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章

第 5 章

我知道邊境很苦,但是世間上的苦痛莫大過于母子分離之苦。對于君主日益猜疑的公主來說,離開京城是最好的選擇,但君王對此唯一的要求就是母子分離。

宣平侯才兩歲,他的母親就要離開他,但皇帝對巫六娘恩寵非常,竟然讓宣平侯認她為母。

在公主離開京城的五年間,權傾天下的是巫六娘,于是她廣納男寵,大臣們無一不是彈劾她的私德,可皇帝卻視而不見。寵冠六宮的是康夫人,她是公主離京後的皇帝納的妃妾,傳說她受寵的原因是一鳴驚人的歌喉。

五年間,公主的消息随着駝鈴而來,傳聞中,她平定各羌之間的恩恩怨怨,設立土流之別,土官由羌之間的首領擔任,流官由公主所帶來的士人擔任,他們傳播着高級的播種技術和高等的百家學說,還設立了當地的法律,廷尉四人,由當地的德高望重的宗長和學時超群的漢人分別擔任。還在各羌之間廢除了人殉。率着平西将軍雷霆在河西五鎮打擊流寇,打通阻塞的絲綢之路,由此五年後,她被羌人民間分為女可汗。

當她的稱呼被往來的商人傳來時,我知道公主要回來了。

五年後的再一次相見,早已沒有了當初的心急,當我封為迎接使者的時候 她從我的手裏接過聖旨的時候,我看見的不是以前的纖纖玉手,不是回憶中的錦衣玉綢,只是芳華不在的粗衣騎裝,只是很平淡的一句:不孝女再次叩請皇帝聖安,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而皇帝的聖旨上對公主再次加封:

尚書:《典》崇厘降帝女戒以欽哉。《詩》美肅雍王姬詠其襛矣。既娴內治。宜被殊榮。咨爾惠襄公主。乃朕之女。敬慎居心。柔嘉維則。母儀克奉。教夙禀于在宮。婦德無違。譽尤彰于築館。出銀潢之貴派。作配高闳。備玉牒之懿親。共襄宗國。鳳占允協。象服攸宜。是用封爾為一品楚國公主。錫之金冊。謙以持盈。益篤興門之佑;貴而能儉。永垂宜室之聲。勿替令儀。尚綏厚祿。欽哉。

平平常常的聖旨,不足為奇,第二日的朝會上,公主以第一個女性宗親參加朝會,又要分管六部中的吏部,時人感嘆公主權勢之盛:讀書百卷只為公主一可字。

當時,越來越多的女戶開始出現。

公主在朝堂上的呼風喚雨,止不住後宮中的風雨俱來,蜀王開始接替原端慧太子主管的甲觀,在皇帝的子女裏,只有魏王是權勢最小的,這麽多年以來,我還是魏王府的長史,為了謀生我,為了不再渾渾噩噩,我開始對刑名感興趣。

那日,公主來看望幼弟,是我去迎的,見面,她對我說:伯文為何不考慮婚嫁?

而我知道,那一句話永遠得埋藏,就這樣,永遠擡頭就好了。:臣讀氓時,認為男女之愛只在一時,不得長久。便修無情以利君民,得償所願。

奔跑而來的魏王打斷了我們之間的靜默,此時公主來看魏王,不是普通的姐弟寒暄,而是來說婚約。

等公主走後,我站在一旁,我知道此時的魏王很生氣。畢竟我與他共事了五年,其實魏王不像公主和端慧太子,公主和端慧太子不太高,但周身的氣度便讓人心生敬仰,魏王其實跟寧遠侯世子更像雙胎,魏王很高,魏王生氣起來,原來棕色的眼眸會變成陰冷的棕綠。此時我只是認為他生氣的原因只是被皇帝冷待,後來等我明白過來,才知道皇家是陰冷的腐朽。

魏王娶了太原王氏為妻,太原王氏本朝只出過太祖元後,這樣算下來,也是門當戶對,而蜀王也娶了太後的遠方侄孫女為妻。

忘了沒細說,這五年的風風雨雨,你們只知道一點,五年哪裏來的風雨調順,只是平平安安,你我普通人就已經很幸運,五年中,滇王去世,皇帝不顧大臣的反對,愣是冊為了孝敬皇帝,陵墓放在自己陵墓的西側。太後崩逝後,追為了仁穆皇後,放在了太宗和仁惠皇後的旁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