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

方應禮上輩子還沒出社會,靠着生活費,每個月幾乎是月光族,來到這裏後,手頭上也從沒有多餘的現錢在手上,錢都交給了周慧岚管理。

家裏陡然間要拿出一筆錢做投資,還真是容易令人猶豫。

晚上,方應禮和周慧岚商量怎麽買果樹,算上去年掙到的錢,他們家手頭寬裕不少。方應禮前三個月拿的工資都貼補上家用,後面每個月都有兩三筆兼職,裏面攢的錢,大頭來自謝家大院那棵海棠樹。

原本方應禮的工資是45塊錢,過年後升級到三級薪資,有60塊錢,包括貼補,加起來一共有85塊錢。

現在他們家,光靠方應禮的工資就已經滿足全家人的開銷,包括小樓房和店裏的房租,電費,柴火蜂窩煤等。

刨除這部分的固定收入,以及之前攢下來的錢,還有兼職和店裏的收入,每個月還能攢個200塊錢左右,短短幾個月,周慧岚就攢下來2250塊錢。

周慧岚一直想要在鎮上買房子,這樣家裏日常開銷裏就少了一筆房租錢。

如今要先将這筆錢拿出來買果樹,周慧岚是同意的,她深知方應禮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而且她也知道,現在鎮上鄉下種植果樹的不多,已有的還是果林場那邊。

他家要是也買一些交給方二伯管理着,那這果樹的收入是源源不斷的,頭年可能掙不到錢,但第二年就可以有收入進來,再差幾年也能回本。

方應禮笑了笑,道:“這就是我要跟你說的事,果樹開始可能掙不到什麽錢,但五年起的果樹是盛産期,管理得好,每棵都有幾百斤的産量。一斤哪怕只賣一毛錢,按300斤來算,也有30塊。”

聽方應禮這麽說,周慧岚心裏稍稍多出憧憬:“那就好,應禮,你說我們買多少棵比較好?”

“謝哥一聽我要買,都直接報了十棵,我們怎麽也不能太少,太少掙不到什麽錢,屬于白費力氣,少說也要十棵。”方應禮摩挲着指腹,輕笑着說。

周慧岚頓了一下,斟酌地看着他:“十棵會不會少了?”

“嗯?”方應禮愕然。

這十棵是他的底線,五百塊錢對于現在見過些世面的周慧岚來說也不會太心疼,所以他才定在這個數量上。

沒想到周慧岚會嫌少了。

他湊近到她身邊,拍了拍她的手背,問:“那你想入手多少?”

“咱們拿出一千塊來買果樹吧。”周慧岚心裏有些噗嗤噗嗤地跳,喜出望外地說,“十棵買荔枝樹,十棵買龍眼樹,按照你說的,我們不用三年就可以回本。”

“這錢現在放在手頭上也生不了錢,拿出一半來投資,還可以多一筆收入。還有啊,回本後的十幾年,每年都能賺個幾百上千的,那不用幾年,我們不就成為萬元戶了嘛。”

聞言,方應禮爽朗愉快地笑了起來,他喜歡的女孩,果然有魄力。

時間很快來到周六,出門前,周慧岚拿着數出來的錢給方應禮,裏面多出來了兩百,她說讓方應禮實地看完後,再最終決定。

方應禮點頭,将錢揣進懷裏,拍了拍她的手臂,笑說:“好,下午我就會回來。”

“中午不回家吃飯?”周慧岚倚在門框上,問他。

方應禮道:“不确定,早的話就回來,晚的話我就留在二伯家吃了。”

“行吧,注意安全。”周慧岚眼睛瞄向他胸口位置,叮囑着說。

方應禮與謝畢卿約好在糧食局門口見面,他一到,就看到謝畢卿的人已經在那裏等着他。

兩人坐着去農場的班車,到農場汽車站再步行着去紅湖村。現在天氣還沒熱,兩人走了半個多小時的沙土路,望到村頭标志性的老榕樹。

謝畢卿眯起眼睛看着,說道:“這樹不錯。”

“嗯,活了有四五百年了,跟村子同歲。”方應禮笑着說,這是記憶裏接收到的信息,老榕樹是建村當年同時種下去的。

可以說,整個村裏人,幾百年前确實是一家人。這過來建族的老祖,其下有五個兒子,後來漸漸地分支各立門戶,等到他們這一代,村裏的每戶都沒有多少血親關系了。

但路上遇到人,只要沒有争執過的,都會打招呼。

方應禮和謝畢卿剛到,就遇上了一波匆匆往村委處走去的人,有人先看到了方應禮,熱情地過來叫人。

“應禮,你怎麽回村了?”

“是聽說了果樹買賣的事情過來的吧,怎麽,應禮你也要買?”

“看來消息是真的,那幾個不是演給咱們看的。”

聽着他們噓噓叨叨的話,方應禮和謝畢卿兩人四目相對,眼中都露出似有似無的笑意。

這會兒留在村裏的人都不認識謝畢卿,對着他的普通沒什麽特色的衣服也只看了兩眼就收了回來,其他人都是在問方應禮是不是來買果樹的,要買多少這種話。

企圖通過這些問題,來了解如今的方應禮到底掙了多少錢。

方應禮嘴角微勾地含笑回答,卻都非正面,沒幾分鐘,這些人就失去了繼續打探下去的想法。

他先帶着謝畢卿去方二伯的家,方二伯知道他們要過來,特意在家裏等着。見到方應禮帶着人過來,期期艾艾地看着謝畢卿:“謝專員,您好啊。”

“二伯不用客氣,直接叫我畢卿就好。”謝畢卿溫聲道。

方二伯:“那怎麽行,你可是好同志,我怎麽能叫你的名字。”

方二嬸看着他這沒出息的樣,無奈地搖了搖頭,端着水壺過來,坐在邊角上給他們泡茶,邊說道:“謝同志你不用跟他客氣,你是應禮帶過來的同事,我們要是直接叫你名字也不夠合适,還是按同志稱呼你好。”

“來,這是嬸兒泡的茶,應禮這孩子過年的時候送的,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喝得習慣。”方二嬸說着,将杯子依次地送到他們面前。

謝畢卿聞着茶香,笑着道:“是好茶。”

接下來,方二嬸就不接茬了。

靜默地坐在旁邊,給他們煮水泡茶,聽着他們聊投資果樹的事情。

方應禮先讓方二伯了解了一下果樹買賣的規則,看看這每棵果樹50塊錢都包含了什麽。方二伯了解到,這價格貴了點,卻是将土地算上的。每棵占地五平方,屬于果樹含土地買斷。

這地,是之前統計果樹資源普查的時候,标注計算好的,像紅湖村的非宅基地閑置土地,不含山地的,就有二十三畝,也就是說,可以提供三千棵左右的果樹。這個數量,對比紅湖村的戶口,可不就是不限量了嘛。

所以村委那邊在宣發這個政策時,用的就是不限制購買數量,以求能更多的出售這些閑置土地。

方二伯之前就在方應禮的解釋下知道了這是好事,他當時回到家裏跟方二嬸說完這件事,方二嬸當即表示支持,還将家裏兩千塊錢的積蓄拿出來。

這錢他們攢了十幾年,就是想着留給方木沐娶妻生子,建新房子的。但現在方木沐去當運動員,肯定不能像村裏人那麽早結婚。

這筆錢拿出來了,幾年就能回本,到時候再給兒子建新房也沒事。

方應禮不喜歡将投資放在一個籃子裏,他還要考察升值空間,他家在鎮上沒有房子,這個時代的房價不貴,升值空間大,全部的錢都投入到果樹裏面,對他來說并不劃算。

他需要在兩三年內把房子給買下來,就不能把錢都投了進去。

可是現在方二伯想要将錢都投進到果樹裏面,方應禮猶豫着要不要跟他說去鎮上買房的事。

斟酌片刻,方應禮斂着眉說:“這麽多,二伯你可管得來?”

“我一個人肯定不行,我想好了,到時候算上你們的,就有七十棵,咱們選在一個地,竹牆圍起來,我打算雇兩個人跟着我來管。”方二伯道。

“這數量可不少,如果有意外的話……”謝畢卿見方應禮似乎有勸說的意味,便沉聲說了幾句,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列出幾個風險來。

“我們國家的農藥研發還不算前列,至今還需要依靠進口來維持總體的消耗,而且果樹和糧食是相同的,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靠天吃飯的家夥,總是有幾道風險。若是遇上臺風天,那損失不會小。”

果樹一旦買賣,想要出手不容易,有錢的人在當時也會買下果樹,更有錢的果農大亨更加看不上你那三瓜兩棗。不如留着一部分,這兩年買了房,出租、出售的價值空間更大。

方應禮不好直接跟方二伯說去鎮上買房,十幾年後房價會翻個二十幾倍幾十倍的,但他可以以方木沐為借口勸說。

“木沐年紀不小,以後肯定會在外面定居下來,二伯你還是得留些錢,趁着這幾年房價不貴,去鎮上縣上買房。”他說。

聽到方木沐,之前還堅定的方二伯方二嬸猶豫起來,幾個人研究了兩個多小時,方二嬸還給他們做了果子吃。

最終确定了購買數量。

方應禮20棵,方二伯20棵,謝畢卿10棵。

他們三家加起來就有50棵果樹,剛好是一半龍眼一半荔枝。

确定之後,方應禮和方二伯兩人去到村委處,他們去的晚,早上過去問情況的村民都回家了。

村委主任見到他們兩人,聽到是來買果樹的,立即熱情洋溢地請他們進到裏面說話。

“這村裏的人吶,大部分都不相信,覺得這是在騙他們錢……”

村委主任嘆氣,他不是頭一回做村主任了,已經連了兩任。當了這麽多年的村主任,自然十分了解這群村民是什麽德性,不過是見到方應禮他們這麽豪爽,問都不問就要來買果樹的,難免多說了些話。

不過一聽方應禮他們要買這麽多果樹,他還是相當詫愕。

我知道最近更新少了不少,這幾天會努力加更一些的。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