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 78 章
“這波同志一去上班,這邊應該是沒什麽人了,阿翠姐我們收拾一下,去供銷社那邊。”周慧岚聽到農場廣播站的喇叭響起報時聲,早上八點了。
“哦,好的。”阿翠姐趕忙收拾。
那些買了飯團當場吃掉的職工們,将包着飯團的竹葉留下來,這些竹葉沾到油跟糯米的黏,糊成滑膩膩的一團,已經不能再使用了。
她們今天頭天來擺攤,忘記搬個塑料桶來裝垃圾,這會兒,這些髒的竹葉就被丢在後座的一角。
阿翠姐則是把它們全都塞進到尿素袋裏,盡量讓坐在後座上的牛娃不要碰到。
牛娃在兩人叫賣的時候,全程乖巧地沒搗蛋,有時候還會說上幾句,誇一誇飯團超級好吃。
閑下來,周慧岚将帶來的水倒進塑料杯,先喂了牛娃喝水,自己再喝一杯。阿翠姐自己也有帶水過來,忙的時候腳不沾地,現在閑下來也是把水給喝了。
周慧岚給牛娃擦了擦嘴角:“走了。”
她跨上坐墊,踩着腳踏板,騎得慢,阿翠姐在後面跟着。
不多一會她們就來到供銷社大門外面不遠處的大樹底下,停好車,周慧岚跟阿翠姐說:“以後我們工作日的早上就去交叉口擺攤,賣完就回來這邊,等廣播報十點,我們就去臨村一趟順着路賣,大概十一點半就可以到家。”
阿翠姐聽着,把硬紙板挂在三輪車外面的擋板上,看着她問道:“那下午呢?不賣了嗎。”
“看情況,我現在還不僅賣飯團,花生糖麥芽糖照舊賣的,恐怕晌午沒時間準備。”周慧岚道。
阿翠姐道:“要不這樣,如果以後下午你不過來,我就自己挑着擔過來賣,至于賣到的錢,回來再拿給你。”
她說的話不無道理,分開賣或許可以賣得更多。
周慧岚沒急着回她,先給跑過來買麥芽糖的小孩找零錢,等在場就剩他們三人,才道:“晌午回家數一數賣了多少,如果超過150個,我再讓你挑着擔去賣。”
Advertisement
在家裏包的飯團都被賣完了,這會過來這邊,周慧岚和阿翠姐又包了剩下的糯米。
很快就有熟稔的老客戶過來問價格。聽到買十個還可以便宜一角錢,家裏幾口人的,都會按十個的買。
這邊居住的人口多,阿翠姐收錢收得合不攏嘴,這種錢遞到她手邊的感覺是真的好。
哪怕這些錢,不是她的。
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她熱情地招攬生意,有她的加入,周慧岚的攤子變得更加活絡。
過來買東西的婦人,都樂意多留一會跟她們聊天。
忙起來,時間過得真快。
一晃過去,農場的廣播站播報時間。
北京時間十點整。
她們要收攤回去了,初秋的太陽炎熱起來,過來供銷社這邊的人開始減少。
她們騎着三輪車,慢悠悠地行駛在道路上,遇到有人問價的,就停下來做趟買賣。
回到紅湖村,放學回家的方同路兄妹已經在燒火做飯。
煮白米飯,加幾個小紅薯進去,蓋着木蓋燒着火,等周慧岚回來,炒個菜就可以吃飯。
“你們終于回來了。”
方同路去抱牛娃下來,方巧娥幫忙搬東西。
有人手幫忙,每人手裏提着東西就進到屋裏,看着方同路兄妹把飯給燒上,周慧岚來不及休息,洗把手去做菜。
方巧娥已經把今天中午要炒的菜折出來,泡在水裏洗淨,周慧岚炒了青菜跟鹹豬肉,留阿翠姐一起吃飯。
阿翠姐欣然同意,吃過飯就開始算今天在農場裏賣了多少個飯團。
周慧岚把賣麥芽糖和花生糖的錢分開布袋子裝,兩人各自清點一遍,确定賣出去了一百二十六個飯團,減去折扣,一共入賬是十一塊三毛錢。
她拿出五角錢給阿翠姐。
阿翠姐高興地将錢揣進到口袋裏,興奮道:“咱們今天生意真好。”
“是啊。今天頭戰打得不錯。”周慧岚也很高興,雖然按她自己也能賣,但是一天下來還好,天天如此人可累得不行。
她還記着方應禮說的,做事要勞逸結合,不能太拼命。
想到這裏,她打算中午再去一趟農場,進貨的同時買些吃食回家。
兩人沒休息多久,方同路兄妹倆趁着還沒去上學,一起幫忙包飯團,後面連牛娃也加入到人群裏。他搓得小,也慢,周慧岚打算将他搓下來的飯團,留着自家人吃。
隔日一早,方應禮和周慧岚同時起來。紅湖村裏的人還沒醒,周慧岚就把昨晚泡上的糯米燒火煮上。
方應禮刷完牙洗了把臉,蹲在竈口邊看火,一邊丢了三四個紅薯進去,等糯米煮熟,竈口裏的紅薯的外皮被烤成黑不溜秋的焦炭,用鐵鉗把它們夾出來,丢到地上散溫。
“小慧,你要吃嗎?”
方應禮用手試溫度,感覺不是特別燙了,兩只手指頭掰開,露出裏面紅橙橙的薯肉,他斯哈斯哈地吐着舌頭吃着,不忘拿一個給周慧岚。
周慧岚鐵手撕開紅薯,一臉平靜的吃完紅薯,拍拍手繼續幹活。
方應禮看得直瞪眼,明明都是手上有粗繭的人,為什麽他就沒有練出這麽一雙不怕燙的鐵手。
他羨慕地把剩下的紅薯都吃掉。
然後開始幫周慧岚炒小料,一盆盆小料炒制完就放在竈臺邊上,看着擠得滿滿的竈臺,周慧岚道:“我們得買張新桌子。”
“要折疊的,這樣不用的時候可以折疊放在一邊不占地方。”方應禮道。
周慧岚點頭,跟他說:“炒完這盆你就別忙了,準備下去上班。”然後進到前堂,把昨晚提前洗好的竹葉端出來。
“不急,現在才六點。”方應禮看一眼時間,沒急着走。
之前他做糯米飯團的時候,鹹蛋黃跟蝦米是分開的,但周慧岚研究過後,改良成新的做法,“你這鹹蛋黃炒蝦米的味道不錯,有多出來的嗎?我打算帶一點路上配着饅頭吃。”
“有,我給你裝到飯盒裏。”周慧岚道。
他們忙完小料,阿翠姐也過來了,見到方應禮,阿翠姐也沒多套近乎,簡單打個招呼,就跟着周慧岚包起飯團。
昨晚她是跟着準備完小料才回家的,這會人還沒吃飯。
周慧岚既然叫她來幫忙,就沒舍得不讓人吃,先做出幾個飯團,幾個人填飽肚子才好幹活。
有外人在,方應禮不适合杵在一起。
他見周慧岚也不需要自己幫忙了,便拿上紅軍包,騎上自行車出門。
來到榕樹下,很快方書朋跟方富強也過來,衆人一并騎着自行車往村道方向行駛去。
坐上班車方應禮就把帶出來的蛋黃醬拿出來,方書朋帶的饅頭,每人兩個饅頭,将蛋黃醬蘸着吃光。
方應禮從醒來一直吃到現在,現在吃完饅頭,覺得自己的胃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
照這樣吃下去,他遲早有天能吃成個胖子。
他憂心了一會就把這樣的煩惱抛在腦後,以他的消耗量,這點油水根本無法支撐他胖起來。
到局裏,他開始一心兩用,一邊聽着陳彬他們給他彙報工作報告,一邊琢磨着等會謝畢卿過來,是直接讓他們去下府路,還是留在局裏開個“會議”。
“指導員,今天下府路那邊的紅薯地就要收獲了,你說我們是現在過去還是晚一點。”陳彬問,他從昨天就收到周隊長的電話,在電話那頭詢問他們什麽時候過去,“今天就下府路,沒有其他的安排。”
方應禮還沒說話,方書朋先接話道:“終于可以收獲了,我等這一天等了快一個月,每次記錄數據的時候,就特別期待這天。”
“不着急,還有人要過來。”方應禮說。
“誰呀?難道是其他局裏的人要過來?”陳彬問,他翻開工作表,上面沒有寫會有誰要過來。
“是謝專員,他們從縣裏來,應該很快就能到。”方應禮說着,饒有興致挑了下眉,兩人這段時間都是用電話聯系,很多話在電話裏說不明白,他打量面前兩人,“到時候你們在旁邊機靈點,特別是你書朋。”
“啊?我要幹什麽嗎?”方書朋緊張得抖起腳。
陳彬坐直腰板,沒有插話。
方應禮笑而不答,現在說出來就沒意思了,他打算等婁懷到了,讓這兩人去折騰折騰,按謝畢卿的話說,這是歷練。
不歷練,怎麽能獨立。
半個小時後。
兩波人在局裏見面,謝畢卿臉色不太好,嘴唇微微發白,到局裏坐了十幾分鐘,才緩過來精神氣,婁懷在旁邊又是端茶又是遞紙巾的,是個非常盡職的學生。
陳彬在後面輕輕拽了一下方書朋的袖子,讓他在旁邊學着。
“你也是指導員親自帶的學生。”
“哦。”方書朋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不知道想明白了什麽。
辦公室的窗戶開着,玻璃窗被外面吹進來的風拍打出聲音,這會外面陰沉沉的起了風,令在場幾個人臉色不妙起來。
伺候着謝畢卿的婁懷看一眼外面的天色,皺起眉:“氣象局裏那邊沒說要下雨。”
“陰天,不一定下雨。”方應禮挑眼看外面的天空,雲層不矮,飄得也慢,不像是要立馬下雨的前兆。
謝畢卿休息得差不多了,他站起身去到窗邊,吹了會風才轉過頭看方應禮:“你說得對,下雨的概率不高,不過明天就不一定了。”
“下府路得趕在明後天前把紅薯都收起來。”方應禮道。
說完,兩人對視一眼,非常有默契地同時開口。
“該出門了。”
“我們出發吧。”
沒來得及開小會議,謝畢卿連分局的局長都沒見上一面,休息上十幾分鐘就重新出門,這次他們坐上專車,直達下府路這邊。
等他們到下府路,這邊的社員已經全被安排來采收紅薯,一百二十畝地看着不少,人多力量大,應該能在兩天內全部是收完。
方應禮帶來的三名臨時工,第一時間就被安排下地幫忙。接着,方書朋和婁懷兩人,也全都被叫去幫忙,在場就剩方應禮、謝畢卿和陳彬。
他們過來一趟,連周隊長的人影都沒見到。
三人坐在遮陽棚裏,眯眼看着陰沉沉的天空,今日沒太陽,風還挺大,只要不下雨,在這樣的氣候下下地幹活,比頂着大太陽幹活舒暢些。
因為他們不用下去幫忙,便聊起這段時間裏對新種植技術的研究。
“我從你給的方案上來看,就覺得這方法用在整株育苗上也是可行的,我把實驗的數據都帶過來了,你看下這個數據,覺得怎麽樣?”婁懷一去幫忙,他帶過來的公文包就放在謝畢卿這邊。
他打開公文包,抽出沓厚厚釘在一起的A4紙張出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都是用打印機新打印出來的數據,聞着還有股墨水味道。
方應禮翻開一邊看着,一邊聽謝畢卿繼續說:“你這個切塊浸液的方法雖然好,但還是容易出現黴變腐爛的問題,我覺得整個浸泡後,再育出薯苗,移栽前再浸泡一遍成活的概率會更高。”
謝畢卿提出來的這個理念是對的,他實驗出來的數據證明他說的沒有錯,比起方應禮最初的方案,更加的穩妥安全。
這不由令他眼前微微一亮:“謝哥,還是你厲害。”
沒想到幾十年前的人,只看了他的方法,就能這麽快地找出弱點後将起解決,這可不是他能比的。
“來,你也看下。”方應禮把資料拿給陳彬。
陳彬在對上謝畢卿這樣的專員後,又恢複成以往沉默不言的性子,忽然被點名,頓時神情一緊,繃着臉地接過資料。
只看了一會,他就沉迷在這其中,連方應禮和謝畢卿接下來聊天說的話都沒注意去聽。
“我只是小範圍地經過嘗試,具體還是要等明年,今年不适合再種植紅薯了,等這波紅薯收獲後,你們這邊打算種什麽?”
“這個可不是我能确定的,還得看上面的安排。”
“也是,不過每年種什麽都已經确定好,這片地……你不知情?”謝畢卿神色意外。
沉默幾秒,方應禮點了點頭,沒隐瞞他說:“可能是局長安排,我之前問過,他沒跟我說,應該是又在想着什麽折騰我。”
他苦笑了一下,覺得這個猜想極有可能。
“有意思。”謝畢卿笑着拍他的肩膀,“看樣子你在泊山鎮混得很開,我以後想把你調來縣裏,恐怕會有很大難度。”
照這樣下去,泊山分局可能不願意放人。
方應禮搖頭說不急,“目前我在這邊混得不錯,還不想去縣裏。”
好不容易适應這邊的同事,也跟這邊的生産隊隊長混熟臉,交流方便不需要虛虛僞僞,有什麽話都是直說,行事方面給他諸多方便。但換個地,還要再重新适應一遍,光是想着就覺得累人。
謝畢卿也明白這個道理,便沒急着向總局提出調派申請。
兩人說着,就陷入了沉默。
只陳彬看資料時,偶爾翻動書頁的細微聲響。
另一邊,婁懷和方書朋兩人被安排在一條高壟裏幹活,之前在辦公室兩人都沒什麽交談,這會周圍沒其他人,婁懷問道:“你跟方應禮是什麽關系?”
“啊?”方書朋沉浸在拔紅薯裏,忽然聽到這問題有點反應不過來。
婁懷蹙眉,覺得這人怎麽笨笨的,他又問一邊:“你跟方應禮是什麽關系?”
“我是他表親的弟弟。”
“啧。”怪不得呢,要不然是他肯定看不上,他撅起嘴,覺得方書朋運氣不錯,能遇到給他安排工作的表哥,“我跟老師半年多了。”
方書朋聽不明白:“有什麽問題嗎?”
婁懷哽住:“……”
幾秒後才開口,“我的意思是我跟老師半年都還沒出師,現在都沒有被外派出去單幹,你想要獨立出來,沒有十年五年的,肯定不行。”
“這個我知道。”方書朋憨厚一笑,“陳哥在局裏都當了十年助理,我覺得自己沒有陳哥厲害,但一直當助理也挺好的。”
婁懷的表情一言難盡,過來時,路上他一直聽老師在說方應禮身邊多出來的助理,結果這人之前只在巡邏隊裏工作過,沒接觸過任何專業知識。謝畢卿的意思很明确,到時候過來這邊探讨下學術。
開始他還很激動,覺得會不會又是一個方應禮,哪裏想到是真的菜雞,什麽都不會。
問的問題十個有九個回答不出來,要麽就是一臉懵的看着他,試圖讓他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
相處不到半天,婁懷覺得自己要瘋。
“你不是上班一個月了,怎麽這麽簡單的問題都不懂。”在連續問了幾個基礎問題,而方書朋一個都答不上來後,婁懷徹底控制不住地罵起來。
方書朋:“應禮哥讓我先記錄三個月的報告。”
“然後呢?”婁懷洩氣。
“然後我現在才記錄一個月,很多東西不懂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方書朋不解,“我也有看書,我現在比之前喜歡看書了,之前看一頁就能打盹,現在能一口氣看完五十頁不困。”
說着,他還挺自豪。
婁懷猛抽嘴角,他懷疑自己被自家老師給整了,為什麽要他來跟這樣的菜雞探讨學術問題。他喪着臉繼續耙紅薯,根本不想跟方書朋說話。
但顯然這個想法沒能實現,他拿着謝畢卿的任務,方書朋也有,他哥讓他放機靈一些,不要錯過這次會面的好機會。
他不傻,這麽接觸下來他也知道這人有着不錯的實力,能給他解答很多之前積累的困惑,于是婁懷走到哪裏,他就跟着耙紅薯到哪裏。
“你跟着我幹嘛?”問着,婁懷皺起眉。
“我有些問題不懂,想找你問問。”方書朋真誠地說。
到下午,一行人再度過來下府路。
這次他們見到了跟着下地忙着耙紅薯的周隊長,周隊長全身是汗地熱情過來接待他們,邀請他們去休息室喝茶。
“不用這麽麻煩,還是先收紅薯要緊。”謝畢卿道。
其他人也是贊同,下午天空持續陰沉,且頭頂上的雲層越積越厚,暗沉沉的雲群擠壓在上方,無形中給了衆人一種迫切的壓力。
大家都擔心這天随時會下大雨,不敢閑着,都在拼命地碼着力氣幹活,連方書朋都不追着婁懷問問題,一臉沉默地埋着頭使勁。
方應禮和謝畢卿兩人想了想,跟着加入到其中。
他們的加入并不能讓收成進度快上多少,眼見着雨就要落下來,周隊長沒辦法,向總社那邊發出求助申請。
不多時,鄭高建帶着幾十名社員提着幹活的工具趕過來。
農忙時,有時候會遇上一天四出勤,這次雖然不是大規模的農忙,但卻要跟天氣搶收,鄭高建作為總隊長,立馬下達命令,今天所有參與的社員必須四出勤,按出勤時間記工分。等傍晚在公社食堂簡單地吃完飯,大家披着夜晚的月光,繼續采收。
謝畢卿作為縣裏過來監督的專員,他想夜晚下地繼續幫忙收成,卻遭受到衆多方面的阻攔。首先鄭高建就不同意,再怎麽累都不能讓上面縣裏的人過來幹活吧,這要是被傳出去,他這個作為總隊長的臉面何在。
其次,晚上幹活黑燈瞎火,就只有頭頂的月光照着,還有周圍點着的柴油燈。
這麽點光亮,要是哪個不長眼的家夥不小心用工具撞到專員,那問題可就大條了。出問題可不是他一個總隊長就能解決的事。
還有,謝畢卿留下來的話,方應禮也要留下來。
方應禮留下來,其他幾個人都要一起留下來,這麽多人都要盯着注意着,比幹活還要累,統統被鄭高建趕走了。
感受到鄭高建真的不想留下他們,謝畢卿只好無奈苦笑:“沒想到我還有被嫌棄的一天。好,我們先回去了,希望晚上不要下雨。”
鄭高建這才露出笑容:“行行行,你們快回去。”
送走他們,鄭高建沒杵在田埂邊,他挑了件趁手的工具,跟着周隊長一起下地。
帶着其他人坐上回去的專車,白日裏一行人跟着忙,現在閑下來疲憊便從四肢裏湧上來,幾個人沒形象地癱坐在座位上,誰都不想說話。
次日,方應禮過來上班就帶着人去旅社找謝畢卿,謝畢卿一大早就醒來,他們過去時,他人已經做好準備,随時能出門。
婁懷坐上班車,他旁邊的空位下一刻就被人坐上。
他一擡眼,看到是昨天纏着他許久的方書朋,方書朋腆着臉問他要不要吃東西:“我給應禮哥帶的,但應禮哥不想吃。”
“所以你就給我?”婁懷沒好氣地說道。
方書朋:“不能浪費糧食,我吃過了,你要是不吃的話,我就留着下午自己吃好了。”
婁懷:“……”更加不想跟對方說話。
他們的小動作完全落入到不遠處的謝畢卿和方應禮的視線裏,兩人無聲地對視笑了起來。
到達下府路。
經過整天整夜的搶收,紅薯地裏還剩下少部分的紅薯還沒撿起來。
大家累了整整一晚,現在人們動作都是機械性的,麻木地撿着掉在地裏的紅薯丢在簸箕上面。裝滿兩簸箕,就用擔子挑着去到田埂邊,放到三輪車上面。
三輪車裝滿,就會開着車離開,接着就有新的三輪車回來,接上剛才的位置。
周隊長的情況好不到哪裏去,喘着粗氣地坐在地上,一邊灌着水,一邊吃着隊裏發放的食物。
為了方便運到田地這邊,這次發放的食物是饅頭,每人兩個,幹吃容易噎着,大多數都是配着水一起吃。
有人吃飽就先下去幹活輪到幹活的人回來領饅頭。
周隊長看到他們過來沒有起身,把手裏剩下的一點饅頭全塞進嘴裏嚼起來,吃完才說話:“差不多要結束了。”
“你們要的數據還沒統計,得過兩天。”周隊長補充道。
“不急,你先歇會。”方應禮坐到他旁邊的空位上,雙手抵在敞開的膝蓋處,眯眼望着黑沉沉的烏雲,風停了,悶熱得很,“等會讓書朋跟上,一起過去幫忙。”
“婁懷也過去,你之前不是想知道畝産量,親自算下會更有意思。”謝畢卿道。
婁懷神色陰郁下來。
方書朋卻很高興,一只手攬住他的肩膀,開懷道:“太好了,我們又能一組幹活咯。”
“呵呵。”婁懷冷笑,把他的手掰下來。
冷着臉地去到地裏幫忙撿紅薯。方書朋一愣,屁颠颠地跟上他的腳步一起過去。
周隊長見狀若有所思,總感覺這兩人不太對勁。
還沒問,謝畢卿和方應禮都笑了出來。
“你太壞了。”方應禮眼底蕩漾着止不住的笑意,“你就不怕婁懷記恨上你?”
謝畢卿對自己的安排十分滿意,很自信道:“他頂多就是自己生悶氣,要不然就找我問為什麽。”
倒也是。
他們兩人很久之前就已經确定師生關系,謝畢卿對婁懷的指導是沒有任何隐藏的,他很滿意這個學生,卻也知道他這個學生的缺點。
作為一名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婁懷有着很典型的傲嬌屬性,他年輕氣盛,總會忍不住地透露出生氣的鋒芒。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有了方書朋這個典型的反面教材,或者能磨一磨他的浮躁。
當然,方應禮之所以同意謝畢卿這個打算,也是有私心的,說起來,還是方書朋太小白了。一個以前從未接觸過任何農業知識的農人,他對于田地的了解,僅僅是幫家裏的田幹活,幹的最多的還是農忙的收割。
因為當初答應會好好地輔助方書朋快速地适應新的工作,且有這麽好的機會,方應禮自然不會錯過。
他與謝畢卿達成協議,兩人樂滋滋的看着他們這一個炸呼呼的,一個全然不覺得被嫌棄了還緊跟着,都是一陣好笑。
旁邊,聽了一嘴猜出來是什麽情況的周隊長微扯嘴角,決定暫時離他們遠一些。要不然他總覺得,下一個被惦記上的就會是他。
晌午十點左右。
最後一波紅薯被運回到倉庫,社員們開始收地上的紅薯藤。
還沒收完,天空轟隆隆地一陣巨大的雷鳴,伴随着刺目的閃電,不到一刻,天空驟然降起傾盆大雨。
這場醞釀了一天一夜的暴雨,終于來臨。
大家來不及再去收田裏的紅薯藤,躲避不急地四散去找避雨的地方。周圍全是田野,入目皆是平坦的田地,哪裏有避雨的地方。
于是只能冒着雨,全往公社的方向跑去。
方應禮他們提前一步回到公社裏,他們一到,外面的雨水便撲打進窗戶,方書朋和婁懷,聯合在公社裏的文助一并把所有敞開的窗戶給關上。
衆人都是心有餘悸:“差一點我們就要淋成落湯雞了。”
“田裏的人還沒回來。”
不知道是誰說了一聲,周圍的僥幸範氛圍裏多出一絲複雜的情緒,衆人沒再因為躲開雨而慶幸,開始擔心還沒回來的人。
這個時候忽然淋到雨容易生病,方應禮去問文助,這邊的倉庫有沒有可以使用的老姜跟紅糖。
文助搖頭,說倉庫儲存的姜是不能用的,這些都是記錄在冊的東西,屬于公家的。要用的話需要食堂那邊去買。
“周隊長呢?”方應禮蹙着眉問。
文助一愣,這會才想起來自家隊長沒回來:“糟了,隊長還在田裏。”
方應禮喊:“趕緊派人去接。”
很快,提前回來的人穿上雨衣,去停車場開三輪車去田裏接人。
留下來的人也沒有閑着,文助立馬安排人員去供銷社那邊買老姜跟紅糖回來,至于錢自然是從公賬裏扣。等另一波人把人接回來,所有人全都是濕漉漉的無一幸免,大家一進屋就開始哆嗦。
有人當場就打起噴嚏。
還有的人昏昏沉沉的,摸上額頭的時候發現額頭的溫度有點高,似乎要發燒了。
“早知道先讓社員撤退,明天再去收紅薯藤。”周隊長有些許懊惱,他也淋了一場雨,不到幾秒,落到身上的雨滴跟珠子一樣大,砸在人臉上刺拉拉的疼。
他體魄好,但也耐不住這麽熱的天氣突然淋到這樣大的雨,溫差太大,又被淋了半個小時。他擔心其他社員明天沒法過來上工。
“沒事,我讓人熬了姜湯,等會你們都喝上一碗。”方應禮安撫他。
周隊長點頭“嗯。”了一聲,也只能是這樣了。
社裏的毛巾不夠用,淋到雨的衆人分着擦拭頭發,在場都是老爺們,大部分人都是把身上的衣服脫了,只留一條打底的短褲。
幾分鐘後,去供銷社買姜跟紅糖的人回來。
急忙進到廚房裏,開始給大家熬煮紅糖姜茶,這紅糖姜茶要趁熱喝,煮好,方應禮和其他幾個沒有淋到雨的社員,把鍋裏的姜茶分到碗裏,一個個拿着去給淋到雨的社員們喝。
喝完姜茶,大家的情況看着好上一些。
這場雨來得很急,持續下了一個多小時才漸漸地小下來,這雨沒那麽大,方應禮跟謝畢卿幾個人就不好在公社裏繼續待着。打算先回去,明天再讓婁懷和方書朋過來,跟着清點這波紅薯的收成。
周隊長全身上下就剩條短褲,沒有親自出去送他們,而是讓文助去送人。
雨幕下,外面天色昏暗,坐上專車的幾個人直接回到局裏,在局裏開了個小會議,将最近兩局記錄在冊的數據進行相互分享。大致的內容都相差不多,為數不多的幾個差異點,還要數這次農忙統計的稻谷畝産數據。
特別是其中一處田地,記錄的畝産量竟然高達三百公斤,已經是岐江縣包括其下所有鎮、農場、自然村的水田統計中,畝産量最大的一塊。
方應禮把這個指出來給謝畢卿看:“這塊田是什麽情況?”
“這塊啊,其實沒什麽,就是那邊之前是燒毀的森林開荒出來的水田,黑土嘛,土地肥沃,種出來的稻谷産量就更大了。”謝畢卿笑着說,“而且品質很好,我打算向省城那邊申請一批良種,到時候就種在那裏,然後進行育種。”
接着,謝畢卿就跟方應禮說了這片田的情況,這田有兩百二十三畝,若是以更好的良種來播種,再分蘖育種,同一個品種在相同的田地裏種植會出現抗逆性減弱,糧種也會出現退化性,導致品質下降、産量降低等問題。
所以他打算将這片田申請成為育苗基地,用不同的品種進行培育,看能不能研發出來更好的良種。
就算不能研發出新良種,也可以提高糧種的抗逆性,不讓糧種退化。
“不止我有這個想法,之前我聯系過其他專員,他們也很想參與進來。”謝畢卿緊緊地盯着方應禮的臉看,真摯詢問,“應禮,你是怎麽打算的?”
方應禮沉思片刻,問道:“你想讓我參加?”
謝畢卿道:“我覺得有你加入,我們的培育計劃會走得更加順暢。而且以你的能力,就算現在不加入我們,以後也會加入的。還不如一早就成為我們第一批參與的同志。”
謝畢卿對着他伸出手,歡迎道:“來吧,我很期待你的加入。”
方應禮認真考慮一番:“好,我加入。”
他知道想要培育出更加優良的良種是多麽難的一件事情,當初的袁大神為了培育産量更大的雜交品種,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
而他們這群小兵小将,或者不會在這裏的歷史長河裏留下名字,但那又怎麽樣呢。
又要一起搞事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