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起居注

起居注

這日晚上,燕回終于有時間自己去廚房操持一回。這幾年她懶了許多,很久不親自下廚。一下子到京城,位置偏北,在這嚴寒的冬天,除了蘿蔔白菜沒有什麽新鮮的菜,燕回吃得不得勁。這天下午她讓人去外面買了些東西,就在廚房的裏忙開。燕回做了前世的火鍋,熬了骨頭湯,準備了羊肉,新鮮豆腐,蘿蔔,白菜,泡了香菇、木耳、幹筍,燕回準備了很多菜,他們一家四口準備在正房裏吃,其它人在後院的廚房吃。

到了飯點,阿菊已在擺飯,前院的護衛就飛奔進來說繼平公公帶人來了。燕回和陳之浩對視一眼,就立即迎了出去。猜得不錯,來的就是燕回的皇帝爹,一身常服打扮,身邊只有繼平公公,其它的人都留在大門外。

燕回家裏只有四個護衛識得他,其它人也只看得出來繼平是太監。至于陳海陳健等人心裏早就有疑惑,為什麽陳大人一家進京是宮裏太監來接,還提前布置好了宅院,生怕安排得不如陳大人的意,難道陳大人如此受皇帝看重?難道皇帝對看重的臣子都這麽禮遇?那皇帝得操多少心?不過他們都是小人物,沒有見過其它大官的事,所以不敢下定論。

燕回與皇帝爹相見,都互相看了對方很久。皇帝眼中的燕回成熟了些,富貴了些。燕回看到的皇帝爹又老了些,鬓邊的白發又多了許多,難受得眼淚盈滿了眼眶。燕回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很次見到皇帝爹淚點就低。

“進去再說吧,出息。”皇帝一揮手,衆人沒說什麽話就往屋裏走。進到屋裏,繼平公公站在門口,其它的仆人就被攔在門外

棠棠正站在彎彎的專用餐椅邊護着妹妹,見到皇帝進來,先是吃了一驚,“皇爺爺好,妹妹,快給皇爺爺磕頭。”說着就要把妹妹從椅子上抱出來。陳之浩趕緊去幫他,彎彎可是個小胖妞。

燕回引着皇帝爹坐在主位上,然後跟陳之浩帶着孩子們一起給皇帝磕頭,剛跪下皇帝就把大家拉了起來。燕回又幫着給皇帝爹端茶,棠棠聽她娘叫皇帝爺爺為爹,一點也不驚奇了,這三年來他已經懂得許多事。只見他走過去抱着皇帝,然後說了句:“外公好。”然後又讓妹妹叫外公,彎彎還不怎會說話,只發出一個一個的外字。皇帝高興地把她抱在懷裏,“彎彎,原來你真是個小胖妞。長得跟你娘一模一樣。”彎彎也不認生地跟他笑,嘴裏又流出一線口水,燕回要把她抱回來,皇帝偏不給,又拿起帕子幫彎彎擦拭,直到彎彎自己要滑下來去玩才放開她。

皇帝問燕回,“家裏都收拾好了嗎?我看你府裏的人太少了,怎麽以前就這只這幾個侍侯?”

燕回說:“收拾得差不多了,以前侍侯的人大多是樊安府的人,家人親戚都在那邊就放出去了沒讓他們跟來,我們只帶了四個一直侍侯的人來,就等這裏收拾得差不多是得再去挑幾個人回來,謝謝爹給我們準備了這麽大這麽好的屋子,位置還好。”

“這裏還是小了點,不太合意。但離我近,我可以時常過來看你們,以後再給你更大更好的。”看了一眼不遠處擺好的桌子,“準備吃飯?正好我也蹭口吃的。”說着就往桌邊走去。

燕回在門口吩咐阿菊,讓她把準備好的東西讓玉華、玉婉端上來。玉華、玉婉這兩年跟着燕回,護衛的作用發揮得少,丫頭的事情倒是越做越好。燕回準備了兩個小炭爐,一個炭爐上煮紅湯的,一個炭爐上都清湯的,衆人開始以為是吃湯鍋,可看燕回一番不同的操作,說這叫火鍋,一個辣一個不辣。大家對這新鮮的吃法倒是喜歡,也更喜歡吃帶辣味的,味道也确實不錯。

燕回看站在門口的繼平公公,又叫阿菊帶繼平公公去吃飯,讓陳海陪着。繼平公公看這裏有兩護衛侍候着,兩男護衛又守在門口就沒有推辭。在後院由陳海陪着,阿菊侍侯着也吃上了火鍋。陳海在外十來年,學會了與人交際,能把繼平公公招待周到。

飯後棠棠又跟個外公說了幾句話,他知道外公肯定要跟父母說事,就帶着妹妹去了廂房玩。

皇帝和燕回又說了會兒話,讓燕回趕緊多配些人,趁現在還沒有什麽人知道他們進京,先去買人可以選到放心的人,到時候消息傳開了,怕別有用心的人送些不幹不淨的人進來,他派老姑姑和順出來幫她,和順是把皇帝侍侯大的,沒有成婚也無後人,要燕回給老姑姑養老。皇帝要陳之浩年後再上職,就任“起居注”,以後時時跟着他,年前就先松泛一段時間。

皇帝說着又想起棠棠讀書的事,知道陳之浩正為此事煩,不知道該去哪裏上學,哪裏有好老師請。皇帝就直接叫棠棠年後去尚書房讀書。陳之浩如果任起居注,那就是皇帝的近臣寵臣,兒子破例到尚書房讀書也是說得通的。

Advertisement

陳海接待了繼平公公,心裏比前幾天更疑惑,能被繼平公公侍侯的人來了,難道今日來的是皇帝?他浩兄弟雖然官做得好,可也不值得皇帝親自來看望,親自安排住房,還給了那麽多好東西。知道自己不該多問,還是忍不住問了陳之浩一句,來的人是不是皇帝?陳之浩只說,二哥知道就行了,也不需要其它人知道,他來時大家也不需要多緊張,他以後會是常客,只當是來了長輩一樣的接待客人就行。這下接待方向有了,可陳海心裏的疑惑還在。

隔天,繼平公公就親自送來了和順姑姑,燕回一見面就給姑姑行禮請安,和順姑姑連忙避開,直說:“陳夫人,使不得,使不得,老奴是個奴才,如何敢當夫人的禮。”

燕回還是規規矩的行了禮,“姑姑在我這心裏,就是應該感激的長輩。”

燕回把姑姑安排在西跨院的廂房裏,跟她說:“姑姑,以後我家彎彎大一些起也住過來,到時候還要姑姑費心。”和順姑姑直說應該的,她清楚地記得,出宮前皇帝親自拜托,說他唯一的女兒,這些年一直生活在外面過得很苦,才認回來,卻不得當封,現在剛到京城人生地不熟,他想請姑姑出宮幫着照看,護着她些,同時也讓女兒替他贍養她。她開始以為公主還是個姑娘,年齡還小。不想卻是最大的一個,長得跟去世的太後七八分像,聰慧又明事理。問清了燕回的年齡,還有什麽不懂的,那是重孝期間出生的,肯定當時發生了她不知道的事,想來皇帝有多麽無奈。看來皇帝心裏是很憋屈的,此生唯一的女兒卻不能公開,想護着些卻要暗地進行,想不出辦法才來拜托她。她在宮裏當值大半輩子,對宮裏的事情和京城的事情還是大致知道的,只能盡全力不負主子所托。

次日,燕回就帶着姑姑去人牙子處挑人,倆人輾轉了幾處買回來了十八個,其實是五家人,每家都是夫婦倆帶着一兩個孩子,八個孩子中有三個丫頭五個小厮。管家就暫時讓陳海代管,陳康幫着,陳健還是跟着陳大人在前面書房侍侯。買回來的人讓姑姑先幫着教了規矩,男人和孩子都改了陳性,并取了名,女人則保持原來的姓。給棠棠院子裏分一個姓王的婆子,原來那個姓宋,又給他加了一個八歲小厮叫陳秋玉。三個丫頭叫陳梅花,陳蘭花,陳茶花。陳梅花年齡大些就去侍侯和順姑姑,給和順姑姑也送過去一個婆子,陳蘭花和陳茶花才七八歲就看着彎彎。廚房裏又加了三個婆子,平常由阿菊看着。陳之浩跟前加了一個小厮,其它的小厮就由陳海安排事情。五個成年男人放了兩年管理園子和菜地,其它的也放在前院,由陳海安排做事,由兩個婆子負責給院子裏其它人洗衣,其它的負責打掃和臨時聽遣。

安排這一切,燕回只覺得費了好多心思,和順姑姑卻告訴她還沒有完,已經要快進臘月了,過年的事情得籌備起來,首先是一家得先按京城的新樣式都做足新衣,不然過年怎麽出去?和順姑姑說到這裏,燕回真想起了一個問題,衣服是肯定要做的,陳之浩日日在外面行走,棠棠要去上書房讀書,家裏的仆人也要有新衣過年,就連燕回自己多做幾套穿着高興也是無可厚非的。

“姑姑,有關以後出去走動的問題,陳大人和棠棠在外面走動沒問題。然後就是有關我的事情,我本就不善于交際,對于交際的禮儀也不周全,以後我除了一些必須要拜訪的人才出去交往,其它的人就免了吧,不然遇着些不着調的人為難,鬧出些是非更麻煩。”燕回努力地想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皇帝爹本就覺得她委屈,如果出去交往多了難免會有風波,自會有人欺負她這樣的新人。燕回本心也太想出去交游,這官場後院的交際,同樣也是弱肉強食的世界。

和順姑姑認真的想了會兒,“夫人想的倒是周全,這點老奴以前都沒有想過。那我們不必每家都去應酬,只應酬些德高望重的,其它的禮儀到了就行,反正我們在這京城又不求着誰,只是過自己的日子。”

燕回點着稱是,置了許多的布,準備做衣服。和順姑姑幫着找了一個繡娘回來,繡娘帶着個小徒弟,兩個人在年前要做這麽多人的衣服根本完不成,燕回就讓繡娘先裁好,婆子們會做衣服的就自己做,再給多少錢一件的工錢就行。

燕回忙碌了一段時間,臘八節後皇帝爹又來吃晚飯,這次他倒提前派人來說了聲,說還想吃火鍋。燕回這回準備的菜品就更豐盛些,一家人吃得歡騰。後來,皇帝爹總會時不時出來和燕回一家吃餐晚飯。

年前,燕回家所有人的新衣都準備好。皇帝爹在封筆後還專程出來了一天,燕回和兩孩子陪着,很是開心。和順姑姑見皇帝主子開心,在皇帝面前真心誇贊燕回聰慧周全。燕回的聰慧周全,皇帝是早就一清二楚,也笑着點着,“是上天可憐朕,才賜給朕一個好女兒。”

燕回雖然人在京城,但今年倒是過了一個輕松年,只為父母送去了年禮,陳之浩也只在京城為數不多的人送了年禮,連上門拜訪都沒有。

大年初一,陳之浩開始上值,每日跟随在皇帝的身邊,俨然皇帝寵臣的模樣。衆朝臣一下子還反應不過來,這人是幾品官?是什麽官職?經一番打聽才知道是新來起居注,可他原來就是四品啊,這是升還是降啊?就連太子也是懵的,這人什麽時候進京的?只知道去年吏派人去接任了陳之浩樊安知府,并沒有得到有關陳之浩的調令。原以為幾年前的事只是昙花一現,沒想到又峰回路轉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