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偶遇

麗景街位于齊州城東側, 裏面各色店鋪彙集得齊全——往東是胭脂水粉、金銀玉飾、綢緞成衣、皮毛珠寶,往西則是書肆古玩、文房筆墨、花箋宣紙等, 頗有名氣。隔着一條路,則是些茶樓食店、糕點蜜餞鋪子等,有逛街歇腳的女客莅臨,亦有途徑的少年客商踏足。

這一日, 街角那座兩層的食店門前爆竹響得熱鬧, 引得不少人駐足。

爆竹聲裏,紅綢裹着的牌匾挂上去, 寫着“京都涮肉”四個字。

年輕練達的掌櫃站在門口,衣着嶄新, 正招呼夥計撒些銅錢讨熱鬧, 店內一溜男女夥計穿着得整齊幹淨,束手躬身而立。臨門的窗戶敞開,窗邊的桌上擺着一副銅鍋,周遭擺了各色菜蔬肉片,鍋裏麻辣湯底煮得正沸, 飄出誘人的香氣。

舍此而外,精致小巧的瓷碟裏, 亦有些精致小菜和糕點——

涼拌雞絲、拍胡瓜、黃金糕、銀絲卷等,不一而足。

麗景街上每日行人絡繹, 前幾日這家食店整理歸置時, 并未掩門閉戶, 旁人瞧着新奇, 難免探問,夥計便大方說這是間涮肉坊,還說了開張的日子,笑着邀人屆時賞臉來嘗嘗。齊州城裏,也有人家涮肉吃,不過到麗景街這等地方開食店的,這卻是頭一家,難免心存好奇。

今日食店開張,攸桐事先已吩咐了許掌櫃,請幾位人來撐場面,旁人瞧着裏頭整潔新鮮,又有人帶頭,将煮熟的肉蘸了料碗嘗,挺好吃的樣子,便圖新鮮進門。

夥計們被攸桐拘着訓練了十來天,也算整齊有素。

兩層的閣樓,頂上都是雅間,女眷皆被女夥計引到二層,底下則安置男客,碰見有要雅間的,才請到頂上去。

傅瀾音乘着馬車趕來時,裏頭已坐了不少人,她瞧着欣慰,便同傅昭往裏走。

先前她去攸桐那裏時,便探問到了開張的日子,因湊巧碰上兩位許掌櫃禀事,也記住了那張臉。她許久沒吃涮肉,好容易等到食店開張,哪能不去湊熱鬧?今日便打着傅德清的旗號,将弟弟拖了出來。

進了門,許長青見是她,親自迎上來招待。

傅瀾音也有意撐場子,駐足含笑道:“許掌櫃,這食店可算是開了,上頭還有空位嗎?”

“有有有,您這邊請。”許掌櫃滿面含笑。

傅昭出門前已被姐姐叮囑了半天,察覺傅瀾音偷偷掐了下胳膊,便也含笑抱拳道:“許掌櫃忙吧,我們自上去便是。”說着,頗為熟稔自在地登樓而上。

外面瞧熱鬧的人群裏,有心摸這食店底細的人見這二位和掌櫃熟稔,一打聽,得知是傅家的公子和千金,悄悄吐了吐舌頭。

這兒熱鬧新鮮,廚房旁的小側間裏,攸桐聽見傅瀾音真來捧場,搖頭失笑。

食店開張,外面的事自有許掌櫃料理,她今日過來,只是怕新店初開,萬一有纰漏,能及時應對,沒打算到外頭露面。雖說時下的風氣,和離後各自婚娶是常事,但每朝每代,不管風氣開放還是嚴格,各人觀念總有不同——譬如京城裏高門女眷能騎馬射獵、抛頭露面,齊州的傅老夫人卻不許女眷随意出門,聽見家風不嚴的,也頗有鄙夷之意。

傅家位尊齊州,無數眼睛盯着,就算有人對和離不以為意,也總有那等偏狹之人,得知傅家和離的少夫人出來開涮肉坊,會碎嘴閑言。

攸桐在這兒根基太淺,沒打算再往風口浪尖走一遭,更不想因此給傅家添口舌,從最初就沒打算站到明處。

這廚後另有僻靜小路,也足夠她乘車往來,避開閑人。

是以先前傅瀾音怕她新店開張,遭人妒忌,說要親自來捧場撐門面、震懾旁人時,攸桐便勸她不必張揚。橫豎齊州吏治清明,她這店鋪擱在麗景街這些豪貴酒樓裏不算惹眼,若當真出了事,也有衙門擺在那裏。在府裏是嚴苛的規矩、夾纏的內鬥,出府謀生也未必是坦途,當日的選擇,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

誰知道,傅瀾音竟是如此熱心,真個親自來捧場了。

攸桐感激而無奈,便讓人吩咐後廚,送了些傅瀾音愛吃的菜過後,又命煙波親自去那側間伺候,捏好火候。等這兩日順順利利地忙過去,又備了許多傅瀾音愛吃的菜色,請她到住處享用。

……

涮肉坊開張的前幾日,因掌櫃和夥計都是生手,攸桐每日都過去盯着,幕後指點。

過了一陣,瞧着外頭井然有序,生意也不錯,才算是放心。

這陣子衆人都忙得夠嗆,杜雙溪扛着食店裏的後廚,更是勞累。攸桐瞧着這日秋風爽快,便叫夏嫂替她一日,留下春草煙波在食店裏照應,而後帶着杜雙溪和玉簪、秋葵兩個,由兩位彪悍的護院陪着,出城散心。

已是秋末,天氣轉涼,重陽登高過後,最近出城的人倒不算多。

攸桐沒往人堆裏鑽,聽說城南秋鳴山的半坡楓葉轉紅,便乘車前往。

素秋露凝,天高景澈,秋鳴山下河水澹澹生波,草木修修款擺,那水清澈見底,倒影着滿坡景致——茂盛葳蕤的叢林裏,青松聳立、濃綠生墨,紅楓漸次轉了顏色,夾雜着黃槐高楊,樹冠交疊掩映,顏色時而層次分明,時而混做一團,層林盡染,争相鬥豔。

臨風而望,是丹青妙手都難以描摹的景致。

攸桐去歲嫁來時,只在去金昭寺上香那回出過城,夫妻馬車同乘,她因顧忌着傅煜,還沒能觀賞道旁景致。

而今腳上沒了枷鎖束縛,連日勞累後涮肉坊也算順利,自是心胸暢快,渾身輕松。

騎着馬沿河走了一陣,過了石拱橋,又到林裏采些楓葉,日已過午。

她選的并非游人愛去的南地方,并無食店酒肆,唯有些依山而居的莊戶人家。衆人便投入一戶人家,将些銀錢,欲借竈臺一用,就地取材,做頓飯來吃。那人家見着白花花的銀子,哪有不允的,幫着殺雞摘菜。

杜雙溪愛廚藝,幼時也曾跟着父親往農莊裏挑菜買食材,自往菜畦裏去挑。

攸桐閑而無事,也跟着逛逛,瞧見有一畦白崧長得極好,便想買些,帶回去嘗鮮。那人家自是樂意的,尋了竹筐,挑上等的給她,因馬車裏裝不下,便放在後頭。

吃完了飯,怕回城太晚,便照原路返回,在山腳樹影水波間流連。

誰成想,竟碰見了熟人——秦良玉。

……

秦良玉今日來秋鳴山,半為賞景,半為尋藥。

他出門時向來不喜前呼後擁,随身只帶着秦九,倆人從山裏出來,順道獵了兩只野雞野兔,便往拴馬的地方走。誰知才過了拱橋,就見幾位女眷在河邊玩水,笑語隐約,而其中兩人的面孔,秦良玉十分熟悉。

詫異之下,不由駐足細辨。

先前攸桐和傅煜和離,雖未張揚,但到底南樓沒了少夫人,傅家沒法捂着,消息也漸漸傳開。秦良玉初見攸桐時,便覺她性情直率嬌憨,跟侍女談及美食時的嘴饞模樣甚為有趣,臨別見着,更覺其容貌端麗,姝色過人。

其後她數月閉門,忽一日找上他,卻是微打探杜雙溪的消息,其中誠心,更令人動容。而那日陽光明媚,蹴鞠場外含笑盈盈而立的美人,亦令人印象深刻。再往後,傅德清重傷回府,她在榻前照顧伺候,他時常過去探望傷勢,照面的次數不少,因攸桐的藥膳是按他的吩咐做,叮囑交代時,她也是一點即透。

只是那時她是傅煜的妻子,他縱欣賞,也不得有半點越矩。

誰知忽然之間,那兩人便和離分居了?

而今傅煜仍是名震北地的悍将,她身上沒了傅少夫人的榮光,重新成了待嫁之人。

正當妙齡的美人河畔戲水,周遭有蒹葭蒼蒼、水波粼粼,映照滿山秋色。

秦良玉看了片刻,見那位以美食相交的杜雙溪也在,忍不住便擡步走了過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