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53
1980-53
“阿嚏!”小杜打了個打噴嚏,差點把手上的焊鉗給戳歪。
這一幕看得本來因為聽到喜鵲叫而心裏美的小黃眼皮和心髒都跟着猛地一跳:“哎喲喂,小黃你當點兒心!這焊鉗落到人身上可了不得。”
見小杜穩穩當當地把幾個需要焊接的部位輕車熟路地焊接好,小黃趕緊讓小杜歇會兒:“你咋打噴嚏了,是感冒了嗎?是不是這段時間累着了?”
在除了在賣給陸柚的時候開局不利栽了個跟頭,之後小黃和小杜的生意可以說是相當順暢。
畢竟這年頭拿得出買自行車的人家還是有的,他們很多缺的只是一張自行車票。
自行車票是商業局發的,一般公社幹部還需要按照職務大小後,和工作時間長短來排隊領取自行車票。
可一年下來,也就只有幾個指标,就算是公社內部的幹部想要購買自行車,真老老實實地等着分配,估摸着得等上十年八年。
所以有些人為了自行車就铤而走險去黑市買自行車票——100元一張,比半個自行車還貴,這樣算下來,一輛自行車購買價格可就至少在兩百多甚至接近三百,這可是大部分工人一整年的工資。
甚至還有錢也準備好了,自行車票也準備好了,可自行車本身也是限量的——每個地區的自行車數量是固定的,若運氣不好,趕過去商店裏卻缺貨,要等到下次有貨了才能買到心心念念的自行車。
而小黃和小杜的自行車正好解決了這種難題。
除了賣給陸柚那次,其他人可沒有看出他們自行車是由零件拼湊而來,所以小黃很理直氣壯地以一百三十元一輛的價格售賣。
顧客們看着嶄新的自行車,雖然不是什麽牌子貨,可不要票還比永久牌飛鴿牌還要便宜,騎着也是完全沒問題,除非是那種非得追求牌子的——不過這種人估摸着也用不着來買這種自行車——大喜之下根本不可能想到去講價什麽的,能買到就不錯了,自然歡歡喜喜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經濟又實惠,組裝自行車簡直是居家娶媳婦的首選。
名聲就是這樣傳播開來的,原本只有他們倆小打小鬧的情況,如今也生意算得上興隆,但生意太好也有煩惱,那就是人太累了。
尤其是作為技術主力的小杜,每天就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人都熬瘦了好多。
Advertisement
“我沒事,你不是新找了兩個人一起幫忙嘛,我現在休息時間也夠了的。”小杜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甚至有點社恐傾向,但是在從小一起長大的小黃面前卻是正常交流的。
因為人手不夠,再加上材料的确是光靠收廢品不慢了,所以他們前段時間增加了兩個同伴——一個負責尋找相關材料,一個負責幫忙拼接組裝,而小杜就主要負責打磨零件,小黃則是對外銷售人員兼機動人員,甚至連打磨零件的技術也能略微沾點兒手。
當然,也就給小杜打打下手。
不過那位負責尋找材料的新同伴并沒有一直待在這邊,他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小黃這邊是他的兼職,他主要就是個牽線人。
畢竟按照小黃小杜他們現在的“出貨量”,光靠小黃他們走街串戶以收破爛為名淘到一些廢棄老舊已經無法騎行的破爛自行車拆下修補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所以他們需要穩定的材料源——這就要靠新加入的那名同伴,對方在自行車廠有熟人,而且還不止一個。
XXX
衆所周知,無論是那種行業的工廠,合格率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在當下這個機械技術受限的年代,合格率只會更低。
就像棉紡印染廠有瑕疵布一樣,自行車廠各個部件生産線也是有瑕疵的零件。
這些瑕疵品對于工廠本身其實是一種累贅,因為沒達到标準就不能出售或出口。
但是對于小黃和小杜他們來說卻是夢寐以求的原材料——只要沒有影響到功能,那點瑕疵根本就不是問題!
也是靠着能夠買到這些瑕疵零件,所以他們的組裝自行車的生意才能持續到地做下去。
因此當陸柚和高晉年找過來的時候,小黃所在的廢品收購站裏面可是改頭換面一樣,到處都是零零散散的鐵皮、鐵管、鋼條、鏈條、橡膠、塑料殼、油漆桶……
如果不是看外面挂着的牌子還是廢品回收站,這幾乎都是個小作坊了。
XXX
見到高晉年和陸柚帶着兩個陌生面孔來買自行車,小黃先是拿出了對待顧客的熱情笑容,緊接着就把高晉年和陸柚拉到一邊小聲透底。
“高哥,陸哥,你們懂這個,我也就不在你們面前打馬虎眼扯大旗了,不過你們也看見了,現在的自行車零件可都是從工廠裏拿出來的新嶄嶄的,比之前我們做的那種舊零件做的成本要高不少,所以我也給你們一個實在價,你們也別給還價了,成不?”
因為擔心那兩個陸柚他們帶來的陌生面孔心裏不舒服,這一長串話小黃都是一口氣說出來的,就用了十幾秒,聽得陸柚一愣一愣的。
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你放心吧,我是幫你介紹生意,自然是要讓你賺錢的,像是我這自行車,當時騎回去別人也問了價錢的,我也沒給透露實際價格。”
村子裏的人是沒有縣城裏、市裏的人見識少,但并不代表他們不知道一輛自行車要多少錢。
畢竟他們村長家裏就有一輛。
他們只是感嘆陸柚真的是“嫁”對人了,同時也有女兒或者瘦弱兒子的人家心裏在後悔,真該早一步抓住高晉年這個女婿的,到時候,有自行車的不就是他們家了嘛!
聽到陸柚的話,性格外向機靈的小黃給他比了個大拇指:“陸哥夠意思。”說完他就對局促不安但是努力保持站定的高愛黨高愛軍倆兄弟道:“既然兩位是高哥陸哥介紹來的朋友,我就給個友情價,一百一十塊,咋樣?我賣給別人都是一百三十塊的。”
這個價位一出,高愛黨和高愛軍這兩個樸實的青年頓時眼睛像是燈泡一樣“噌”地就亮起來了。
XXX
別小看一百三和一百一就差二十塊,這二十塊錢可是好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對于高愛黨高愛軍這樣的農村青年,更是一筆不少的錢。
他們本來身上就只揣了一百五十塊錢——其中一百是兄弟倆這麽多年來零零散散積攢起來的小金庫,另外五十塊則是大哥和父母給他們的贊助。
一百五十塊錢,還沒有自行車票,他們本來內心是非常忐忑緊張的,哪怕陸柚給他們說這個渠道買自行車不用自行車票,可沒有親身經歷,總是會有擔憂的。
想着如果不夠到時候就厚着臉皮問年哥他們借點到時候賺到了錢再還……
不過眼前的事實證明,柚子哥說的話果然是相當可信的。
不僅如此,一百五的預算也只用了一百一十塊!
這可比他們的預算少太多了!
能剩下四十塊,還買到了人人都夢寐以求的二八大杠自行車,在回去的路上,高愛黨高愛軍兄弟倆笑得像是兩個兩百斤的孩子,哪怕因為剛開始那截路學車摔了好幾跤,都是第一時間人先摔下去墊在自行車下面,生怕磕碰掉一星半點的漆面。
高愛黨其實比陸柚還一歲,不過此時他已經一口一個“柚子哥”,絲毫不帶磕絆的。
至于和高晉年原本因為各自長大交集變少而有些生疏的氛圍更是早就消弭無蹤。
毫無疑問,高愛黨和高愛軍和高晉年陸柚他們出去一趟就騎着一輛新自行車回來自然又引起了落霞村的轟動。
甚至可以說,這次比之前看到陸柚騎着自行車回來還要讓村子裏震驚。
畢竟村裏人都覺得陸柚騎得上自行車那是高晉年有本事,而高晉年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不僅地裏的活兒幹得不錯,更是認識不少人,還不少是也有自行車的城裏人。
可高愛黨和高愛軍比得上高晉年嗎?
村裏老一輩的都是看這倆小子光屁股長大的,知道這倆小夥在農村那也是棒小夥,幹活也是一把好手,可村子裏的大部分年輕人誰不是幹活好手啊?
有思維發散得快的,便聯想到了老大高愛國今年要娶媳婦,難不成這是王桂芬給大兒子和新媳婦準備的?
若真是這樣,那王桂芬可真是不顯山不露水啊——畢竟村裏人都知道王桂芬這個當媽的是少有不怎麽偏心哪個兒子的,這給大兒子結婚都置辦得這麽隆重了,那二兒子三兒子結婚可不得更……至少也不能比下去啊!
一時間,大家都在心裏盤算自家和親戚家有沒有和高愛黨高愛軍差不多年紀的姑娘。
高愛黨和高愛軍還沉浸在自行車的喜悅裏,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村裏人在心裏和不同姑娘配對了。
不過當媽的王桂芬卻是心裏門兒清的。
她可不想真的把自行車給安到大兒子身上——本來她之前給大兒子娶親置辦的物件也不算薄了,又不是什麽真的家裏有錢打腫臉充胖子,所以在面對村裏人或旁敲側擊或試探性詢問的時候,她就把之前家裏人一致串好了的說辭給講出去:自行車是二兒子和三兒子的,大兒子沒自行車!想要自行車啊,等他們小倆口自己以後努力賺錢買吧!
畢竟二兒子和三兒子都說了,他們有這自行車之後,以後娶媳婦兒就不靠他們這些當老爹老媽的操心了。
這話裏的涵義可是再直白不過了,不管是真是假,至少瞧着王桂芬一家的态度,那些起了說親相看心思的人又偃旗息鼓了大半。
不過還有另一波少數更在意他們如何買到難買的自行車的,畢竟都是平頭小老百姓也沒個城裏人親戚,這跟着高晉年他們去一趟就買回來了……
王桂芬之前也和陸柚他們通了氣,面對這個問題也沒有藏着掖着。
于是大家就都知道了高晉年和陸柚有認識了新朋友,這新朋友也是有本事的,不需要自行車票就可以買到自行車,而且比那些商店商場裏賣的自行車要更便宜些——幾塊錢十幾塊錢可都不少咧!
于是衆人心裏高晉年是個有本事的高家幾個要交好的印象又深了一層——畢竟人家是高晉年的朋友,還說了高晉年或者陸柚介紹過去的能再便宜一點,哪怕是一塊錢呢?那也能多割一斤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