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童磨10
童磨10
第十章
唐皇親自召見。
這是何等的臉面和榮幸。
更何況童磨一不是有功名在身的朝廷重臣,二不是有才名在外的奇才隐士,不管怎麽想……都理應同那位高高在上、手中握有着無上的權力的唐皇絲毫不搭邊才是。
就算是作為當朝丞相、童磨親外祖父的殷開山,對于自己接到的、來自于唐皇的這樣一條命令,實際上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為人臣子,不解也就不解吧,陛下吩咐下來的事,那該做還是得做的。
是以殷丞相只能揣着怎麽都放不下來的心,一遍又一遍的和童磨叮囑入宮需要注意的諸多事項,看那樣子當真是恨不得跟童磨一并入宮面聖的才好。
不過,縱然有千般的擔心、萬種的囑咐,到了最後,童磨還是在殷丞相極為複雜的目光裏面,同對方于皇宮前分開,由內侍引領着進殿面聖了。
“這便是殷開山的外孫、那位天生與佛門有緣的佛子?”
童磨并沒有任何的想要跪下去向這位最高的權力統治者行禮的打算,而唐皇李世民顯然也并沒有強求要他這樣做的意思——說不定,如果童磨真的表現出來了要行禮的意願的話,還會被對方出聲制止呢。
畢竟他生就如此特殊,那一雙眼睛就是最好的佐證。無論是誰,在看到這樣的一雙眼睛的時候,都會願意相信他必然是有着大神通大造化的。
更不要提,就在今早,李世民才經歷了一些足夠玄幻和神奇的事情,讓他對于鬼神之說更為信奉和追捧,自然也就更不願意去開罪童磨這樣的存在。
——哪怕他其實并沒有确定對方是否當真有神通在身,可是殷開山不是已經獻上來了凡人根本不可能制造出來的仙家法寶嗎?
據殷開山本人所陳述,那兩件寶物,就是童磨拿出來的。
“朕今欲舉辦水陸大會,須得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總領盛會。”唐皇詢問,“你可有意?”
Advertisement
童磨眨了眨眼睛,笑了。
“但是我可是根本沒有出家的哦?”
唐皇這才意識到,站在自己面前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只需要在長安城的街道上走一遭,都能夠擲果盈車的這個少年人,他的确是未曾剃度,更遑論出家入空門一說。
“這……”
便是唐皇,眼下也只覺得尴尬。畢竟近日裏,他也很是聽聞過一些與童磨相關的傳聞;只是誰能想到,如此與佛門有緣之人,本身卻沒有任何的遁入、棄了這浮世繁華的想法呢?
一直都匿了身形、藏在那雲層後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見了這一幕,終是明白,自己或許不能再繼續看下去了。
否則的話,只怕這金蟬子的轉世當真就要徹底的走上與佛門分道揚镳的道路了!整個西天都會為此而震蕩的。
于是她不再隐藏自己的身形,字空中落了下來,于那大殿當中現了形,正是救苦救難的原身,手中拖着素色的白玉瓶,瓶中插幾根楊柳枝,木吒手中持棍,立在她身後護法。
一時之間,唯見金光閃閃,佛音袅袅,彩練飄飄,菩薩面上噙着一抹慈悲的笑意,是超凡脫俗之意。
唐皇忙從座上起身,來迎這菩薩。
菩薩不卑不亢,獨面上淺笑:“今奉如來旨意,往來傳教。我觀陛下國內,雖佛緣深厚,然多為小乘佛法,不知可有人能講大乘?”
……然而唐皇是一位好皇帝,卻絕對不是什麽虔誠的信徒。你要他說治國的方案、馬上的主張,皆能出口成章、口若懸河;可是要教他言道那佛法精深,可不就是有些難為人。
“不知菩薩這大乘佛法,又是何見教?”
唐皇沉聲詢問。
只是不等菩薩解惑,卻有另一道清朗的少年音響了起來:“小乘教法,不過是勉強做個渾俗和光而已;但是大乘佛法三藏,卻有着經天緯地之偉力,可度超亡者升天、難人脫苦,為大功德。”
開口說話之人正是童磨,他見殿內衆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嘻笑一聲,也不怯場。只那一雙五彩琉璃瞳盯着觀世音菩薩,半晌,扯出來一個毫無溫度的笑容來。
“我說的可對?”
菩薩不欲同他沖撞,只低聲應是:“佛子果然緣德厚重,當有不世之大功。”
“我今此處,有一場大造化欲送給佛子,不知佛子可應?”
童磨就笑了:“什麽造化?”
菩薩牢牢的盯着他的眼睛:“此去西天,有十萬八千裏。如若佛子有願,當可一路西行,取我佛三藏真經,還歸大唐傳教。于國而言,可固國運、除奸邪、度苦難、祛災厄;于佛子個人而言,可得證正果金身,可不為當世之大造化!”
然而,任是她說的如何天花亂墜,童磨卻只以幾個字作為話題的終結。
“但我沒興趣哦~”
這聽上去就不是什麽好差事……再說了,這唐國與他何幹?能否得證大道……又與他何幹?
觀音愣住了:“?”
她沒有想到會遭遇拒絕。
這本該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佛子,不是該虔心誦經,一心向道?怎的……會是這般的反應?
然而童磨不急,有的是人急。
比如一旁被當作了背景板的唐皇李世民陛下。
按理來說,他對于鬼神之說雖然敬重,卻本也不該如此上心的才是。
可你道怎麽說,原來這李唐皇的身上,卻于前幾日,也別有一番際遇。
原來,唐皇在夢中曾經被黑白無常勾魂索命帶走,本是壽元将近,不想卻在魂游地府的時候,得那崔判鼎力相助,活生生将這皇帝的壽元,又往後續上了二十載。
在自夢中還魂蘇醒後,唐皇便有感于鬼神之危莫測、再加上有崔判叮囑,是以要集天下名僧,辦這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大會超度,也顯恭敬虔誠。
而方才菩薩所說的每一條,無疑都直擊唐皇癢點。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滿腔的熱血和雄心壯志的皇帝……他如何能夠不心動!
“敢問菩薩,這取經一路上,可還需要準備什麽?”
唐皇摩拳擦掌。
觀音便回:“此去将有十萬八千裏,路上多山川,多妖邪,或有歹人駐于荒野,但也會有善者伸出援手……”
“多妖邪?”
原本對這件事情興致缺缺的童磨猛的支棱了起來。
“啊呀。”
在長安城裏面餓的眼睛都已經要發綠的童磨目光炯炯的看了過來,眼底似是暗含期許。
“我覺得,我突然又對這取經,有點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