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僵持
僵持
如果林知水對安和不了解,他可能根本沒不出來安和試圖在楚宵面前對他表白。
如果林知水對安和不太了解,他可能會以為安和就是單純跟他表個白。
幸好,他對安和足夠了解。
所以他知道安和腦子裏裝了一點“戀愛”,但不會裝太多。
元城外就是阿拉山,大山一路綿延進元城腹地,或者換個說法,元城就是依托阿拉山建立起來的。
安和當初說要進山打老虎給秦昭緩解病痛是假的,但阿拉山中有一味草藥,名叫“延齡草”,可以實打實的補氣養血解百毒。秦昭臨死前選擇住在元城,也有這個原因,采藥方便。
算算時間,楚宵受到刺殺到現在,不足三個月,傷口應該還沒痊愈。他如此着急開戰,十分不智。
再想想安和剛剛着重強調的阿拉山,林知水福至心靈,忽然想到大抵楚宵真得中毒了。
徐蘭玉等人搭上性命的刺殺并非全無效果。他們在匕首上塗抹的劇毒,只有“延齡草”可以緩解。而延齡草只生長在元城的阿拉山上。
現在是秋天,延齡草還能勉強展露風姿,過段時日草木凋零,全山荒蕪,延齡草尋找的難度百倍增加。
所以,楚宵等不及了。
林知水當即做出決定,守城,堅決守住,直到楚宵死去!
于是,他的和談失敗了。
東盛堅持不肯讓出阿拉山,西齊絕不退兵,擺出勢在必得的架勢,開始攻城。
平康帝非常生氣,着人譴責林知水辦事不牢,讓他回京受罰,林知水卻申請戴罪立功,在此守城。
Advertisement
九月末的一個夜晚,月明星暗,夜霧升騰。楚宵派手下大将李光襲城,人銜枚,馬裹蹄,死神似的靠近。若非林知水三令五申提高警惕,只怕他們還真能進城。
安和在帳內睡覺,昏昏沉沉總也睡不安穩,她起身來到帳外,發現楚宵背負雙手站在樓車上,月光下,像一柄高大的長槍。
安和定了定心神,從婢女手中拿過燈籠,緩步走了過去。兵士阻攔她,她也沒有停止,異動引起了楚宵的注意,他揮手方行,安和攏着鬥篷漫步走到他身邊。
楚宵看着公主如一朵蒲公英似的飄向他,心中的感觸頗為微妙。
“公主殿下,看着本王征服你們的城池,你有什麽感想?”
他分明在冷嘲熱諷,然而安和竟然認真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兒她說:“東盛與西齊,包括南邊的五個國家,原本都屬于同一個皇朝大夏,大夏土崩瓦解,域內連年征戰,十年後才逐漸穩定下來,變成今天這種東盛,西齊,南方五國的版圖。據說大夏原本有五千萬人,現在所有國家加在一起,不到一千萬人。那四千萬人去哪裏了?”
“當我看書看到死去四千萬人的時候,我并沒有什麽感覺,因為那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數字。可是,後來我在靈州,那個買肉夾馍的大叔死掉後,我卻實打實的感到難過。我們原本沒有交集,但我們做過一個肉夾馍的交易。”
安和輕輕噓了口氣,淡淡的白霧在她面前萦繞,她說:“若問我有什麽感想,我的感想就是不敢想。王爺盡情表演吧。”
楚宵沉默半晌,從鼻子裏嗤笑一聲:“多愁善感的,娘兒們。”
林知水與元城知府一起率領士兵奮力抵抗,西齊兵士悍頑,天邊出現曙光的時候,城牆上已經滿是血跡,到處屍體橫斜,宛如地獄。
元城以前有靈州,四方等城池擋着,素來安逸,元城知府并未見過這種場面,連面都不敢多露,又擔心出了事要追責,幹脆把所有指揮權都給了林知水,後期出了事,也追究林知水的責任。
林知水心中鄙夷,面上不顯。他只是沒想到以前在平西軍跟着秦昭,都不需要怎麽“浴血奮戰”,現在棄武從文,倒是親臨前線了。
鼓聲起,西齊又一次攻了上來,林知水一刀砍翻一個爬上來的敵兵,濺的滿臉鮮血。
冷不防一個人撥開人群向他沖過來:“林大人,那知州大人,大人他…他說要去找救援。”
林知水回頭一看,那知州正帶着一隊人從城東逃出去……
林知水倒抽一口冷氣。說什麽尋求救援明顯就是逃跑。城頭正在奮力拼殺的軍士仿佛都靜默了。
林知水忍了半晌,終于破口大罵:“這殺千刀的蠢貨!”
轉眼間已過一個月,元城并未如預期般被拿下。楚宵帶兵壓陣,卻并未親自沖鋒,這讓林知水愈發肯定了自己的判斷:楚宵被刺殺受傷不輕,果然沒有痊愈。
他松了口氣,鼓舞屬下道:“堅持守住,危難自解。”
林知水整體上非常樂觀,因為元城一面山三面川,物産豐富,糧食充足,向來是皇朝重要糧倉,城中兩個大倉庫儲糧萬升,足夠三軍之資。只要熬上幾個月,大抵楚宵大抵自己就死了。
正想着忽然看到軍務官惶惶來報,“城中現有糧食,只夠半月食用”
林知水大驚,他快馬加鞭來到倉庫,看到空蕩蕩的木架,稀稀拉拉的米袋,登時腦袋嗡得一聲,只覺所有熱血都從身體裏抽了出去。
“糧食呢?城中的存糧哪裏去了?!
西齊的軍帳裏,燈火飄搖,楚宵端坐在短榻上,赤着精壯的脊背,基本上有銅錢大的一個傷口,範圍不大,卻很深,顏色卻是詭異的黑紫。安和手中拿着帕子在熱水中浸泡過,又擰幹,一點點給他擦洗。
她做這些事的時候,非常沉靜而且認真,絲毫看不出來是在對方是自己的仇人。
一百天了,那傷口還會滲血,混合着藥膏,看起來很慘。
安和問:“有沒有想過把皮肉剜掉,防止毒素擴散。”
“剜肉?你想本王流血流死?”
安和搖頭:“本宮不懂醫理,想當然耳。”
燭光下,她的面容有種模糊的柔和,竟然顯得溫情脈脈。
楚宵終于開口:“給本王一句實話,你是怎麽跟徐蘭玉內外聯手,刺殺本王的。”
安和垂着眉淡淡道:“我跟徐蘭玉寫信,王爺知道的,連信的內容你也知道,不是嗎?”
她的宮殿裏,到處都是楚宵的眼線,她送出去的信,自然也是他先過目。
那信裏并沒有說什麽有價值的東西,只是告訴對方自己現在身高幾何,體重幾何,面目如何,一直堅持熬糖,渾身都甜滋滋,香噴噴。
她也會說自己脖子上的傷口,傷口在哪裏,多深多長,現在恢複的怎麽樣……總體看就是尋常家書,報喜不報憂,閑話家常。
她還找人給自己畫像,放在信封裏一起送過去。
楚宵那個時候并未在意這些瑣碎的信息,他關注點在“徐蘭玉”這個人。因為林知水有個雅號叫“玉蘭公子”,他若是跟老爹姓,那也應該姓徐。楚宵一度懷疑她是跟自己前夫藕斷絲連,暗度陳倉……誰料竟然另有其人。
他低估了安和,以為她腦子裏只有兒女情長。
徐蘭玉就從那些信息裏揣摩到他對安和不一樣的情感,進而鋪設這場謀殺。
“那個徐蘭玉是你的好姐妹?”
“算不上。”安和搖頭,楚宵放松了一瞬,安和又道:“是我單方面崇拜她。”
楚宵:“……”
徐蘭玉當初是名動京都的徐家獨女。
當初東盛的內閣首輔徐繼芳,與林知水的母親和離後,再娶了妻子,又生一個女兒就是徐蘭玉。他把徐蘭玉充當男兒教養,所以徐姑娘學富五車,出口成章,是京城衆多女子羨慕和欽敬的對象。
尤其安和,她當初還是個腦子反應的呆子,看到這種聰敏的才女,簡直仰慕到兩眼放光。在安和心裏,徐大小姐就是最美麗最有涵養的水蓮花。
後來徐繼芳下臺,他壞事前收到風聲,把女兒送去為未婚夫家裏。奈何人心涼薄,未婚夫家不願擔責,徐繼芳被罷相後,他們就把徐蘭玉出賣了。
徐蘭玉一度被沒入賤籍。水蓮花零落成泥。
林知水入朝後,顧忌着影響,把這個異母的妹妹贖了回來。但他畢竟不是什麽胸襟寬廣的好人,看着她就恨屋及烏,把人軟禁在閣樓上。
徐蘭玉很聰明,折斷閣樓外的柳葉,吹響柳笛,引起了安和的注意。安和為她求情,跟林知水“談話”,送些銀錢把她打發走了。
安和素來覺得徐蘭玉不凡,讀書多,見識廣,有勇氣有手段——她果然很厲害。
上一個能給楚宵帶來切身傷害的人,還是秦昭。
她當初問徐蘭玉:姑娘接下來往哪裏去。
徐蘭玉反問安和:公主想往哪裏去。
安和那時候懷着身孕,就在院子裏來回走一走,自打回京後,她就再也沒有出過城。她說:其實我挺想去西齊看看。
看看那個一直壓着我們打的國家到底什麽樣子。
徐蘭玉點頭:既然這樣,我就替公主去看看吧。
安和輕輕嘆氣。
楚宵:“本王把她剁碎了扔出去喂狗。”安和垂眸:“哪怕金棺玉椁,終究也是蛆蟲的大糞。”
楚宵沒有刺激到她,心裏覺得不過瘾,片刻後,獰笑道:“換個話題,來猜猜你那前夫守城能守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