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仁心
仁心
太子殿下站在游樂場邊看了一會兒,這裏很多好玩的東西,想他小時候為什麽沒出現這些東西,說實話心裏也想去試一試。沒想到這個後院裏的人是如此生活的,見無人招呼,他摸了摸鼻子,看到不遠處棠棠在釣魚,走過去坐一邊也要釣魚。棠棠倒是規矩給找來他一釣杆。
太子殿下看着夕陽西下,看着自己的父皇悠閑的樣子,這個後院真是一片靜好。
直到天黑下來,在一起吃晚飯時,皇帝好像才看到太子也在,驚訝地問:“你怎麽也來蹭飯?”太子只能呵呵一笑,其它人好像并不在乎多了他一個人吃飯,只有彎彎轉來轉去地總是盯着他看。想和他玩又有點膽怯的樣子,太子殿下朝她一伸手,她就笑着過來要他抱,是個不怎麽認生的丫頭。
這頓飯吃得也讓太子殿下目瞪口呆,他姐姐燕回一直在照顧他父皇,他一直聽到她叫爹,棠棠全程照顧妹妹彎彎吃飯,本以為陳大人會照顧他這個第一次來的客人,可陳大人全程只有他夫人,眼睛是跟着他夫人轉的,腳步也是跟着夫人動的。心裏一曬,陳大人要表現也不能只對夫人好吧,有必要這麽明顯嗎?
晚飯後,一家人在院子裏吃茶,皇帝在抽查棠棠讀書情況,太子殿下在一旁看着,彎彎坐在他膝上玩他腰上的玉佩。只有陳大人和陳夫人毫無顧忌地躲在一邊吃果子,說悄悄話。感覺他們父子來就是給他們夫子帶孩子的。
皇帝三天兩頭出入陳家的事情,很快就被有心人探知,流言又開始瘋傳,有猜測的也有疑惑的,陳大人天天上朝,皇帝還有必要三天兩頭去陳家?或者說陳家究竟有什麽事情或什麽人,值得皇帝三天兩頭去?最後有人猜測是陳夫人的原因,說陳夫大人如此智慧又貌美,說不定她是妖精變成的?如果不是妖精如何能做出這些世人沒見過的東西?連九五之尊的皇帝都抵抗不了她的妖法,你看從小侍侯皇帝的和順姑姑都去侍侯陳夫人了?流言傳着傳着好像皇帝與陳夫人之間真有龌龊?還有人說看到皇帝和陳夫人一起坐在後花院的亭子裏喝茶,好像他們親眼看到了一樣有的人甚至感覺自己能看到陳大人頭上那頂帽子的顏色與衆不同?開始同情起陳大人,說陳大人冤不冤,氣不氣,可生氣也沒有辦法吧?皇帝把他帶着身邊他還能怎樣?陳大人還沒有下朝皇帝就去他家他有什麽辦法?
人總是以最壞的心思去揣測別人,別人的一切似乎都是走了不正當途徑而來的。陳家的事情傳得那麽不堪,也有有心人在從中作梗的。
陳之浩很快聽到了流言蜚語?他倒不擔心別人說燕回和皇上之間的事情,他擔心的是流言傳着就把燕回妖魔化,那年初一燕回在河邊跟他說過的話他記得一清二楚。燕回最怕別人妖化她,他也怕?真正到了那一步要怎麽辦?流言是強壓不住的。
陳之浩想來想去,決定讓燕回多出現在世人的視線中,讓他們看到燕回也就是普通平常人。陳之浩與燕議後,也覺得只有此法。
燕回一改往日不出門的習慣,開始每日早晨去菜市親自買菜,買各種日常用品,身後跟着兩女仆,手裏還牽着一女娃。女仆們正義禀然,女娃嬌俏可愛,看見什麽新奇的事物都要去摸一摸,去聞一聞,很是好奇的樣子。晚上,陳大人下值回來,時常會帶一家人出去吃飯,行走于夜市之間。夏日的傍晚,東街的夜市上,人們時常看到陳大人牽着如花似玉的妻子,抱着天真活潑的女兒,流連于各個攤販前,吃小吃買稀奇玩藝兒,偶爾身邊還有一個半大的如玉公子跟着。
京城百姓聽過陳夫人的各種版本的流言,卻很少有人看見其真人。當陳大人一家多去了幾次夜市後,夜市上的攤販們就認識了陳大人一家,每次都要多打量幾眼陳夫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沒說錯,陳夫人那裏是傳言中的妖精,人家就是比普通人漂亮些,與陳大人恩愛些,而且陳夫人很接地氣。你看人家不照樣吃老百姓的食物,而且還特別喜歡這街邊攤的食物,就跟普通勞苦大衆一樣。
陳大人一家常去夜市的消息傳很快,百姓們都想親眼見見陳夫人的風采,無事也都到夜市上轉轉,萬一能偶遇陳大人一家呢?還真有不少人都遇到了,還有人問陳大人怎麽現在常來夜市了?陳大人笑笑說,夫人喜歡逛市場,每天早上去菜市場,晚上逛夜市,只是女兒太小太粘人,以前年歲小不好天天帶出來,夫人不忍丢女兒在家只能不出來,現在女兒大了,對外界也挺感興趣的,就一起常出來逛逛。于是不久後,清晨的菜市場的人也認識了陳夫人,有時還看到陳大人陪陳夫人一起來菜市場,久而久之,菜市場的人們有了共識,陳夫人挑選菜是一流高手,菜不新鮮絕對不行,喜歡不太常見的菜,見到沒見過的菜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如此吃?如何種植?又喜歡一些不太當季的菜,難怪別人做出許多不同的東西來。陳夫人和氣也是在這知道的,一些菜她還會告訴旁人不同做法,與同在市場的人探讨各種菜的做法吃法,仿佛就是天生的一吃貨。
八月,有關陳夫人的的流言又有所改變,妖魔化的傳言基本上聽不到,高官後宅流傳着她新的流言,說她當了官夫人也庸俗不堪,骨子裏就是個農村女人,不然怎會天天去菜市場與那些個下泥巴人找交道,喜歡去夜市吃人窮人家的食物。燕回才不在乎這個,她本來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流言有轉變就行,看來還是要低調才行。
燕回入京一年多,除了去了幾次老太太的壽辰,基本上沒有過其它走動,陳之浩的官品并不高,所以宮裏的盛會也不需要她去。這年九月十六是皇後娘娘的千秋,皇後娘娘四十整壽,宮裏給皇後娘娘舉行盛會,燕回也在受邀之列。這可是燕回首次入後宮參與宴會,勢必好好衡量一番,禮品的事情也得用心。其實皇後也是燕回心裏抵觸的人,又從姑姑處聽說四皇子出生後,帝後關系并不如外人眼中的那麽和諧,太子和四皇子都是皇帝親自教養的,連選太子妃皇帝都沒有讓她參與。燕回才發覺入京這麽久,皇後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燕回就決定不去皇後眼前讨好,還是低調為好。
燕回進宮的着裝是和順姑姑親手準備的,燕回進宮身邊帶着的還是和順姑姑和兩女護衛。宴會由太子妃操持,太子妃親迎各位臣婦入宴會,燕回跟太子妃不熟識,太子妃待她倒是挺熱情,初次見面燕回真不知道說什麽好,倒是和順姑姑挺會來事,在旁替燕回說了許多話,讓太子妃很是開顏。
Advertisement
燕回到的人已經很多,德妃和賢妃也已經場,許多官夫人都前去拜見兩位,燕回不跟風。德妃和賢妃從旁人言語中得知這就是陳夫人,不免多看見眼,見燕回前來拜見她們的意思都沒有,心中不免覺得陳夫人真如流言一般,當上官夫人也改變不了農家婦人的本性,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懂。想着叫過來教訓幾句,可見站在燕回一旁的和順姑姑又心有顧忌。
時辰到了,皇後娘娘駕到,燕回跟着衆人一起給皇後行跪禮,說着祝福的話語。在免禮賜座後燕回盡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動聲響,看着皇後與其它臣婦們說話拉家常。皇後似乎興致不高,與臣婦們說話有一句沒有一句的。皇後和臣婦們聊了幾句,終于注意到和順姑姑,前段時間聽到皇帝與陳夫人的流言,臉上還揶揄地笑了笑,當時太子殿下只跟她說沒有外面傳的那回事。皇後與皇帝多年不合,皇後早已不太意皇帝又與哪個女人有了關系?只要她的兒子穩坐太子位置就行,其它的至多看個笑語。看到和順姑姑侍侯的主子,皇後再怎麽不在意也多看了幾眼,不管她與皇帝有沒有關系,看上去還挺老實的,比在場的德妃和賢妃老實得多。但總覺得那陳夫人的面相很是熟悉,仔細想一想,咦,很像她小時候見過的太後。突然好多種想法在她的腦海中浮現,是因為陳夫人像太後他才常去看她,還是其它什麽原因……
“和順姑姑,你侍侯的是陳夫人吧?”
和順姑姑和燕回一聽皇後的話,就知道事情躲不開。
“回皇後娘娘的話,奴才現在确是在陳府當差。”和順姑姑上前向皇後娘娘行禮回話。
“臣婦參見皇後娘娘,恭賀娘娘千秋之喜。”燕回也上前再次行禮恭賀。
“陳夫人的祖籍是哪裏?”皇後好像拉家常地式的問。
“臣婦出生在樊安府,家父母應該是北方的,當年逃難去了樊安府定居。之後就一直生活在樊安。”燕回誠實而恭敬地回複着,禮儀周全又不失分寸。
旁邊的德妃和賢妃相視一眼,眼神複雜。賢妃心裏很是氣不過,只覺得有些人狗眼看人低,卻不知道皇後已經多年不受皇帝侍見,抱錯了大腿,可謂是新仇舊恨都加在一起了:“本宮還以為陳夫人真如外界傳言般,一個農婦不懂禮儀,見了本宮與德妃娘娘不好意思上前來拜見。不想陳夫人原來禮儀能如此周全,想來是看不上本宮與德妃娘娘。不知道陳大人有多膽,知道陳夫人的行為麽,知道你這麽不分尊卑目中無人麽?”賢妃娘娘可謂是理直氣壯,高高在上。
喲,好大一個罪名哦,和順姑姑也沒有反應過來,有皇後娘在場這賢妃也如此放肆。
燕回在前世的電視劇裏見賢妃這種人見得多了,只淡淡地看着賢妃,并不接話。皇後娘娘見此心思又動了動,沒想到這陳夫人還幹過不敬賢妃和德妃帳的事,這下又看她要如何應對。
“皇後娘娘,臣婦自幼生活在農村,打交道都是辛勤勞作的老百姓,沒有見過大世面,也不懂得如何周全禮儀……”燕回還沒有說完,就聽到外面傳來“太子殿下駕到。”衆人又忙着起身相迎太子,倒是忘記了燕回這一出事。
太子殿下先下皇後娘娘賀壽後,然後居然恭敬地單獨給陳夫人施了一禮,燕回如何敢當,急忙避開。
太子殿下微微一笑:“陳夫人自始至終為天下百姓的仁心,值得我們洛朝的每一個人尊敬。”太子說着又轉了身,當着賢妃的面:“父皇曾說過,除了父皇和母後,陳夫人見了誰也不必行禮。賢妃娘娘因些個禮儀的小事情而為難陳夫人,卻是失了我皇家的大義。”衆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