起來時,左側上首離李淵最近的裴寂一把跪在李淵身前,面帶喜色笑道:“天象有吉,唐祀将始!隋帝無道,禍亂社稷,唐公身負天命,當為天子,我等必以唐公馬首是瞻!”

其餘人如夢方醒,紛紛跪了下來,重複着裴寂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我等必以唐公馬首是瞻!”

衆人齊聲甚至蓋過了天邊傳來的雷聲,李淵只覺胸中大志如烈火燃燃,燒得他呼吸都急促起來,他勉強壓下強烈的激動,皺眉道:“不可胡言!我身為人臣,怎可做出這等背君之事。”

這是要走流程的意思,裴寂熟讀史書,知道這是另類的“三辭三讓”。

他知道李淵并不想那麽早就把稱帝之心明晃晃地擺出來,但是現在這個奇異的天象已經先給他們洩了底,那就不如借機将這件事宣揚成李淵乃是天命所歸。

裴寂趁熱打鐵道:“唐公自河東到太原,難道不曾見百姓流離失所,萬家竈上積塵?隋帝多疑,下臣臨加膝墜淵之禍,反賊雖懷有異心,但那十大罪狀可有一條作僞?今天象如此明晰,唐公怎可去之?”

李淵作出勃然大怒的樣子,拔劍對準了裴寂,“小人安敢如此出言不遜?”

李世民連忙跪下,“父親息怒,裴主簿所言并非無理,父親既有雄力,又得天象庇佑,為何不可取?”

李建成也跪得筆直,“還請父親三思,若要斬裴主簿,先請斬了兒等!”

其餘人連連認同,紛紛勸說李淵。

在此情形之下,李淵只好長嘆一聲,為難地擺了擺手,“若天真以此賜我,當不只一次,若再一再二,我自不敢辭。眼下還是專心準備如何攻下霍邑吧。”

以防衆人再勸,李淵拔出寶劍一劍砍下了桌角,厲聲道:“誰若敢在陣前再提此事,休怪我不講同袍之情!”

這下沒人再張嘴,李淵走下案來,掀開了大帳厚重的簾布,“那就如天音所說,暫等八月雨晴吧,張綸的軍信還未送來,諸君且放寬心等等。”

退兵之疑在此消散,所有人全都彎腰退了出去,李世民面上還是和衆人一樣的憂慮之色,但他心裏深知天象絕對不會只出現一次,李淵也知道,所以才會這麽說。

若是攻打大興城時光幕再次出現,那可以一邊震懾代王楊侑的守衛軍,一邊裴寂也會傳出今日營帳中阿耶的言語,到時再加上盛傳的“李氏當為天子”的谶言,阿耶就能短時間內迅速穩定大興以及周邊地區。

他是不是也可以這麽做。

李世民已經知道這異象是圍繞他的生平展開的,攻下大興對他而言不過是個起點,後面的薛舉窦建德王世充才是他需要專心對付的人。

若天音都是在他遇見大事時出現,那他是不是也能借着異象,提前為自己籠絡到朝臣的支持。

冷不丁有人拍向他的肩膀,李世民下意識想要出手反擊,但在看見李建成的臉時立刻停下了手,“大……大兄。”

李建成眼中冷意一閃而過,笑着問道:“怎麽了二郎,從阿耶的大帳出來你就一臉魂不守舍的表情,被今日的異象吓着了?”

李世民跟李建成打了那麽久的交道,哪裏不知道李建成現在已經是起疑了,他只得苦笑着點了點頭,“是有些驚駭,若是它出現在了別處,那我們的謀劃,可就功虧一篑了。”

但李建成在意的不是這個,他在意的是天音為什麽在開頭特意提及的是二郎,而不是作為李淵嫡長子的他。

但李世民看上去并沒有把這個恩寵似的誇贊放在心上,他只是單純憂心異象為旁人所見。

李建成沒有深想下去,他也不想因為這簡單的一句話就跟能帶給他極大助益的弟弟結仇,得到這個回答他放松下來,同意道:“是啊,今日還多虧裴主簿急中生智,不然阿耶後面統兵總有隐患。”

想到李淵推拒的話,李建成不由得皺起了眉,“只是阿耶為何要那樣說,雖則光幕并未完全消失,但也沒有要繼續言說的預兆,若是它就此沉寂,那阿耶後面登基要是惹人不滿,豈非會以此招來閑話。”

李世民自然不好說方外異象一定會再次出現,只能說李淵應當自有打算。

兄弟二人閑聊過幾句,就回了各自的營帳。

不久後,劉文靜果真帶着突厥人的戰馬和糧草來到了前線,李淵厲兵秣馬,八月天氣剛一放晴,李軍就發起了沖鋒的號角。

衆人已經提前看過光幕中劇透的畫面——那位天音娘子用了非常直觀的箭頭和兩種顏色演示了李軍與宋軍交戰的過程,因此排兵布陣個個得心應手。

而正如天音所說,宋老生果然急于立功,見到李淵做出慌張樣子遠離城池之後,立刻率領主力部隊追了出去。

一切都完美地契合天音所說,以至于宋老生意圖借助繩索爬上城去,李世民一踩馬背狠狠一刀劈中他後背時,在場所有将領的腦子裏都在滾動播放當時的畫面,尤其晴空突響一聲霹靂,李世民身上的戰甲極為耀眼,更加令人矚目。

有人望着那道手提人頭在陣中高呼“宋老生已死”的人影,一時血如沸湧,忍不住對天音最開頭說的那句話心生猜測。

什麽叫“李世民征戰四方的歷程”。

如果此異象是因唐公而生,那述說的也應該是唐公的生平,何必來這麽一句,它是不是意味着二郎君有大造化。

唐公若為開國之君,大郎君當立為太子,二郎君為親王,若二郎君要征戰四方,即意味着那還未出現的大唐必然不會如魏刀兒建立的魏一般偏居北河北。

太子為儲君不得擅動,若二郎君真将四方一統,那太子要如何制衡這個戰功赫赫的弟弟。

還是說,他沒有制衡成功?最後承繼唐室國祚的,其實是二郎君,所以天音才會在開頭着意提及二郎君。

來人知道這個念頭實屬天方夜譚,可它一旦出現就好似紮根了一樣,怎麽都驅不盡,種種不能言說的妄念也随之而生。

李淵拿下霍邑之後立刻安撫百姓,給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授予了散官,并大封城內官員,迅速将這個地方吞并進自己的版圖。

慶功宴上大家觥籌交錯,李世民被勸了一杯又一杯,幸虧系統及時送了他一份解酒藥才讓他不至于被人放倒,望着裴寂劉文靜等人臉上真摯的笑意,李世民卻覺得有些恍惚。

前世他斬殺宋老生拿下霍邑之後也有慶功宴,但當時可沒有那麽多人上來敬賀,李世民心知這都是天音的功勞,因為那句額外的提及,這些人也許并沒有動支持他的念頭,但對他都要看重許多。

唯一不好的就是來自上首的眼神,李世民內裏畢竟已經不是十七八歲的少年,在外征戰多年的他對危機早已有了極其敏銳的感覺。

李建成在盯着他看。

李世民難免在心中長嘆一聲,他來這裏之後想過要善了,可看李建成這副模樣,只怕是很難做到。

但他這一次絕對不會重演玄武門之變,讓這個煩惱一直跟随自己到九年之後。

他要設計讓李建成提前對自己動手。

法理在前,父皇是無法直接立他為太子的,明年便是武德元年,他只能等李建成被廢。

下定決心,李世民擡起頭來,趁着無人注意朝李建成投去了一個敏銳清明的眼神,他無須刻意挑釁,但這樣就已經能讓李建成難以忍受了。

因為有天音的指示,李淵并未在河東多做停留,李世民也将前世與屈突通對戰的經驗告知了李淵,李軍很快在河東郡城外擺好了圍城攻堅之勢,但只圍不打。

在派去關中的人傳回了與李昭【1】與李神通接頭成功的消息後,李淵很快率兵渡河,直取大興。

韓城投降李淵後,關中平原的醴泉,萬年,永豐倉等幾個重地的官員也紛紛派來使者表示歸附之意,李昭攻克鄠縣後又聯合附近的其餘幾個起義勢力共同打退了大興派來的軍隊,在李淵渡過黃河前,她已經收攏出了一支七萬餘人的部隊。

劉文靜鎮守潼關,擋住了反應過來要回援都城的屈突通部隊,李淵及李世民李建成率領的軍隊則将大興城團團圍住,在數次送書給楊侑被拒絕之後,李淵一把掀翻了桌子,直接下令攻城。

代王楊侑在大興城被圍之後,一直惶惶不安,只是在衛玄和陰世師等人的要求下,他不得不做出一副穩重的樣子。

此刻城外號角聲響起,被衛玄帶到前線安撫軍心的楊侑吓得抖了一抖,衛玄嘆了口氣,拍了拍楊侑的後背,安撫道:“殿下莫怕,亂臣賊子如何能破大興城,殿下只需在兵士面前走一圈,且直起腰來,你乃是開皇後裔。”

楊侑不過還是個孩子,哪裏真見過這麽血腥肅殺的場面,他勉強才壓抑住流淚的沖動,按照衛玄的囑咐挺直腰板走上城牆。

攻城的不知道是李淵的哪個兒子,楊侑就這樣往下望了一眼,便被整齊的軍形唬住,還是衛玄輕聲提醒,他才回過神來。

若論起來,城下的還是他表哥呢……為何會有今日之禍。

然而楊侑還沒開口,高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如太陽那樣奪目的紅點,紅點越變越大,漸漸變成了一個方塊,方塊發起光來,有童聲道:“場景符合,視頻已解鎖。”

溫柔女聲開門見山:【大興被圍十三日後城陷,隋朝根源之地滅亡。】

【1】平陽昭公主在歷史上并未留下真實名姓,只有這個封號,她是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她領導的娘子軍在立李唐建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本文的李昭是杜撰之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