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讓德勒克負責
讓德勒克負責
明瑞的自信心被這連二連三的打擊一點點的消磨殆盡,他的父親是承恩公,論爵位,他比不上德勒克,年少的他尚無軍功,他唯一能倚仗的,只有他的姑母,如今姑母也沒了,他還能拿什麽跟德勒克競争?
他的勝算少之又少。不能主動争取,只能等待命運安排的感覺簡直要讓他發瘋!
明瑞多想求一個痛快,可他不敢冒險,因着皇後病逝,金川之戰愈演愈烈,遲遲未有捷報傳來,回宮之後的乾隆帝性情大變,一向溫善寬厚,對臣子們以禮相待的他突然開始吹毛求疵,為一點小事兒動辄發脾氣。
龍顏一怒,那可是要腦袋,毀前程的大事,不僅官員們膽戰心驚,就連大阿哥和三阿哥都因為皇後的喪禮而被皇帝訓責。
皇帝對待親兒子尚且不講情分,明瑞一個侄子,哪兒敢放肆?
打從皇後崩逝之後,明瑞算是真切的體會到了,什麽叫做趨炎附勢,世态炎涼。
以往那些對他畢恭畢敬之人,如今見了他,都不再卑躬屈膝,只因他們都認為這中宮馬上就要易主,富察家族的好日子,怕是要到頭了!
就連明瑞也有這樣的隐憂,然而他的九叔傅恒卻跟他說,忠心向國,寵辱勿驚。
“咱們富察一族的确是因為皇後的關系才有了被皇上器重的契機,但我們族中的男兒個個心懷大志,不管文官還是武職,皆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從不因為自個兒是皇後的姻親就玩忽職守。
我們為國為民,無愧于心,所以不論将來的中宮是誰,對我們都不妨礙,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皇上必不會虧待于你。”
傅恒的一番話令明瑞茅塞頓開,他忽然覺得自個兒杞人憂天了,但有件事,他還是想說,
“九叔,您也知道我一直心悅容錦,皇上他還會把容錦許給我嗎?”
這事兒傅恒還真不敢保證,拍了拍他的肩,傅恒溫聲安慰道:
“聖心常變,我們當臣子的,只有聽從的份兒,莫想太多,徒添煩擾,但看天意吧!”
一句聖心常變,使得明瑞越發沒譜兒,他這位九叔常年待在皇帝身邊,最會體察聖意,九叔之言莫不是在暗示他,皇上已經改了主意,讓他別報希望?
Advertisement
接下來的幾個月,明瑞一直在忐忑中渡過,容錦和德勒克也沒再說過話,偶爾在祭奠皇後的場合碰見,她會強迫自己收回視線,絕不會多看他一眼。
原本無話不談的兩個人突然就成陌路人,那種感覺令人很壓抑,好在她已經學會了控制。
大多數的煩惱都源自于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一旦接受自己只是他生命中的過客這一點,也就不會再有什麽不甘心。
不知不覺,又到了炎熱的夏日,每年六月,乾隆帝都會去往熱河行宮避暑,今年卻因為皇後的百日祭而推遲到七月才出發。
容錦照例陪着皇太後一起,至于德勒克是否同行,她并不知情,也沒去特意打探,他的事,已經與她無關。
山莊內清幽涼爽,景致頗多,每每閑來無事,她會約上頌淩一道兒在山莊內閑逛,打發光陰。
八月乃是菱角成熟的季節,容錦等人漫步至環碧島附近的采菱渡,乘坐小舟在亭亭如蓋的荷葉間穿梭,于水中采菱嬉戲。
水面的風格外清涼,幾位姑娘身着色澤清麗的彩衣,在舟中歡聲笑語,引得白鷺掠過水面,側耳傾聽。
沉醉于美景中的容錦并未察覺到,遠處的小山坡上,蔥郁的林葉間,有道人影正駐足而立。
德勒克看着山坡風景極好,便來此乘涼讀書,遠遠聽到笑聲傳來,他覺着有些吵,正想離開,臨走前無意中瞄了一眼,只覺那舟中有道身影好生熟悉。
待他定睛一看,才發現舟中有幾位姑娘,其中一個正是容錦!
他來避暑山莊已有一個多月,今日還是頭一回見她。他以為自己可以放下,可每回見到他,心還是驀地一疼。
時隔将近一年,他仍舊清晰的記得去年九月在木蘭圍場發生之事。
當時祖母去世,他的心情極其低落,臨走之前他很想與容錦見一面,便讓月藍去請她。
為防她不來,他還特地對月藍說,他不會再來京城。
即便沒有愛情,只是友情,按理來說,她也應該來赴約,可他怎麽也沒想到,話都說到那個份兒上,容錦居然無動于衷,仍不肯露面。
在此之前,德勒克一直認為她是為了他的前程着想,不想連累他,才會與他斷絕關系,他一直堅信她心裏是有他的,哪怕她說再狠的話打擊他,他都不肯相信,依舊固執己見。
直至等不到她的那一刻,他才終于明白,也許她說的都是真的,也許她喜歡的人真的是明瑞,但凡她對他有一絲的感情,也不至于那麽狠心,連最後一面都不願見。
也就是那一日,德勒克大失所望,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正因為太過失望,是以後來永琨問他的時候,他才表現得一派無謂,自欺欺人的告訴旁人,同時也提醒自己,他已經不再喜歡容錦。
盡管面上說了狠話,實則他心底還是有一絲期待,期待着容錦會來找他,向他解釋那日為何沒來見他,只要她能給他一個理由,他便不再計較,可她卻遲遲沒來,渾當他不存在。
最後一絲幻想也破滅了,德勒克只覺自己可笑又可悲。
漸漸的,他也就接受了容錦不喜歡他的這個事實。
不見的時候,他還有種已經忘了她的錯覺,一瞧見她,他便波瀾叢生,又生妄念。
然而他只是遠遠的看着,以叢林綠葉作遮擋,并未近前打招呼。她不想見他,他又何必自讨沒趣?
後來的兩日,他每日都會來這個小山坡上讀書,似乎一到這兒,心底便莫名的有了一絲期待。
好巧不巧,容錦也很喜歡此處的風景,每日午後都會來采菱渡一游,但她只是游船賞景,并不曉得德勒克就在附近。
到得第三日,午後的天空點綴着大朵的白雲,日頭在輕缈的雲層間來回穿梭。
午歇過罷,容錦又與頌淩一道出去散心,走這一路,難免有一絲熱燥,待到得采菱渡,瞬時感覺自水面吹來的風間夾雜着一絲清涼。
先前只有她們在此游玩,今日她們還沒到,便見舟中已有人影。
頌淩擡指搭于眉邊,遠望一眼,“哎?那不是岚琇和雯瑤嗎?”
一聽說岚琇在那兒,容錦笑意漸消,去年她為德勒克而與岚琇生了矛盾,自此後,岚琇一瞧見她就變着法兒的與她鬥嘴,兩人一直不對付,既然岚琇在舟中,容錦也就不願過去湊熱鬧,拉着頌淩說要去旁處。
頌淩也曉得她二人不睦,想着能避則避,反正山莊中多的是游玩之所。
兩人才走沒多久,忽聞後方有人高呼,好像是在求救。容錦詫異回眸,只見舟中有人落了水!
那采菱的舟不同于平日裏乘坐的船,必得小一些才方便采摘菱角,這舟一小啊!便得小心一些,若然動作太大,極易翻下水去。
雖說兩人有些私怨,但人命關天的事兒,容錦斷然不會坐視不理,會凫水的她正打算拐回去救人,卻見遠處的小山坡上已有人沖了過來,徑直跳下采菱渡!
那一剎那,容錦只覺那人十分眼熟,月藍也瞄見了那道身影,不由驚呼,“那人好像世子哎!世子怎會去救縣主呢?”
縣主曾當衆取笑過德勒克,他應該記仇才對,怎會這般積極的救人?
且說德勒克今日又鬼使神差的來此看書,當他到得小山坡上,下意識的又遙望遠處的水面,卻見舟邊有人在呼救,似是有位姑娘落入水中,正在艱難的掙紮着。
離得太遠,德勒克瞧不真切,只隐約瞄見那姑娘的衣袖似是湖綠色,他便以為是溺水之人是容錦,想也不想徑直沖過去。
落水之人不能正面去抱,只因人在驚恐之下容易胡亂抓扯,若然正面去撈,施救者極易被溺水者拖拽着往下沉,德勒克深知這一點,是以他直接從背後摟住她,将人拖抱至岸邊。
混亂中的他沒仔細去看,直至将人送上岸,放于地面,他才驚覺眼前這個渾身濕透的姑娘并非容錦,而是那個曾與他有過節的女子,至于叫什麽,他根本不記得。
意識到救錯了人,德勒克峰眉頓蹙,再不管她,漠然站起身來。
喝了好多水的岚琇艱難的睜開眼,映入她眼簾的是一張俊逸的容顏。
藍天白雲之下,他的眉骨格外英挺,下颌線流暢而清晰,斜陽在他身上映出一層輝光,這美好的一幕就這般深深的烙印在岚琇的腦海中。
她只覺這少年好生熟悉,一時間又想不起他是誰,筋疲力盡的她再一次暈了過去。
遠處的容錦見狀,終是什麽也沒說,黯然轉身離去。
如今她與德勒克再無任何關系,他想救誰都是他的自由,她沒資格多管。
此時的德勒克四下張望,瞄見容錦遠去的背影,猜測她可能看到了這一幕,他很想去解釋,卻又覺着自個兒多此一舉,容錦又不喜歡他,又怎會在意他做了些什麽呢?
勾唇苦笑的他輕嘆一聲,并未再理會眼下的狀況,兀自轉身離去。
他不過是陰差陽錯救了岚琇,殊不知此舉給岚琇帶來怎樣的沖擊。
身處危險之中的姑娘對待出手相助之人最易生出感激之情,甚至還會生出好感來,清醒過後的岚琇得知是德勒克救了她,莫名的對他轉變了觀念。
以往她還瞧不起他,而今再見他,她總覺得他瞧着哪哪兒都順眼,甚至還主動去找他,給他送去禮品,以示謝意。
然而德勒克對她很冷淡,連句話都不願多說。
他越是這般,岚琇對他越着迷,只覺他很有個性,時常在雯瑤面前提及德勒克。
雯瑤一眼就看出她的心思,直笑她對德勒克動了心。說笑的同時,雯瑤不忘提醒道:
“可你莫忘了,容錦與德勒克走得很近。”
“走得再近又如何?”岚琇之所以不擔心,是因為她早有耳聞,
“我可是聽說皇上打算将容錦許給明瑞呢!如此一來,她與德勒克再無可能,那我不就有機會了嘛!”
道罷她才察覺雯瑤面色不對勁,當即向她道歉,“哎呀---我忘了你心屬明瑞呢!”
雯瑤從容淡笑,并不憂慮,只因她将時局看得格外清楚,
“先皇後在世時,明瑞和容錦的确有可能成為一家人,如今情勢大變,咱們這位和婉公主究竟會許給誰,可難說啊!”
岚琇一聽這話,頓感不妙,為了能實現自己的心願,她決定先下手為強。
萬壽節将至,莊親王前往熱河,準備為皇帝賀壽,岚琇便将自己被德勒克所救一事告知她阿瑪,還說當時她渾身濕透,被德勒克抱回了岸上,定得讓他負責。
莊親王仔細一想,也覺不妥,遂去求見皇帝,與皇帝商議此事。
乾隆略一深思,并未當即表态,只道婚姻大事,當需慎重,再過四五日會擺駕木蘭圍場,到時巴林郡王亦會前來參加秋狝,等見到巴林郡王,與之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此事德勒克并不知情,直至萬壽節過後,到得木蘭圍場,他與他父親一起去給乾隆帝請安時,乾隆狀似無意的提及他與岚琇之事,德勒克方知自己的無意之舉竟招致禍端!
巴林郡王最是明白兒子的心意,他此次前來,正是想成全這孩子的心願,盡管皇帝有意将莊親王之女許給德勒克,巴林郡王還是選擇直言不諱,
“皇上容禀,其實德勒克他早已有心上人。”
“哦?”乾隆聞言,好奇的打量着德勒克,“哪家的姑娘,有幸得你青睐?”
被詢問的德勒克心間一滞,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