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裏昂彙流博物館

第20章:裏昂彙流博物館

從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到羅馬國家考古博物館,一路看了很多古羅馬的雕塑和文化作品。路上看到小教堂就停下車,走進去看。陸星辰瘋狂拍攝各個細節,每個區域的教堂風格和時間建造都不同,裏面的壁畫,雕像也各有特色,晚上他把一天拍攝的素材全都上傳到硬盤備份,作為學術研究。

米小非盯着地板上的馬賽克藝術看:“以前我對馬賽克藝術沒什麽感覺,自己學過一個學期後,現在看到這種圖案我就肅然起敬,那些大師太了不起了。”

劉浩然驚嘆道:“我在龐貝看到公共浴場區域裏,那個地板都是很細致的馬賽克藝術,古羅馬人太奢侈了,泡個澡,腳下都用馬賽克藝術。”

陸星辰拍着天頂上的壁畫,補充道:“古羅馬的浴場也不局限于洗澡,裏面配套很齊全的,還有健身房、花園、講堂,甚至還有圖書館。人們在裏面洗澡、鍛煉,談生意,還能朗誦文學作品,讨論國家大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夏雨軒繼續剛才米小非的話題:“最讨厭馬賽克藝術課了,第一節我就指甲全毀,太難了,又費時間又費力。那個小石塊和玻璃碎片是一點點用铗子切出來,而且還要保證你切出來的小石塊厚度和大小都一樣,否則膠上去就不好看。”

米小非:“對對對,此生再也不想碰。我第一周上完課,看什麽都是馬賽克,世界全都變成格子形狀了。”

陸星辰是理論派,沒有上手操作過,但聽他們聊也覺得挺有意思的,淺笑了下。夏雨軒拉了拉他的衣袖說:“怎麽樣,這下你不知道了吧?”

“你是想讓我給你科普下馬賽克藝術史?”陸星辰說這句話的時候帶着點欠欠的口氣。

夏雨軒沒想到他能立刻接住:“你知道?”

陸星辰輕蔑地笑了一下:“哼,你這是懷疑我的專業水平?”

“來,我給你們科普一下,我家雨軒向我發起挑戰了。”

陸星辰的大腦如同一個高級詞典,立刻能搜索到關鍵信息,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跳出來,完全不帶任何猶豫:“馬賽克起源于公元前三千年的美索不達米亞。礫石馬賽克是在希臘邁錫尼時代的提林斯制作的。從4世紀起,早期的大教堂以牆壁和天花板的馬賽克來裝飾。于6世紀到15世紀盛行于拜占庭帝國,在12世紀被西西裏王國的諾曼底王朝所采納。到了文藝複興時期已不再流行,但拉斐爾等藝術家仍繼續使用這種古老的技術……”

講到這裏,陸星辰停了下來,然後低下頭看着夏雨軒挑了一下眉毛:“還想繼續聽嗎?”

“可以了,打住!”夏雨軒立刻擺了一個打住的手勢:“我服!”然後一溜煙走了。

接下來他們要去的是羅馬考古博物館,裏面有一些作品是出土于伊特魯裏亞的古代墓葬中,最著名的就是“斜卧夫妻陶棺”,棺蓋上的夫妻不是面對面相擁,而是丈夫攬着妻子,二人一前一後地斜靠在床上但其濃情蜜意不減。這件作品在意大利高中歷史教材上就有,特別有名。

Advertisement

米小非看了一會兒突然冒出來一個驚人的想法:“你們說,他們這個姿勢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在泡澡啊?”

大家一整個瞳孔地震:“……?!”

米小非不以為然道:“伊特魯裏亞不是古羅馬文明的開端麽?那麽古羅馬人特別喜歡泡澡,也有可能靈感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對吧?我覺得很有可能!”

劉浩然豎起大拇指,也許他并不是同意這個觀點,更多的是給米小非的腦洞點贊。

夏雨軒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下情緒:“這個姿勢是他們在宴會上喝酒聊天,因為棺蓋上的姿态往往與墓中壁畫上所繪的姿态如出一轍。”前一晚陸星辰剛給她提前輔導過。

陸星辰:“對。說得完全正确。”他聲音聽起來沒什麽情緒,卻滿臉的驕傲。

“但……泡澡也不是不可以吧?”米小非自言自語道。

沒人接他的話,大家繼續行走在羅馬考古博物館的伊特魯裏亞展覽區。

伊特魯裏亞文明滋養了古羅馬文明,被視作羅馬文明的“曙光時代”。雖然最終将其吞沒,但同時也繼承了大量的文化習俗與藝術傳統,以至于難分難解。

比如被用作羅馬城徽的著名青銅雕塑《母狼乳嬰》中的母狼,其實是伊特魯裏亞晚期的作品,兩個吮奶的嬰兒通常被認為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後人增添的。

和所有的古老民族一樣,伊特魯裏亞人極其敬畏死亡,最早的伊特魯裏亞人選擇火葬,再将骨灰裝入甕中埋于地下。

随着社會階級不斷分化,出現了在城市之外的火山岩上鑿出的貴族家庭式墓穴,他們将死者的屍體或骨灰送入墓穴後,在墓地外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最後用巨石将墓門永久封住。

陸星辰強調剛才那件著名的作品:“而這座‘斜卧夫妻陶棺’從外形上看像是棺材,其實是骨灰甕。這也是它特殊的存在。”

他們在蓋棺板上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方式:帶有主人雕像,安置他們的身體與靈魂。

有別于古埃及為人所熟知的人形棺,像這棺材形狀的骨灰甕,塑造的是高浮雕等身人像的形制是世界罕見的,也是獨屬于伊特魯裏亞。

除了受到希臘文化的強烈影響之外,在伊特魯裏亞壁畫中,最常出現的主題便是歡樂的宴會。他們是一個熱愛美酒和美食的民族,舉辦和參加宴會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他們敬畏死亡,但也從容接受死亡,陵墓中沒有任何悲傷的色彩。對于他們來說,死亡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只是奇妙生命旅程的延續,一切都應該與活着的生命一樣,伴随着美酒和歡歌。

陸星辰一邊說,夏雨軒一邊點頭:“他們總是穿着盛裝,輝煌地去向彼岸。在生命的最後一個居所中,寫滿贊歌。”他說這句話的時候,聲音很溫和,沉穩又讓人安心。

墓室裏還會有許多華麗的陶器作品,包括瓶、酒罐、花瓶和盤子,還有珠寶首飾,它們用精湛的技藝和栩栩如生的圖案描繪了當時的生活場景和神話故事,充滿了神秘和浪漫的味道。

湯姆·威斯康貝設計的法國裏昂彙流博物館,從遠處看這座建築就像是一艘星球戰艦,給這座老城增添了極為濃彩的現代感。

陸星辰開往目的地,一邊尋找停車場,一邊在介紹這座博物館:“流經裏昂的羅納河和索恩河交彙的地方就叫‘彙流’,所以建造在這裏的博物館就稱為彙流博物館。另一層意義是,建築師認為未來的社會是知識社會,但這種知識不是單獨的專門區域,而是跨學科,各種專業和知識領域之間‘交彙’和‘重疊’。”

“建築師的設計和定位在這座博物館絕不能是一座高高在上、專門為知識分子設計的‘宙斯神殿’,而應該是一處用來分享知識的公共空間。”

門口售票處的小哥哥竟然還會說中文,展覽冊也有中文,還有小朋友的繪畫手冊。公教做得非常用心了。

米小非拿着門票在等他們間隙,問陸星辰:“你們學藝術史的,是不是對這些博物館的歷史都能倒背如流啊?”

陸星辰答道:“藝術史也不是全靠記憶,其實這座博物館的整個策展才是真正的藝術史。”

“連接”是這個博物館的關鍵詞。博物館以高更的名作《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去往哪裏》為主題,也是人類從古至今讨論的永恒話題。

裏面收集了200萬多件藏品,其中最特別的是1000年前的木乃伊和一塊月球岩石。藏品與動畫互動相結合,可以摸到比太陽還老的石頭,還能看到粒子對撞體驗。

館內的策展不是按時間線來的,比如他把法國當代流行手包與北非土著的挂件飾品同框。老爺車與最先進的發動機比鄰,最古老的織布機與最新發光面料放一起。

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左手邊是中國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福祿壽,右側就是天文儀器和隕石碎片,還有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濕婆。一邊是科學一邊是宗教。

接着就是人類的起源,物種之間的關系,人類作為特殊的動物,比其他動物“高級”的地方在于人類會“講故事”。

就如同《人類簡史》裏提到的那樣,人類會講故事,這裏的“故事”不僅指的是宗教故事,還指的金融系統、各種制度體系,都是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大家凝聚在一起,事實上這些都介乎于虛實之間。

當科學和宗教,神話和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跨時代、跨文化對比,讓人覺得是世界的一分子,我們共同擁有所有的文化。

從展廳出來,一樓和頂層有餐廳和咖啡簡餐,一行人逛累了在裏面休息,賞河景,點了一些簡餐補充能量。

劉浩然感嘆道:“法蘭西不愧是現代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發源地。策展概念太宏大了。”

米小非一整個腦袋快炸了的狀态:“這裏面信息量太大了,我消化不了。裏面有個人工智能廳,我一走進去,那個人眼睛就盯着我看,我走到哪兒,他眼睛就跟随我,還會對我笑。我一整個人毛骨悚然。”

夏雨軒:“最後是關于死亡與永恒的話題,裏面有一個人骨,我們是俯視着它,然後擡頭看的時候是一面鏡子。”

米小非也驚呼:“對對對,我也是那裏震驚了。”

夏雨軒接着說:“地平面是一面鏡子,我們行走在鏡面上方,而地下的人從我們的時間線中離去。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也生活在地下,還有更高等的文明在望着我們……”

米小非大聲說道:“啊,別說了,我雞皮疙瘩要起來了。”劉浩然拉住他:“公共場合,你別激動!”米小非才意識到自己在大廳裏,秒慫。

陸星辰此刻從館裏出來:“我拍素材拍到手機沒電了,拿充電寶續一會兒電,充滿了接着拍,這個館策展真的太酷了。”說完從背包裏掏出一個60000mAh的充電寶。

米小非瞪大了雙眼:“你什麽都大,你到底哪裏買的這麽大的充電寶,飛機都上不了啊。我的哥!”

陸星辰冷冷地回答道:“我們又不坐飛機。”

米小非拿起他手裏的充電寶,掂了掂重量說:“你這容量,充電半個月,斷電再無憂。”

“拿來!”陸星辰把充電寶搶回到自己手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