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2
1981-12
高晉年毫不懷疑下飯醬會很好賣。
畢竟他自己這麽挑嘴的人對這下飯醬都愛不釋口,其他喜歡重油重鹽的貨車司機們只會更喜歡。
事實證明高晉年的預測是很準确的。
在第一批下飯醬由陸柚加班加點趕制出來——後,沒兩天高晉年就拍回來一封電報,內容就是下飯醬又要加一百瓶,等他這趟運輸跑完回來就要取。
為了這一批訂單,陸柚可是把小飯館的經營暫時丢給了小滿和高愛國他們幫忙照顧着,自己帶着全家人忙活了好幾天才完成,就連高佑濤和高佑黎小哥倆都幫忙清洗香菇、燒火,可忙可忙了。
最後卡在臨界點完成了這批訂單,看着一瓶瓶的下飯醬變成了可愛的小錢錢,陸柚甩着酸脹的胳膊和手腕嘆氣,覺得這麽下去不是個事兒——他絲毫不懷疑下飯醬是一錘子買賣,反而覺得只要吃過他們家做的下飯醬的,絕對都會被俘獲。
畢竟這可是前世的他和網友們在吃遍各大品牌的下飯醬後總結出來的經典口味,又有高晉年的好廚藝複刻了個八、九成(陸柚覺得差的那一兩成大概就是科技與狠活),怎麽可能拿不下幾十年前的人的嘴巴?
想到未來還要再像這次這樣重複多次,陸柚心裏就泛起了嘀咕。
當然,拒絕是不可能拒絕的,畢竟賺小錢錢呢。
既然自己做不了,那就交給別人做嘛——比如說機器。
XXX
陸柚記得,前世記憶中那未來風靡大江南北甚至國內外的國民女神辣醬要三年後才開始創立,真正建造工廠進行大規模生産更是要十多年後。
之所以記得這麽清楚,還有賴于鋪天蓋地的網絡宣傳,因為有段時間那個國民女神辣醬陷入了輿論和經營危機,廣大吃瓜同胞們紛紛出動,扒了不少真真假假的所謂內幕。
陸柚對于那些派系鬥争不感興趣,倒是對國民女神辣醬的發家史印象深刻。
畢竟比起三分真七分假的各種捕風捉影的豪門(bushi)恩怨,這可是上了某百科的科普真實性要大得多了。
據說這款被親切稱為國名女神辣醬的品牌正是八十年代創立的,只不過最開始只是家人的小作坊,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開始規模化地生産。
陸柚這會兒并不知道為什麽中途要經過十來年的醞釀,他只是靈光一閃覺得自家做的下飯醬是并不輸于國民女神辣醬的美味,想着應該可以先下手為強。
說不定未來大家念叨的就不是什麽國民女神辣醬,而是國民小……哥辣醬?
哈哈,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只不過現實先潑了陸柚一頭的冷水。
原來是國內當下的食品工業主要以糧食生産加工為主,技術十分落後。
那些食品加工廠基本上還在以傳統的手工操作、作坊生産為主。
僅在沿海一些大城市,有少量實行工業化生産的食品加工廠,但那些加工廠裏所用的設備全都是國外進口的機械。
國外的機械昂貴不說,修理也又貴又麻煩。
可以說一直到五六年前,國內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專門生産食品機械的工廠。
雖然現在情況不至于如此困窘,然而以當下的國情來看,那些食品加工廠都是以面粉、糧食等為主,像是陸柚想要的做下飯醬的食品生産線,高晉年跑遍了羊城和鵬城也沒找到合适的。
也是經過這一遭,陸柚才知道原來他曾經前世已經習以為常的食品加工、塑封密封這些工藝技能,在當下這個年代還都是稀缺的存在。
其實還有高晉年沒能知道,陸柚也不知道的是,這種情況還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一直要持續到好幾年後,随着外資的增多,國內才會出現井噴式的外商獨資、合資等形式的食品加工企業。
直到有了這些先進的食品生産工藝技術引入,在提升食品機械工業水平的同時,國內的技術人員才能近距離接觸大量先進的食品機械,從而學習并超越,并在此基礎上,推動全國第一輪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工程狂飙突進,從手工制作大跨步開始邁向機械化和自動化。
甚至他前世大名鼎鼎的某幹媽品牌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崛起并席卷全國,也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國內的新一輪運用到小規模糧食、食品加工廠的機械設備才更新換代,而不是用被國外淘汰下來的龐大老舊設備,所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讓個體戶私人企業也有能力去進行機械化的流水線制造,并得以迅速擴大食品生産規模。
XXX
不管是什麽原因,在高晉年帶回來暫時無法實現他的工業生産的消息後,陸柚也只能暫時放下食品加工廠的念頭,順應當下的“潮流”,準備從私人小作坊做起。
至于做下飯醬的小作坊找的人手,陸柚也打算“任人唯親”,之前就在小飯館幫忙過的桂芬嬸還有她的大兒媳婦,還有兩個高晉年之前有來往、沒穩定工作但是人品又信得過的人,攏共四個人。
高晉年的那兩個朋友因為是壯小夥兒所以就力氣活多幹一些,主要負責前期的材料該清洗的清洗、該切丁的切丁,還有最後成品搬運的工作;桂芬嬸和她的大兒媳婦畢竟是在竈臺邊更熟悉一些,就做熬制、灌裝的工作。
至于最關鍵的材料配比還是得陸柚自己來。
好在現在的小飯館主要是走蒸菜和麻辣燙的路線,炒菜反而不多,陸柚便将小滿升級為店長,将小飯館的日常交付給他,自己則成為機動人員,在熬制下飯醬結束了就來小飯館搭把手。
不過在此之前,下飯醬的盛放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先入為主的印象,陸柚第一個反應就是玻璃罐裝。
事實上這也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那種類似于八寶粥、豆豉魚的鐵皮易拉罐類型,現階段市面上都還沒有做這個的工廠,陸柚記得那種璐璐八寶粥和哈哈八寶粥在他小時候都還是很稀罕的,估計現在往前推個十幾二十年民間估計還沒有。
更何況還有個問題就是這種易拉罐必須要專門的機器才能嚴絲合縫地密封,因此首先就被PASS。
剩下的袋裝和塑料瓶,先不說密封性能,當下的塑料能不能長時間裝食品,陸柚都不敢保證。
雖然不是專業學習過,但當時高中知識也有說明塑料袋子和油都屬于有機物,相似即相溶,油是可以溶解塑料的。
雖然在如今的條件下基本上沒多少人關注所謂的食品标準、食品安全等,也沒有黑紙白字的明文調例規定,但小心駛得萬年船,陸柚也只能盡量保證自己用材新鮮、用工衛生。
萬一他以後做大做強了,也避免黑子以此作為攻讦理據。
至于多大多強,就且看以後吧。
玻璃罐裝倒是已經有相對普遍的工廠,只不過在當下也不是唾手可得。
陸柚之前自己用的玻璃罐就是吃黃桃罐頭留下的,後來小飯館的客人來買,基本上都是自帶盛放的容器——畢竟陸柚要賣出去的話玻璃罐也要算錢,一般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人家還是舍不得花這個錢。
但這種方式無法在貨車司機那邊運用。
畢竟車子就那麽大,而且還一直在路上跑着,一路颠簸,如果不能蓋得很嚴實萬一一個拐彎甩尾一個石頭颠簸,那碗裏盆裏的都灑一車子。
不過玻璃罐雖然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按照貨車司機們吃下飯醬的速度,買起來頻繁了也少不得肉痛。
再考慮到貨車司機們畢竟人數有限下飯醬的z “主戰場”還是得定位在普通收入水平的家家戶戶,最終陸柚和高晉年商定一個以舊換新抵扣的買賣方式。
即如果用吃完的空玻璃瓶再來買的話,可以每瓶再便宜一角錢。
就像陸柚前世的小時候那種玻璃啤酒瓶回收的操作一樣。
他記得小時候那種綠色的玻璃啤酒瓶回買給小賣店也是有五角錢的呢。
XXX
“那為什麽不能讓他們直接帶着空玻璃瓶來,然後我們現場給他們舀到玻璃瓶裏呢?”高雪婷在幫忙灌裝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疑惑。
按照她的理解,拿着玻璃瓶來抵扣和直接只賣下飯醬給顧客,實際上得到的價格是一樣的。
“這可不一樣。”沒等陸柚解惑,高雪萍先開口了。
“假如玻璃瓶的成本是四角錢,那麽我們拿1000個,就可以和老板商量少兩分錢一個,如果我們能拿2000個,就有底氣和他們談判再少一點……”
得益于這幾個月和金鑫制衣廠的合作,讓高雪萍積累了不少經驗。
尤其是夏裝,因為羊城鵬城的夏季比較長,再加上之前春裝打開了一點局面,所以夏裝高雪萍又多加了幾萬件。
因為數量增加了,自然成本又可以降低一些。
陸柚點頭:“是有這個原因,不過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降低和轉移風險。”
高雪萍:“降低……”
高雪婷:“和轉移風險?”
陸柚很樂意用前世的那點兒小經驗抛磚引玉:“如果是讓他們自己拿着吃完了下來拿玻璃瓶裝,那我們就得随時備着新鮮的下飯醬。我們本來就做得大量,可這并不意味着每天都有固定的顧客來購買,所以必定有一部分會因為儲存而損失。可如果我們直接熬好了後裝好一瓶瓶的下飯醬,那麽分裝密封之後,下飯醬的保質期就會延長很久,在此期間顧客們拿着之前吃空了的玻璃瓶來,我們直接帶着未開封的密封玻璃瓶下飯醬給他們,不僅顯得幹淨利落,而且[未開封]還可以作為感覺無污染染的賣點。”
高晉年也在一旁補充:“分裝到玻璃瓶裏密封,不僅你們柚子哥輕松不用時時刻刻去做醬,而且也方便我跑長途的時候去推銷——說是可以玻璃瓶抵扣現金,但玻璃瓶本來就易碎,而且還可以盛放其他的食物,所以真的能拿着來抵扣的不到七成。”
這是高晉年從黃桃罐頭上統計來類比的數據,更何況他們這個下飯醬的玻璃瓶是圓柱形的,比圓乎乎矮胖矮胖的黃桃罐頭要更适合放東西和夾出來,用處更大。
畢竟他們剛拿回來的時候,桂芬嬸就愛不釋手,掏錢買了好幾個空罐子拿回去。
這種罐子先說市面上買不買得到,就算有,價格也不會比他們拿批發價的便宜——畢竟按照顧客們一個空玻璃瓶可以抵扣一角錢的價格來說,這增加扣減下來,不就相當于他們一角錢就買到了個挺能裝的玻璃瓶了嘛!
我已經開始上班了,今天下午下班了還接待了兩個朋友,陪着他們繞公園走啊走,從七點鐘一直走到了十點公園閉園!
因為是招待客人嘛,也不好意思說我要回來碼字你們趕快回去,所以只能舍命陪君子,回來了之後就使勁寫,寫到現在……哎,沒有存稿好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