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施然本來不打算旁廳蕭季與別人的談話,基礎的道德和禮貌她還是有的。但是不小心聽到那中年男人對蕭季說的一句話,讓施然不得不決定留下來繼續聽。
那男人說道:“只要有兩萬兵馬,直入皇城也不是難事。”
這句話直接撞擊到施然的耳膜上,她幾乎是一瞬間就明白了這二人所謀劃的事情。
而那個五十多歲的男人的身份,施然心裏也大概有了數。看年齡,看長相,看氣度,想必這位便是施然的本家好舅舅--施國公施岳忠。
施然回憶了一下她穿越過來參加過的宴席和聚會場合,确定自己之前确實沒有和施國公打過照面,難怪看他一點都不眼熟。
施然隔着牆平複着自己的情緒,另一邊蕭季和施岳忠還在繼續商議。
“京城內布防嚴格,想要憑空生出來兩萬兵馬。”蕭季說完搖搖頭,委婉地否定着施岳忠的思路。
“可是要想成事,兵力是重中之重。”施岳忠眼神堅定了幾分,語氣也不容置疑,“當年先皇之所以那麽忌憚先王爺,不正是因為先王爺手中的兵權。”
這話說完,蕭季臉上的表情明顯有了波動。與人談話要想擲地有聲,必須要戳其痛處,這是施岳忠多年來屢試不爽的辦法。
當年的蕭信南為大周立下無邊功勞,還是被開元帝防賊一樣防着,這件事情一定是蕭季心頭的痛。适當地提點一下,才能讓他清楚自己為什麽要走上造反這條路。
“如此,怕是要徐徐圖之。”蕭季松了口。
“王爺難道還看不清形勢嗎,眼下境地由不得我們徐徐圖之。小皇帝李良如今年已十六,現下便已展現了他的荒唐野心。我們必須得盡早行動,這是為了天下百姓着想啊。”施岳忠明明說着反動的事情,卻居然讓人生出了幾分慷慨激昂的錯覺。
有的人即使在做着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宣之于口時仍然會給自己找個合适的理由,哪怕是在和與自己沆瀣一氣的人面前也是如此。
蕭季很熟悉施岳忠“懇切言辭”背後的含義,小皇帝逐漸長大,羽翼漸豐,對于政事也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再加上朝中文臣各自出衆,能夠極好地幫助小皇帝處理棘手問題。朝官中新貴頻出,以大理寺少卿宋祿筠為首的幾位新人群體逐漸壯大,以後便會漸漸成為小皇帝一手培養起來的心腹重臣。
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是一國國公施岳忠,還是異姓王蕭季,恐怕都再也不能再輕視那個“小皇帝”。
Advertisement
“皇上怎麽說還是年輕,許多事情只憑着一腔熱血,讓人憂心。”蕭季開口,一字一句好像都是在為當今天子所愁苦。
施岳忠冷笑一聲,然後又對着蕭季拱手說道:“這天下還是該有識者主之,論能力、論報複、論胸襟、論氣度,王爺您都才是這天下的主人,也是全天下百姓的心之所向。”
施然在一旁聽到這裏,不禁暗自白眼,真能閉眼吹啊……她本人固然對蕭季并沒有太大的意見,但是是個長眼睛的都能看出來他蕭某人不是當皇帝的那塊料吧,這施岳忠在這裏忽悠人都不講究基本法的。
而關鍵是蕭季看起來還真就聽進去了:“我只是順應大勢所向罷了。”
施然無語,被權力蒙蔽了雙眼的人就是如此,勇氣+9999,智力-10000。
“只要王爺能夠解決兵力的問題,臣願意為王爺掃清其他障礙,馬首是瞻。”施國公略顯蒼老的聲音字字重音,強烈地表示着自己的衷心。
這就已經稱臣了。施然咂咂嘴,真有意思,她還是頭一次這麽近距離地目睹造反細節。
想那施岳忠也真是,蕭季背負着一籮筐的仇恨想要找李家報仇也就算了,他施岳忠一大把年紀了還學人家小年輕咋咋呼呼的。
施然回憶了一下原書中施岳忠最後的結局,突然有點笑不出來了。
蕭季事情敗露之後緊急出逃,施岳忠一看情況不妙,立馬倒戈。事實上,蕭季之所以最後死在了護城河裏,這其中不無施岳忠的功勞。
最後施岳忠将功補過,加上太後和原主施然為他向皇帝求情,居然饒他一命,最後安然告老還鄉了。
主動撺掇的人反倒落了比被動行事的人更好的下場,施然現在甚至有點為蕭季感到不公平。
“國公的心意本王理解,不必多說。”蕭季扶起彎腰拱手的施岳忠,繼續說道,“那本王便着手布置人馬,國公也盡快打算,咱們随時互通有無。”
“臣在各處都有所布置,只等時機成熟,王爺您一聲令下。”施岳忠說道。
“如此,甚好。”蕭季臉上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
施然在蕭季臉上見到過很多類型的笑,有他尋常帶在臉上的那種雲淡風輕的笑,恣意悠然;有他真正高興時暢快的笑,讓人覺得十分明媚;也有神色揶揄,似笑非笑的笑,經常讓施然無所适從;甚至還有為數不多強行裝出的笑,顯得無力卻令人心疼……
卻唯獨沒有見過他此刻的笑。
那個笑幅度很大,但是卻未及眼底,眼睛與表情明顯不一致,生出了一種古怪的虛假感。施然覺得自己好像不認識他。
施然搖搖頭,可能蕭季內心深處,對那一把金黃的龍騰交椅确實是有所向往的。
兩個人眼看事情已經聊完,施然再在這裏待下去很有可能會暴露,于是連忙轉身離開。
那邊施岳忠和蕭季說完,也出聲告辭,朝着另一個方向離開。
蕭季目送施岳忠走過拐角,然後回頭,定定看着另一邊牆角處搖晃的枝葉,最後只是搖了搖頭。
施然遠離了蕭季和施岳忠談話的那個走廊,甚至有種--只要自己走得足夠遠,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一樣--的躲避心理。
她從一開始就知道蕭季的結局,所以早就有心理準備。但是當這件事情像這樣清晰明了地擺在她的面前,她發現自己一時間還是無法接受。
施然在寺中不知道某個角落靜靜站着,不知道在想些什麽。早晨的太陽變成上午的太陽,上午的太陽變成中午的太陽。
翠枝靠近她,向她轉述小九過來傳話了:“王爺說他有其他事情,讓您逛累了先回府。”
翠枝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是能夠感受到施然的低氣壓,她有些惴惴,也不敢大聲說話。
“知道了,那就回府吧。”施然開口,嗓音居然有點沙啞。
出了大昭寺又一次步行了十裏路,施然終于坐上了回王府的馬車。
在大昭寺靜立的這一個上午,施然已經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她沒有辦法阻止蕭季反叛李家朝廷,因為首先這件事情已經開始,另外,或者說更重要的是,雖然施岳忠在其中有言辭鼓動的作用,但是蕭季內心也确實想要這樣做。
以施然目前在蕭季心中的分量,她自問沒有能力說服他放棄這個想法。
而反叛的結果,施然也一清二楚。宋祿筠和紀菡芋有着主角的能力加成,自然會幫助天子解決掉蕭季這個大反派,而甚至施然自己,還是平叛成功的關鍵一環--原書中,是她去向太後告發蕭季謀劃的。
那麽這件事情唯一還有餘地的一點就是--蕭季造反失敗之後的結局。
不能讓他死在冰涼的護城河裏。
雖然剛剛蕭季和施岳忠談話中,蕭季表示集結兩萬人馬十分困難。但是施然知道,蕭季在城郊養馬場的兵馬一直在積極訓練。養兵千日,只待一時。
如此算來,只要施岳忠在皇城內布置好人馬,做好裏應外合的準備,蕭季随時可以起事。
看書的時候施然沒有刻意留意蕭季造反的時日,但是粗略估計應該不會越過即将到來的春天。
施然還記得原書中蕭季領盒飯的那幾句描寫:仲春天氣已經回暖,可是護城河裏的水還是冰涼的。在這樣的河水中泡上七天,便是鐵打的身子恐怕也已寒冷似冰窟。
施然想着想着打了個寒顫,那個想法又一次出現,不能讓他死在冰涼的護城河裏。
“王妃可是冷了?”翠枝在一旁看着,從馬車一旁的物櫃取出了一方毛毯,披到了施然身上。
施然搖搖頭,表示自己沒事。
大昭寺內偶然聽到的對話令施然緊張了好幾天,然而接下來卻沒有任何事要發生的跡象。施然根據京內流傳的八卦,推測了一下宋祿筠和紀菡芋兩人的關系,得出結果,他們還要再拉扯一陣才能最終确立關系。
而合手解決蕭季,則是二人正式在一起之後的事情,所以目前應該沒什麽大問題。
過年的氣氛逐漸散去,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
除夕皇帝設宴,元宵節則是太後設宴,都是非去不可的場合。
于是施然和蕭季再次一同進宮,兩人現在的關系頗有點相敬如賓、和和美美的感覺。若是旁人看了,說不準會以為他們當真是一對恩愛夫妻。
只有施然知道,這人對自己的好感度依然停在45%,已經有五百年沒動過了。
入宮之後施然和蕭季陸陸續續遇到同來赴宴的人,各自寒暄兩句繼續前行。
“問王爺安,問王妃安。”一個清晰明朗的聲音響起來,來人自報身份,“下官是戶部尚書趙奉化之子趙懷舒。”
聽到這個名字,施然不由得睜大了眼睛看了過去--趙懷舒,這就是原主在蕭季死後,風風光光再嫁的趙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