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晉江獨家發表

晉江獨家發表

上一次君王被廢除,還是距今一百六十餘年前的舊朝,彼時六國并存,其中一國幼子繼位,由其母把持朝政,其母死後,外姓攝政王以君王無能為由廢除了他。

周穹怎麽也沒想到,再次聽到這出,竟發生在他自己身上。

盛怒下,周穹一腳踹開匍匐在地的宦侍,顫抖着手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豈有此理……”

突發的狀況,讓好不容易才站起身來的朱高義又跪了下去。

周穹是武将出身,帶兵打仗拿手,到了這種時候,怒火攻心使他什麽都反應不及,已經沒有了思考的餘地。

王謙見沒人頂得上用,跨步上前躬身道:“王上,官員都在宮門外等着,若晾久了不利流言,您看若不然先将人都放進來,有什麽事,關起宮門來解決。”

他的話音轉着彎,藏了許多深意在裏頭。

周穹捏着眉心揮揮手:“就按你說的辦。”

随後,宮門外聯合奏請的官員被請到勤政殿,在平日上早朝的大殿等候周穹。

這間唯有早朝才開的宮殿,頭一回在這樣的時間開放迎人。

官員們進殿後,殿外悄然多候了比平時多近三重的禁軍把守。人人肅穆,一時間風雨欲來。

周穹聽了王謙的建議後命人去迎百官,自己則換上朝服戴上冠冕才出現在人前。

他拿足了威嚴的氣勢坐在上首,環視一圈底下站的都有誰後,暗自心驚不已。

文臣、武将、言官、勳爵,有他知道的同紀廷昀交好的人,也有受他信任,從未懷疑過忠心的人。

從前因為紀廷昀對他的支持和尊敬,他從未懷疑過紀廷昀的忠心。周穹沒想到,那樣一個看起來一心政事的人,竟也背着他在暗中拉攏了這麽多人。

Advertisement

如今紀廷昀被美色所誤,與他離心,意圖拉他下馬,遂把這些人都派了出來。

川水郡這一出确實打了個措手不及,傳出的流言在民間也影響惡劣。但周穹覺得紀廷昀憑這些就要廢君,未免異想天開了些。

怒氣消散後,周穹鎮定了許多,大馬金刀地坐在金榻上,冷眼看這些人能翻出什麽水花來。

正大談國法的言官之首是都察院右禦史,他已将近知天命的年紀,即将能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卻仍冒着大不敬之罪甚至生命危險進宮來。

右禦史略顯蒼老的聲音回蕩在大殿,聲聲如泣血:“昔年前邕朝史書記君王暴戾無度,不辨忠奸濫殺臣民。自此,雖各國朝制不同,卻都将君王不可無德列入國法,如君王枉法,罪同庶民。紀相國為一品大員,肩負欽差重任,為民謀福,王上卻伺機殺之,實在有失君王德行。那沈厷劣行種種,欺壓百姓,王上非但不嚴懲貪官,反倒助長其威風,天理難容啊!”

他句句直白,說出的話沒有哪一句不是在煞周穹的面子,大殿中伺候的宦人聽得心驚不已,唯恐惹怒了周穹,會真做那濫殺無辜的暴君。

殿中同來的官員都望着周穹,不知他會如何反應。

上首坐着的周穹,手在桌下已然捏成青筋暴起的拳頭,但因為早就與王謙和朱高義商量好對策,面上還是忍着沒發怒。

“爾等都是朝中重臣,拿着天家俸祿,讀的聖賢書,不敬君王、人雲亦雲。隔着千山萬水,只憑民間謠傳就來逼宮,若非孤大度,爾等這般行徑是輕是重都應領罰。”

周穹聲如洪鐘,這番話說出來很是有幾分氣勢。

\"王上的意思是川水郡一事盡是民間流傳的謠言,而非實情?\"大将軍徐國尉問道。

徐國尉身兼監軍、統管武官的重任,是朝中武官牽頭的人物。平素與紀廷昀并無什麽交集,今日他出現在這裏,狠狠地給周穹心裏紮了一根刺。

他不禁後悔四年前沒有一舉鏟除舊朝的所有官員,留下這麽燙手的隐患。

對上這麽一個背後有軍隊撐腰的武将,周穹的氣勢也弱了一分,壓着聲調的聲音聽起來好似諷刺一般:“孤為何要置紀相國于死地?那沈厷分明是受有心人利用,攀咬于孤。聽聞紀相國受傷昏迷,由容汐把持了相國私衛?也不知現在紀相國醒是沒醒。”

周穹和朱高義一致猜測底下這些人是沒有切實證據的,不然何苦又是推進民間流言、又是百官聯合奏請,這麽大費周章,無非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明知大殿下首站的這些人沒有紀廷昀的吩咐不會來此,周穹面上仍是要假裝不知,把原委歸咎到容汐身上。只要過了今日,瓦解了流言,之後有的是機會料理這些叛臣。

周穹見他說完話後,底下一片沉默,正舒一口氣,就聽一人出列道:“王上,諸位,實際上下官前日收到川水郡送來的密信,所有刺殺紀相國的刺客屍首都正在押送至王城的路上,想必快要到了。只需仵作驗一驗,便能知這些人出身何處。”

此人是平素多受紀廷昀差遣的侍中大人,也曾為紀廷昀的門生,是在場諸位官員中與紀廷昀來往最密切的人。

所以他說收到密信,沒人懷疑。

而侍中所說,通過仵作驗明刺客身份來探究這些刺客究竟是聽了誰的差遣,是為最穩妥、容不得作假的方式。

王城位于周國境地偏西北處,川水郡遠在靠像國境東南,兩地相距甚遠,風土人情不同,致使兩地人的身體有所差異。

若仵作驗出屍首生前所處是王城地,那自然與川水郡的人無甚幹系。

聽到刺客屍首已經運往王城,周穹臉色大變,揮手掀了面前的桌案,厲聲喊道:“來人,把這些犯上作亂的叛臣給孤就地斬殺!”

他話音落,守在殿外的禁軍立即提刀走近殿中。

然而禁軍們只是立于百官身側,并未上前制服并押送官員。

“君王枉顧國法,濫殺臣子,現已招認。王上已急火攻心,陷入瘋癫,好生伺候着,暫時送去天牢。所有阻攔者一并處置。”徐國尉聲如洪鐘,一字一句吩咐道。

看到本應聽從他調遣的禁軍抽刀走上殿首,周穹才反應過來紀廷昀的安排是怎樣的稠密,一環扣一環,為的就是兵不血刃又順應民心地解決掉他這個一國之君。

侍中所說的押送刺客屍首入王城還不一定是真是假,只怕是為了說出來激他翻臉,給那些伺候在一旁的宮人看的。

紀廷昀都不需要再費心,就會有人往外傳周穹是畏罪翻臉,妄圖殺害進宮奏請的官員。

而在百姓們來看,他們不會在乎宮裏究竟發生了什麽,只知道是幾十位冒死進宮的官員擺平了暴君,聲張了國法正義。

周穹腦內思緒翻滾,在十幾名帶刀禁軍的面前,他沒做掙紮。

待為首兩名禁軍靠近他時,他忽地一腳踹在右手側的禁軍膝上,奪了他的刀,橫向劈砍而過。

狀況突生,離得近的禁軍們有些反應不及,已有幾人被砍傷。

周穹左右劈砍着刀,沖過人群,眼看已經走下臺階将要沖到手無寸鐵的官員面前,徐都尉眼明手快,奪過身邊一人的刀沖上前去,锵锵一聲與周穹的刀相撞在一起。

徐都尉身材魁梧、力大無窮,這一下用了十成的力,震麻了周穹握着刀的虎口。

周穹反應迅速,換手成雙手持刀,與徐都尉纏鬥在一起。

此時其他人才反應過來,周穹這是被逼急了眼,心知事态無可轉圜,想拉幾個官員來墊背的。

未被波及到的禁軍立即圍上前去幫徐都尉,想捉拿周穹,奈何周穹身形靈活,又不要命地揮舞着手中的刀,稍微近身的都被他砍傷。

這一邊亮着寒光的刀舞得虎虎生風,官員和宦侍不得已都後退得遠遠的,免得不慎被傷。

場中,徐都尉眼見因為禁軍束手束腳,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負傷,不禁心思一沉。

徐都尉是忠君愛國之人,原本內心拉扯許久,才同意廢君。今日進宮來,也留了心眼,安排了兵馬,如若周穹誠懇認錯表露正向的态度,或許他并不會一昧站在紀廷昀一處。

直到周穹翻臉下令斬殺所有官員,斷了君臣之間最後一絲情分。

禁軍們只得了捉拿周穹的令,沒人敢傷他,卻被周穹視為草芥,砍成重傷。

徐都尉不想牽涉進更多人的性命,最終咬牙下了決心,如鷹眼一般狠厲地瞄準周穹的動作,幹脆利落地出刀,斬向周穹握刀的左臂。

半截還握着刀的手臂滾落在地,原本混亂的場面陡然安靜下來。

周穹震驚過後,正欲張口責罵,被他身旁的禁軍堵住嘴扭着兩臂押送出殿外。

徐都尉果斷的此舉震撼了不少人,親眼見曾經的君王被斬斷手臂淌着血押走,恍惚間有幾分不切實的荒誕。

守在金榻旁的總管王謙早已軟了雙腿癱在地上,看禁軍朝他走來,欲押送他一同送往天牢,他張着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

最終,正巧留在宮裏的朱高義、以及周穹的親信官員,也被迅速捉拿入牢。随後王城裏的一應事務,也遵循這紀廷昀提前送的信中交代的,安排得緊緊有條。

這場介于兩地的王位争奪,比四年前王宮易主進行得更為順利,傷亡更少。

對不起這章太難碼了我碼了好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