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 83 章

方應禮拿着竹刷子掃了掃。

外層輕飄飄的麥糠被掃落到地上,粗粝的手感,這東西要收集起來,用來養豬是很好的豬飼料,能把豬養得更加肥碩。

石磙輾軋過的小麥還有層外皮,上面的外皮不能全部地被分離開,不過剩下的麥糠,也可以叫做麥麸。

麥麸有着極高的養分,纖維含量較高,雖然不能作為主食一樣去長期食用,但偶爾用來煮全麥粥也是不錯的。

方應禮将褪去最表皮的小麥收集到幹淨的麻袋裏面,紮好口袋帶回家。

他扛着小麥回到家裏,見周慧岚将家中放起來的石搗拿了出來,正用刷子刷着,看到他回來,便喊方巧娥去把桌上的抹布拿給她。

刷幹淨的石搗用抹布擦拭幹,再摸上一把面粉,這樣就可以搗小麥粉了。

抓幾把小麥放到石搗裏面,再用搗錘砸碎,直到外面的麥麸全部砸裂,露出裏面粉白色的胚乳。

小麥粉就是這些胚乳細磨出來的,現在手頭上沒有精細的磨粉機械,但用石搗也可以砸出想要的效果。

只是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想要手工吃一頓家種的面食不容易,方應禮等這刻等了幾個月,現在終于是要吃到了。

“咚咚咚——”

家裏搗小麥的聲音響了好幾個小時。

在方應禮捶得雙臂都快要廢掉的時候,今天石磙好的幾十斤小麥終于是全部搗完。他這邊搗小麥,周慧岚在一邊用竹簸箕篩粉。

剩餘的麥麸和細膩的麥粉兵分兩路,全都被裝到各自的容器裏。篩好的麥粉不适合再裝進麻袋,方應禮就找來家裏閑置的陶缸,哪想到花費幾個小時搗出來的面粉,竟是連一個陶缸都沒裝滿。

Advertisement

不過方應禮心情不錯,他終于能吃到自己做的面食了。

新的一年種植出來的小麥麥香味十足,加水揉和面團時便可以聞到令人食欲大開的麥香。

把買回來的豬骨頭丢到鐵鍋裏煮沸,撇去上面漂浮着的黃白泡沫,加上蔥段、姜片,倒入一湯勺的料酒去腥。

這樣熬出來的高湯原汁原味,再炒幾盤爽脆可口的小菜,湯面的配套齊全了。

揉好的面團擀平,菜刀切成均勻的面條,下到煮沸的井水裏煮開,撈起來盛入到雞公碗裏,丢一勺鹽、半勺豬油、少許蔥花和一小撮紫菜,淋上豬骨湯,再加入幾筷爽口的小菜點綴在上面。

方應禮家手工版面條做好,開吃!

端上桌的面條香氣撲鼻,麥香與鹹香混合在一起極度誘人。

家裏的三只小朋友笨手笨腳地拿着筷子排隊隊坐上桌前,夾着面條鼓着腮幫吹氣,想着能盡快吃到這飄着熱氣的面條。

“這湯有點燙,你們吃的時候小心一點,诶嘉嘉你別自己拿,我來喂你。”方應禮盛了一碗面條給周慧岚,看着笨着手腳想要自己吃面的牛娃吓一大跳。

開什麽玩笑,即使牛娃再怎麽聰慧乖巧,但說到底還是個三周歲的小孩,這面條又是剛從鍋裏撈起來的,上面熱騰騰的飄着熱氣,要是不小心燙到可就出大麻煩了。

村裏醫療條件那麽差,若是燙傷,那身上肯定留下無法清除的傷疤。他可不敢冒這麽大的風險。

周慧岚見送到面前的面條,挑起眼看向方應禮,說道:“還是我來喂吧,你忙這麽久不就是為了吃這口面,現在讓你光看着吃不到,肯定心裏難受。”

她拿過給牛娃的那一碗,不讓方應禮自己動手。

方應禮只好作罷,看着面前的湯面,捧着碗口嗅了嗅,輕砸一口熬煮得濃稠的高湯,覺得這湯的味道不錯。

接着開始頭也不擡地嗦起面條。

面條揉得很有勁道,吃着并不綿硬,嚼頭不錯,湯汁的鮮也都被吸收進到面條裏面,吃着并不覺得味道太淡。再加上這是今年的新麥,做出來的面條只要不是黑暗料理,就不會難吃到哪裏去。

屋裏沒人說話,都是嚼吧嚼吧面條的聲音,還有筷子與碗碰在一起發出來的“叮當”脆響,這是撈面條時難免發出來的。

咕嚕一聲,方應禮喝了一口面湯,發出一聲舒暢:“真不錯。”

他斜眼去看還在喂牛娃吃面的周慧岚,眯了眯眼道:“小慧,我吃完了,我來喂。”

“不用,你一碗夠吃?”周慧岚笑說。

自然是不夠吃的。

但盛給周慧岚的這碗面要是再不吃的話,就要坨掉,那樣就不好吃了。

方應禮伸手攔了下她的手臂,接過她手中的碗筷,執意道:“去吃面。”

周慧岚一頓。

意外方應禮怎麽忽然有這麽強硬的一面,不過見他挪了個位置去喂牛娃,聞着那撲鼻的面香,周慧岚也覺得自己現在挺餓了。

等她吃完碗裏的面條,慢吞吞的牛娃也将自己的那碗面條吃完。

方同路兄妹兩早端着碗又去鍋裏盛了半碗回來,因為一碗太多不好端着,吃完這半碗,她們還想再吃半碗。

兩人正處在于發育期,現在的食量都很大,方應禮不擔心她們吃撐,就沒說什麽。

一家人吃飽,鍋裏還剩下一點面條,周慧岚去把剩下的面條撈起來,湯汁倒給走道裏的花豬加餐,面條則是隔着井水泡着。

這樣到明早起來加熱不會變馊,還可以繼續吃。

夜闌人靜。

晚上的村莊寂靜得只有蟲鳴。

連外面偶爾響起的窸窣腳步聲都安靜下來,家家戶戶熄滅煤油燈,又到了一天該睡覺的時候。

給牛娃擦拭幹頭發,方應禮就放他去內屋,明日方同路兄妹兩也要上學,周慧岚去哄牛娃睡覺,前堂只剩下他一人。

他今日帶着牛娃去洗澡,兩人都用洗發粉洗了頭,現在頭發半幹半濕,清爽地披在頭皮上。他甩了甩頭發,覺得自己的頭發有點長,打算明日去鎮上剪個發。

心裏這麽想着,人已經昏昏沉沉地陷入熟睡中。

晚稻進入最後的生長階段,這段時間極為重要,也忌諱雨水太多,但又不能讓田裏的淺水層太低。

每個生産隊都時時刻刻關注着水溝的排灌水情況,生怕在這方面出現問題。

這點上林國慶尤為擔心。

這次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每天都要去水田巡邏一遍才放心。好在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排水渠有問題都第一時間發現,每次都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

方應禮帶着助理四處地跑動,給每個生産隊開了最後的施肥配方,而後剩下的日子裏,他們就不用每時每刻地盯着生産隊那邊。

在農忙到來前,指導員這邊的忙碌出現斷崖式地輕松,不需要每天過來坐班了。

但因為方應禮家離泊山鎮比較遠,他若是不來坐班的話,有什麽問題需要聯系又不方便,便只好還是每天過來待個半天。

下午時間他可以自由出入,不需要一直待在糧食局裏。

趁着有這個空閑,方應禮打算把周慧岚交代給他的事情給辦理好。

想要在鎮上開個門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方應禮先前交代讓宋滿滿幫他留意哪家店面需要外租出去這事了。

說起宋滿滿,這還要從上次方應禮在他家裏又掏了幾件二手玩意說起。周慧岚現在做的買賣需要用到一些大鐵鍋,但供銷社裏的大鐵鍋價格昂貴,一個就要幾十塊錢。方應禮便想起來他去宋滿滿那裏買時鐘的時候見到他家裏放着個七八成新的鐵鍋。

他替周慧岚跑了一趟問價格,這次宋滿滿不再像初見那般,很爽快地給出一個滿意的價格。于是方應禮當天就把那大鐵鍋帶回家。

再有一次,宋滿滿在糧食局門口外碰到方應禮,也就在這個時候知道了方應禮是糧食局的指導員。

或者是因為這個原因,宋滿滿對他的态度瞬間轉變不少,還主動地提出要請他吃飯。

理由也簡單,原來他家雖是本地工薪家庭,但爺爺輩們在鎮下的老家裏有幾畝沙壤田,今年七月末的時候全都種了紅薯,用的就是方應禮的新種植方法。

方應禮的紅薯種植法不是秘密,他家裏人只知道是一個叫方指導員的人提供給社員們的,而村裏的社員們沒有私藏,有誰問就把方子寫出來給這些需要的人。

這次紅薯大豐收,給他們家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宋滿滿回到家裏看到兩老,兩老就想讓他帶着兩大袋紅薯去糧食局,讓他将這紅薯送給那方指導員。

聽到這話,方應禮打趣道:“那紅薯呢?”

宋滿滿黝黑的雙眼一怔,不好意思起來:“還在我家裏放着。”

方應禮:“……”

這是有多懶吶。

看着他蓬頭污面的模樣,方應禮無力吐槽,這糧食局離宋滿滿的家地址,也不過是兩三條街的距離,開個小三輪,不過十幾分鐘的事。

當然,後面方應禮也沒讓他請自己吃飯。當時他要帶着方書朋等人出勤去下府路,兩人只約好以後有空再去宋滿滿家。

這次過來找宋滿滿,離上次過來已經過去一周半。

看到那扇熟悉的藍色鐵門,依舊是沒有上鎖,他推開進入到院子裏,院落裏堆滿雜七雜八的貨物,看着應該是又收了一批價值不錯的破爛回來。

在泊山鎮沒有比宋滿滿還要有能耐的二手老板了,他修理的二手貨物沒有上千也有數百,這會他正在修理一套上幾十年的打字機。

英國貨,上面的英文字母LOGO磨損得看不太清晰,全鐵制的結構看着還算完好,就是打字不行,應該是裏面的結構出現了損壞。

聽到腳步聲,宋滿滿頭也沒擡地說道:“今天沒空,不賣東西,要是想要出手什麽東西,也是明天再來。”

方應禮:“……”

“不是你叫我今天過來的嗎。”

他話一出口,宋滿滿擡起亂糟糟的腦袋瞅他,“哦”了一聲,從髒兮兮的地面上爬起來:“你可算是過來了。”

“上次你讓我聯系的我已經幫你聯系到了,有一家店,就離鼓樓那邊不太遠,但是位置比較偏,不過人家要的價格也便宜,每個月20塊錢店租,需要一次性交三個月。”

方應禮笑起來,果然這事交代給宋滿滿就是靠譜。

這人看着雖然邋裏邋遢的完全不修邊幅,可是宋滿滿是本地人,又經常走街串巷地收購各種廢品,或者是二手貨物。很多店家都跟宋滿滿熟悉,一有什麽想要知道的,問他打聽肯定有好的消息。

這不,他一出馬,就給方應禮找到一家外租的店鋪。

不過他沒急着答應下來,而是道:“你今天是沒空帶我過去?”

“有空。”宋滿滿不滿地說道,“你看我為了等你,今天都不收貨。”

方應禮笑笑。

兩人也不再說話,宋滿滿回屋去換了一件還算幹淨的衣服出來,走到院落裏的一角,在那裏有個辘轳井,在裏面打了盆水上來,胡亂地随便擦拭了把臉,就跟着方應禮出門了。

他沒坐方應禮那輛二八大杠自行車,而是在院子裏推了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出來,推出藍色鐵門,騎着出門。

方應禮嘴角微微抽動,跨上椅座,踩着腳踏板跟上他。

兩人繞過幾條巷子出來到外面的街道,順着這條鎮上主街道騎了大概幾百米,轉兩個彎就進入到一條三米寬的街巷裏面。

所謂的街巷,要比尋常的普通居住區的巷子寬敞不少,地面上鋪着石英石地磚,騎着自行車會發出一陣“咕嚕”“咕嚕”地颠簸響兒。它的兩邊房屋也跟其他巷子不同,幾乎所有房屋都開着店面,有全門店的,也有木板隔開的小店。

街上人來人往,時不時地還能看到在地上神色緊張擺着攤的老人家。

這些過來擺攤的老人都是附近村落裏過來的,家裏菜地種的菜不少,吃不完的就會過來鎮上擺着賣。

但不能在主道上賣東西,要是被巡邏隊的看到是要沒收全部家當的,包括秤砣。蔬菜被收走是小事,但要是秤砣也被收走,不知道賣多少蔬菜才能掙回來。

方應禮的目光從這些人面前一一掠過,他心中感慨萬千,老氣橫秋地長長嘆了一聲。

很快,兩人就到達宋滿滿說的那間想要外租的門店,是一家只有十幾平方的小店,半牆半木板隔開,前端有一條三米多長半米多寬的石磚砌的臺面,可以擺放買賣的商品,而店面裏面空間不大,不能擺放待客的桌椅。

雖然面積小了一點,但租金便宜,一個月20塊錢對于鎮上來說,一點都不貴。就是不知道為何店主怎麽想要把這樣的店面出租出去。

宋滿滿帶着他進到裏面去見老板,老板是個六十多歲的老漢,他的老伴也是同樣的歲數,腿腳不方便地坐在輪椅上,手裏還在織毛巾,看着是個淳樸勤勞的大娘。

大娘見到宋滿滿帶人過來,熱情地讓老漢去給方應禮他們倒茶:“我們這店挂外租有不少天了,每天都有人過來問價格,但一聽到要20塊錢的租金,都嫌棄貴,想要十八塊錢。”

“不是我們不願意降租,而是這20塊錢是我們的最低要求。”她的老伴端着套茶具過來,這邊人喜喝茶,有客人過來都會煮水泡茶。

他接着說,“要這個價格是有原因的,我們倆年紀大了沒精力經營這個門店,想着每個月租出去,20塊錢剛好夠我們兩老,還有個孫子讀書,若是你也想降價,那就沒辦法了。”

“老伯大娘,我們沒想降價,這20塊錢挺好的。”宋滿滿在方應禮還沒開口前,先出聲地說,“今天帶人過來,就是親眼過來看看,确定要不要租。”

方應禮沒想到宋滿滿還有這樣的一面,不過他說的話也不介意,他确實沒打算要還價的意思。

雖不住在鎮上,但他之前問過孫慶他們三人,要在鎮上租房子價格貴不貴。他們三人都不是本地人,租的房子離糧食局不遠,三室一廳,每個月都要12塊錢。

跟這比起來,老漢給的價格一點都不貴。

況且他能看得出來,這家店面被老漢夫妻倆打理得很好,雖然這房屋建了二三十年的時間,看着卻沒有多大的毛病。

甚至這20塊錢一個月的租金,還包括了後面的小房屋一起出租。

整個房屋共有四十平方的面積,外面的店面面積占據十幾平方,後面還有個可以休息的房間,進去裏面後還有道門可以通往後方的小天井。

令方應禮驚喜的是,小天井裏還有個轱辘井!

轱辘井,也可以叫壓水井,小時候他随着姥姥去鄉下,過去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可惜紅湖村如今還沒有新建住區,現在他們老住區房屋緊密,走道不适合再打水井,再加上村委那邊不同意,也就沒人打水壓井。

但鎮上不同,鎮上老房屋打水壓井的不少,像宋滿滿家的院落就有個轱辘井。

比起老漢這邊的要大一些,下面砌着三面牆的水泥牆,中間用鐵制的水泵,上面有搖手,随着搖手用力加大水泵的阻力,就可以打出來地下水。

在村裏,方應禮經常因為要去村頭的井口打水而覺得麻煩,現在這邊有水壓井,簡直讓方應禮欣喜若狂,恨不得當場答應下來。

不用想他也能想象到周慧岚在知道這事的時候,也會像他一樣,毫不猶豫地租下這個店面。

“老伯,這家店我租下了。”

回到前面的店面坐下來,方應禮笑着說。

聽到他想租下來,老漢跟大娘都也很高興,但這次方應禮出來沒帶錢,所以只能是口頭答應,并沒有正式交接。

于是雙方約定明天再過來簽署出租合同。

從老漢的店裏出來,宋滿滿要方應禮去他家裏把那兩袋紅薯帶走。

方應禮還要跑一趟工商管理局,哪裏有時間去他家再拉兩袋紅薯離開,當即搖頭:“明天,明天騎三輪車過來,再去你家拉紅薯。”

宋滿滿神情不妙地撇了撇嘴:“這可是你說的啊,別又像上次那樣說了又不過來。你再不把紅薯拉走,那紅薯就要發芽了。”

不說別的,他現在都不敢回家,生怕他爸媽問那兩袋紅薯送出去了沒有。要不是因為這,他才懶得去替方應禮打聽什麽出租店面的事情。

不過也是看在跟那老漢熟悉的份上,上次老漢決定不開店後,店裏的家當都是他收走的,随即也就把這事記下來。這次剛好幫上了方應禮。

“喂,我這次幫了你忙,以後不欠你的了,別沒事找我麻煩。”宋滿滿警告地說。

方應禮笑了笑:“不找你麻煩,為了感謝你幫了我忙,請你去粵聚樓搓一頓如何?”

宋滿滿沒說話。

方應禮安靜地等了他一會兒,看他糾結地在那裏摳着褲子,不算幹淨的褲子在他的手指摳動下,摳出幾道明顯的刮痕。

像是又猶豫了很久,宋滿滿擡起眼,正面的看向他。

“吃了飯,我不反過來欠你了?”

方應禮微微愣了一下。

沒想到他腦回路新奇,糾結了這麽久,竟是糾結出這樣的邏輯,不由地覺得好好笑。

“不要就算了。”他說。

看着他突然就掉頭要離開,宋滿滿臉上露出更加猙獰的糾結,還有一點點後悔,拒絕人也是不好的事,下次他肯定不拒絕。

“行,那你明天記得過來拉紅薯。”宋滿滿氣呼呼地喊,也不知道在生誰的氣。

方應禮伸手擺了擺,示意自己知道了,無聲地跟他道別後,調轉方向騎着自行車離開,往工商管理局那邊過去。

如今國家提倡個體經營,營業執照相較于改革前,辦理起來不再卡得那麽死,放寬了不少條件。

方應禮到工商局後,發現這裏過來排隊辦理營業執照的人比他想象的還要多。

兩個窗口都排着十幾個人,他目光随意打量一番,确定前面的窗口正是咨詢辦理營業執照的之後,排在了後面一位。

前面的隊伍挪動速度非常緩慢,方應禮排了一個多小時都沒輪到自己,直到大廳響起“叮”地一陣清亮聲響。

大家齊刷刷地朝着聲音的方向看過去。

那裏有個巨大的時鐘,那陣清亮的叮咚聲音就是它傳出來的,已然是下午六點。

時間一到,辦理營業執照的窗口當即表示不再接受辦理,裏面工作的職員冷着臉的讓排隊的人明天再過來。

不管剩餘的人怎麽喊叫都不再搭理。

很快,偌大的大廳響起一陣陣喧嘩和騷亂。

“我們都排隊幾個小時了,明明就要輪到我了,怎麽就不辦理了,這不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嗎?”

“這位同志,你就行行好,我就差一點了,給我辦理了吧。”

“我家離鎮上太遠了,過來一趟就要幾個小時,同志你就通融通融……”

在方應禮的前面還有五六個人沒排隊到,他看了一眼快速離場的工作人員,緘默地走出大廳。沒走幾步,就看到外面守着的安保人員持着步.槍進來,催促這些人不要再逗留,讓他們盡快離開。

這些人不是真的想要鬧事,不過是想着能不能真的給他們辦理了。

他們哪裏想到還會見到這種持.槍的仗勢,紛紛被定住了一樣,瞬間整個大廳頓時安靜,誰也不敢再繼續強留,只灰溜溜地跑走了。

這群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确實慢得可以,不過方應禮對此沒感覺到太大的意外,畢竟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場面。

至于他生不生氣?其實也還好,他已經打算接下來的時間都要過來這邊耗一段時間了,下午過來時間太晚,他琢磨着可以抽空上午過來排隊。

回到家裏,方應禮把找到店面的事情跟周慧岚說了,周慧岚聽到他選好的店面裏面有間十幾平的屋子,外面還有個幾平方的小院,院子裏還有水壓井,激動得整晚都沒睡好。

次日頂着兩個大大的黑眼圈醒來,把過來幫忙的阿翠姐都吓一跳。

“這這這……這是怎麽了?”阿翠姐關切地問。

周慧岚臉皮薄,不好意思說她是因為激動得睡不着,整晚都在床上想着店面的事情。

方應禮只好笑着給她解惑:“我們找到租的店面了。”

“真的?”阿翠姐驚訝地喊出來,“那太好了,這樣我們離能去鎮上開店不就更加近了嘛!”

這陣子,她天天盼着這天能盡快到來,現在聽到把店面給租下來了,她能不激動嗎。

激動完,阿翠姐想到正事:“今天還要擺攤嗎?”

周慧岚沉默了一會兒:“昨天我還是泡了一些糯米,現在可以蒸上,不過我要跟應禮去趟鎮上簽出租合同,今天得你自己去農場擺攤,可以嗎?”

“放心,我都去擺攤這麽久了,這點事包在我身上。”阿翠姐拍着胸脯道。

有她在,周慧岚也放心,在家裏簡單地吃了飯,跟阿翠姐道別後,方應禮騎着三輪車載着周慧岚出門。

今天他們不打算坐班車,親自騎着三輪車去鎮上。

路上兩人聊着接下來的打算。

這店面裏後面有房間,他們想着要不以後時間太晚,他們還可以在後面的房間住下來,就是方同路和方巧娥兩人還要在村裏上學,恐怕暫時不能全家人過去那邊。

但方應禮早有打算讓方同路兄妹倆去鎮上的小學讀書,這次或許是個很好的機會。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給周慧岚,周慧岚聽完沉默半晌,默默在方應禮看不到的身後點了點頭,輕聲說:“同路的學習天賦很好,若是能去鎮上讀書,以後肯定能考上高中。”

能考上高中已經是很多學生們心目中的目标,至于為什麽不說考上大學,那目标太過遙遠,周慧岚心裏想過,卻不敢給方同路帶來太大的壓力。

而方巧娥能不能讀到高中,這不是她能說的算的。

本質上,周慧岚是希望方巧娥也能繼續讀書,一直讀到高中的,可是她作為嫂子,并不是家裏唯一的話語權,若是方應禮以後不讓方巧娥讀書了,她肯定不能違背方應禮的決定。

但她內心更加渴望方巧娥能繼續讀書,雖不像方同路那樣的讀書苗子,可方巧娥實在乖巧懂事,她以前沒機會讀書,現在家裏能掙錢了,就想着方巧娥能讀上書了。

“怎麽不說話了?”

方應禮說了一些話後,一直沒聽到身後的周慧岚有反饋,忽然喊她問道。

周慧岚輕聲地“啊”了一下回過神,抿着嘴想了一會,問道:“應禮,咱們現在家裏有能力掙錢了,你說要是以後巧娥能考上高中的話,給不給她讀書啊?”

突然聽到這個問題,方應禮有點困惑,但還是笑着說道:“當然是要讀書啊,女孩子讀書也是好事,如果巧娥能考上大學,我還想繼續供她讀上去。”

“就是怕她考不上。”方應禮輕嘆了一下。

方巧娥的學習能力不如方同路,但兩人現在不過是小學生,想要讀大學,還要經歷中學跟高中呢,還有八年的學習時間,未來究竟怎麽樣,現在想太多也沒有用。

聞言,周慧岚嘴角微微翹起,知道自己想多了,以方應禮的為人,怎麽可能不讓自家妹妹讀書。

恐怕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小妹能繼續好好地讀下去吧。

“巧娥也是會讀書的,就是性子坐不住,不過她還小,等再長大幾歲,肯定會比現在努力。”周慧岚說。

想到她以前沒機會讀書,或者是對讀書有着莫名的憧憬,方應禮便不再繼續這個話題,叫她等會有空的話,跟他去一趟宋滿滿家,拉走那兩袋紅薯。

周慧岚有些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說道:“你怎麽還收人家的紅薯?”

“我說我不想要,但他不聽我的,已經在我這念叨好幾次了。”方應禮有些無辜地聳了聳肩,“而且也就兩袋紅薯,對他來說不是事。”

“那也不能光着手過去。”周慧岚嘆息。

順道讓方應禮帶着她去一趟鎮上的供銷社,她要去買點東西再過去宋滿滿家。

方應禮不敢推辭,拉着她就往供銷社的方向過去,在裏面,周慧岚提了一籃子雞蛋,還有幾捆紅薯粉條出來。

這些東西不貴卻很有誠意,到宋滿滿家的時候,他看到周慧岚帶過來的東西也沒推脫着不要,拿着回到屋裏。

不過出來的時候,他手裏提着工具箱,給方應禮騎過來的三輪車檢查一番,将有些松動的螺絲等小毛病給修理好。

修理完,便是一副“我現在可不欠你東西”的欠揍模樣。

方應禮覺得好笑,車裏多出兩袋紅薯,拉着它們還有周慧岚去到老漢的店鋪那邊。

老漢和大娘早早就在店裏等着他們過來,見到方應禮過來了,提着的心也算是落了下來。于是在周慧岚參觀完整個屋子後滿意地對方應禮重重點頭後,雙方正式簽了租聘店面的合同,現在這家店歸方應禮他們打理了。

兩口子收了周慧岚帶過來的六十塊錢,方應禮還去三輪車裏裝了不少紅薯給他們。

這些紅薯少說有一百多斤,若是全都帶回家放在家裏太多了根本吃不完。等老漢夫妻倆離開店裏後,方應禮就跟周慧岚商量,要不将這些紅薯先寄放在這裏。

“也行,反正這幾天我每天都要過來。”周慧岚點頭同意。

這家店盤下來後,她還要把家裏做買賣的夥計都給搬過來,其實也不多,就一張木桌,兩個比成年人都要寬的大鍋,還有一些鐵盆子跟做飯團的食材。

店裏不能擺放桌椅,這是個遺憾的問題,不過想要租下能擺放桌椅招攬客人的店鋪不便宜,以她們目前的存款來看,還是有比較大的壓力。

而且她也有了新思路,現在既然要做店面的買賣,那就不能只拘于一種,她打算以後再多加幾種不同的吃食。

再加上,每個客戶喜歡的東西不同,有的喜歡鹹蛋黃,有的喜歡板栗,但也有的人兩種都不喜歡,她還要多配一些不一樣的小料,這樣顧客們就有更多的選擇。

方應禮一點意見都沒有,還主動地給周慧岚多出一些主意,譬如哪些小料更加不錯,還有這邊鎮上人的口味如何。

“這邊人很喜歡吃油條,我們還可以炸些油條和薄脆這樣的小料包在飯團裏面,吃起來味道很不一樣。”方應禮道。

“油條我知道,但薄脆是什麽?”周慧岚問。

方應禮就跟她講了什麽是薄脆,一邊說着,一邊撇眼看時間,等解釋完什麽是薄脆,時間已經很晚,他必須先回一趟糧食局。

“哦,那你快去。”周慧岚還要留下來打掃店面,就不跟着他一起過去了。

方應禮交代幾句,說完便把三輪車留下來,他徒步過去局裏那邊。

等他處理完局裏的事情,已經是晌午吃飯的時間,他想着周慧岚還在店裏,就沒去食堂打飯,直接回到店裏,發現這店面已經大不相同。

原本放在左邊靠牆的櫃子都被周慧岚挪到右邊牆壁,還把上面老漢留下來的東西清理出來,不能用的都放到了尿素袋裏。

一條三米多長的石磚臺面也擦拭得很幹淨,下面的隔層原本還有一些幹柴,都被她放到後面的院子裏。

裏面的房間空空如也,昨天還有一張破舊的木床,今天已經被老漢搬走。

周慧岚去供銷社買了兩個水桶回來,還有掃帚之類的打掃工具,将整個房間都打掃清洗了一遍。

現在只要放上床,已經可以住人了。

不過這邊沒有燒火吃飯的工具,兩人把紅薯搬到店裏後,騎着三輪車出去覓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