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章
雖然這個年秦佑寧需要守孝,可她還是讓人給府中的下人備了新的衣服并且發了賞錢,若是誰想出去只要在管事那裏登記一下即可,而且她還讓廚房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給衆人。
府中的下人自然是滿心的歡喜,不少人去登記輪着出去放松。
秦府雖然沒有張燈結彩,卻也是不錯。
只是如此一來,更顯得秦佑寧的院中寂靜了,她穿着鑲了兔毛的小襖趴在窗邊看着外面,玉晴拿了披風給秦佑寧披上、
秦佑寧并沒有扭頭,而是問道:“玉晴沒有和她們出門?”
玉晴确定了下炭盆的位置,又讓人去端了一個來:“玉螺和玉珍先出去,晚些時候我和玉瓊再出去。”
她們四個已經商量好了,兩人一組出門去,哪怕姑娘說她們可以一起出去,她們也不願意,畢竟用慣了她們,旁人怕是姑娘用起來不合心意,更何況她們也不願意把姑娘的安全交給旁人。
秦佑寧笑了下,她很喜歡這扇窗戶,因為正對着楚南的方向,哪怕楚南離京城很遠很遠。
楚南王府的年禮已經送過來了,其中還有父母兄弟親筆書信,只是寫的都是一些家常,還叮囑秦佑寧注意身體,真正重要的都是由混在送禮仆役中的可信之人口述的,秦佑寧已經找機會見過了。
楚南王府那邊,以她父兄的才能并不需要秦佑寧過于擔心,雖然知道卻依舊會想念,其實真要算起來,她好像很久沒有見到家人了。
過年本就是阖家團圓的日子,秦佑寧孤身在京中難免會想家的,哪怕玉晴并無家人,她也有些想念楚南了。
玉晴張了張嘴,最後什麽也沒有說,她知道自家姑娘是不需要安慰的,姑娘可能更想自己安靜的待一會,所以她把炭盆擺好後,就帶着小丫環先退了出去。
楚南給秦佑寧送的年禮中,就有秦母親手給她做的衣服,雖然是素淨的顏色,卻做的很精致,上面的花紋圖案都是十三歲時秦佑寧會喜歡的,至于現在的秦佑寧依舊喜歡,因為這是母親做的。
如今這身衣服正穿在她的身上,而且從信中她也知道了,送來的首飾都是她兩位兄長和弟弟親自挑選的,想到大哥、二哥、弟弟抓耳撓腮選這些的模樣,秦佑寧就不自覺帶出了笑意。
晚上的時候,宮中特意賞了一桌素菜,就連酒都是特意選的素酒,可見用心。
秦佑寧謝恩後,又讓人給送菜的公公們了賞錢,請他們吃了熱茶,這才把人送走。
哪怕是素菜,宮中禦膳房用心做的也很精致,明明是素菜卻做成了葷菜的模樣,甚至有葷菜的味道,可就算再用心精致,涼了味道也一般。
秦佑寧不會落下把柄,她先選了幾樣送去了祠堂,供給先人,剩下的每樣嘗了幾口,說道:“皇恩浩蕩,剩下的你們分了,也算沐浴了陛下的恩澤。”
秦府的下人聞言都是朝着皇宮的方向跪下,恭恭敬敬磕頭後,這才又對着秦佑寧行禮。
秦佑寧吃的并不舒服,她回到屋中後,玉螺就趕緊端了溫的山楂水來:“姑娘先潤潤口。”
因為要領旨謝恩,秦佑寧自然是要鄭重梳妝打扮的,玉瓊和玉晴上前伺候着她更衣,換了身常服,秦佑寧這才端過山楂水來喝了口,壓下胃中的不适,說道:“你們也去吃年夜飯吧。”
玉晴拿了小毯子蓋在秦佑寧的腿上:“廚房單獨給我們留的有,姑娘不用擔心。”
玉螺問道:“瞧着姑娘也沒吃好,不如我去給姑娘煮一碗酸湯喝?”
秦佑寧靠在軟墊上,說道:“暫時不用了。”
玉螺見此也不再多問。
秦佑寧輕聲說道:“你們出去吧。”
這是秦佑寧第二次讓她們離開了,哪怕玉螺她們心中還有擔憂,也不好再留:“那我們在外面守着,姑娘有事情了就喊我們。”
秦佑寧笑了下,起身去一旁的箱子中取了四個荷包,分別放到她們手上:“今天過年,你們也好好放松下,若是有事我會去尋你們的,不用守在我門口。”
玉螺四人接了荷包,都給秦佑寧行禮,又說了幾句吉祥話就退出去了。
只是離開房間,她們面上卻沒有了那種喜悅,玉螺有些擔憂地說道:“姑娘心情很不好。”
玉晴嘆了口氣說道:“這還是姑娘第一次離開夫人獨自在外過年。”
而且最疼姑娘的王爺也走了,姑娘肯定心中難過的。
玉瓊拍了玉晴胳膊一下:“大過年的,不許嘆氣。”
玉晴趕緊輕輕拍了下自己的嘴。
玉瓊說道:“我們別辜負了姑娘的好意,走吧,我讓廚房給我們留了飯菜,我們四個一起吃頓飯。”
玉珍走在最邊緣:“姑娘心中有數。”
三人一想确實是這樣的道理,也都不再多言而是結伴朝着自己屋中走去。
其實秦佑寧不單單在想家,也在想楚淮舟,上輩子她和楚淮舟相識偶然談起,她才知道楚淮舟這個年過的也不順遂。
楚淮舟的父親是被太元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吏部尚書最是忠心,楚淮舟自身也是文采斐然容貌更是俊美,過完年就要參加春闱了,是京中不少人心中的佳婿人選。
只是楚淮舟生母早逝,楚父很快就娶了繼室齊氏進門,齊氏出身不錯,齊父又曾為太元帝立過大功,而齊氏入門後接連為楚父生了兩子一女,很受楚父愛重,如此一來,齊氏在楚家雖然算不上說一不二,卻也牢牢把握着楚家的管家權,而楚父在一些事情上也願意聽從這位妻子的話。
如此一來,楚淮舟在楚家就有些尴尬了。
楚淮舟的外祖家心疼這個楚淮舟,發現楚淮舟性子日益沉默,曾經的神童也傳出了頑劣不喜讀書的名聲,就把楚淮舟接走教養。
只是後來楚淮舟年歲漸長,在科舉一途上也展現了天賦,楚父就讓人把他接了回來。
楚淮舟的外祖家也沒有辦法,畢竟楚淮舟是楚父的親生兒子,只能讓他歸家,而且楚淮舟已經十六,不再是當初那幼童,也不容易移了性子,再加上他在科舉上名次都不錯,還傳出了不少才名,哪怕齊氏心中再不滿,也不敢多做手腳。
就算楚父再寵愛妻子,也分的出輕重的,他也需要一個好的名聲,要不然在外祖家才華橫溢的少年怎麽回家以後反而變得平庸了?
齊氏也不是蠢的,有些事情不敢再做,可是她又起了別的心思,她想把自己娘家的侄女嫁給楚淮舟,甚至說動了楚父。
按照齊氏的說法,她覺得楚淮舟和她不親近,所以想着親上加親,以後楚淮舟也能幫襯着兩個弟弟,一家三兄弟互相扶持才能讓楚家興盛。
這話是說到了楚父的心中,哪怕看出齊氏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也沒有拒絕。
齊氏還特意讓娘家侄女來家中一趟,給楚父行了禮。
楚父雖然和長子不親近,可那畢竟是他的長子又很是出色,他還特意問了齊家姑娘幾句,确定齊家姑娘是個讀過書的,說話也知禮數,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齊氏就趁着吃年夜飯的時候,直接與楚淮舟提了這件事。
楚淮舟當時臉色就有些變了,他沒有回答齊氏的話,而是看向了楚父。
楚父看着楚淮舟的态度微微皺眉,可想到是過年,又緩和了态度說道:“那姑娘我見過,是個不錯的。”
楚淮舟冷笑了聲,說道:“既然不錯,那就讓二弟娶,親上加親豈不更好。”
他不知道那姑娘到底好不好,卻是不信任齊氏的,當年齊氏在生下兒子後,就能用那樣腌臜的手段對付他一個幼童,如今會為了他好?給他尋一個良婦?
楚淮舟是不信的,而且就算那姑娘是個好的,他也不願意娶,他極其厭惡齊家人,也不相信能教出齊氏這樣下作之人的家族會有什麽好人。
楚父拍桌說道:“你什麽态度。”
楚淮舟也放下筷子,說道:“我就這樣的态度,我話放在這裏,我絕對不會娶齊家女。”
齊氏眼睛一紅說道:“我知道你對我有誤會,只是這門親事……”
楚淮舟打斷了齊氏的話:“你要是覺得這門親事很好,怎麽不讓你兒子娶?而且我的親事和你有什麽關系?”
齊氏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對楚淮舟很不滿,年歲大些的直接說道:“大哥你怎麽這般對母親說話!”
楚父不想看着兒子們争吵起來,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件事就定下了。”
楚淮舟聽到只覺得可笑,他自己不好過,也不想讓其他人好過:“父親,你這話要不要對我外祖父說說?當年你求娶我母親的時候,可是對外祖父發過誓這輩子絕不染二色,可是我母親才死不到一年,你就再娶,還不到十個月二弟就出生了。”
楚父和齊氏都臉色一變:“閉嘴!”
楚淮舟根本不聽:“說是早産,是不是早産誰知道呢?”
這話說的很不給人面子,別說楚父和齊氏了,就是他們的三個孩子也都覺得難堪至極。
楚淮舟說了這些話的結果是親事沒有再提,而他也在大年夜被楚父請了家法揍的下不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