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 88 章

忙完生意,方應禮在店裏邊等到從村裏回來的方同路方巧娥和周慧岚。

還把阿翠姐兩個小孩帶過來了。

大的叫方偉,小的叫方永言,下了三輪車便怯生生地站在旁邊張望。

幾天沒回鎮上的方同路方巧娥兩人一下三輪車,迫不及待地往店裏面跑過來,看到裏面的方應禮,高聲喊着“大哥”“大哥”,再而後蹲在地上玩小汽車的牛娃擡起頭……

見到人了,起身跑過去:“小叔小姑,我好好好想你們——”

牛娃拖着長長的尾音,沖到兩人的面前,高舉雙手地要跟他們比高,發現自己還是太矮了,離小叔的身高又遠了一大步。

“我怎麽超不過小叔啊?”牛娃氣餒。

方應禮笑起來:“你在長高,你小叔也在長高,現在肯定是沒法超過小叔的。”

“那小叔什麽時候不長高了?”牛娃好奇地問。

方應禮道:“等你長大,你小叔也就長大了。”

牛娃聞言,一臉老氣橫秋地嘆氣,小手擺到身後,搖搖頭地回到之前玩小汽車的位置。

直接把其他人給看樂了。

“方元嘉,你要是想長高,那就要多吃飯多吃蔬菜,還要多喝牛奶。”方巧娥拍拍他的腦袋,學着大哥的口吻對他說。

“我每天都有好好吃飯。”牛娃點點頭。

方同路道:“不光要吃飯,還要運動,體育老師說跑步可以長高,我們現在每周都會上體育課,還要跑400米。”

Advertisement

“四百米?”方應禮微微吃驚。

“對啊,我們昨天就跑了四百米,很多同學都堅持下來了。”方巧娥驕傲地挺起胸脯,“我在我們班女同學裏跑了第二名哦,老師還獎勵了我小紅花。”

是用貼紙剪出來的小紅花,五朵花瓣,中間剪出圓圈作為花蕊的芯,再普通不過了。

但這小紅花被兩個小孩子仔仔細細地貼在了房間的牆壁上,後來,這面貼小紅花的牆,被一排整齊如一的獎狀貼滿。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現在的方同路方巧娥兩人還在為得到小紅花而高興。

以前沒有體育課,只有三年級才有,兩人已經得到數朵小紅花,之前沒來鎮上租房子時,得到的小紅花都貼在老家的牆上。

現在拿到的小紅花,自然是要貼在自己的屋子裏。

周慧岚這次去趟村裏,三輪車上還帶着不少東西,方應禮見狀沒讓她一個人搬,跟小孩子聊了幾句,就徒手把裝滿紫茄子的菜筐搬到店裏。

周慧岚對方應禮笑道:“都是二伯替我們留的,說咱們的菜地裏紫皮茄子長得好,最近帶去農場賣了不少錢,有十三塊五毛七分錢。不過我沒全拿,就拿了五塊,其他都還給二伯了。”

“你做得對,二伯替咱們看菜地,不應該把錢全拿了。”方應禮點頭。

加上方二伯是個能很好相處的長輩,他還給方應禮他們留了這麽一大筐蔬菜,足有兩百斤。這麽多蔬菜,最近他們都不用賣菜了。

阿翠姐走出來,看到這麽多紫皮茄子,有點愣:“好家夥,怎麽帶了這麽多過來,這要是吃不完準得壞咯。”

兩個小孩看到她了,身上怯生生的氣息丢光,小跑過來的喊“媽媽”

阿翠姐分別揉揉他們的腦袋,大兒子說了好些想她的話:“我們今天就是想碰碰運氣,看能不能見到應禮叔叔,不過卻看到了小慧阿姨,是小慧阿姨帶我們來的。”

“來了就不要搗蛋,知道不?”阿翠姐交代。

每次兩人過來,她都這麽說,即使小孩子沒有讓她真操心。

“嗯嗯,我們會的。”大兒子小兒子齊聲喊。

店裏包吃住,阿翠姐一天三餐都是在這邊吃的,她極少回家,每個月大概就回四次,偶爾會帶小孩子過來住兩天。

農村裏的小孩子比較懂事,知道他們媽媽是過來打工的,每次過來都會主動幫忙,拿拿東西,搬搬東西,很是得方應禮的喜歡。

這兩個男孩都沒有因為他爸的原因顯露出劣性來,方應禮心情好的時候,會給家裏小孩買零嘴的時候,給他們倆買一份。

小孩子天性單純,卻知道誰對他好,每次見到方應禮就會貼上來。

這次也不例外。

除卻剛開始來的那怯生生的表情,後面他們生龍活虎地跑到店裏,朝着方應禮甜甜地喊:“應禮叔叔,我們也想你。”

“是想店裏的糖果吧。”方應禮故意地打趣他們

方偉八歲了,現在讀一年級,他聽到這話,搖搖頭:“沒有糖果我們也會想叔叔,每次見到你,你都會帶我們來見媽媽。”

他們的爸爸總是說媽媽,說媽媽一去鎮上工作就樂不思蜀,連家都不要了。可是每次他們過來,見到的都是辛苦工作的媽媽。

才不像爸爸說的那樣。

而且店裏的方應禮叔叔跟爸爸很不一樣,他每次過來店裏都會主動地幫忙幹活,才不像爸爸,每天回家就躺在椅子上,什麽活都不幹。

方應禮聽到這段話,勾着嘴唇笑了起來,這兩個小孩挺讨喜。

“喏,這是我今天早上買的酥糖,你們每人一塊。”方應禮把早上在隔壁的隔壁店裏買的酥糖分下去。

每人都有份。

牛娃年紀小,但份量還是一樣的大。

周慧岚眼皮子跳了跳,擔心再這麽寵溺下去,牛娃遲早牙齒蛀光:“你就消停些,不要每次都買糖。”

“是啊,店裏就有糖,怎麽還去別家的買。”阿翠姐心疼道。

周慧岚:“……”不,她不是這個意思!

方應禮捏着一塊糖塞入到周慧岚的嘴裏:“小慧,這糖好吃,不費牙。”

“是不費牙嗎?”周慧岚輕嘆,還是把塞到嘴裏的酥糖吃了。

不過說起來,這酥糖确實好吃,跟她做的花生糖不一樣。用嘴一抿,會在舌中緩緩地融化散開,有花生、有芝麻、有杏仁,又甜又香。

就是不知道怎麽做的,這手藝真好。

方應禮認真點頭:“對啊,你看真不費牙。”他又吃了一塊。

好似故意聽不懂她的題外話。

周慧岚不想管他了,拉着阿翠姐去準備中午要賣的糯米飯團。

店裏要忙,方應禮不好讓幾個小孩子們都在店裏待着,他帶着五個小孩出門,打算去周邊逛一逛。

帶着一群蘿蔔頭走街串巷,方應禮俨然成為孩子頭,他指東,跟屁蟲們就往東,他說要去西區看一看,小孩子們比誰都激動,逛了兩個小時都不帶累。

“哇~”

“這好漂亮啊~”

“哥哥你快看那裏,裏面好多漂亮的玩偶……”

“那是什麽呀?”

小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太多了,方應禮說累之後,就讓方同路代替他說。

方同路方巧娥兩人經常跟着方應禮,逛了幾次街,這次逛的地方他們比較熟,方應禮讓他說,他便頭頭是道地說起來。

“那裏是成衣店,可以訂做衣服,不過做的都是大人的衣服,沒有我們小孩子可以穿的。”方同路對兩兄弟說。

“那……那是什麽?”方永言指向隔壁。

他五歲了,想的東西比牛娃多,一眼瞧見他喜歡的。

方同路皺起眉:“是糖餅鋪,我們不去那裏。”

“是沒錢嗎?”方永言小聲地說。

他還沒說完,就被哥哥方偉扯了袖子,用眼神示意他不要亂說話。

方永言不懂地問:“為什麽不能說,我和哥哥都沒有錢。”

方同路:“你說的對,我們沒有錢,所以這些店我們都不進去,只能在外面看一看。”

今日出來多了兩個小朋友,孩子間的話題豐富起來,聽着他們讨論,方應禮沒有插嘴。

這條街開的店都是以日用品、吃食等比較多,因為屬于街巷的範疇,整條街道寬度不大,幾個人不能并排走着,他們分成兩路,方應禮抱着牛娃,跟方巧娥走在後頭。

出了街,方應禮指着路往另外的方向走。

沒走多遠,他們眼前的視野豁然開朗,看到一片連綿不盡的田野。休耕期中,田野裏的土壤裸露着稻禾稭稈等碎渣,幾簇幾簇肆意叢生的雜草還沒拔除。

看上去就好似幹枯黃色的土地裏多出來的幾縷盎然綠意的生氣。

休耕期也是會管理田地的,一般會采取保護措施,不讓田裏的雜草過度生長,導致養分被吸收走。

至于在休養生息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施肥量,再加上現在還沒撇棄的傳統養肥方法,逐漸被肥料替代的草木灰,依舊很受各大生産隊的歡迎。

只要細看,就可以看到黃色土壤裏面夾雜着不少灰黑色的物質,在半幹半濕的田裏,板結成一塊塊。

小朋友們不明白方應禮為何會帶他們過來這邊,卻也乖乖地站在邊上看着。

忽然,天空飛過一只鳥。

太遠了,擡頭望去只有豆大的黑點。

但依舊讓發現這飛鳥的牛娃和方永言很高興。

“你們在這裏等我一下,我很快就上來。”方應禮交代他們一句,卷起褲腿下田。

這是他接的單子裏其中一個,昨天就跟着戶主過來看過田裏的情況,今天不過是順路過來看下問題解決得怎麽樣。

他沒下去多久,田裏剛施了磷肥,湊近會聞到刺激性的發酸發臭的味道。

方應禮确定沒問題後,就從田裏爬出來,走去溝渠裏面洗腳洗手。

天氣漸冷,田野邊的水冰涼涼的發着冷氣,方應禮意識到冬至快要到了,南方的冬至慣常降溫,是一年中溫度最低的那段時日。

想到方同路方巧娥和牛娃都沒有厚的衣服,他皺了皺眉,想着這兩天回去就給他們做兩套換着穿。

這麽想着,方應禮在口袋裏掏出從店裏帶出來的板栗:“嘉嘉,你們餓了沒有,這板栗先拿去吃。”

“餓了。”

小孩子餓得快。

這炒熟的板栗他們經常吃,這會看到方應禮拿出來了,都不客氣地在紙袋裏拿了兩顆,剝着外殼吃起來。

他們邊吃邊往家的方向回去。

一大五小的回到繪糖坊的時候,一直在店裏忙碌的周慧岚和阿翠姐兩人早早把泡好的食材準備全,随時都能開賣。

看到他們回來,周慧岚問道:“去哪裏玩了?”

“爸爸帶我們去逛街了……”

“叔叔後來還帶我們去看田……”

幾個人叽叽嘎嘎地把他們出去一趟都去哪裏看了什麽的事情說了出來。

周慧岚連忙道:“好好好,你們回來就先去後面洗手,然後我給你們做了點心,洗好手就回來吃。”她聽得耳膜都要炸了,捏着眉地轉移話題。

看着他們依次地進入到裏面。

周慧岚無奈地笑着說:“小孩子多起來,也難搞。”

“我也佩服那些生四五六個的,我就帶不過來。”阿翠姐無比贊同,“我生我家老二的時候,他爸就想我讓我繼續生兩個,我想都不敢想。”

這個時候的人,生幾個孩子都正常。

他們要是生兩個的,還要被說生少了,不夠。

周慧岚是挺喜歡小孩子,可真要她生這麽多個,光想想就覺得很可怕。還是算了吧,等方應禮想要孩子的時候,再讨論這個話題。

時間很快過去。

幾天後,冬至前夕,鎮上家家戶戶開始忙起來。

冬至這天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家裏大小孩子都要在這天趕回家過節,在節日來臨的前一天,家中會提前準備好過節的東西。

這天,周慧岚比平日裏起得還要早,天還是朦胧灰暗的時候便已經起身穿衣服。

一出棉被窩,這鋪天蓋地的寒氣侵入褲子,冷得她直打哆嗦。周慧岚咬了咬本能發抖的唇瓣,縮着腳把棉鞋穿上。

“嗯?”方應禮睜開了眼。

看到坐在床邊穿鞋的周慧岚,翻了個身,探出手臂碰了一下她。

“你怎麽那麽早起?”

周慧岚回頭看他:“起來做冬至圓。”

方應禮有點愣,很快想起來明天就要冬至了,時間是過得真快。

這幾天裏,方應禮去成衣店裏給小孩們和周慧岚訂做了幾套衣服,昨天才剛送過來,每套衣服都格外加了棉絮,穿上後會特別的暖和。

他看周慧岚沒穿厚衣服,皺了皺眉地起來:“把新衣服穿上。”

“我要幹活,穿了容易髒,明天再穿。”周慧岚拒絕了。

她看方應禮也起來了,就沒讓他回去睡,問他餓不餓,餓的話她先做早餐。

方應禮搖頭:“你不用管我,我自己會做。”

他打個哈欠,從被窩裏出來的時候,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打底棉衣,打着抖地在衣櫃裏把厚衣服翻出來穿上。

等他穿好,周慧岚已經出去外面,挑着水桶去壓水井那裏。

看着她已經在忙,方應禮不好閑着,他主動地走過去,接過挑水的工作。

周慧岚重新進屋到廚房裏,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糯米粉,将竹葫搬出來到外面,放置在木凳子上面。

見方應禮挑了水,在旁邊站着發呆,周慧岚道:“應禮,幫我燒壺水。”

等水開的期間,兩人先去刷牙洗臉,出來之後圍在竹葫邊上坐下來。周慧岚把燒開的水倒進到糯米粉裏,開始趁着燙手時揉起來。

她幹慣這種活了,巴掌裏有一層厚繭,揉着加了開水的糯米粉,并沒有覺得有多燙手。

但卻把方應禮看得心驚肉跳。

他眼角跳了跳:“不能等涼一點再搓嗎?”

周慧岚道:“那不行,溫度不夠會揉不進去,起疙瘩煮出來的圓子不好吃。”

原來還有這樣的講究,方應禮有點茫然。

以前每年冬至節,都是原身他媽在準備,他只有冬至當天才會休假一天回來,直接就能吃上熱騰騰的冬至圓。哪裏想到,這冬至圓做起來會這麽麻煩。

而他上輩子,他媽更加不會做這種東西,每次都是直接買的成品湯圓。要是不想吃,連湯圓都不會買,直接出門去酒店搓一頓,這節也就過了。

不過周慧岚似乎不覺得,她揉好糯米團,再分成兩份,其中一份分開到另外的盆子裏,去到廚房拿了紅曲米,倒一點在熱水裏化開,加了進去。

很快,這白色的糯米團,在她一下一下的揉搓中,變成了淡淡的粉紅色。

接着兩人開始搓湯圓,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

搓好的冬至圓放到竹葫裏面,再撒上粉防止黏在一起。

方應禮一邊搓着,一邊想到什麽,問道:“你今天還開店?”

“開的。”周慧岚道。

“怎麽還開?忙得過來嗎。”方應禮又蹙眉。

“還好,明天再休息,今天還是有生意要做的。”周慧岚聽出他的不高興,但還是繼續說。

方應禮沉默片刻。

他只好道:“那晚點我跟你一起過去開店。”

“好,今天阿翠姐不過來。”周慧岚說。

周慧岚準備了三斤糯米粉,做出來的冬至圓量不少,一顆顆紅白相間的瞧着很可愛,把竹葫都裝滿才做完。

天色大亮。

兩人也餓了,沒時間搗鼓麻煩的早餐,煮了白粥和雞蛋,倒兩勺醬油就可以直接吃。

吃完,外面天色越來越亮,太陽出來了,暖暖的太陽照在身上,那股滲入骨髓的刺骨冰寒驅散一些。

方應禮在邊上跺跺腳,知道周慧岚還要準備別的,沒功夫出門,他就拿了錢,問清楚她要買的東西,騎着自行車就離開。

冬至節這天還要上祠堂祭拜祖先,方應禮家沒有祠堂,但祭拜的流程不能免去,需要備足雞、豬肉、魚等三牲,還有冬至圓跟酥餃這種果品。

豬肉要的是後腿肉,整塊不能切開,煮熟就可以,不需要加任何的調料。

雞的話,自然是要全雞,這是為數不多在過年之外可以吃得到的雞肉,小孩子們很期待這樣的節日。

方應禮去到供銷社的時候,裏面人滿為患,多的是等師傅宰殺活雞的人。

他看裏面圍得水洩不通,知道現在過去也是于事無補,幹脆先把豬肉和魚給買了回來。魚的話,方應禮挑選的是黃花魚,三大條,每條有一斤重。

挑完魚回來,賣活雞的檔口已經沒那麽多人了,方應禮挑選了只嫩一些的清遠雞。

這雞肉質滑嫩,雞皮是金黃色的,用來白切的話,酥脆的皮,軟滑的肉質,都不至于讓這道雞做得難吃。

方應禮一邊想着明天可以吃到白切雞,一邊騎着自行車回到家裏,家裏三個小孩已經醒過來。

看着竹葫裏面的冬至圓,瞪着眼睛在聊着天:“小叔你們吃過這個嗎?”

“吃過呀,嘉嘉你去年就吃過,忘記了嗎?”

“去年?”

“是啊,每年的冬至都會做這個丸子,加糖水可好吃了,嘉嘉你去年還吃了一大碗。”

“我想不起來了……”牛娃悶悶地低聲說。

方同路在旁邊道:“你太小,明年就能記住今年的。”

“真的?”牛娃的眼睛重新亮起來。

“也許還是會忘記。”方巧娥潑冷水,“我就記不起來我三四歲都吃過什麽東西了。”

她舔了舔嘴角,有點饞。

“咦,大哥出去了好久,怎麽還沒回來?”方巧娥思緒轉得快,前一秒還在想吃的,後一秒就想到了方應禮。

方同路搖頭:“不清楚。”

“等等……我好像聽到自行車的聲音了,是大哥回來了嗎?”方巧娥快步地跑出去,看到外面的巷子裏路過一輛自行車,上面坐着的人不是方應禮。

接着,又有一輛自行車路過。

連續路過幾輛之後,他們終于見到了帶着不少東西回家的方應禮。

“你們怎麽都在外面?”方應禮跳下車,推着車子進到院子裏,瞧着前面沒人,就知道周慧岚在屋裏忙。

于是提着東西就去到廚房,看到正在裏面炸酥餃的周慧岚。

“你回來了?這裏就先交給你,我得先去開店。”周慧岚匆匆忙忙地放下筷子,叮囑了他兩句後,去到外面推着三輪車出院子,叫上了方同路和方巧娥去幫忙。

牛娃不想一個人留在家裏。

屁颠颠地跟着出去,被方同路抱上了三輪車。

方應禮:“……”

這他才到家幾分鐘啊……

家裏一下子就剩他自己,他撇眼看了下還在燒着火的竈臺,上面架着的油鍋裏冒着煙,裏面幾個酥餃炸得金燦燦,再不撈起來就要糊掉了。

無法,他拿着長木筷子把它們撈起來後,又丢進十幾個同時間炸起來。

這酥餃裏面包的是甜的餡,裏面用料很簡單,普通的黑芝麻炒熟用石搗搗碎,加入白砂糖後就成。

包出來的形狀很像帶着花邊的餃子,不過用的是酥皮,炸出來後外皮是黃金色的,一咬都是酥的,可以放很久不會壞。

這是小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方應禮也愛吃。

他心情不錯的一鍋接一鍋的把酥餃炸好,放在新的竹葫上面,整個廚房都彌漫着濃郁的酥皮和芝麻混合在一起的香味。

不止他家如此,左鄰右舍也都飄出來一陣陣濃郁的酥香甜味兒。

甚至有人路過這條街,聞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香氣,這冬至節的氣息越來越重,大家都開始期盼着明日的到來。

次日早晨。

方應禮家的門點上了紅燈籠。

他把從村裏請過來的香爐放到了客廳的正中的桌上,擺上昨日便備好的三牲和果品,他作為家主,先點燃五根祭拜的香,接着是周慧岚、方同路、方巧娥還有方元嘉。

他們都是三根,不需要另外再點兩根敬門神。

接着,等香燭全部燃完,一家人複又重新跪拜一次,再開始燒金紙。

每戶人家的門前,都升起袅袅煙霧,大家都在這樣的季節裏祭拜完先祖,午時就可以聚在家裏吃祭拜之後的飯菜。

“我去準備。”方應禮把香爐收起來,讓周慧岚幫忙打下手。

祭拜完的飯菜都冷卻了,想要吃的話都需要重新加熱。煮熟的後腿肉還好,只需要切成片,加入不辣的辣椒添香,炒好肉片,就需要加工清遠雞。

昨天晚上,周慧岚只把清遠雞煮熟了,想要吃白切雞,還要再燙兩遍,再調個不辣的蒜姜蓉調料。

接着就是加熱煮好的冬至圓。

再油炸一遍黃花魚。

總共也就四道菜,但家裏的小孩都很期待,因為今天不僅有豬肉、有雞肉還有好吃的魚肉,還有他們心心念念,一年才能吃一次的冬至圓。

方應禮把加熱的冬至圓每人一碗:“吃完就要長一歲咯。”

“好耶,我以後就四歲了。”牛娃掰着手指頭,掰了幾次都沒對。

方巧娥笑呵呵地舀了一口吃進嘴裏,糯叽叽的口感:“好吃好甜,我要吃三碗,這樣我就能多三歲!”

“小妹,吃多少碗都只能長一歲。”方同路打破她的幻想。

“啊?”

方巧娥糾結起來,那她還要吃三碗嗎?

方應禮盛了滿滿的米飯坐到他們前面,夾了一塊雞肉蘸料嗦進嘴裏,不一會吐出柔軟的雞骨頭,心滿意足道:“還是白切雞好吃。”

“你們也別光吃圓子,吃完了就吃飯。”周慧岚看他們都沉浸在吃甜湯裏,不由地搖了搖頭,“剩下的沒煮,什麽時候吃都行。”

方同路和方巧娥兩人都吃得頭也不擡,聞言也只是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現在天氣冷了,煮好的食物放上兩三天也不會壞,但放到第三天味道總歸是有點不太對勁。她們家現在不需要省着吃,過節的東西不好放太久,周慧岚打算兩天內就把它們都消耗光。

周慧岚看了一眼方應禮,見他臉上沒多少肉,夾了一塊肥瘦相間的後腿肉到他的碗裏:“你也是,多吃點肉。”

方應禮:“……”嘤嘤,他想吃雞肉。

到晚上,他們家還是吃中午吃剩的飯菜,把剩餘的半只雞吃完了,還有一大塊手臂粗的後腿肉沒吃。

周慧岚怕壞了,用粗鹽加工了一下,後面兩天吃的時候鹹了不少,用來下飯正合适。

不過讓方應禮意想不到的是,這次油炸的黃花魚竟是最先吃完的,家裏兩個不喜歡吃淡水魚的小朋友,對它愛不釋手,吃的眼睛都眯起來。

問就是:這一點都不腥啊。

好吧,不管是哪個年代,總會有挑食存在的。譬如他喜歡吃梭子蟹、三眼蟹、赤蟹、三青蟹和大肉蟹……

可家裏除了他愛吃以外,其他人都不喜歡吃,覺得沒有肉,吃着麻煩不說,還很容易吃完第二天肚子痛。

他不知道其他人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只是有次牛娃吃完炒的大肉蟹的當天晚上,忽然哭着醒過來,把他和周慧岚兩人吓了一大跳,結果牛娃是被疼醒來的。

帶着去衛生所一看,醫生說是吃了寒性的食物不耐受,建議他們不要給小孩子吃寒性的食物。

後來方應禮就不敢給家裏人買螃蟹了。

有時候饞了想吃螃蟹,就只買一兩只回來,自己搗鼓着吃,不讓牛娃再碰蟹肉了。

連着幾天吃冬至圓,家裏再愛吃甜的小朋友看到冬至圓,都是一臉拒絕的表情。

看着還剩幾十顆冬至圓沒吃,方應禮覺得再煮成糖水不合适了,便主動地把這個消滅冬至圓的任務攬到自己身上。

對周慧岚表示他有辦法。

周慧岚知道他主意多,聽到他有辦法也就随他去,只交代一句,不要把廚房給搞髒了,要不然她關店回來還要打掃廚房。

“行行行,我要是做出好吃的,等會再給你送過去。”方應禮推搡着她離開。

等人走了,他迫不及待地去到外面的柴火間,在裏面翻找得灰頭灰臉地出來,手裏多出一張鐵網狀的東西。

他把鐵網拿到廚房刷洗幹淨,再放到小竈爐上面,在下面點燃荔枝碳,用最小火,夾着冬至圓放在上面烤。

冬至圓,總而言之就是沒有餡料的湯圓,或者稱作為年糕都不過分。

方應禮樂呵呵地想着,這東西放在小爐上面烤着,不就跟烤年糕一個樣?只要烤熟了,再蘸白糖、紅糖、豆粉之類的,不比其他甜品香?

他在廚房裏弄吃的,三個小孩子在外面喂雞。

之前在村裏養的母雞,三只吃了,一只給了叔公,剩下的五只小雞苗都長大了,其中有只是公雞,另外四只母雞每天都會下蛋。

村裏人養雞,為的就是可以不用花錢買雞蛋,所以每次母雞下蛋,都是由牛娃去撿。

雞窩裏的母雞不會啄他,還願意給他摸,看到牛娃還會撲哧着翅膀,仿佛在跟他打招呼。不過牛娃有時候會有撿漏的情況。

牛娃在家裏無聊的話就會陪着母雞們玩,今天方同路方巧娥都不用上學,三人一邊抓着米糠撒到雞籠裏面,一邊在邊上說悄悄話。

“你們發現了嗎,這幾個雞蛋不太一樣。”方巧娥皺起眉頭,用手指頭小心翼翼地碰雞蛋殼,還沒碰到又怯怯地收回手。

“嗯。”方同路也感覺到了。

剛剛他們過來的時候,他肉眼看到其中一個雞蛋小幅度地動了一下,好想有什麽東西要破殼出來。

方巧娥困惑地問:“我們的雞蛋可以孵出來小雞嗎?”

方同路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但還是搖了搖頭:“我沒聽大哥說過。”

他頓了一下,想到了什麽,又繼續說,“但我記得嫂子說過,這裏面有一只公雞,有公雞的話就會生出小雞來。”

“它們要變成小雞了嗎?”牛娃期待了起來。

三人沒說多久,去啄米糠的母雞“咯噠咯噠”地回來了,窩在它的窩裏,把散開的雞蛋拱了拱,全都拱進到肚皮下面。

方巧娥小小地吃驚了一下。

她看向了方同路,眼睛眨了眨:“我們去找大哥吧,他肯定知道是不是有小雞要出來了。”

“好。”方同意點點頭。

牛娃一聽,飛快地起身,一邊跑着一邊朝着裏面喊:“爸爸,爸爸,要有小雞啦!”

方應禮一心撲在烤年糕……哦不是,冬至圓上面,驟然聽到牛娃的喊聲,有點意外地擡起眸眼往外面看去。

他聽到牛娃跑進來的動靜,停下繼續烤冬至圓的想法,把烤好的都夾到盤子裏面,端着盤子出來。

剛走出來,牛娃就跑着過來抱他:“爸爸。”

“嘉嘉。”方應禮蹲下身,看着他那焦急又興奮的表情,就知道小孩又發現了什麽好東西,正要跟自己分享。

可他一緊張,說話就變得不是特別利索了。

“那個……就是雞蛋……有小雞了。”

牛娃努力地組織着語言,後面發現自己說不好了,有點生自己氣的悶悶不樂,抓來後面跟上來的方巧娥,喊道:“小姑,你來。”

方巧娥當即道:“大哥,我們發現雞蛋會動,好像要孵出小雞來了。”

“哦?”方應禮挑起眉。

頓了下,“走,我們去看下。”方應禮牽上牛娃的手。

一行人返回到雞窩前,用稻草鋪成的窩上面,窩着一只肥美的母雞,母雞看到這麽多人過來,老神在在的繼續蹲着,絲毫不害怕。

方應禮伸出手到母雞的面前,見它沒有做出攻擊的預備動作,安心地伸到它的肚皮裏,摸出一顆雞蛋。

他朝着陽光的方向照過去,果然在裏面看到了一團成型的陰影。

這是一枚快要孵出來的雞蛋。

公雞長到四五個月之後就可以做種雞,但母雞就需要晚一些,要等到五六月後才可以配種做種。

他們家的雞從小雞苗開始養起來,到現在不過也才五個月多一點,竟然已經有小雞要從蛋裏破殼而出了嗎?

那這麽說來,其中有母雞在四個多月就已經受種,要不然就不會下受精蛋。

“是要孵出小雞了。”方應禮對着他們說,“應該不會太晚,這幾天就會出來,不過外面天氣冷,我們得把它帶進屋裏。”

而且還要做個溫床,要不然孵出來的小雞很難在陰濕寒冷的大冷天裏存活下來。

方應禮想到這裏,笑着問他們要不要吃烤冬至圓。

“想吃。”

一有吃的,牛娃先忘記了剛才的好奇心,眼睛滴溜溜地盯着方應禮手中的盤子,上面烤的冬至圓,鼓出膜,焦黃焦黃的,聞着有糯米的清香味。

方同路方巧娥兩人一板一眼地看着盤子裏的新吃法的冬至圓,默默地吞了吞口水。

冬至圓、酥餃:都是潮汕地區的特色小吃。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