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揚州大鹽商吳海良老爺府上遭了劫,全家葬身火海無一生還。這件案子官府已經結案,說是吳家為富不仁,官商勾結,販賣私鹽,與朝廷争利,事情敗露之後畏罪自殺。

但是有給吳鹽商家收斂的仵作說,吳家人的死有蹊跷,不但是被人先放了迷藥迷倒,甚至沒毒倒的漏網之魚身上還有刀傷,分明是被人滅了門。這種說法在坊間私傳,現在鬧得整個揚州城人心惶惶。

至于另一種說法,則是吳家得罪神明的報應。

“七年前的羅鹽商也是這樣滅門的,今年又發生這樣的事,看來沈大人砸了太虛廟果然是有報應的。”

“那年砸了太虛廟的沈大人暴斃在任上了,現在的鹽課政林老爺雖然連任了幾年,但是家裏也不安生。之前夫人和小公子接連過世,現在據說這位林老爺也重病不起了。這都是不敬神明的下場,若是不能安撫好神明,不但從此鹽政衙門永遠不得安生不了,還會連累咱們揚州百姓。世上再沒有比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更靈驗的神明了,也不知道這些鹽課政老爺哪來那麽大的膽子,偏要得罪真神。”

對于這些傳言,現任兩淮巡鹽禦史林如海只想冷笑:太虛教的名聲再響,也沒人親眼見過,但是前任巡鹽禦史為什麽會砸太虛廟,林如海心裏卻跟明鏡一樣。

江南富庶,鹽稅在江南諸多稅種中又占極大比例,乃是戶部大進項之一。而當今朝堂幾位皇子你争我奪,全都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國家大義,把手伸到了食鹽上面,以至于戶部虧空入不敷出。

早在十幾年前,江南就私鹽泛濫,鹽稅進項逐年減少,八年前,當今聖上隆華帝忍無可忍,派了心腹蘇昊任兩淮鹽運使,結果不到一年,蘇昊砸了當地香火極盛的太虛廟,後來蘇昊也暴斃在任上。

這些私鹽販子一來有人撐腰,二來,借着宗教活動做掩護暗中勾結,相互照應,等閑勢力根本動他們不得。蘇昊剛查到太虛廟,便丢了性命。民間雖然說蘇昊是死于不敬神明的報應,林如海可不信。那太虛廟,是私鹽販子相互勾結的據點之一。

蘇昊是窺視到了真相的一角,被人滅了口。

蘇昊死後,林如海繼任,這位探花郎是個有本事的,在江南已經和一群老狐貍周旋了七年,早就捋清了私鹽案背後盤根錯節的關系。鬥争多年,眼看着要把這驚天利益網連根拔起了,江南鹽商之首吳海良便家中走水,全家都死了。

什麽不敬神明的報應,吳海良分明是被人推出來的替死鬼。

吳鹽商的死讓江南官場鬥争徹底窮圖匕見。林如海作為巡鹽禦史,與揚州知府一道第一時間封鎖了吳海良府上走水之後的廢墟,又連夜寫了折子八百裏加急遞入京城,等來的卻是皇上另派龍禁尉、刑部聯合嚴查此案,林如海回避的聖旨。因林如海挂着蘭臺寺大夫的職,都察院都沒能插手這次案子,這是鐵了心的懷疑林如海了。

林如海連任七年兩淮鹽運使,又是在轄區範圍內發生這樣的案子,如果一定要避嫌,也說得過去。但是林如海卻知道,這次避嫌,等于宣判了自己的死刑。

吳海良只是替死鬼,那麽吳家廢墟之上必然能查到吳海良販賣私鹽的證據。江南近十年的私鹽弊案自然不是一個小小鹽商就能辦成的,至少還需要一個朝廷命官做他的內應。而這個人,最好便是林如海。身份、品級都完美;林家四代列侯,家資百萬,到時候這些財富都會變成販賣私鹽的賊贓。

Advertisement

至于證據,林如海都被排除在案子之外了,自然是對方想怎麽栽贓就怎麽栽贓。

官場争鬥向來如此殘酷,林如海的清白不重要,既然鬥敗了,自然會有一個死得其所的去處。

就算隆華帝念着林如海曾經是自己的親信,不定林如海的死罪。這件案子結案之後又當如何?

林如海已經摸到了私鹽集團的底,對方不除掉自己只怕夜不能寐。這等與一個利益集團對抗的事,向來是不成功便成仁,自己既然輸了,林如海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只是放心不下的唯有一女。

正如林如海所料,在金陵華麗壯闊的金陵甄府內,江南如今的第一世家甄家族長甄應嘉躊躇滿志,對心腹謀士鮑先生道:“幸而先生神機妙算,提前發現林如海查到了吳家。從今天起,給吳家背地撐腰的就是他林如海,我就不信這只老狐貍這次還不死!”

林如海也覺得自己快死了。

和私鹽集團周旋這些年,林如海殚精竭慮,生活也不規律,身子一向不大好。這次精心策劃許久,眼看着已經摸到吳海良背後的真正靠山,就要收網,又被對方搶先一步斷尾求生,多年心血功虧一篑,林如海繃緊的弦一松,大病了一場。

林如海自覺即便治好了這病,也逃不過私鹽集團背後勢力的追殺,了無生志,遞了辭官的折子入京,也寫了信到榮國府,請岳母派人将女兒送回來見最後一面。

至于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其實已經過完了短暫而令人唏噓的一生。林如海并不知道前世裏自己為了自證清白以死明志,唯一的骨血既沒有得到朝廷照拂,也沒得到岳家善待,十六歲那年死在用林家家財建起來的大觀園裏。

但是林黛玉什麽都知道了。

黛玉明明記得自己死了,卻又有了意識。醒來的時候黛玉躺在床上,不夠寬敞的床搖晃得自己頭暈,略一思索,黛玉反應過來自己是在船上。

黛玉試了一下,渾身綿軟無力,坐起來一半又摔回床上。

“姑娘可算醒了,吓死奴婢了。”

“姑娘醒了?肚子餓不餓,可要喝水?”

這是兩個極熟悉的聲音,黛玉聽出來是紫鵑和雪雁。後來潇湘館冷清之後,整日沒幾個人來,唯有這兩個丫頭一直陪在自己身邊。

黛玉确實是口渴了,接過紫鵑遞過來的茶,喝了一口,問:“我們這是在哪兒?”

“姑娘你可是病糊塗了?咱們這是回南瞧老爺啊。姑娘你也別太擔心,老爺不過是病了,仔細調理總能治好的。趕明兒老爺好了,姑娘卻怄病了,豈不是叫老爺懸心。”雪雁勸道。

黛玉玲珑心思,雖是剛醒來,卻也反應過來了。自己與紫鵑一同乘船的經歷唯有一次,就是十三歲那年,父親病重,自己回南探親。這一去卻是訣別,前世父親在這一年的九月初三‘病故’了。

父親沒了之後,自己失了所有庇護。父親把林家累世家業能帶走的全讓琏二哥帶回榮國府,原是希翼外祖家看在自己是母親唯一骨血,又帶大批家産投奔的份上善待自己,結果卻事與願違。

元春表姐封妃,省親建園子缺銀子,林家的家業并自己的嫁妝便被挪用了。可笑的是賈家花光了林家的銀子,卻縱容奴才在背後說自己一草一紙用的都是榮國府的,明裏暗裏諷刺自己打秋風,日常用度都開始克扣。

呵,世上哪有帶着百萬家資打秋風的,甚至榮國府烈火烹油的最後榮光都是用的林家的財産。

想到前世種種,想到還能見父親一面,想到父親這次終究不治,黛玉百感交集。重生在這個時候,也不知是上天垂憐還是懲罰。懲罰自己前世不孝,所以把那最苦最辛酸的三年再活一遍,還是垂憐自己前世可憐,給自己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提到了林如海,紫鵑和雪雁都料到姑娘只怕又要哭了,連忙準備好帕子,連勸慰的說辭都準備好了,誰知黛玉一滴眼淚都沒掉:“我有些餓了,有備好的吃食沒?”

兩個丫頭覺得今日的姑娘和往日不大一樣,但是姑娘肯主動吃東西,兩人總是高興的,忙不疊的去準備。

黛玉自然會好好吃飯,愛惜身子的。好不容易重生一世,便是往後的日子再艱難,自己也要拼上一拼。若是能救回父親最好,就是救不回,自己便是回姑蘇削發為尼,清淨一世,也不回榮國府受罪了。而要好好活着,必須養好身子。

黛玉拿定了不再回榮國府的主意,對待生活便積極了起來。哪怕是在船上上,也早睡早起,日常三餐盡量多吃幾口。也不整日在船艙悶着了,會時常在房間裏踱步鍛煉身體,天氣好的時候也到甲板看看,甚至會打兩套拳。

多走幾步路都嫌累的林姑娘打拳可是稀奇事,別說送黛玉南下的榮國府衆人瞧着詫異,就連黛玉身邊的紫鵑、雪雁也覺稀罕。

這些武術是黛玉死後,一縷香魂飄蕩在天地間的時候,跟着一位女王學的。日後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其中有位勝男王是一女子,卻智勇無雙,帶着幾百饑民揭竿而起,最終自立為王,成為一方霸主。

黛玉死後香魂一直飄在勝男王身邊無法離去,親眼見證了女子不但可以在亂世立足,還可以建功立業。勝男王所練那些武藝,那些用兵如神的韬略,現在都存在黛玉心中,仿佛黛玉自己領悟的一般。

只是現在黛玉身子骨太弱,那些高深武藝就算熟記招式,黛玉的身體能力也無法應用,所以黛玉現在練的是最基礎的拳法。黛玉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并不貪快冒進,雖然每打完幾個招式就覺得累,但出一身汗之後卻覺渾身舒泰,連睡眠都好了不少。

至于紫鵑、雪雁問起,黛玉用書上看的,船上無聊,松快筋骨混過去。反正林姑娘看書多,學了些強身健體的本事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又過了五六日,船隊便到了揚州。賈琏一行棄船登岸,早有林家管家帶着車馬來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