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畢業作品裏的秘密

第13章:畢業作品裏的秘密

晚上陸星辰在書房安靜地看書,夏雨軒坐在沙發上吃着零食,抱着IPAD看每周一期的《藝術中的世界》。

不知道過了多久,陸星辰從書房出來:“你答辯準備好了?”

“嗯,差不多了。”說完,夏雨軒站起來把手裏的一塊巧克力餅幹塞進了陸星辰嘴裏。

“哎呀,我不吃這個。”陸星辰滿臉嫌棄,一口拒絕:“太甜了。”

夏雨軒質疑了一會兒,又吃了一塊:“不甜呀,挺好吃的呀。”

“那你多吃點吧。”陸星辰摸了摸夏雨軒的頭發,看她那樣子很是可愛。

陸星辰瞥了一眼夏雨軒看的視頻說:“這綜藝你還在看啊?米小非都放棄了。”然後很自然地坐在她的身邊。

這檔綜藝節目爛到圈內的人都在網上一頓噴,評論已經沒法看了,但熱度持續高漲,已經到了同時段播放量第一的位置了。

最新一集是以評委老師的名字為命題,雖說即使是在文藝複興,藝術家也是要依附于贊助人的:米開朗基羅服務于教皇才有了《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委拉斯貴茲服務于宮廷貴族才有了《宮娥》。

但在國內最火的一檔藝術類綜藝節目裏,用命題的方式讓選手進行創作,就像讓藝術家去參加高考命題寫作。強調要發展美學教育的當下時代,卻通過大衆“選秀”的方式來承載。

引起争議的還不只是賽制,而是這一集請來了一位特別厲害的畫家,他最終的成品并沒有像其他選手一樣直接給評委老師畫一幅肖像畫,而是用水墨畫的方式去呈現一種意象。

細看才會發現作品隐藏着一些秘密,評委老師的姓為木子李,樹木的孩子是果實。畫家就用黑色背景下反白的效果進行繪畫,遠看像是冬天結成的冰枝,每個樹枝在水墨的暈染下如顯微鏡下的細胞圖,裏面孕育出一個生命,有一種“誕生”的感覺。

這幅作品的寓意與評委老師的名字完全吻合,但是評委組卻沒有看出這層意味,不停地說沒有點題,最終把他淘汰了。

夏雨軒蜷縮在沙發上,然後自言自語道:“當年的倫勃朗也是這樣的結局。”

當年的倫勃朗為了生存賺錢給民兵隊畫了《夜巡》,當時大家對“集體肖像畫”的理念還停留在“畢業照”一字排列的模式,無法接受“舞臺劇”的表現形式。

Advertisement

倫勃朗的這種超前理念得罪了甲方,他沒有迎合大衆,而是選擇遵從自我,卻因此再也沒有人找他訂過畫,最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在悲痛和貧窮中離開人世,他的藝術被時代辜負。幾百年後他才被人重新賞識,《夜巡》進入美術館被人瞻仰,進入教科書讓人學習,但是他卻永遠看不到了。

陸星辰捏了捏她的下巴,淡淡地笑了笑:“所以呢?你最愛的老米可不是這個結局。”

夏雨軒直接跳過他的話題,平靜地接了句:“他們覺得‘像’就是好,他們看不出作品的差距。”

陸星辰沒有說話,夏雨軒又接了一句:“這不是個人喜好的問題,繪畫風格沒有好壞區分,但是繪畫水準是有高低差別的。”

陸星辰胳膊一環把她摟下來,低聲笑着說:“雨軒。”

夏雨軒悶在他身上答:“嗯?”

“有個問題我一直想問問你。”陸星辰喜歡摸着她的長發,夏雨軒的頭發又長又順滑。“如果有一天你的作品很超前卻不被市場認可,就像倫勃朗一樣,你可以接受嗎?”

夏雨軒思考了一會兒,笑了笑,沒有說話。

陸星辰繼續說:“你看啊,日本現在最有名的藝術家草間彌生,最初她是做行為藝術家的,那是她最想表達的東西,實現了她藝術家的夢想,但作品不被市場認可。最後是她的圓點畫讓她出圈進入大衆視野。”

夏雨軒擡起頭,盯着他的眼睛,臉上的笑容漸漸收起,反問了他一句:“那你願意一生不被人知道,默默無聞地過一輩子嗎?”

陸星辰回答道:“我希望我愛的人能記得我。”

他平靜地繼續說:“市場能夠折射社會價值,卻未必能折射出藝術價值。但這兩者也不一定完全對立,就像你最喜歡的米開朗基羅,他的壁畫是紅衣主教們下的訂單,這其實也是市場與創作者之間的關系。”

“當你的作品足夠好,我指的‘好’不是好出一點點,是各方面都斷裂式的好,你就會被人看到,就像米開朗基羅。良性的市場就是能促進好的作品,并用好的作品把大衆的品位提升,但這需要很漫長的過程。”

《藝術中的世界》當晚上了熱搜,每個選手背後都有粉絲後援會,就跟娛樂圈追星族沒有什麽區別。粉絲又為了淘汰和晉級開啓了撕逼之戰,有争議就會有熱度,一檔綜藝開啓了全民讨論藝術的浪潮……

評論裏衆說紛纭,一類是追求“像”,一類是追求“美”,一類是追求作品背後的“故事”,還有一類直接說畫家真帥。

總之就是沒有人關注藝術本身,而“藝術”從學科的角度來看,是一個文化分相對較低的專業,這就造成了人人都覺得念書不行的,那就去學藝術吧。反過來就能推出:藝術門檻其實很低。

用米小非的話說:“你不能指望藝術專業的人向下兼容給你講背後的創作故事,除非他想賺你的錢。”他說得犀利又直白。

其實也不僅僅是藝術行業,任何領域裏,專業說太細,沒人能聽不懂,只有故事是最容易傳播和被接受的。

陸星辰又舉了另一個案例,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其實有兩幅,另一幅《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早于盧浮宮的《蒙娜麗莎》,但同樣出于達·芬奇之手,為什麽就不被人知道呢?

“真正讓《蒙娜麗莎》遠遠甩出那些同行畫作,令全世界人民都想去盧浮宮瞻仰朝聖的是它的傳奇故事,而不是作品本身,當然從專業領域來說,确實是了不起的成就,但還不足以讓它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畫作。”

“那如果沒有這個故事,你說蒙娜麗莎還會不會火?”夏雨軒問。

陸星辰答:“肯定不會,當年報紙新聞上都是以‘被盜’作為一個宣傳點在說這幅畫,而不是在說達·芬奇的‘漸隐法’,而且這幅畫尺寸特別小,很難讓人一眼看到。”

陸星辰的這幾句話,讓夏雨軒連一絲遲疑都沒有,立刻深信不疑了。

如果說《蒙娜麗莎》的知名度真的要感謝一個人的話,那就是它的偷竊者佩魯賈。因為畫幅的尺寸小,方便藏在他的衣服裏面,他就随手偷出去了。作品被盜工作人員當天都不知道。追回的整個過程充滿戲劇性,而且持續了好幾年,這才讓大家知道盧浮宮裏有一幅《蒙娜麗莎》。之後又有那麽多的故事流傳和電影改編,使“蒙娜麗莎”成了一個大IP,它今天的價值才會需要幾層防彈玻璃的保護下,外加一圈圍欄。

作品的接受度也是一件作品成立的一個重要環節。故事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在作品中體現精神世界,通過圖像讓大衆感受背後的深層文化,這不是非專業出身的人能判斷出的。但講故事就不一樣了。

陸星辰說:“赫拉利寫的《人類簡史》中就提及,在原始社會人類是不可能認知超過物理範圍以外的其他人的,但是人類一旦學會了講故事,文化和宗教就會誕生了。而人與人之間就産生了聯系和共同的信仰。”

陸星辰摟着她肩膀說:“藝術可以服務于贊助人,也可以向上探索,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自己的選擇,結果都要去接受。從古至今一直是如此,倫勃朗被時代辜負,因為他太超前了,大衆可以不理解,但時間會去證明。”

“我現在理性上可以理解,但是我……”夏雨軒軟着聲音說道。

他從容地笑了笑:“好了,你繼續看吧。”兩人對視着,陸星辰的眼裏是一如既往令人安心的沉穩。

他正準備回書房繼續看書,夏雨軒跟在他背後,等他坐下後,她從門口探出一個腦袋問:“其實在我的作品裏,有一個彩蛋,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夏雨軒在期待着一個答案。

陸星辰轉頭看了她一眼:“什麽?”

他沒有看出來,但夏雨軒也沒有失望,略帶羞澀地說道:“那幅畫其實是送給你的”

“嗯?”

陸星辰一時沒反應過來,因為他對夏雨軒的作品過于熟悉了,從創作前期的構圖思考,到最後成品,他幾乎是看着她一點點畫出來的。

“怎麽——?”陸星辰一句話還沒說完,看着夏雨軒的眼睛。

他立刻拿起手機把作品翻出來,夏雨軒完成作品的第一時刻,陸星辰就在她的身邊,并拍下了這個作品,此刻他放大細節部分。

不到一分鐘,他發現了中間的微妙之處,然後兩人眼神再次對視,夏雨軒滿臉的驕傲,陸星辰激動的有點不敢相信。

那束光的背後其實是點點“星辰”,那束光的背後其實是點點“星辰”,裏面最亮的那顆星星是參宿七,是獵戶座中最亮的恒星。

夏雨軒畫得很細小很微弱,層層疊加融入,她做了特殊處理,表達得很隐晦,因為作品只送給一個人,她只希望能被特定的那個人看到。

作品裏面有那麽多人物,你不知道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麽故事,唯一能确認的是頭頂的那束光,日月星辰就在你的身旁,那束光一直都在,它是獨屬于夏雨軒和陸星辰的浪漫。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