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 38 章

謝隐離開之後,黛玉和寶玉相對而坐,卻再沒了之前的親近感。

從謝隐處,黛玉已經知道寶玉從軍的事。黛玉不知道是什麽促使前世即使家破人亡,也只會出家逃避的寶玉做出如此改變,但是寶玉能變得有擔當也是好事。

只是這些和自己再無幹系。

沉默了半日,寶玉道:“自上回一別,林妹妹近來一向可好?”

黛玉道:“原本是不好的,但是總算奔出一條命來。”

聽了這話,寶玉心下大震。寶玉恢複了天賦,自然能讀懂許多時局。在平安州的時候,寶玉不止一次設想林家的處境,皆是絕路。但是現在林如海風光回京了,其中經歷了多少驚濤駭浪寶玉不得而知。

“姑母的事,我替家母向妹妹道歉。”寶玉道。賈敏之死,終究會成為二人心中跨不過的坎,但是寶玉不會回避。他甚至不明白前世的自己為何會懦弱至此,什麽都不敢面對。

提起母親,黛玉臉上閃過哀傷:“母親的事與你無關,你不必道歉,我也不會原諒。”

黛玉說的不會原諒自然是對周瑞和王氏。雖然二人都死了,但是黛玉心中依舊有恨。

說了一會兒話,寶玉就愈發發現兩人之間默契全無,談話仿佛公事公辦一般,說得越多越疏遠。

寶玉心中泛起酸楚,只是他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胡鬧了。于是道:“姑父身子可好?妹妹可有了意中人?”

黛玉擡眼看了一眼寶玉:“表哥為何會這樣問?”

寶玉道:“沒什麽,只是聽說妹妹和一個十分俊美的公子時常來往。”寶玉本來想說若是對方是個可靠的人,妹妹也有意,便別錯過了,但是後半句話寶玉卻怎麽都說不出口。他現在活明白了,知道自己配不上黛玉,但是一想到黛玉會嫁別人,寶玉就覺難受。

可是寶玉也會受世人影響,覺得林如海一旦故去,黛玉無依無靠,還是趁林如海在世,先定親才好。

黛玉一聽就知道寶玉說的是白玉堂,淡淡的道:“我與人交往不看美醜,端看脾性是否合拍。且我時常來往的男子不止一個,只是恰好他們都生得俊美。”

Advertisement

黛玉說的只是實話,但是寶玉聽了卻覺紮心。但是一細想,自己以前恨不得天下漂亮姑娘都圍着自己轉,似乎也沒有立場說黛玉什麽。

這次談話之後,寶玉終于意識到自己和黛玉已經漸行漸遠,末了,寶玉道:“若是我他日立功歸來,妹妹尚待字閨中,可否給我一個機會?”

黛玉道:“除非家母複生。”

寶玉瞬間覺得萬箭穿心一般,甚至覺得了無生志。但是自己肩上的擔子那麽重,寶玉再不會不管不顧的胡鬧了。

寶玉都不記得怎麽從林家出來的,失魂落魄的回到榮國府,當天便收拾行囊要去平安州。

探春現在管着東院,知道寶玉要走,趕過來道:“二哥哥不多留幾日麽?”

寶玉道:“不了。”

探春多聰明的人,猜到寶玉回來料理母喪都能沉穩應變,能讓其如此失魂的也只有黛玉了,道:“林姐姐終究遷怒了二哥哥?”

寶玉瞧着探春,三妹妹出落得越發好了,即便家中出現如此變故,也沒将其壓垮。自己不能只想着自己,現在是家中長男了,有些事也該自己拿主意:“我等會兒去跟祖母說,不給父親外頭說親了。等過了一年妻孝,便讓父親将姨娘扶正,到時候妹妹有了嫡出的身份,也好說親。”

說起這個,探春濕了眼眶:“二哥哥替我想那許多,你這樣子老太太見了,必然擔心。”

寶玉道:“你不用擔心這些,咱們家不如從前,更要多為以後打算。三妹妹想要什麽樣的夫郎跟我說說,若是軍中有合适的,我替三妹妹留心。現在這個世道,女孩子也要厲害些才好,我瞧着林妹妹現在氣勢都不一樣了,若有機會,三妹妹和林妹妹多來往些。”

因說起了自己的婚事,探春紅着臉應是。

寶玉起身拍了拍探春的肩膀,轉身去了榮慶堂。

次日,寶玉便啓程去了平安州。

他做夢都想娶黛玉,卻不敢奢求黛玉等着自己。唯有抓住所有機會立功,才能盡早掙一份能夠匹配林妹妹的身份,否則自己連提親的資格都沒有。從此,平安州軍中迅速崛起一個後起之秀,人皆胃其有榮國公之風。

寶玉辭行那日,謝隐又來了一趟林家,這次謝隐是專程來道謝的。

作為代京營節度使,又是先龍禁尉的鎮撫使,眼下隆華帝最信任的人,謝隐自然有最靈活的消息渠道。

正如黛玉所料,隆華帝派人下了江南尋謝隐的親人,原本打算以封官的名義接入京城。

謝隐怒道:“都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可賣了我自身一人便罷了。先太子的事之後,我只敢遠遠瞧一眼家裏,從來沒回去了。沒想到隆華帝也依舊不放心,也未免太作踐人!這次多虧姑娘救我父母家人。”

黛玉道:“我說過,先生的恩德我記得。先生不必特地來道謝。”

謝隐回朝之後,黛玉便改稱謝隐為謝大人了。現在謝隐這番話,顯然和隆華帝離了心,黛玉便改回了以前才稱呼,稱謝隐為先生。

謝隐道:“我不便和白兄聯系,省得多有牽扯,這封信姑娘寄給白兄,讓他轉交家父。”

黛玉接了信。謝隐又說了些朝中的事才告辭了。

榮親王一案從京城牽連到地方,落馬官員不計其數。展眼入了初冬,不管是從氣溫上還是局勢上,這一年都是不折不扣的寒冬。

林如海成功渡過了九月初三,黛玉依舊擔心林如海的身子。好在沒幾日,公孫成入京了,有公孫先生給林如海調理,黛玉放心不少。

榮親王一案的餘震到了來年還在繼續。這年春,隆華帝下旨開了恩科。實在是這一次朝廷折損的官員太多,需要廣納賢才。

原本黛玉打算勸林如海辭官歸鄉的,現在朝廷風雨飄搖,這官實在沒什麽好做的。但因隆華帝越發喜怒無常,一直沒找到什麽機會。直到開恩科的聖旨下來,黛玉知道這官是辭不成了。

果然沒幾日,林如海、黎啓這等在榮親王一案中立了功的人,便相繼升遷。黎啓剛直不阿,不易被收買,升了吏部尚書;林如海比之黎啓處理事情更柔和圓滑,升了戶部尚書。

另有賈敬升了京營節度使,謝長安做了龍禁尉指揮使加尚書銜。

龍禁尉指揮使雖然權利極大,卻只是四品的官。隆華帝不放心将龍禁尉交給別人,又擔心謝長安從京營節度使到龍禁尉心裏有落差,便給謝長安特地加了尚書銜。

這一系列加官進爵中,其實以黎啓的吏部尚書地位最尊,但朝野皆覺這些新貴中是以林如海為首。

這升了官,自然有許多人前來道謝,也是為日後走門路做鋪墊。

其中戶部官員自不用說,賈赦父子特地備了重禮前來林家道賀。若不是在江南時候,黛玉點醒了賈琏,現在說不定榮國府長房都落得和二房一樣了。

探春掌管東院,也備了禮來道賀。她還記得寶玉臨去平安州前讓她跟黛玉多來往的話。況且探春本就是個積極進取的性子,便備了禮物來了。

倒是賈母稱病沒來,許是還怨黛玉不肯幫王氏,鬧得二房靠賣奴度日。

賈敬自然是要來的,現在惜春已經被接回了寧國府,惜春是和賈敬夫妻一道來的。

另外還有刑部侍郎史鼐也來了。當初南下查私鹽案,史鼐也在巡按團中,還在黛玉将周瑞交給巡按團之後,仗義執言了幾句。雖然後來史鼐被紀齊然彈壓下去,卻因那幾句話保住了保齡侯府。後來史鼐便跟黎啓、林如海都有了來往。

雖然算不上最好的交情,但也比林如海重新崛起之後巴結上來的各色官員親近得多。

黛玉沒想到今世會在林家有這樣一個前世姐妹的團員。人自然沒到齊,但是有妙玉、探春、惜春、鳳姐、湘雲,也算是命運奇妙。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