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4章

陳玉玲走進了鏡城新聞報的辦公室,她要在報紙上正式打個gg,為她的布店宣傳造勢。

現在是報紙gg的天下,報紙是人們了解社會新聞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對像鏡城這樣的小地方來說,報紙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陳玉玲花了一百塊錢,在報紙上成功開了個版面,把布店的開店日期以及優惠信息都用醒目的大字寫了上去,還特別強調了布店也做批發生意,右下角的空白處還另刊了則招聘啓事,陳玉玲把薪資待遇直接标了上去,每月底薪15元,提成另算,多勞多得,歡迎來店咨詢詳情。

這個薪資待遇,光是底薪就快要趕上廠裏的工資了,可廠子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得去的,陳玉玲的招聘啓事上并沒有學歷、戶口限制,也沒要求工作經驗,只說對布匹銷售感興趣的都可以來參加面試。

鏡城的工作機會本來就很少,陳玉玲給出的待遇又這麽誘|人,所以,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之後,家裏有正在找工作的都想着來試一試。

陳玉玲把開店日期定在了下個月的第一天,而在這之前的幾天,陳玉玲一邊繼續布置和調整店裏的設計,一邊面試銷售員。

陳玉玲不可能總是在店裏坐鎮的,零售并不是這家店的主要功用,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展示布品,是陳玉玲做批發生意和談批發生意的據點。

等布店穩定下來,她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過來,平日裏不是一直在的,所以,要招的銷售員必須是個靠譜的人。

陳玉玲在兩天裏面試了很多人,也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人,可在這些人中,沒一個是她中意的,很多人還抱着銷售就該是往櫃臺裏一站,顧客愛買不買的看法,沒有銷售的意識,更沒有客戶服務的理念。

直到第三天下午,陳玉玲在來面試的人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陳玉玲還清晰的記得她叫盼娣,這個名字很有年代感,所以她一下子就記住了。

盼娣也認出了陳玉玲,自己之前在火車上還忽悠過她買木雕呢,這會兒又來她店裏找工作,盼娣心想,這工作肯定是沒戲了。

既然已經知道了結局,為了避免繼續談話的尴尬,盼娣直接轉身,打算離開另謀出處。

“哎,盼娣,你等一下!”陳玉玲喊住了她。

陳玉玲還記得,自己在火車上跟她說過,以後要是自己開公司了一定請她當市場部的一把手,因為她實在是個搞銷售的好苗子!

只是,她不是在火車上跑生意的嘛,怎麽會來到鏡城,難道她也是鏡城人?

Advertisement

陳玉玲直接喊出了她的名字,盼娣還是有些意外的,沒想到自己竟然給她留下了這麽深刻的印象,又一想,她喊住自己不會是想要給自己難堪吧?

盼娣加快了腳下的步伐,趕緊離開!

不明所以的陳玉玲也緊跟着追了出去,“你跑什麽,你不是來找工作的嗎?不先談談再走嗎?”

她可不想随便浪費掉這麽一個好苗子。

盼娣聽到這話終于停下了腳步,“你願意給我機會?”

陳玉玲點點頭,“你這麽懂銷售,我當然願意給你機會了!”

哪個老板不喜歡能多給自己掙錢的員工呢,而且盼娣也是出去見過世面的,會來事,知道的也多,沒準能幫陳玉玲更多呢。

盼娣跟着陳玉玲又走進了店裏。

盼娣的銷售意識和能力,陳玉玲是很認可的,只是除了個人能力,人品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陳玉玲問起她為什麽會在火車上賣貨以及為什麽又會出現在鏡城。

這一問,陳玉玲才知道,原來盼娣竟然還有這樣的經歷。

盼娣原是霈城人,家裏上有兩姐,下有一妹和一弟,家庭條件也不好,父母又重男輕女,對她的關注很少,小學都沒念完就被打發着當黑工給家裏掙生活費了,她當時太小了,力氣也小,經常挨罵,甚至被打,家裏人只關心她每月能往家帶回來多少錢,根本就不管她的死活。

好不容易熬到十幾歲,父母又開始盤算起她的彩禮錢,把她當做貨物一樣,誰家出的彩禮錢高就把她許給誰家。盼娣還未成年呢,父母竟把她許給了一個四十來歲的鄉下老光棍,盼娣知道後,當晚就逃出了家。

偷爬上火車到了嘉城之後,跟着一個做小生意的兜售木雕産品,她從對方手裏拿貨,賣出的錢其中的九成都要交上去當成本和抽成,生意本就不好做,哪怕自己再努力,別說攢錢了,有時候連基本的溫飽都保證不了,可她又沒有別的選擇。

火車停靠在鏡城的時候,有人拿着張報紙上了車,在報紙上,盼娣看到了陳玉玲布店的招聘啓事,于是就下了車,想要試一試。

“我當時在火車上跟你虛報價格,是我不對,”盼娣主動坦白,跟陳玉玲道了歉,“我當時只想着多掙點,能吃飽飯,我還以為你會跟我講價呢,大家都是這樣的。”

在外流動跑生意的,要價的水分都很高,陳玉玲也理解,混口飯吃不容易,盼娣的經歷本就讓陳玉玲動容,再加上她在講述時候顯露的真實和坦誠,陳玉玲想要給她個機會,“你之前做的都是到處跑的流動生意,在我這站櫃臺,活動範圍也就在這店裏,你能接受嗎?”

“能!我能!我喜歡站櫃臺!” 能有個穩定工作,誰願意在外面到處跑呢?

“只是,我是意外看到報紙才來你這應聘的,我包裏現在還有好多木雕沒賣出去,如果我來這裏上班的話,我得先把這些木雕還回去。”她一個人從家裏跑出來,無依無靠的,如果不是木雕老板給她的這份工作,她早就流落街頭了,所以,木雕老板雖然對她很苛刻,但到底是給了她份有機會糊口的工作,盼娣對他還是心存感激的。

哪怕木雕老板壓榨過她,她也還是知恩圖報,證明陳玉玲沒有看錯人,“那你需要多久把這些木雕送回去?”

“一天半,”送回去之後立馬回來,這時間應該夠了。

現在離布店正式營業還剩三天,來得及,“行,那你去吧,我等你。”

“謝謝老板!”盼娣激動的直接給陳玉玲行了個九十度的大禮。

看到陳玉玲新店開業的gg,發哥提前就來恭喜她了,還說等新店開業那天,一定再送她份大禮,他把陳玉玲在報紙上的gg剪了下來,貼在自己店裏,讓來店裏買東西的人也能一眼看到她布店開業的消息。

發哥可是一直都念着陳玉玲的好呢。

一天半後,盼娣如期回到了布店。

到底是做過生意的,盼娣剛進店就開始跟陳玉玲請教起不同材質布匹的特點和賣點,15塊錢的底薪對有些人來說或許已經足夠了,可對盼娣來說,她更看重的是底薪之後的那句“提成另算,多勞多得”。

積極和好學當然是好事,不過盼娣是初到鏡城,有些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是要先解決的,“不着急這些,你剛到鏡城,吃住問題,你想好了嗎?”

盼娣怎麽可能沒想到這些,只是她太看重陳玉玲給她的這份工作了,她想着,老板招員工是讓員工努力幹活的,而自己的吃住問題是自己的私事,自己私下想辦法解決,到了店裏就要想着好好工作,就要想着怎麽盡早給老板創造效益。

“您放心,我不會因為這些問題耽誤工作的,我會解決好的!”盼娣一臉認真的跟陳玉玲保證。

陳玉玲擔心的哪裏是工作,她是真心的在關心盼娣,招了盼娣之後,陳玉玲就開始替她想這些問題了。

“我已經幫你想好了,”陳玉玲拉着她的手推開門走進了店鋪的裏間,“這間房比較小,你要是不嫌棄的話可以當廚房,吶,這裏還有扇小窗戶,是朝南的。”

然後陳玉玲又指着店裏櫃臺靠牆那一面,“這裏,把櫃臺往外挪挪,可以放張折疊床,你晚上可以在這裏睡。”

陳玉玲又把她帶到店外,指着街道上一家水果鋪,“那家店往前再走一點有個岔口,走進去沒幾步就是公廁。”

“條件是不太好,我想着你剛來鏡城,也沒個落腳的地方,租房子還得花錢,而且一時也不定就能找到合适的,就想着你可以先在店裏住着過渡一下,等找到合适的了随時搬出去都可以的!”當然,讓她在店裏暫住,陳玉玲肯定是不會讓她再額外出錢的,陳玉玲真的只是想要盡自己所能的幫幫她。

盼娣沒想到,陳玉玲竟然連自己的吃住問題都考慮的這麽周全,她怎麽可能會嫌棄?

她之前在火車上住,睡覺的時候人都是沒有辦法躺平了睡了,能找個空大點的地方蜷縮一下就很不錯了,至于吃,那就更不用說了,她一天也掙不了幾個錢,還要上交,天天都盼着能撿到人家吃剩的泡面或者面包!

“條件已經很好了,我很喜歡!玉玲姐,謝謝你,我一定好好幹,不辜負你的一片心意!”除了實際行動,盼娣想不出還有什麽辦法能夠回報陳玉玲對她的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