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

按照陶老太的說的,老陶家飯館早中午都供應牛肉小籠包,甜豆漿還有雞蛋灌餅,油餅,茶葉蛋還有各種小餃子,中午晚上還有各種面食和馄饨,當然最重要的是新推出的麻辣燙了。

因着這個年代,別說這個閉塞的小縣城了,就是在經濟尚且算發達的首都和海市,能吃上麻辣燙的人家都屈指可數。

老而精明的陶老太想着縣裏的人第一次吃麻辣燙鐵定不知道咋吃,要是一個個來問就太麻煩了,索性讓陶爸寫了張大大的告示貼在飯館最顯眼的地方,關于麻辣燙怎麽吃,怎麽收費都寫的一清二楚。

一切準備妥當了,老陶家飯館就正式開張啦,因着是飯館第一天開張,剛開始大家夥兒對于美食胡同這個新開的飯館雖然好奇的不得了,可是大多都抱着觀望的态度。

尤其這個是新飯館啊,現在又是剛過完年,縣裏的老百姓年後都開始上班了,孩子們也都開始上學了,所以第一天上午來的客人并不是很多。

清晨的蕭瑟散去之後,縣政府的工作人員還有附近幾個大型工廠的工人們也都冒着淩烈寒風到外頭覓食。

其實縣政府還有各大工廠都是有食堂吃的,但是食堂嘛,有喜歡吃的就有不喜歡吃的。

現在經濟好了,大多數工廠都給工人加了工資,老百姓手裏有了錢了,自然也想吃些可口的食物。

大中午的廠子裏大多數工人都會選擇到美食胡同來吃上一頓。

這不,縣政府街後面的鋼鐵廠一下了午班,一群穿着藍色工裝的漢子跟放養一樣一下子烏泱泱的全都湧了出來。

“這鬼天氣,都立春了,還這麽冷,真是邪門。”

一個叼着煙的男人,在嗖嗖的冷風裏吸了一口煙,呲了呲牙。

“兄弟們,咱們中午吃點啥?”

“還能吃啥啊,到美食胡同裏轉上一遭兒,随便吃點呗。”

“這大冷天的,咱們去吃面呗,熱騰騰的喝點兒面湯暖和暖和。”

“行啊,前頭新開了一家飯館,咱們去看看去。”

一群漢子說着話,就讓老陶家嶄新的朱紅色門店給吸引了。

“這是啥味啊,這麽香?”

“麻辣燙?這是啥啊?”

“不知道啊,我活了半輩子,也沒聽吃過啥麻辣燙啊?“

幾個漢子吵吵鬧鬧地進了飯館,老陶家飯館裏打掃的窗明幾淨,桌子都亮的直發光,本來店裏人不多,吳阿婆和兒媳婦許娟娟還是興致勃勃地在店裏又擦又洗的,這下子看到店裏一下子來了好幾個客人,婆媳倆立馬熱情地迎了上來:

“歡迎,歡迎,客人想吃點啥啊?”

吳阿婆一眼就看出了這些人是縣鋼鐵廠的工人,鋼鐵廠效益好,有錢人多啊,小老太泡了壺熱茶,颠颠兒上了桌。

店裏人這麽熱情,幾個漢子都有點兒不知所措,其中一個看起來是頭頭兒的男人撓了撓頭,粗聲粗氣道:

“嬸子,你們店裏這個麻辣燙是啥啊,咋賣的啊?”

原來是吃麻辣燙的啊?

吳阿婆笑了笑,指着陶爸貼在門口的大紙牌:

“小夥子呀,這麻辣燙可是我們飯店的一絕,你可真有眼光。咋吃上面都寫着呢。”

幾個漢子都是識字的,擡頭看了看大紙牌寫的啥,看完了都覺得挺新鮮,每個人撿着喜歡的要了幾樣,另外又一人要了一籠小籠包還有一大碗豆漿。

許娟娟負責記菜報菜,她把客人們選的菜記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揣着本子就上後廚來了。

後廚這邊兒,陶媽跟蔣舅媽一起正忙着摘菜洗菜,陶爸在邊上切肉,然後把洗好的菜和肉片穿到準備好的竹簽上去。

陶老太和陶老頭老兩口就在邊上準備麻辣燙的湯底,本來麻辣燙就是現做才好吃的,麻辣燙的底湯更是重中之重。

陶老太一般都是用雞湯來當做麻辣燙的底湯,雞湯味道鮮美,加上菜油,還有豆瓣醬,姜片,辣椒。大蒜,姜片,還有花椒和糖,再撒上一些湯,熬上湯上面飄起層沫,麻辣燙底湯就熬好了,後廚大鍋裏咕嘟咕嘟冒着熱氣,外頭的顧客一個個恨不能把腦袋伸進後廚來看看,這廚房裏做的是啥好吃的,這味道咋就這麽香呢。

沒一會兒,幾個漢子點的麻辣燙串成一串串的,熱騰騰的被端上桌了,幾個漢子早就讓後廚的香味嘴裏的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麻辣燙端上來,就你一串我一串的吃了起來,邊吃還激動的嗷嗷叫:

“好吃啊,真好吃!”

“又香又辣,吃着真過瘾啊。”

“嗚嗚,這個小籠包也好吃,皮薄肉多,吃一口那個香啊。”

幾個漢子都是大嗓門兒,這會兒吃到了好吃的,一個個嗷嗷的把外頭的客人都給吸引過來了。

“啥啊,真的這麽香啊?”

“要不,咱們也吃吃看?”

“行啊,反正這不是有人吃了?”

一群人商量着,就這麽三五成群的進來了,沒一會兒,就把飯店裏坐滿了,吳阿婆許娟娟婆媳倆那個高興啊,雖然忙的不可開交,那心裏也樂開了花。

飯店生意好,她們婆媳倆的獎金就高,能不高興嘛。

老陶家的麻辣燙好吃又熱乎,吃的一群人渾身暖呼呼的,一個個都樂呵呵的回去上班了,跟工友吹牛說自個兒中午吃了多好吃多好吃的麻辣燙,那個實惠又好吃啊,聽的人心裏都癢癢的。

就這麽着,老陶家飯館的名聲就慢慢傳出去了,每天一到飯點兒,老陶家飯館門前裏三層外三層,全都是等着吃飯的顧客。

整整半個月下來,老陶家飯館每天都熱熱鬧鬧的,全都是上門來吃飯的,等到月末,陶家人回到家裏,關上門來一數錢,半個月賺了兩千來塊錢,老陶家一家人歡悅的同時,又開始愁上了。

愁啥啊,飯店裏做麻辣燙的原材料不夠了呀。

本來現在這個年頭物資就匮乏一些,現在又是冬天,縣城又不是鄉下,四處都能買到菜啊,蘑菇啊,肉啊,啥的,尤其是美食胡同的那些街坊,早就眼紅老陶家的好日子了,有幾家不地道的,自家飯館生意不好,不想着怎麽好好做生意,卻故意地買了不少的蔬菜肉類,前幾天,陶爸到街上去縣裏去進貨,走了好幾個街,都說家裏的東西賣沒了,好在最後還是蔣大舅忙着買了一些菜肉菌菇啥的。

可是這也維持不了幾天啊,這不,今天晚上,小桃桃就讓媽媽抱在懷裏,一家人就開始讨論了,這時候上哪兒才能去買到貨啊。

陶媽說要不還讓大哥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再找找熟人,陶爸也說自個兒可以到鄉下去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幾家種菜的老農民,多買上一些菜來運回家裏囤着。

陶老太想了想,覺得老是找桃桃大舅幫忙也不是辦法,桃桃大舅也得上班呢,不能老讓人家為着自個兒家裏的事情東跑西跑吧,再說了,就算是這次桃桃大舅能幫上他們的忙,那以後咋辦啊,總不能家裏缺貨了就找人家吧。

就算是親戚,也不能這麽沒臉沒皮的老上門啊,求人這種事兒,不是這麽用的。

小老太左思右想的,還是覺得這事兒是他們老陶家的事情,就得老陶家關上門來解決,陶爸不是說了嗎,想到鄉下去,找找鄉下的老農民買菜買肉,她覺得這事兒能成,自從國家改革開放之後,上頭的政策就放開了,鄉下的老百姓都開始自己開墾土地,種菜的種菜,種糧食的種糧食,聽南華巷的老街坊們說,鄉下有好些個菜農都是專門自個兒種了菜,運到縣裏來賣的,既然這樣,那大樹到鄉下去找些老菜農以後專門給家裏的飯館進貨不是挺好?

一家人說定了,就各自回屋洗洗要睡了。

老陶家的新房子裏,挂着漂亮碎花小窗簾的房間裏,陶爸勤勤懇懇給媳婦閨女兒子,一盆一盆的端洗腳水,端的可歡。

小桃桃穿着舅媽給做的小睡衣,光着白嫩小腳丫坐在炕上,乖乖讓媽媽給自己擦腳腳,陶瓜瓜這小娃就跟皮猴子一樣在炕上打滾兒,一會兒滾到炕頭,一會兒滾到炕邊上,沒幾下,就把陶媽剛剛鋪好的被子給弄亂了。

陶媽抓起小娃啪啪打了兩下小屁股,把小娃往陶爸懷裏一丢,怒道:

“臭小子就是欠打,就不能跟妹妹一樣乖乖的。”

小娃被打了,也不怕,在陶爸懷裏扭了扭屁股,笑嘻嘻的說“媽,明天你跟爸到鄉下能帶我跟妹妹一塊去不?”

陶媽剛想說不呢,結果就看見小閨女大眼睛亮亮地,光着小腳丫站在炕上舉着小胖手,奶聲奶氣道:

“媽媽,媽媽,桃桃也想去鄉下呀,帶着大白小白一塊兒去好不好呀?”

胖乎乎白嫩嫩的小閨女就這麽可憐巴巴地看着她,陶媽的一顆心就軟啦,還能咋辦啊,當然是點頭答應了。

倆團子一聽就咧着小嘴兒笑了,不等媽媽說話,跟兩條小胖魚一樣跳到小被窩裏呼呼大睡起來。

明個兒,他們一家四口就要到鄉下去啦。

這個年關,對于寫文的初心似乎又回來了,真的很開心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