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 40 章
白玉堂和黛玉路過的時候,後院那邊傳來竊竊私議。
白玉堂多耳聰目明的人,黛玉亦是十分敏銳,兩人都聽見了什麽。
白玉堂道:“我來的不巧了,今日連累了姑娘的名聲。”
黛玉混不在意:“若是因為幾聲議論我便和朋友生分,這個朋友五爺便交錯了。”
白玉堂知道黛玉不是一般女子,但當聽到黛玉如此回答的時候,心中依舊升起一股暖意:“是我看低姑娘了。”黛玉不是一般女子,自己不應用常人的标準去揣度她。
黎夫人識得白玉堂。當初黎家和林家結伴進京,在微山湖遇到了水匪。後來得知是這位白五爺幫林家打發了不少圖謀不軌的人,黎家也跟着受益,平安入京。
那時候黎夫人就看到黛玉和白五時常在一處說話,并不避嫌。
黎夫人雖然不知道白五的身份,但是單看這二人的品貌,便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但是今日這等場合,白五直接入了內院确實不妥。
“各位夫人別誤會,白公子是……”
“是我至交好友。”黛玉接過了黎夫人的話頭。
黎夫人原本是想編個善意的謊言,說白玉堂是林家表親,因知道林家府上忙,特地過來幫忙的,入了內院想是有急事要問黛玉。這場的場合人多事多的,這理由也說得過去。
可是黛玉猜到了黎夫人要為自己解圍,卻并不願意委屈了白玉堂。生死之交的人,不必為了虛無缥缈的名聲隐藏身份。這對白五爺這樣的人來說,是一種屈辱。
黛玉大大方方的走到黎夫人面前道:“白五爺是江南松江府人士,這日有事入京,特來道賀。夫人好眼力,不過和五爺一面之緣,便一眼認了出來。”
黎夫人被黛玉搶了話頭,但黛玉這話也算得體,并沒有傷了黎夫人的臉面。黎夫人沒覺得惱,就是有點可惜黛玉的名聲。
白玉堂見黛玉這麽維護自己,沖黛玉一笑。大大方方的走過來:“姑娘有事,我便先去尋林大人了。”又對衆夫人行禮:“不擾各位興致了,白五告辭。”
Advertisement
哎喲這個笑容,在場的夫人诰命沒誰還不是少女過來的。當時自己雖然恪守規矩,但是瞧見好看的少年郎也不是沒有怦然心動的時候,就這位白公子這一笑,自己年輕二十歲也會動心。
黛玉和白五這行為自然是離經叛道的。但是許多夫人雖然瞧不上,心中也忍不住羨慕。
自己年少時,怎麽就沒有和心儀的公子如此坦然。尤其幾位聯姻的,不禁想當初若是自己也如此大膽坦然,是否就不會像今日這樣意難平。
姑娘們也遠遠瞧見這一幕,最受震驚的便是探春。她時常想着若是自己是個男兒,便要出去立一番事業再做道理。但是如今一比,自己就不如林姐姐坦蕩。原來,自己到底被許多規矩束縛了。
林家這場宴會總體來說是成功的,除了中途出現的白玉堂。
這日之後,京城便流傳着不少關于林家女不好的流言。當然也有人說林姑娘和白玉堂是清白的,那日這麽許多人瞧着,兩人也一直坦坦蕩蕩,無絲毫扭捏害羞。更多的則是說林氏女私會情郎,移了性情。
白玉堂離京之前,特地到禦膳房取了一壺好酒,在黛玉的院子裏和黛玉相對而坐。白玉堂倒沒讓黛玉喝酒,自己斟了一杯問:“姑娘到底是受了我連累。”
白玉堂自己倒沒什麽,他向來是潇灑之人。但是黛玉自己再不計較,到底是女子,那些自己不會往心裏去的流言,壓在黛玉身上終究不好。
黛玉笑道:“如此甚好,我當時接黎夫人那話的時候便料到後果會如何。我之所以還會接,是因為我不想被禮教束縛,也不想在這個年紀就議親嫁一個家事相當的男人,日後我操持中饋,他三妻四妾。天大地大,女子也不必困于內宅。說來,是五爺助了我,所以五爺不必愧疚。”
白玉堂笑着将杯中酒一飲而盡:“我到了這個地方來,最大的收獲便是識得了姑娘。能與姑娘為友,也不枉這場奇遇了。”
黛玉也倒了小半杯的酒:“五爺這話深得我心。”
一個原本潇灑的靈魂穿越時空遇上一顆向往自由的心,本就是一樁美麗的奇遇。
開恩科之後,朝廷錄了一批進士,馬上填補了各地官位的空缺。但是六年前先太子一案朝廷已經受了一回重創,這次榮親王案更是傷了根本,即便隆華帝在用人上大膽了些,朝廷依舊沒有恢複元氣。
若是遇到幾個好年景,也許大靈朝還能緩得過來。
偏偏最近二年一年大旱一年大澇,國內許多地方欠收,鬧了饑荒。林如海作為戶部尚書,管着全國錢糧調度,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六部處處要錢,林如海也不能憑空變出錢來。
至于糧食,雖然朝廷也在全國各地修築糧倉,已被不時之需。但是隆華帝治下,江南這等地方還能鬧出轟轟隆隆的私鹽案,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官場碩鼠比比皆是,儲備糧倉十艙九空。頭一年旱災應付過去了,次年水災實在沒有儲備糧,各地鬧起了饑荒。
林如海本就身體底子不好,這樣殚精竭慮,勞心勞力,黛玉實在擔憂,數次建議林如海辭官還鄉。
可惜隆華帝是個多疑固執的人,用習慣了的人舍不得換,數次駁回了林如海的辭呈。
不但如此,因為多次辭官,還消耗了隆華帝對林如海的信任。
終于在戶部再也周轉不過來的時候,戶部侍郎牛繼宗對林如海發了難。在朝堂上背刺上司,參了林如海一本。說的是國庫之所以耗空到如此地步,乃是林如海監守自盜。
在許多官員眼裏,這都是笑話。
林家不缺錢。不但林家本就家底豐厚,有百萬身價,黛玉還在白玉堂那裏分了上百萬的利潤。
越是亂世,劫道的匪患越多,镖局的生意也越好。而且亂世裏人命如草芥,多少良民不得已落草為寇,每一次出門打劫都是搏命。
這樣的環境下,镖局只有兩條路。要麽賺得盆滿缽滿,聲名遠播;要麽死于劫匪刀下,銷聲匿跡。
而江南的五義镖局則是在這樣的亂世以不失镖,不強占标的著稱。
如此背景下,五義镖局押了不少類似薛寶釵那樣的镖。送的是豪門旺族的身家性命,酬勞也直接從那些豪門的全部身家中抽成。是以短短兩年間,五義镖局能掙下那麽大的名聲和産業。
戶部的賬目是不怕查的,隆華帝派了好幾批人徹查,都沒有查出什麽問題。
牛繼宗騎虎難下,幹脆谏言查林如海的身家。
隆華帝再是多疑,也不會昏庸到如此地步。查了幾遍沒有查出問題的官員突然抄家,這不是得罪整個士族嗎?隆華帝最終沒查林如海的身家。但是牛繼宗卻害怕了,對頂頭上司發難,若是不能一舉成功,最怕的便是報複。
牛繼宗寫了幾道密折,将偶然得知的林家和五義镖局的關系舉報到了隆華帝面前。
啊啊啊啊啊,天天加班,上班時間還不能摸魚。這什麽破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