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可事到如今卻想不起你的臉
可事到如今卻想不起你的臉
死前,藍池的最後一個想法是,或許她不應該和張青玉在一起。
藍池向往自由,她同樣不希望張青玉被愛情牽絆住,如果可以,她希望她能和張青玉分手。
只是兩年前,在廢棄的筒子樓前,十九歲的張青玉戴着一條白圍巾,看着她坐上了南下的火車。
那其實是一場沒有告別的送別。
從确定關系的那一天起,藍池就在遲疑。
她遲疑于張青玉的感情,也遲疑于即将到來的分離與漫長的距離。
她害怕這段不完美的感情會傷害到張青玉。
她逐漸反思那晚的告白,或許,那些話不是她真正想說的。
她可能,搞錯了青梅與愛人之間的區別。
就像是挪威的森林,木月和直子因為青梅竹馬的關系而發展不到戀人,那她們是不是也一樣呢?
藍池沒有愛過人,她能感覺到她很珍視張青玉,也在意張青玉,可她還在猶豫。
她怕犯錯的後果太嚴重。
可惜現實不再給她時間猶豫了。
她知道爺爺的死相,家裏也一直擔心,經常祈福,祈禱藍池不要生病。
只是現實總是難遂人心。
Advertisement
藍池前往南方治病,又去北京,幾番波折,幾乎快掏空了整個家。
最後藍池放棄了,她不想讓家人再因為她背負債務,她從醫院轉到了姑姑家,姑姑家附近有琴行,她常去玩。
琴行的老板可憐她,常歡迎她到琴行完。
在她生命的最後兩個月裏,她為張青玉寫下了許多首歌。
她仍看不清自己的內心與感情,但她希望張青玉能開心,也希望這段感情能到此結束。
她以為她短暫的人生就走到這兒,感情也是,可死前的那一分鐘,她突然開始想念張青玉。
是的,她快要死了,然後在将死之時,她明白了她的愛。
果然,張青玉就不應該和她在一起。
死後,家人收拾了她的樂器,将她葬回了故鄉。
————
我看着你的睡顏,天塌了,地下陷,我愛你。
二十年前,廢棄的筒子樓前,張青玉看了藍池最後一眼。
她以為,從此再也不見了。
那是十九歲的生日,天冷,張青玉戴着藍池送的圍巾,看着藍池上了南下的火車。
二十年後,颠沛半生,故地重游,張青玉卻在山腳下看見了藍池的墓地。
小小一方,似乎裝不下藍池的理想,甚至裝不下那把相思木吉他。
墓裏躺着二十一歲的藍池。
死前形銷骨立,被傷痛折磨的藍池。
張青玉以為她們的分手是歲月的必然,是熱情消失的結果。
但其實不是。
翻出藍池的日記,一字一句,不是必然。
在那個通訊設備沒有普及的年代,她們的書信多得要用斤稱。
我愛你,并不只是愛你的樣子,更愛我們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張青玉給藍池畫過一幅畫。
天空蒼藍,白雲悠悠,大海明亮,太陽熾熱。
她祝藍池的未來熾熱明亮。
藍池給張青玉寫了一首歌,名字叫張小姐。
張小姐,
昨天的雲走了,
也帶走了我的想念,
你有沒有收到,
張小姐,
不要哭泣,
不要哭泣,
我是漂泊不定的游子,
明天就要遠去,
不要哭泣,
不要哭泣。
從墓地回來,張青玉做了一個夢。
夢見十七歲的校園,藍池坐在長廊下,為她自彈自唱。
張青玉抱着畫板,将春天裏的一切畫下來。
她們喜歡的人就在眼前,睜眼就能看到,擡手就能觸碰。
哪怕沒有錢,很窮,兩個人也很樂意去街頭賣唱賣畫,晚上一起惡補知識。
夢的最後,藍池輕輕擁抱了張青玉。
二十一歲的藍池擁抱了青春年少的十七歲的張青玉,也擁抱了走過半生的三十九歲的張青玉。
藍池說,我愛你。
我愛你。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