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氣死
徐家這兩日急得跟熱鍋螞蟻似的。
當初肆意污蔑魏攸桐時, 徐太師其實有過殺人滅口、不留把柄的念頭,免得留下後患。但皇城之中、天子腳下, 殺個尋常百姓都未必能瞞得過京兆衙門那些捕頭的眼睛,何況散播謠言的皆是三教九流裏有頗有點神通的人物, 更不好動手。若惹急了對方, 狗急跳牆、翻臉無情, 抖出什麽來, 反會給徐家惹一身騷。
而那時許朝宗放任不管已是極限, 更不可能出手滅口。
思來想去,徐太師也只能花費重金封口, 許了些好處。
那之後的數月間,徐太師始終繃着精神, 命管事盯緊那幾個人。
好在對方口緊, 沒洩露半點風聲, 而魏家顯然自知勢弱,并沒追究, 只籌備了嫁妝, 将女兒嫁往齊州。再後來, 攸桐和傅煜回京,借着傅家的勢力, 逼徐淑以王妃之尊親自承認, 說當時那些盡是謠言, 洗清魏家名聲, 得逞後揚長而去。
徐太師以為, 這事至此,便算了結告終。
畢竟魏家借的是傅煜的事,而傅煜既有意親近許朝宗,想必不會為這點事撕破臉。
待傅煜離京後,徐太師便将這事抛之腦後——京城內外,每日的事成百上千件,有英王虎視眈眈地盯着他,花招層出、奸計不窮,要緊事兒一件件壓過來,着實顧不上那點陳芝麻爛谷子的事。
誰知道如今,那魏家忽然無事生非,翻出了舊日的恩怨?
且證據周全、出手迅速,不等徐家應對,這事兒便成了板上釘釘。
徐太師得知此事敗露,又恨當初不該疏忽、叫魏家摸出端倪,又怕此事張揚出去,鬧得旁人來笑話。又急又恨,一口氣沒喘穩,便病倒在了榻上。再往後滿城議論,皆罵徐太師人面獸心、欺世盜名,種種消息傳來,就跟刀紮在心上。
這事來得突然,徐家無從阻攔,便竭力使人辟謠,卻是杯水車薪,毫無用處。
更可恨的是,禦史中有位跟徐太師不對付的,借此上書彈劾。那人當官的本事不怎樣,文采卻十分了得,且牙尖嘴利、慣會譏嘲,那奏書寫得文采飛揚,用詞貼切而不晦澀,排比鋪陳,引經據典,将徐太師狠狠彈劾嘲諷了一通。
這奏書洩露出來,因其文采辭藻,頗得書生文人的吹捧。
如此一來,不止市井中的百姓閑時磨牙議論,連書生小吏都暗自調侃起徐家來。
随後,便有人翻出徐太師功成名就前的舊事,說他當日抛棄發妻、攀附權貴,雖熟讀經史、滿腹經綸,實則氣量狹小、忘恩負義,踩着同窗好友上位,跟孫女的手段如出一轍。這些話是真是假,無從辯解,但徐太師如今的夫人并非原配,卻是許多人知道的,這便也成為趣談,流傳在茶肆酒坊之間。
徐太師掙紮了兩日,病勢稍見好轉,得知此事,一口氣沒上來,再度栽倒在榻上。
……
同樣的風言風語傳到睿王府,徐淑險些氣炸了肺。
想派人去鎮壓傳謠者,但議論如沸,嘴長在別人身上,她如何堵得住悠悠衆口?徐家的臉面被人撕破,扔在地上踩着嘲諷,她臉上無光不說,還被幾位側妃夾槍帶棒地嘲諷了幾句。氣怒之下,去尋許朝宗,想請他出手扼住謠言,哪料許朝宗眼皮微擡,說出來的話将她氣得半死——
“當日我就曾勸你們別造口孽,你偏要污蔑造謠,險些逼死攸桐。如今只是翻出事實,是非對錯自有公論,我如何阻攔?”
這便是不打算管的意思了。
徐淑氣得無話可說,急怒之下,眼淚便掉了出來。
當初魏攸桐投水自盡,是徐家拿來嘲諷的笑柄,也是許朝宗埋在心頭的一根刺。她嫁入睿王府後,夫妻間縱能和氣相處,許朝宗待她,卻全無從前待魏攸桐的親密無間——他為政事而娶她,夫妻間能談的也僅政事而已,不關私情。
徐淑噎了半晌,才咬牙道:“殿下是記恨舊日的事?”
“我心裏是看重她的,你最明白。”許朝宗拂袖而起,面容溫雅端貴,卻沒半點溫柔笑意,只斜睨着她道:“當初我堵不住旁人的嘴,如今也無能為力。”
這态度激怒了徐淑,“祖父的名聲壞了,對殿下難道就有益處嗎!”
“鬧到這地步,你以為徐家的名聲能挽回?”許朝宗正在奪嫡的生死關頭,碰見這種事,無異于後院起火,心中惱怒,聲音陡然拔高,怒道:“若不是當日造孽仗勢欺人,對攸桐趕盡殺絕,哪會有今日的事!就算是父皇,碰到這情形,也沒法颠倒黑白,叫天下人轉過頭來維護太師!當務之急不是虛名,而在宮廷!”
他甚少發怒,難得厲聲斥責,顯然是含怒已久。
徐淑愣愣地看着他,半晌才回過味來。
當日許朝宗強忍着放任徐家,是因他孤身勢弱、有求于太師,不願為兒女私情壞了大計。但徐家肆意踩踏他昔日的心上人,他焉能不介意?而今睿王府和徐家已是一家人,唇齒相依,他為主、徐家為臣,自不會再如從前般退讓縱容。
她強抑住心緒,道:“殿下坐視不理,妾身也沒法子。但祖父為殿下費心勞力,一片忠心,難道殿下也不顧念舊情嗎?”
許朝宗偏過頭,強自按捺。
哪能真的坐視不理?
熙平帝沉疴在榻,沒準哪天便要召近臣入宮托付後事,這般場合,徐太師豈能缺席?
許朝宗想着遲遲不肯決斷的父皇,想着徐太師的種種行徑,只覺頭疼,強忍怒氣,往徐太師府上去探望勸說。夫妻倆到了那邊,徐太師正仰躺在榻上喝藥,原本精神矍铄、地位尊崇的太師,這會兒頭發散亂、花白交雜,臉上失了血色不說,眼神都黯然無光。
見許朝宗進來,他無顏面對似的扭過頭去,只說此生清名毀于一旦,再沒臉見人。
許朝宗費了許多口舌勸說,到後來,徐淑幾乎跪地懇求了,徐太師才忙浮起來,說既是睿王殿下和王妃執意,他便拼着這張老臉,也要養好病,盡早入宮面聖,免得先前的籌謀功虧一篑。
徐家衆人見狀大喜,補藥流水似的送到跟前,總算将身體勉強撐起來。
這日清晨,徐太師精神頭好轉,在府邸龜縮數日後,總算強撐着病體出門。
他這兒馬車才動,府外的角落裏,暗藏了數日的眼線便悄然溜走,遞出消息。
……
進了臘月,天氣嚴寒,雖沒到滴水成冰的地步,早晚出門也能呵氣成霜。這日天氣陰沉,濃雲扯絮似的堆在天上,風吹過去,像冰刀剮在臉上,刻骨生寒。
徐太師上了年紀,又是病體,馬車底下帶着炭爐,身上裹了厚厚的大氅。
馬車離了府邸,漸漸駛上鬧市,徐太師靠在錦墊上,睡意昏沉。猛然聽咔嚓一聲,随着馬的嘶鳴聲,車身狠狠一晃,差點晃得他往前栽倒。還沒鬧明白怎麽回事,便聽外頭有人大聲呵斥道:“怎麽趕車呢,沒長眼睛啊!”
這聲暴喝中氣十足,如平地驚雷,竟掩蓋過周遭的熱鬧動靜。
鬧市裏人多眼雜,酒樓茶坊裏多的是消磨時間的閑人,聽見有熱鬧,或是駐足圍觀,或是推窗往外瞧。有眼尖的,見了馬車上的徐家徽記,便竊竊私語,“是徐家的馬車。”
“就那個阖府欺負人家小姑娘,拿閨名逼死人的徐太師嗎?”
“可不就是他家的,說起那些事兒,啧,真不要臉!”
“……”
看熱鬧的人也不知車裏是誰,三三兩兩地小聲議論,那徐家車夫哪能聽不見?
太師乃三公之一,原是極尊貴的人,便是皇親國戚見了,也都禮讓三分。他從前出門,也是能橫行霸道、體面沾光的主。如今被人這般戳脊梁骨,哪裏能忍?且今日本就是對方橫沖直撞,故意沖出來,他避讓不及才撞上去的,怎麽算他都不理虧。
這樣一想,腰杆子硬了,便高聲道:“你這人怎麽不講道理,是你亂闖在先,亂喊什麽!”
對面車夫身軀微胖,滿臉橫肉,抱胸站在那裏,也不急着答話,只笑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亂闖了?是我停在這兒,你眼瞎撞過來的,怎麽到你嘴裏,卻成了是我亂闖惹事。”
這分明胡扯。
徐家車夫大怒,指着鼻子罵道:“你這厮好不要臉,睜着眼睛說瞎話!周圍這些人都是見證,方才我車走得慢,你這瘋馬瘋車跑過來,要不是我勒住馬,早不知怎樣了!還有臉說我眼瞎,你這般颠倒黑白,當別人都是瞎子不成!”
“颠倒黑白呀?”胖車夫拉長了聲音,“那不是你徐家最擅長的事嗎?這麽點事就氣得跳腳,當初你們四處造謠,拿人家少女的性命不當回事,還倒打一耙,我這可全都是跟你們學的。若真将颠倒黑白的本事學到家,我也不在這兒跟你對罵,等事兒過去,便四處跟人說,是你仗勢欺人,撞壞我的馬車,那才叫死無對證,颠倒黑白呢!大夥兒說,對不對啊?”
他底氣足、聲音洪亮,一番話高聲喊出來,不像争辯,倒像說給大家取樂的。
圍觀的人多半瞧見了方才的情形,原本不知此人為何睜眼說瞎話,聽見這論調,才明白過來這是借機諷刺罵人呢!
徐太師從前聲譽盛隆,以清名自诩,衆人尊崇之餘,對他的德行期許甚高。
如今滿城風雨,徐太師的面目被撕破,又因那奏書成為笑談,便如從神壇跌入污泥,哪怕只沾了些許泥水,也覺肮髒不堪。
圍觀的人聽他罵得痛快,紛紛起哄,“說得對!”
“沒錯,就這個理!”
有那等好事而游手好閑的少年,甚至還遠遠吹起了口哨,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徐家車夫明明占了理,卻因這一番話,陡然落入不是的境地,臉上漲得通紅。
馬車裏,徐太師更是兩頰通紅,被火燒過似的,眼睛都帶了血絲。
先前在府裏養病,他也只是聽管事說過幾句街上議論的事,徐家夫人怕給他添心病,素日裏嚴令禁止旁人在他跟前提這些。誰知今日出門,便撞見了這樣的事。方才的竊竊私語偶爾飄過來,他縱聽不全,也能聽見那些罵他的字眼。
這就罷了,方才那胖車夫一番話,更如響亮的一巴掌,打在徐家臉上。
而圍觀衆人,竟紛紛為此交好!
一個無理取鬧的車夫,地痞無賴似的,竟也如此放肆!
徐太師只覺怒氣往上翻湧,手腳控制不住地顫抖起來,氣得幾乎頭暈眼花。
眼見自家車夫還要争辯,他也知道這般情勢下,再占理也罵不過人家——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對方蠻橫無禮,指桑罵槐,完全沒打算就事論事。但若就此灰溜溜地離開,那可就更丢人了,被人傳成笑話,令太師府顏面掃地,那些盯着他的人必定會趁機發難。
徐太師思來想去,強自壓着惱怒,掀簾道:“去請巡查的人來。”
誰知話音未落,對面車簾微動,像是能聽聲辨音一般,高聲道:“對面莫不是徐太師?”
聲音清亮,加之露了真容,立時引來衆人目光。
周遭有一瞬的安靜,徐太師哪能躲回去,定睛一看,眼前雖然昏花泛紅,卻也勉強辨別出來,那是個禦史——将彈劾他的奏書傳成名篇的那個尖嘴猴!既是仇人狹路相逢,那麽今日之事,顯然是對方蓄意而為了。
徐太師胡須都在顫抖,想開口斥責,嘴巴卻仿佛不聽使喚,話堵在胸口說不出來。
那憋悶漸而化為怒氣,火苗似的竄到他四肢百骸,胸口憋悶得隐隐作痛。
對面那禦史倒是氣定神閑,輕描淡寫地将胖車夫責備了幾句,而後話鋒一轉,當衆提起了徐太師的行徑。
說太師之尊,不止在為皇上授業之功,亦在為天下表率之德,可惜徐太師立身不正,德行不修,仗着皇帝恩寵和自家權勢,竟對一位十四歲的少女趕盡殺絕,極盡污蔑造謠之能事,手段着實下作卑劣,不配為人。自家車夫雖只草莽之輩,大字不識半個,卻知仁義禮智信五個字,縱言語粗鄙,講不出大道理,更無滿腹經綸,卻從未存心害人。
今日之事,本是車夫不知世間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為徐家欺辱少女而憤怒不平,不吐不快,并非故意不敬,請太師見諒雲雲。
他說話時口齒伶俐、條理清晰,聲音清越,周遭人暗自點頭附和。
徐太師縱想争辯,也是滿腔怒氣顫抖,聲音微弱,輕易被他打斷蓋住。
如此一來,鬧事長街上,看熱鬧的百姓圍得水洩不通,禦史出口成章、字字句句皆戳着徐太師的德行名聲,雖不吐半個髒字,态度也仿佛解釋勸解,卻罵得酣暢淋漓,将太師貶得連個粗莽車夫都不如。
衆目睽睽之下,徐太師只覺那言語如刀,字字砍在他臉上。
而周遭百姓的目光和議論聲,更如滾沸的煎油,令他無地自容。
他臉上漲得通紅,只覺眼前血霧越來越濃,雙手顫抖得近乎麻木,嘴唇翕動之間,對面那尖嘴猴的臉越來越模糊,連周遭的聲音都遠去了,只剩羞恥惱怒如鳴雷般在耳畔轟隆作響。滿腔的言語吐不出來,憋在胸口,悶得人沒法呼吸。
竭力外吐時,出口的卻是殷紅鮮血,灑在花白胡須上。
胸腔裏疼痛尖銳,他連着嘔了幾口血,滿臉漲紅化為青紫,暈倒在車上。
車夫吓得臉色煞白,滿嘴裏喊着郎中禦醫,手忙腳亂地往府裏送。到得住處,便只見徐太師胸前滿是鮮血,早已人事不知,沒等禦醫趕到,便将兩腿一蹬,活活氣得咽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