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 85 章

“怎麽忽然要去一趟縣城?”周慧岚問。

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每天都能在家裏碰到面,而且現在全縣全鎮,包括其他農場和自然村都在進行日夜以繼的收割農忙,這個時候去縣城出差,聽着不像是好事。

周慧岚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但難免想到一些不好的東西,咬咬牙地問:“能不去嗎?”

方應禮看了她一眼,緊接着視線連忙從她臉上挪開,他心潮有點不平靜,好似進入了青春悸動的情窦初開期。

作為還沒談過女朋友,從未跟其他女孩有過多麽親密舉動的方應禮來說,他與周慧岚的相處,好像從一開始的“合夥人”,到現在的事事為彼此關心,似乎早就發生了質變。

只是他到現在都還沒發現,還覺得是不是他的腦袋出現問題,要不然怎麽會有那種奇怪的情緒。

不妙。

相當不妙。

他深吸一口氣,平複完情緒地淡定道:“嗯,之前就确定好要去的,不能臨時不去。”

“這樣啊……”周慧岚喃喃嘀咕。

方應禮試探地問:“你在擔心我?”

周慧岚抿唇:“你突然要出差我肯定擔心,不過要是沒什麽重要的事,你就早去早回。家裏的一切你放心,這兩天我會照顧好同路巧娥的。”

“嗯。”方應禮應了下。

忽而想到周慧岚在店裏還要做生意,還要照顧小孩,又道,“你要是忙不過來,就讓阿翠姐先回來上班。”

“恐怕不行。”周慧岚搖頭,“阿翠姐她男人家裏好多畝田,收完忙下來怎麽也要個七八天。”

Advertisement

而且她家男方家裏,目前就只有兩個青壯的沒去生産隊上工,現在是不止家裏的田要收割水稻,生産隊更是忙到起飛。

從一天出三勤,恐怕要加到四勤,晚上輪班繼續收割,就怕這期間忽然下起雨。

好在休假這幾天裏,晴空萬裏,是個相當好的豐收日子。

“那真的要多辛苦你了。”方應禮擡起手想要拍一下周慧岚的肩膀,手到半空頓住,佯裝正常地擡起撓了下後腦勺。

“我把這地開完就回去收拾。”他道。

周慧岚點點頭,若無其事地返回到裏面。方應禮看了地上被鋤出來的雜草,想了想,把它們堆到一邊,讓這些草多曬曬太陽。曬幹後都能用來燒火。

現在到鎮上,周慧岚用的柴火比在村裏的少不少,而是騎着三輪車去買蜂窩煤回來用,蜂窩煤不像柴火那樣起煙多,就是成本高了。

所以現在還是幹柴和蜂窩煤輪着用,方應禮有時候回到家裏,還會跟着方同路他們去荔枝林裏撿幹柴。他人高,力氣大,還會爬到樹上去折幹枯還沒掉下來的幹樹枝。帶回來的柴火會拉回到鎮上給周慧岚。

這次他們一家人都過來這邊住着,自然是沒法給周慧岚帶來柴火,所以方應禮把這些雜草留下來後,騎着三輪車去了一趟集貿市場,買了一堆柴火回來。

回來後,家裏的方同路兄妹倆已經醒來,吃完了早飯在旁邊給周慧岚打下手,方同路算數好,他在旁邊收錢,方巧娥手腳靈敏,則是一起包飯團。

牛娃貪睡,方應禮進屋裏時,他還大大張着短小的四肢,呼呼睡着覺。

方應禮便蹑手蹑腳地把兩套衣服裝進到挎包裏,又拿了提手水壺,将它灌滿水後,在櫃子裏拿出來個包裹,打開從裏面拿了十塊錢散錢塞到自己的包裏。

出來後他跟家裏其他幾個人打了聲招呼,沒有騎自行車,步行着去汽車站坐班車。

速度不快的班車剛在岐江縣汽車站停下來,方應禮就被一群穿着學生裝的小孩們拱着一起下了車。

這一路上,這群小孩子們叽叽喳喳地說個不停,方應禮聽了一嘴,知道他們是由老師帶着過來體驗生活的。

是的沒錯,這還是方應禮在這裏第一次知道還有學校組織戶外活動的,他們來自山南小學,這次過來的都是泊山鎮居民戶口的學生,活了十一二年,都還沒幹過農活。

這次學校組織他們過來岐江縣,是要來其中一個社區的生産隊裏,一起幫忙下地幹兩個小時的活兒。

這些話都是帶隊老師在路上重複好幾遍,不想聽卻記下來的方應禮哭笑不得。

一個多小時,沒想到自己竟會以這種方式參與到這場戶外活動裏。

不過等這群小學生們手牽手在老師的帶領下離開汽車站,方應禮安慰地想,在如今的年代裏有這樣的戶外活動,也不外乎是一種“先進教育”的表現。

他對山南小學這個學校,比起其他學校,多了一筆好感度。

如此想着,他挎着布袋做成的背包趕往上次來縣城裏出差住的旅社,要了一間單人房,交了錢拿到房間鑰匙。

他把帶來換洗的衣服放到旅社裏,再去一趟岐江縣的糧食局與謝畢卿彙合。

兩人之前就約好今天上午在糧食局碰面,方應禮剛到不到一會兒,就見謝畢卿騎着自行車過來。

方應禮喊:“謝哥。”

“快走快走,其他人已經到了。”謝畢卿看到他,笑着催促,然後指了指後面的糧食局大門,“今天陸銳安也來局裏,我知道你們倆不合,咱們先走,不跟他碰面。”

方應禮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不過沒說什麽,直接上了他騎來的自行車後座。

方應禮道:“你們都知道我倆不合?”

“上次出差,陸銳安全程黑着一張臉不跟你說話,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謝畢卿也沒瞞着他,之前他倒是不在意,還是婁懷給他提的醒。

“沒人願意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研究出來的種植技術,被個半吊子的人給打敗,還輸的那麽難看。陸銳安年輕氣盛,自然是看不得這樣的場面,而且我看你們倆八字不合,就算沒這事發生,也做不成朋友。”他很自信道。

不像他,他跟方應禮兩人一見如故,認識不到半小時就到無話不談的程度。

放在其他人的眼中,這大概是同性相吸。

他們是同類人。

方應禮一面吐槽這事哪裏有這麽誇張,他也不想跟其他人起矛盾,一面還挺期待等會去到所謂的試驗田的。

“今天除了我,還有其他幾位專員過來?”方應禮問。

謝畢卿道:“張建樹和廖惠州這兩位專員也參加,幾乎可以說岐江縣其下所有專員都到齊了。”

“陸專員也?”方應禮意外。

謝畢卿點點頭。

方應禮沒法看到他的表情,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不過卻聽他輕嘆了一聲,幽幽地聲音飄過來:“陸銳安品性不好,但能力不錯,所以我把你們都叫上來了。”

聽他這麽說,方應禮也沒再覺得意外,于是不再多問什麽。

不過他以為謝畢卿會載着他直接去往試驗田那邊,結果他繞進一條街道後,反而朝着偏僻的方向騎過去,最後停在一家隐秘的茶館面前。

看着方應禮滿臉疑惑,謝畢卿道:“最近我們都是這邊辦事的。”

話音未落。

一道高興的驚呼聲從茶館裏面響了出來,婁懷滿臉興奮地朝着方應禮跑過來,對着他就是一個熊抱。

“方應禮,咱們又見面啦。”

說完,婁懷探頭探腦地往後面瞥了幾眼,微皺起眉地問,“咦,方書朋沒有跟着你一起過來嗎?”

“沒有。”方應禮道,“今天不是過來看一下田的嗎,還要叫上助理?”

婁懷撇撇嘴,瞧着沒之前激動了,他松開手地說:“其他專員都帶助理過來了。”

聞言,方應禮看向旁側的謝畢卿。

謝畢卿道:“我以為你會帶上陳助理和方助理。”

“今天的會議很正式?”方應禮問。

“還好,交流一些這次農忙收割後的數據,希望有用。”謝畢卿道。

“現在叫他們過來恐怕來不及,不過我這次會過來兩天,需要的話我可以明天聯系他們過來。”方應禮說。

“行。”謝畢卿沒說不好。

有些事情,還是要叫給助理處理比較好,畢竟光靠專員一個人,兩只手兩條腿的,很多事情都忙不過來。

而且帶上助理,以後有什麽問題,還可以跟助理一起商讨,也能算上可以一起分析數據的人。

方應禮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不過還是跟着他們先上樓。

到茶館二樓。

一間古色古韻的雅間。

婁懷推開門,裏面的人紛紛擡起頭看過來,見到是他們過來了,都熱情笑着過來打招呼。

張建樹:“小方,咱們是許久不見了啊。”

廖惠州不緊不慢道:“年輕人你上次推行的紅薯新種植技術很有意思,有空聊聊。”他擡手拍拍方應禮。

這點上,他以前就很看好方應禮。

面對他們,方應禮一一地問候完,然後張建樹和廖惠州開始介紹起他們的助理起來。

張建忠這次帶過來的助理是個年輕人,瞧着比方應禮沒大幾歲,皮膚白皙,臉上挂着腼腆的微笑,開口說話的時候帶着很正的口音,文質彬彬的,瞧着弱不禁風的模樣。

他叫鄭慈,是張建忠的外戚家的表侄子,有高中學歷,本來可以去更好的工作單位,但他目标明确,從出來工作後,就一直跟在張建忠身邊。

本來張建忠已經寫推薦信讓他去另外一個鎮當指導員,卻被他以“學術不到家”給拒絕了。但饒是如此,人家現在拿的是四級工資,可比方應禮高了二十幾塊錢。

不過這些方應禮都暫時不知道,他只覺得這人瞧着,不像是能下地幹活的。擔心他以後會在田裏暈倒。

廖惠州帶過來的助理是個看着三十多歲,長相平平無奇的青年,名叫呂寶國,是他們武臨鎮本地人。身上的的确良看着已經沒那麽新,見到方應禮時也沒太多情緒,只默默地打量了他好幾秒,才在廖惠州的介紹下過來握手。

呂寶國伸出手道:“方指導員,很高興認識你。”

“……”方應禮沒瞧出來他有多高興,不過還是伸出手跟他握了握。

兩人簡單地介紹了彼此後,便安靜地站回到原地,不再多說話。

張建樹和廖惠州邀請方應禮坐下來一起查看這次他們收集上來的數據,上面的數據已經進行過歸納,很容易就可以從順序裏面找到想要的數據。

方應禮沒推辭,拿過來後,開始輕車熟路地翻閱起來。

這讓在場其他專員們看着都滿意地笑了笑,果然叫上方應禮是正确的,這年輕人想法多,點子更多,比他們這群老家夥有活力。

“如何了?”廖惠州微眯起眼問。

方應禮謙虛道:“這些數據還不夠直觀,我沒看出太多名堂,還是要等去試驗田那邊才能确定。”

“确實是這樣。”廖惠州道。

謝畢卿看方應禮一過來就被拉來工作,微微皺起眉,讓婁懷去拿幾盤點心和茶水過來。

茶館裏的茶水不錯,服務員送上來的是方應禮愛喝的武夷山紅茶,橙亮色的茶湯聞起來清香怡人,喝一口,溫順入喉,方應禮滿意地眯起眼。

有喜歡的茶,還有不錯的點心,方應禮一邊吃着一邊看手頭上厚厚的一沓資料,并不覺得無聊煩悶。

只是沒看多久,外面就響起陣腳步聲。

婁懷起身去開門,卻臉色不算好的又坐回到方應禮的身邊,不用猜他都知道,是陸銳安過來了。

陸銳安一進到雅間,目光本能地望向了微垂着眉眼看着手裏資料的方應禮,他眉心一跳,明知道這人會在,但是看到人還是心裏多出幾絲不耐。

他壓了壓心底煩躁的情緒,面上帶笑地跟其他人說道:“抱歉,過來的時候被總局留下來問了些話,耽擱了些時間。”

“無礙無礙。”張建樹拍拍身邊的空位置,邀請他過來坐下。

他一邊打趣:“詹臺最近動作挺大的,聽說是你搞出來的?”

“嗯?”謝畢卿擡眼看過去。

陸銳安平靜道:“比不上其他人,我只是想着多增加一些産量,不過是效果不錯。”

“年輕人就是喜歡創新。”廖惠州眼裏多出一絲贊許。

知道這陸銳安心高氣傲,一直就不服氣方應禮這個半路出家的指導員,他們也沒在兩人面前特意說些令人不愉快。話。

結果今天的會面,整場下來卻出乎意料的和諧,期間陸銳安還主動地找方應禮問了幾個問題,方應禮微笑地都回答了。

不知情的,還以為兩人的關系有多融洽。

談完正事,助理們整理桌上的資料裝回到公文包裏,鄭慈還多給方應禮和陸銳安都備了一份資料,這種細心程度,不由地令方應禮佩服。

一行人去國營飯店吃完飯才分開。

謝畢卿還要去一趟糧食局,不能跟方應禮去旅社,于是方應禮獨自回到房間裏,把資料放下後,出門找了一間老書店,窩在裏面看了幾個小時的書。

雲霞殘照。

外面的天色漸漸黯淡下來,書店裏“倏”地點亮鎢絲燈泡,方應禮揉了揉雙眼,不好意思的在店老板的目光下,買了幾本兒童書回去。

店老板看到他最後還是買了書籍,并沒多說什麽,笑着給他找了零錢。

回到旅社,方應禮又出門一趟給自己買了一碗脆皖魚片湯面,上面有七八片切得很厚的脆皖魚片,吃着口感帶着脆意,很神奇的一種淡水魚。

方應禮覺得很有意思,問了老板這魚平日裏菜市場可有賣的,店老板很熱情客氣,連連地說了岐江縣的菜市場裏有賣,不過得早點去市場,要不然就買不到。

回去後,方應禮又打開了資料看起來。

等時間實在太晚,方應禮打着哈欠去排隊洗澡,洗完躺在床上,盯着那灰白色的天花板,不可抑制地想到了昨晚做的夢。

他身形一僵,連忙閉上眼睛,但那旖旎的畫面反而沒有消失,而是愈發的清晰起來,甚至于,他的臉不置可否地滾躺着,一路燙到下路……

“……”咬牙罵罵咧咧。

方應禮緊閉雙眼,露出一個比哭還要猙獰的表情。

媽的,他這是青春期犯了吧。

好在這晚沒再做什麽羞恥的夢,方應禮醒來後一陣神清氣爽,跳起來活動四肢後,出門吃早餐,再去往糧食局。

在糧食局先跟謝畢卿碰面,方應禮問他借了電話聯系泊山鎮分局那邊,得到消息是陳彬沒過來上班。他又打電話聯系紅湖村村委那邊,得知方書朋去地裏幹活了,去家裏沒找到人。

聯系不上人,方應禮只好放棄讓他們過來一趟的想法。

這次他們所有人都在糧食局大門前彙合,不一會兒就有專車過來接他們去往試驗田那邊。

試驗田的面積不小,坐落在岐江縣其中一社區的生産隊裏,屬于這邊管轄。但因為總局那邊把這塊地挪給了研究實驗組,現在這邊割水稻的社員不多,一臺水稻收割機,幾個人工鐮刀割稻。

負責人看到有專車過來,吩咐其他人繼續幹活,他一個人從田裏上來,停在田邊迎接他們。

他操着一口地道的本地土話:“各位專員,你們是終于過來了,快快快,我們這邊的田現在割得差不多了,這兩天新記錄下來的數據我立馬派人去拿。”

謝畢卿客氣道:“不用着急,我們先過去田裏。”

“行行行,我帶您過去。”

負責人笑眯眯地,看着後面跟着幾個更加年輕的人,眼見着他們氣度不凡,知道這些人都是研究組裏的專員或是指導員,都是一副笑臉地一一迎接過去。

方應禮淡淡地跟對方打了個照面,平靜地跟在其他人身後。

等他們一行人進入到田裏,後面跟着過來的負責人擡起手擦了一把汗水。

面前這些農科人員可不能得罪咯。

半個月前,總社那邊忽然開會議決定,要将這邊的水稻田規劃成實驗研究糧種試驗田。

關鍵是這田之前就特別肥沃,要是作為生産田,每年肯定能生産幾噸不止的糧食。要是就這樣給規劃出去了,那之前負責這邊田地的社員們不是平白少了幾百斤糧食嘛。

當即生産隊的隊長就不樂意了,直接跑去找了總社那邊,但很快就有好消息傳來,說是這試驗田是研究大項目,規劃到整個縣城裏面,以後負責這邊田地的社員們,都有新的工分補貼。

說白了就是,他們以後不再分配糧食,而是直接拿錢,這筆錢還是從縣裏各大所屬部門均攤。

這下子,原本所屬生産隊的社員們都不舍得離開,可是如今這邊要的人要比起以前少了一半,最後無法,只能從中挑選了二十名比較年輕力壯的,還有兩名拖拉機師傅。

“今年收割的情況不錯,比全縣整體的數據都要高百分之三。”謝畢卿對他們說道。

張建樹點頭:“情況好的話,應該能出現不少糧種。”

“這邊現在要作為種田,按這個品質的話是不是還不夠?而且還要優良形狀互補,感覺要育種出來更好的品種,可不簡單。”廖惠州可沒有他們那麽樂觀。

以目前全國的糧食品種來說,南方這邊可以種植的品種還是要差上一截,他們也不是沒有去往北方那邊,申請批下來一批不錯的良種,但是種出來的品質比起那邊,還是差了些。

後來他們知道,土質、水質都是影響糧食品質的,哪怕品種一致,種出來的糧食品質可能會出現兩種截然的情況。

“不能因為難,我們就不研究了。”謝畢卿皺起眉。

他知道這條路不好走,光靠他肯定是不行了,所以他把這個項目審批上去的時候,就想要拉着他們一起過來。

“其他地區都成立了專研組,咱們還在因為育種的事情争吵,是不是太慢了一點?”忽然,陸銳安說道。

他在答應了要參與進來時,做了不少功課,知道在他們有這個想法以前,別人早在十幾年前就在研發培育出耐大肥大水的品種。

聞言,方應禮看了他一眼。

其實以目前全國種植的水稻來講,已經發展到第二階段,由之前的高杆類型的品種,轉變成為了矮株品種,且還有進一步的趨勢。這都要多感謝育種家黃耀祥先生,他在1956年的時候,選育出“矮仔占4號”,并與高稈品種“廣場13”雜交,培育出第一個矮稈籼稻品種“廣場矮”①。

後來1966年,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利用我國臺灣省地方品種低腳烏尖(Dee-geo-woo-gen)與皮泰(Peta)雜交,育成了半矮化的品種IR8,創造了當時的高産奇跡②。

不過這幾年又出來了一位能人,現在的袁大神還不夠出名,但他的目标更加的高,他想要培育出更加高産的具有抗病性強、配合力高、米質優良的雜交水稻品種。

——稱作為三系雜交稻。

它要比一般的普通糧種還要增産到20%的産量,每畝可以達到四百多公斤以上。

不過目前這種三系雜交稻還沒有推廣,岐江縣所屬的水田種植的糧種還屬于矮株籼稻品種範疇內。

以謝畢卿對方應禮說的,他們沒有想過會研發出更加厲害的品種出來,而是想要在目前單株産量略微下降的情況下,恢複到巅峰的産量。

這樣下來,岐江縣的整體糧食産量,應該能增長5%——10%。這是最高的水準了,再想超過這個産量,以他們的實力還做不到。

方應禮作為一名穿越過來的農業生,對于自己研發不出來雜交水稻這樣的事情表現得很淡定,畢竟又不是人人都是袁大神。

想要複刻袁大神的成就,做做夢還行。

他眯了眯眼,聽着他們議論着目前産量如何如何,想要如何改善這事,聽得也有趣,全程沒多說一句話。

等一行人走到了田裏深處,方應禮蹲下身在一株矮株水稻裏捏了一把飽滿的稻谷在手裏,含了一顆在嘴裏嚼着。

把裏面的胚乳嚼吧出來,經過唾沫之後,嚼到後面微微甜。

他沒注意,不小心就吃了十幾粒生稻谷,等手裏這株稻禾被他薅出來一塊空區,才悻悻然地收了手。

“應禮,你有沒有發現?”謝畢卿走過來問他。

方應禮拍拍手,說了聲沒有:“要是那麽快就有發現,我們就不用為這件事煩惱了。”

謝畢卿苦笑了一下,知道自己也是心急。

不過他們一天下來也不是沒有收獲,在田裏找出來了幾種品相很好的稻株,這些都被當作實驗稻株,當場被收集起來。

鄭慈和呂寶國兩人行動迅速,把這些稻株都分批裝在了透明塑料密封袋裏。帶回去後直接入庫,存放到了他們的臨時辦公點。

他們在裏面研究了足足幾個小時,期間沒人說話,辦公的設備簡陋,目前唯一能看的就是一臺有1000倍鏡的顯微鏡。

連分析儀都沒有的研究項目,方應禮要哭死。

但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下,連陸銳安都沒有說出一句埋怨的話,這讓方應禮不由地多看了一眼他。

這人……轉性了?

不對勁,他要再看一眼,方應禮偷瞄了一眼後,沒發現什麽,就不再理會,也埋頭研究了起來。

兩天時間很快過去。

到第三天,方應禮回絕了謝畢卿再度邀請他長期留在研究組的打算,在旅社裏退了房間坐上回家的班車。

到達泊山鎮是上午的十點半,這會周慧岚剛忙完,和家裏的小朋友們圍坐在木盆裏洗着碗筷。

“我回來啦。”方應禮推開小門。

牛娃第一時間跑過來抱住方應禮的大腿,嗚嗚嗚地哭着喊:“爸爸,你終于回來了。”

“嗚嗚嗚……”喊完,他哭得更加傷心了。

方應禮心下一驚,連忙抱起他:“哎呀,嘉嘉你怎麽哭了?”

“他醒來見不到你,一下子就害怕了。”周慧岚嘆氣,搖着頭說,“誰哄他都不好使,就想着要見你,結果你這次出差就是兩天,能不哭嘛。”

“好啦好啦,爸爸這不是回來了嗎。”方應禮聽聞心中暖暖的,用手給他擦了擦掉下來的淚水,打趣道,“再哭就要變成醜嘉嘉了。”

“我才不醜。”牛娃撇嘴,從方應禮的懷裏溜下來。

方應禮看着他跑開,轉頭抱着周慧岚的脖子,又偷偷地看着自己的模樣,不由覺得好笑。但也沒再繼續打趣。

他走過來問周慧岚這兩天怎麽樣。

周慧岚道:“還行,每天生意都差不多,同路和巧娥兩人是真能幹,有他們倆在你還擔心什麽。”

“也是。”方應禮笑笑。

“我們同路巧娥是越來越能幹了。”

大概是回到家裏了,方應禮的心情舒暢不少,身體也變得老實,沒形象地賴在他們這邊的空地裏,随地盤腿坐下來。

“大哥。”方巧娥叫了一聲。

方應禮撇眼看過去,就見小姑娘眼睛亮亮地盯着他帶過來的背包,這次過來他不僅裝了換洗的衣服,還有幾本兒童書。

兒童書的四個菱角從薄薄的布袋子裏透出形狀,不難讓人猜到什麽。

果不其然,方巧娥指着那位置,好奇地問:“大哥你不是出差了嗎,這包裏裝了什麽東西啊?”

“給你們買的兒童書。”方應禮摸了一下她的腦袋,“跟之前的不太一樣。”

“我要看!”方巧娥當即道。

方同路在旁邊拉了一下她,小聲說:“碗還沒洗好。”

“啊……”方巧娥有點失落,但還是乖乖地坐回到凳子裏。

既然回家了,方應禮就沒有繼續要小孩子們做家務的想法,而且他出了趟門,兩天沒回來,再次見到周慧岚的時候,确實有點想她,便讓方同路和方巧娥兩人起開。

“去去去,一邊看書去,我跟你們嫂子說會話。”方應禮道。

兄妹兩人被支開了,方應禮坐到其中的凳子上面,拘着兩條腿在旁邊幫着周慧岚洗碗。

兩人聊了一會閑話,方應禮就把這次去到縣城裏的事情說給她聽。

他簡單地說了下謝畢卿很希望他能去縣裏協助他完成這項研究項目的事情。

“你以後要經常出差?”周慧岚挑起柳眉,突然想到什麽,“應禮,如果那邊的項目很重要的話,你經常跑來跑去也麻煩,你有沒有考慮過直接去縣城工作?”

方應禮立馬搖頭:“沒有,我在泊山這邊挺好。”

他們剛在這邊穩定下來,周慧岚的店也才剛剛起步,如果他去了縣城,那這邊怎麽辦?

他才不想把所有的東西都丢給周慧岚,而自己拍拍屁股只做專研的事情。

“你在這邊還需要有幫手,我要是直接去縣城,家裏的一切都要丢給你來管,這對你不公平。”方應禮冷靜跟她分析,“還有我在這邊,有空還能幫忙。”

周慧岚之前沒糾結過這種事情,她之前覺得方應禮在泊山鎮就挺好的,離租的店面也近,每天要是可以,都能回家。

她挺忙的,雖然照顧三個孩子會很累,但一想到方應禮若是能去縣城裏,參加那樣厲害重要的研究項目。

想想都覺得這是件多麽厲害的事情。

不能因為她的原因,就讓方應禮錯過這麽好的機會,周慧岚擔心地看了看他,皺起柳眉地勸說:“可是你總是這樣來來回回地跑,路上太累了,而且你放心,我現在做買賣生意不錯,一個月也有幾十塊錢的純收入,你不用擔心家裏錢的問題。”

泊山鎮指導員的薪資收入,怎麽都比不上這個項目重要。

而且方應禮還說這個項目啓動後,不是五年就是十年,這麽長的時間,來回地跑,總歸是不行吶。

方應禮連忙道:“不就是來回跑,現在我們不也一樣,每天要回村裏。”

“性質不一樣。”周慧岚搖頭。

回村裏至少是到家裏,吃完飯就可以躺下休息,但去縣城每次都要住旅社,旅社哪有家裏方便,連吃口飯,都要出門買。

勸說了幾遍,方應禮都表示他沒事,跑跑也是一樣的,不會累到。

周慧岚無奈地輕嘆,勸說無果後,她不再糾結這件事,跟他說起最近要租房子的問題。

“昨天天我碰到個老客戶,他是做租房介紹的,說最近有一家住戶要搬到縣城裏去,他家的房子空了出來想要出租。”周慧岚道。

方應禮問:“你有問過詳情沒有?”

周慧岚點了點頭。

當時她聽到這話,就熱情地表明自己想要租房子,并邀請這名老客戶進店裏喝茶。等忙完,她就跟這人聊了不少話。

這戶人家的房子有兩層,地基有三十五平方,兩層再加上陽臺有八十平,一樓還設置了衛生間跟廚房,外面的院子裏還有一間幾平方的柴火間。

除了這些,一樓還有客廳跟一間主卧。

二樓沒有客廳,但有兩間房子,還有個朝東的陽臺,可以用來晾曬衣服。

這個老客戶還說,這房子是新建沒幾年的,模樣還很新,他們要是同意,這幾天都可以随時帶人去看房子。

周慧岚留了個心眼,沒急着回複他,而是問他租金多少。老客戶給了個數,一個月要二十,竟是跟她店面的租金一模一樣,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不過這房子雖然整體不大,但住他們一家五口綽綽有餘,周慧岚依舊很心動。

“我想着嘉嘉年紀還小,若是租這套房子,嘉嘉就跟我們睡,二樓的兩間房子就給同路和巧娥。”周慧岚道。

之前房子小,她可以不糾結男女同睡一屋,可是方同路和方巧娥都九歲了,再過幾個月就要十歲,兩人年紀不小,再繼續睡一個屋不合适。

現在家裏條件好起來,這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她作為家裏的大嫂就要替他們考慮到。

方應禮點點頭,他也想到了這點上。

方巧娥确實不再适合跟小哥睡一張床了,但周慧岚說的這套房,方應禮沒立即同意下來。方巧娥是不合适跟方同路睡一個房間了,那牛娃就合适了嗎?

過了年,牛娃就四歲了!

這都要多感謝育種家黃耀祥先生,他在1956年的時候,選育出“矮仔占4號”,并與高稈品種“廣場13”雜交,培育出第一個矮稈籼稻品種“廣場矮”①/////

後來1966年,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利用我國臺灣省地方品種低腳烏尖(Dee-geo-woo-gen)與皮泰(Peta)雜交,育成了半矮化的品種IR8,創造了當時的高産奇跡②——出自文章《中國水稻遺傳育種歷程與展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