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承君公主

承君公主

當天晚上皇後又招了太子一回,她确實想不到自己的兒子也為陳夫人說話,直接掃了賢妃和德妃的面子,這可不利于他們兄弟間相處。

“陳夫人雖然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事情,但你也不至于為了她就得罪德妃和賢妃吧,她們身後可是你自己的兄弟。”皇後的出發的點都是為了太子好。

“母後,你不必擔心,沒有哪家的妾非要子女給她們行禮的。”太子也不想再隐瞞母後,今天他這麽直接地怼賢妃,也是想讓母後知道,陳夫人是不能随意被欺負的,她是父皇的逆鱗,何況這些年父皇與母後關系相當差,夫妻情份淡薄。

“什麽意思?她究竟是誰?”皇後不是沒有聽懂太子的話,只是不敢确認。

“就是母後聽到的意思,她就是兒臣長姐,當朝唯一的長公主。賢妃是吃飽了撐的,當初還想讓顧家女去給她找不痛快。不說真到了那一步,父皇不會放過她,孤都不會放過她。”太子越說越生氣的樣子。

“那你父皇為什麽不封她?她由誰養大的?”皇後心中甚是慌亂,難道是那個人?她多年前就知道的那個人?

“是她顧忌她的生母與養父,才不肯得封的。聽說她的生母與養父對她可是好得很,雖然從小生活鄉下,由于有父母的疼愛,加上她本身聰慧能幹,也比普通鄉裏人的日子過好,沒有受什麽苦。她的這番鄉村生活,倒也成就了她如今這番收獲,為我們大洛貢獻了如此多的新物産。”

“看不出她還倒是如此孝順,可以放棄長公主的名號,你說她母親又嫁人了?”

太子終于聽到她母後問到了重點,“是吧!聽說她娘根本就不知道父皇的存在,後面還生了一對龍鳳胎,一家人生活幸福着呢!”

皇後久久沒有回過神來,沒有想到竟是如此結果。

“母後你就不須為此憂心,現實情況已經很是慶幸了,如果不是長姐,是一個有如此才智的長兄,這太子之位還有我什麽事兒?”太子知道這些年她母後最看重的就是他的太子之位。

太子離開後,皇後心裏還是不平靜,這麽多年她心裏最忌憚的女人居然早就嫁人生子,別人壓根就沒有惦記這個男人,也沒有惦記她這個位置。想她鄧紫華十六歲嫁與太子成為太子妃,與側妃争,進宮後與年輕的小嫔妃争。多少年來,争雖然争,可她也看透了,到那些人都是不能與她比的,皇帝給了她該有的尊重,茑茑燕燕們再争也無用。可就是那一次,她聽到了他讓人去尋人,聽意思是多少年一直在尋找的那人,是她在嫁給他之前的人,一直都沒有找到的人。所以說在他的心底一直住着一個人,一個他全心全意愛着的人,所以他才不在乎身邊這些茑茑燕燕,明知道她這麽在乎他,可他給她的除了地位與尊重外,再無其它。知道那件事情後,她與皇帝大鬧一場,結果就是讓這麽多年的夫妻感情墜入了冰點。從來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如果有機會,她真想見識一下那女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轉眼又來到了年底,還好這年冬季沒有出現大寒冬,北方的草原上牧民安心地過了一個冬天,火鍋卻在全國各地越來越盛行,用來煮火鍋的肉也不再限于牛羊肉,老百姓也喜歡什麽菜品都放在火鍋裏面煮一煮,在寒冷的冬天吃一頓火鍋,美味又暖和。正月裏傳來北方鄰國燕國的消息,卧床多年燕國國主燕仁墨沒了,他沒有兒子,由他的侄子燕日川繼承了王位。燕國是洛朝北面一個小國,卻是洛朝與東北面少數民族之間的屏障。

燕回會知道這則消息,是因為洛朝的公承君公主是這位國主的王妃,承君公主在二十年前遠嫁燕國,讓燕國和洛朝成了堅實的盟友,讓洛朝在與燕國接壤的邊境多年安和,那怕她嫁過出才五年燕國國主就生病卧床,燕國國主和王妃感情早不複從前,燕國也沒有撕毀盟約。燕國國主和承君公主只有一個女兒燕珞夕,現已十七歲,封為華成公主。燕回聽說此事是因為皇帝爹決定接回承君公主和她女兒,讓人修繕在京的公主府。

三皇子府的顧側妃已經嫁進皇子府一年,剛嫁進來的前三個月三皇子還來過她屋裏幾次,後來就不來去她屋裏,原先她也并不在意,在她的心中三皇子的氣質與風度遠不及陳大人,更何況側妃也只是妾。一年之內,正妃與另一位側妃都先後懷孕,懷孕後三皇子也沒有往顧側妃室裏去,因為賢妃娘娘又給三皇子送了好幾個侍妾,個個貌美好花,十六七歲,讓三皇子愛不釋手。人最喜歡捧高踩底,府裏的下人見三皇子久不去顧側妃屋裏,心裏就慢慢輕視起來,送來的東西越來越不像樣,該有的份例也是最差的,最後送到的。顧倩雖然在顧家管過幾年家,但顧家人口簡單,不存在妻妾之争,家裏侍侯的都是老人,都捧着她,幫着她,其實她并沒有見過大家族裏争鬥的盛況,本性也并不是很強剛果斷有成算的人。如果她是成算的人,也不會讓自己的婚事拖到這麽久,雖然說婚姻之事都是由父母做主,但顧大人還算愛女兒的人,只要顧倩不那麽眼界高,還是能早早的定下婚事的,日子拖得久了,她就把自己歸為命運不好的那一類,還為自己得了孝順的名節而沾沾自喜。如今遇此情境,顧倩想着賢妃當時收她當義女,應該很是喜歡她,可她現在作為側妃住在皇子府裏,根本沒什麽機會見到賢妃娘娘。久而久之,顧側妃不知為什麽,就把自己的不幸歸到了燕回身上,認為燕回不讓她成為陳大人的妾造就了她現在的慘局,她完全沒有自省過,而且最先看不上她的就是陳大人。

Advertisement

過年後不久,燕回就聽說四月初太子妃要在澄園興舉辦盛大的賞春宴,因為宮裏的金桂公主和月桂公主都及笄了,要開始挑選驸馬,這兩位公主是收養的,皇後現在不問事就得太子妃來操持。太子跟陳大人和陳夫人走得近,宴會太子妃當然要請燕回。太子跟燕回釋放了最大的善意,燕回當然也願意與之結交。

四月的賞春宴因為是要為公主擇驸馬,所以不只是婦人們的宴會,朝中官員們都可帶着家眷參與的盛會。舉辦宴會的地方是皇家園林牡丹園,牡丹園故名思議就是以牡丹出名,聽說牡丹園很大很大,種滿了各種各樣的牡丹,春天一來,牡丹園就是皇族們賞花的最佳去處。

四月初八,那日春光正好。燕回一家這次帶着人早早就到了牡丹園,陳大人先是帶着一家人把園裏各處都游玩了一遍。才到廣場上找了一個角落暫歇。四五歲彎彎正是到處玩耍的時候,一刻也停不下來,四處追着棠棠跑。廣場上四處都散落着人,棠棠只得一步步跟着彎彎,怕她發生點意外,陳大人與夫要坐在一處說着話,看處不遠處追逐嬉戲的兒女。

顧倩今日是随三皇子一起來的,一直在主廣場邊上的亭子裏侍侯着賢妃。倒不是三皇子對她又有了什麽興趣,只是三皇子家的正妃還在月子裏,另一位側妃正大着肚子也不方便來。三皇子帶着顧倩到了牡丹園就消失了,丢下顧側妃一人獨自游玩。顧倩好不容易出府一次心裏不免有些想法,她先是拜見了賢妃娘娘,跟賢妃娘娘拉些舊話。可賢妃娘娘只一個勁兒的問她怎麽還沒有懷上,說她年齡大些自己就要更早些要孩子,仿佛說得是顧倩不想要孩子一樣。顧倩又不能對着賢妃直說三皇子現在已經不到她房裏的事,只能忍氣吞聲地站在一旁侍侯着。

不一會兒,承君公主帶着她的女兒也來到亭子裏,承君公主是五日前到的京城,她進京低調,面見了皇帝,皇帝對她這二十年來遠嫁為洛朝和燕國的修好很是感激,給了她重重的賞賜,讓她永久地留在洛朝居住,還有意讓華成嫁到洛朝,讓她今日帶着華成參加春日宴,為女兒挑選一良婿,為她女兒賜婚。

承君公主從燕國回來,一路上走走停停也要個把月,見過皇帝之後就一直在府裏休整,因為回來的時候低調,也沒有人多少人知道她回京,她也一直未曾出府。這是她回京後第一次出府,在園裏轉了兩圈,并沒有看到多優秀的年輕人,就讓華成公主自己去玩她則來亭子裏休息,沒想到遇着賢妃。賢妃與承君公主關系以前就不太好,這一見面兩人沒說幾句話,賢妃就借口離開亭子,走的時候還不讓顧倩跟着,說實話賢妃是真不想顧倩在眼前礙眼。顧倩見求助于賢妃無望,也沒有必要跟上去找不自在,自然就留了下來。

亭子裏就只餘顧倩和承君公主,兩人也不是多熟的人,承君公主坐在亭子邊上的長椅上,看着廣場上四處的人群。

離亭子不遠處的陳大人夫婦正好在兩人的視線裏,承君公主面見皇兄時見過陳大人,當時就覺陳大人不僅長得好,而且風度氣質絕佳,心裏就有些想法。承君公主嫁與燕國國主成婚五年後,國主就卧病在床,這些年早已磨滅了夫妻間那點淡泊的情分,她在燕國時也有其它男人,但因為在別人家的地盤,一切事情都是偷偷摸摸的,而且她總覺得燕國的人都沒有洛朝人的那種儒雅的氣質,現在回到自己的地盤想着再也不必有偷偷摸摸的,各朝各代公主不養面首的不多,看陳大人對夫人如此體貼如此恩受,心裏更有想法。想她一朝公主為洛朝做了這麽多年的犧牲,要與人私通也只是小事一樁。她是公主陳大人自然不敢得罪她,陳夫人她根本就不看在眼裏,即使她皇兄知道了又能怎麽樣呢?

顧倩也在看陳大人與陳夫人,她心裏的火燒得很旺,當她發現承君公主看陳大人他們的眼神明顯不同,這種眼神她最能看懂。于是就湊上前去,“公主殿下,那位是陳大人,是父皇的起居注,旁邊是陳夫人,陳夫人來自鄉下,聽說早年陳大人父母盡失的時候就嫁與陳大人,陳大人這些年也對陳夫人有情有義,多年來對陳夫人不離不棄,聽說陳家連個通房都沒有。”顧倩假裝八卦一樣的跟承君公主說了一通,然後就假裝無所謂地離開了亭子。

承君公主本來就想把陳大人攬到自己府裏,這聽顧倩一說,只覺陳大人确是不錯的人,就有些志在必得的意思,至于陳夫人她一直不看在眼裏,沒有陳夫人則更好。剛回到京城的她,本就對本朝的事情知道得不多,加上皇帝把她的二十年的遠嫁看得如此之重,她心裏難免也就心高氣傲的,覺得自己是能呼風喚雨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