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世民(17)

李世民(17)

什麽?

嚴陣以待的所有人登時都頓住了,他們很難不擡頭看向城池上空四四方方的物體,它四面都發起光來,光幕裏是重兵圍城的場景——就和他們此刻面臨的景象一模一樣。

大興是國都,雖然這個王朝的帝王此刻并不在場,但無法影響這個地方的重要性,聽着天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說“隋朝根源之地滅亡”,城樓上的隋朝守将還是不收控制地顫抖了一下。

衛玄餘光瞥見身側守衛臉上的敬畏之色,厲聲朝城下斥道:“反賊父子安敢如此?!大興城固若金湯,又有皇天庇佑,你等巧言令色送書不得,如今竟然妄圖以此奇技淫巧之物亂我軍心?”

被他這麽厲聲恫吓一下,其他守城士兵才如夢方醒般重新握緊了弓弦。

浮動的人心被強制壓了下去,但衛玄很快就發現這樣也不太好,因為實在是太安靜了,那道妖言惑衆的女聲本就清亮,在如此的靜谧之下,衆人能聽得更清楚了。

衛玄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去。

其實他知道隋祚将終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他們并不是陛下,聽虞世基說沒什麽造反的人就真的信了,如果不是四境都亂起來了,李淵怎麽能這麽快從太原直進關中,周圍都沒人攔一下。

但他深受皇恩,不可能像李家父子這樣背主求榮,陛下臨去江都前親手将大興和小殿下交給他看顧,他怎能不竭力相守。

只是……衛玄警惕地盯着懸挂在上空的“盒子”,那上面像是有真人在演皮影戲,攻城的景象十分逼真,他雖嘴上怒斥這是李家父子做出來蠱惑人心的東西,其實心裏卻知道,這絕非人力所能及之物。

他們要是能做出這樣的東西,就不會現在才圍困大興了。

城池底下本欲攻城的兵士頓住了動作,一個個站在羽箭的射程之外,兩方人馬在這個緊要關頭竟然就這麽沒有任何動作地對峙上了。

【大興城始建于隋朝開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唐朝建國後更名為長安,但它與漢代國都長安城并不是同一座城池,大興城是在漢長安東南方向的龍首原上新建的城市。】

衛玄聽見了身側代王殿下倒吸冷氣的聲音,他們都是與政局聯系緊密的人,很快就順着想到了李淵的封號。

公元582年……那又是何意,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活那麽長時間,甚至是王朝,從古至今,沒有哪個王朝可以延續百年而不衰落。

而且聽這位年輕娘子的語氣,她好像并不身處此世,更像是個不帶感情的講述者。

就跟虞世南與小殿下說起史冊時的語氣一樣……

察覺到自己在想些什麽,衛玄臉色一白,連忙把這個念頭從腦子裏甩開。

不可能的,天命難道真的就要抛棄大隋?這一定是李家父子的陰謀詭計,故意來亂我軍心的!

衛玄下意識地逃避去看光幕,轉頭卻見陰世師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登上了城池,他的表情十分凝重,垂在身側的手都握緊了,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層。

【漢代長安城因為久經戰亂,十分殘破,宮室狹小,不能滿足動亂三百多年後的大一統王朝對都城的要求,且古代的排污設施比較落後,人畜糞水沒有統一處理渠道,幾百年攢一攢造成了壅底難洩的結果。

同時當時的長安周邊地區植被毀壞嚴重,土地鹽堿化程度高,鑽井打出來的水也是鹹的,在種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隋文帝選擇新建文檔,他委任宇文恺為總設計師,最終将這個繁華大都市的雛形現于世。

為什麽說是雛形呢,因為大興真正變成國際化大都市是在唐朝,隋文帝應該沒想到隋朝會二代而亡,不然以他節儉的行為準則應該不會要求宇文恺修了這裏修那裏,長安和洛陽最終都是在大唐的手裏出名的。】

小娘子語帶促狹,聽得衛玄和陰世師兩人手掌握拳握得骨節作響,恨不得登時就下令放箭,但攻城之人明顯也是有備而來,他們只是白白浪費武器。

但不是所有人都像這二位那樣憤恨不平,隋帝暴虐這是不争的事實,此刻又有這方外異象,有些略居高位的守城将士忍不住想,莫非那“李氏當為天子”的谶言是真的?

而且大唐……

天音娘子雖未明說,但言語之中對這個王朝明顯帶着稱贊之意,而不像說起先皇時帶着些調笑,他們親眼見過開皇時的盛景,難不成這個唐,比開皇盛世還要光耀嗎?

二世而亡……

大秦一統天下後雖亡于胡亥之手,但它畢竟還曾有過六世賢王奮進不退的記載,可是隋從北周手裏取天下,先皇節儉,怎麽會有這麽窮奢極欲的兒子。

【扯遠了扯遠了,李淵在拿下霍邑之後,攻占大興這座都城其實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周邊的割據勢力如薛舉李軌李密都有自己的麻煩,而反觀李淵,兵力充足又有名将。

在正式對大興發起進攻之前,李淵派人送了好幾回書信給留守大興城內的代王楊侑,表明自己只想匡扶社稷,請求入城,然而留駐的衛玄陰世師等人當然不會被這種借口所騙,直接拒絕交流。

特別是陰世師,李淵當初命人送信給李建成将河東家眷盡數接往太原,其中當然包括自己的五兒子李智雲,結果李建成因為覺得李智雲年幼不會被隋朝官吏捉拿就沒把他帶上。

然而陰世師才不會管李智雲年不年幼,當李淵在晉陽起兵後,李智雲被押解到長安,被殺時年僅十四歲,公元618年李淵登基後,将李智雲追封為楚王,二鳳繼位後,将自己的兒子李寬入嗣給了早逝的弟弟。】

陰世師身體一僵,轉頭望向同樣是滿頭問號的衛玄,過了好久才憋出一句,“這定是李淵妖言惑衆之語。”

晉陽起兵前,陰世師就注意到了唐國公府的古怪動向,甚至在發覺李建成散開家仆攜帶官眷奔出河東之後還派兵追捕過,但被人絆住了腳,最終沒能追上。

如果李建成真的将李智雲留在了河東,那他的确不會手軟,逆臣之子,年幼又如何,如不依法,如何能以儆效尤。

而城下之人反應卻不相同。

李建成與李世民分別得令攻打的是不同的城門,因此此刻不在一處。

李建成在天音重新出現的那一刻就繃緊了身體,他的耳朵放得格外靈敏,逐字逐句地聽了下去。

聽見說起他丢下李智雲時,李建成的确覺得有些面熱,雖然他手底下的人刻意移開了目光,但他還是能感覺到有人盯着他看。

但真的聽到那句“二鳳”時,他卻沒心情在意這些有損顏面的瑣事了。

李建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不知道“二鳳”是誰的昵稱,但那個“二”像鋼刀一樣迅速從耳裏插進了大腦,震得他身體一歪。

擔憂的事情如千斤鉛墜一般壓在他心頭,難道繼位的真不是他而是二郎?

他的确存了丢下李智雲的心思,當時阿耶鎮守暴民起義不利受責的消息傳回長安,唐國公府前立刻就多了不少狀似攤販實則整日游蕩的眼線。

李智雲與自己這個長兄一向不太親近,平時連見面都很少,等他把唐國公府家眷安排好之後,才發現自己好像遺漏了李智雲。

當時與阿耶交好的朝臣暗中遞信來說刑部尚書陰世師已經寫好了緝拿文書,只等陛下的诏令,李建成咬牙決定不再拖延,當天晚上就動了身。

但李智雲竟然跟上來了,後面二郎接應的人來了,他們有了餘力,就遠遠把追兵甩在了身後。

如果天音娘子說的才是真的,那李智雲為什麽會突然進府中跟上了他們,二郎又為什麽能那麽及時地派去接應的人。

李建成渾身汗毛直立,但二郎派人去接應是阿耶點頭的,他也沒有查出什麽二郎與五郎有私交的證據 。

且再看看,李建成閉了閉眼,他們是同父同母的手足,不能這樣輕易生疑。

也許只是自己多心了……可那個繼位,又真實地戳着他的心。

李世民早知這件事,心內并無多大觸動,但在他身後年僅十四的李智雲卻沒辦法冷靜,他的身軀劇烈地抖了起來,面容也白得吓人。

他沒說什麽,但離他較近的士兵眼中漸生憐憫,看五郎君這反應,想來這方外異象也不會騙人。

他們也難免對李建成心生一點抵觸,連手足都能抛下之輩,會心疼他們這些兵丁嗎?

李智雲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将目光投向了背對着他的李世民,二兄對他也不算多麽親厚,但二兄有什麽都會想着他一份,而且從來不會貪圖他的功勞。

入嗣……自己死後,阿娘應當很傷心吧。

【李淵當然也沒多少耐心,數次電話都被拒接之後,十月二十三日,李淵下令攻城。

關于李建成和李世民誰先攻下的大興,可考的只有一份佐證史料:二位本人當然沒有在攀爬戰的第一前線,最先進入大興的,是分屬于李建成麾下的一個小排頭兵。

這份功勞自然也歸給了李建成。

李淵下令不許侵犯隋朝皇帝七廟和傷害代王楊侑與其餘隋朝宗室成員,由李建成攻東、南,李世民攻西、北,于十一月五日拿下大興。

李淵入主大興之後,與民約法十二章,下令封府庫收圖籍緊擄掠,同時廢止了隋炀帝加在百姓身上的各類苛捐雜稅,跟之前拿下的各個州縣一樣,很快就收攏了當地的民心。

而對于留駐大興的上層統治者,李淵采取的也是寬和的措施,他僅下令将率兵抵抗的陰世師、滑儀等十餘人人處死(衛玄在此之前就在家中病死了),其餘人概不追究。

十一月十五日,代王楊侑被擁立隋恭帝,改元義寧,李淵則按舊例疊加了一系列權臣套裝。

大興的消息一傳過去,身在江都的隋炀帝大怒,然而他也只是怒了一下,并沒有北歸的想法,而是立即想着幹脆遷都,在南方重新建立自己的帝國。

這讓跟随他到江都的關隴貴族因為利益降階大為不滿,公元618年,隋炀帝身邊的骁果軍嘩變,宇文化及司馬德戡等人合謀将隋炀帝勒死在了江都,宇文化及也穿上了權臣套裝,自立為大丞相。

因為隋炀帝帶在身邊的兒子孫子還有關系稍微近一些的親屬都被嘩變一黨捕殺殆盡,宇文化及只好立隋炀帝之侄秦王楊浩為帝。

而這個消息傳回關中,李淵立刻嚎啕大哭,哭完半個月後,隋恭帝楊侑便禪位給了唐王李淵,公元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淵正式在太極殿登基稱帝,改元武德,能與大漢并稱的大唐,終于正式走上了歷史舞臺。

然而此時的大唐還沒有後面能使突厥臣服萬邦來朝的強大實力,不算農民起義勢力,像它這樣擁有“繼承正統法理地位”的南邊有宇文化及勢力,北邊有王世充勢力。

很快的,武德元年,薛舉大舉興兵入侵泾州,李世民正式以秦王這個身份,開始了“掃六合”之戰,具體情形,我們下期再見。】

李世民被天音最後一句話激起了淡淡的血性,從太原進駐關中的一系列征戰都是小打小鬧,那後面的每一步才是險象環生難上加難,李建成的糧秣從不及時,敵軍又身經百戰格外兇狠。

但他并不畏懼。

李世民低頭看着自己強有力的手掌,上一次他尚且能從萬軍之中一直殺到玄武門,這次為什麽不能呢?

光幕這次沒再和上次一樣,縮成一個小小的紅點,而是如雪花一樣,漸漸從上空中消散。

但城池上的人仍然一動不動,衛玄依舊呆愣愣地昂着脖子,被楊侑提醒才失魂落魄地低下了頭,但他沒去在意脖頸的酸痛,腦中不停地重複着天音娘子淡然的話語。

他已是殘朽之年,病痛對他而言是尋常事,病死也不稀奇,可陛下……陛下真的被宇文化及那賊子缢殺了?陛下對骁果軍一向重視,從未虧待,他們怎敢?!

衛玄只覺得胸口疼痛非常,眼前一陣眩暈,聽見楊侑帶着哭腔的叫喊才勉強站直身體,他沒有錯過那句“與大漢并稱”,他正在西城,城下之人應當就是李淵的次子,李世民。

那人坐在高頭大馬上,好似察覺到他視線一般敏銳地擡起了頭,二人遙遙相望,毫不退讓,良久,衛玄沉默地從城池上下來,手中緊緊牽着楊侑。

守城士兵早已萌生怯戰之心,衛玄久經沙場,心中長嘆,若是李淵此時攻城,憑敵我士氣,這次絕對用不了十三天。

而果然,夜間守軍疲憊之時,城外鼓聲連天。

第七日,大興城破,衛玄朝天感嘆一聲“時也命也”便倒地溘然長逝,陰世師見此情形也長嘆一聲,命其餘士兵放下兵器,自己朝着江都的方向引頸自刎了。

只是這一次,最先爬上大興城的并不是李建成麾下的小兵,而是李淵的五兒子李智雲。

誰也不知道他是何時沖到最前面的。

論功行賞時,因為李智雲暫時還在李世民麾下,首破都城的功勞應當也有李世民一份,但李世民固辭不受,讓李淵将功勞全封給了李智雲。

這個變故讓李建成安心,也讓李建成恐懼。

李智雲活着立功說明事情并不如天音所說的那樣在發展,那就算那個“二鳳”說的是二郎,最終的結果也不一定。

楊侑則在被李淵推拒為帝的第二日就請求禪位,但被李淵拒絕了,天音把他老底都掀了,李淵也說不出什麽“并無篡位之心”的話,他只是找各種理由拒絕。

一直到隋炀帝身死,宇文化及毒殺楊浩建立許國後,李淵才漸漸放出了松口的信號,在三辭三讓的國際慣例走完之後,李淵在朝臣的推舉下接受了楊侑的禪讓,于公元618年建立新朝,定國號為唐。

楊侑被封為了酅國公,之前在武德二年,楊侑就死了,李世民知道是李淵下的手,此次楊侑如此懂事,不知道能不能活得久一點。

然而李淵的即位诏書上并沒有按照慣例冊立太子,這讓李建成大為不解,他幾乎是轉瞬間就想道:父皇是不是想将太子之位留給二郎。

這個念頭再沒辦法壓制下去,李建成一時坐立難安,就在他将要逼問之時,李世民帶頭在朝堂上請求李淵立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