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14

1981-14

因為這會兒土地承包責任制度才開始推出,并且剛推出來不是強制執行,所以有些謹慎小心的地區就還在觀望——陸柚和高晉年他們去定辣椒的這個縣就是這種情況。

一共有近二十個生産大隊,但是率先嘗試土地承包的只有四個大隊。

不巧的是,陸柚和高晉年他們要買的那幾種辣椒就在剩下那十六個還在沿襲集體工分制度的大隊之中。

雖然之前有市裏的報紙采訪過陸柚,但因為當下這個時代信息傳遞不發達的原因,林城人還并不清楚陸柚的“名氣”,不過問題不大。

因為國家允許了私人個體戶的存在,對于陸柚他們來買辣椒并沒有遭到村民們的拒絕,只是因為種植辣椒的那幾個地區還走着集體工分制度原因,村子裏大部分土地都是用來種可以填飽肚子的莊稼,像是辣椒這樣的現階段只是用作調味料的存在數目并不多。

索性因為林城人也都愛吃辣,所以雖然每家每戶種植的辣椒不算多,他們還要自留一部分自家吃,可家家戶戶加起來,也就基本上還能滿足陸柚他們現階段的需求。

也就是,陸柚原本以為自己是會和一戶或者兩戶人家做辣椒買賣,結果最後卻成了和兩個村子做辣椒生意——畢竟他需求的不止一種辣椒,而不同村子的地理環境不同,長出來的辣椒品種也不一樣。

總而言之,最後合同簽訂了,自然得好好吃一頓慶祝慶祝。

畢竟根治在國人細胞裏的美食基因是無論在什麽年代都不會消磨的,更何況一個陸柚是來自未來幾十年後美食文化相當發達的時代,一個高晉年是民間大廚對食物的熱愛也是相當高的。

所以對于兩個村子的熱情,兩人并沒有婉拒,反而很熱情(主要是陸柚)地說要嘗嘗當地特色美食。

這可把兩個村子負責招待的人給聽得下巴都要擡起來了——自家的吃食被別人認可并期待,可不是一種榮耀嘛!

于是他們便商量着一起做東帶陸柚他們去市裏的國營飯店搓一頓——之所以選擇市,也是因為這兩個村子都不在一個縣,若是去某個縣的國營飯店吃另一個縣估計都不會樂意。

雖然他們都是林城下轄的縣城,可縣與縣之間也是有區別的好叭。

所以為了公平起見,就再往上去市裏的國營飯店,這樣兩邊的特色美食都能上桌。

XXX

酸湯火鍋,是其中一個村子裏的特色菜,也是家常菜,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湯底的酸度、肉的質量還有靈魂蘸水,哪怕每一樣只有細微的差別,組合在一起也會讓口感大有不同。

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很好吃。

這年頭的國營飯店雖然又要錢又要飯票服務态度還很一般,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味道是很出色的。

畢竟這年頭能進國營的,還是幹餐飲的,沒點掌勺的硬功夫,那是什麽關系都不好使的。

就比如說這酸湯火鍋,光是一頓上來,高晉年看到那湯一片金黃,嗅到空氣中濃而不烈、辣而不燥的酸香味,便知道這味道差不到哪裏去。

因為肉類吃緊,所以村民們做酸湯火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素鍋,像是什麽小根蒜、蒲公英、折耳根、和麻葉、鴨腳板、灰灰菜、魚香菜……反正只要有酸湯還有蘸水,就算煮的是狗尾巴草也好吃!

話雖這麽說,能有肉加入其中自然還是錦上添花,畫龍點睛。

畢竟誰能抵抗肉的魅力呢?

左右陸柚他們先買了一批辣椒,給他們兩個村子帶來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所以在請客這方面他們也相當大氣,不僅加了肉,還有一盤是牛肉。

陸柚也好久沒吃牛肉了。

一來是不管是落霞村還是瀾江縣都沒有吃牛肉的習慣,葷肉基本上是豬肉、雞鴨魚或者兔子,羊肉都很少;二來就是牛肉可不多見,至少現階段想吃都沒有賣牛肉的。

就連高晉年以前做廚師給人做壩壩宴,也很少接觸到牛肉。

但這并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牛肉好吃。

在當地人的安利下,陸柚和高晉年按照他們推薦的吃法,先把白胖胖脆生生的豆芽下到煮滾的酸湯鍋裏——據說是因為豆芽煮湯及火鍋會有一種特別的鮮味,尤其是有肉在的時候,先煮豆芽再放肉,可以去掉肉類大部分本身的腥味,突出肉的鮮美。

豆芽下鍋之後,一桌人的筷子不約而同地先朝着牛肉下手。

這年頭可不興什麽好吃的留到後面慢慢品味,物資的緊缺讓大家養成了要麽吃不到就不吃,要麽吃得到就先把好東西吃掉的習慣,陸柚受大環境影響自然也是如此。

什麽?牛腱、牛腩、牛柳、牛排、眼肉……不同部位的口感不一樣?

哈,能吃得到牛肉就不錯了,怎麽可能還挑剔部位,自然是國營飯店裏提供什麽就吃什麽。

牛肉其實是本地老黃牛肉——是那種已經完全不能再幹活而老死的牛,這樣的肉自然沒有多鮮嫩,但這市裏的國營飯店大廚刀工好,肉片切的很薄,所以哪怕是老黃牛肉也并不太影響口感。

牛肉下鍋燙個十秒鐘就可以撈出來,在酸酸辣辣的蘸水裏滾一圈之後變得酸辣爽口,滿嘴肉香。

甚至因為需要多在嘴裏咀嚼幾下,更能品嘗到獨屬于牛肉的特殊香味兒。

肉不多,吃完了就開始燙菜,除了這個季節的應急蔬菜外,還有鮮豆腐、豆泡、千張、豆皮這些。

當地的酸湯是用谷物發酵的,比陸柚他們那兒的酸湯要更加醇厚,再加上本地特色的野生小番茄,增添了一份屬于蔬菜的清爽,又因為燙了肉,就算是燙菜味道也不輸肉類的美味。

吃到後面的時候,這酸湯舀到碗裏都是一道美食。

事實上當地人吃酸湯火鍋也是這樣,吃到最後連湯也會喝得涓滴不剩。

另一個村子的特色菜其實也在酸湯火鍋裏出現了——那就是豆皮。

這個村子選用本地特産豆子為原料,需要用村子裏的那口水井裏的水浸泡,還要十分耐心地注意時間、火候,才能纖薄而不失彈韌,吃在嘴裏口感嫩滑細膩,且不易斷裂的豆皮。

也因此這個村子裏的豆皮在當地及周邊地區備受青睐,普通廚藝的就直接切塊或切絲涼拌,專業點的就可以用來做成素雞素鴨,還有的省油的就直接在炭火上燒烤——這種豆皮因為足夠彈韌和嫩滑,不會變得幹巴巴,反而會鼓出一個個細密的小泡泡,屆時在撒上辣椒面丢點折耳根泡蘿蔔丁和蔥花裹起來,就能香得人口水長流了。

當然,像是陸柚他們這樣,直接将豆皮切成長條在酸湯火鍋裏煮也是另一種美味。

這豆皮完全俘獲了陸柚和高晉年的心,尤其是高晉年,他在外跑長途運輸的時候,出現肚子有點點餓了但還不到吃飯的時間或者就純粹是嘴巴寂寞了的情況,這時候就正需要嚼點能讓舌頭和牙齒都“忙碌”起來的零嘴。

只可惜這豆皮做起來費時費力,再加上村子裏還實行的生産隊集體勞作的模式,也就過節的時候人悠閑了,村子裏才會做一批,就像是香腸臘肉那樣。

今年過年做的除了留給自家吃的,其他的都賣給了供銷社——國營飯店賣的豆皮也是從供銷社那裏轉了一手的——就算想要大批量地提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後只有他們自己各家各戶又擠了點給高晉年湊了個三五斤。

最後陸柚和高晉年滿載而歸——裝滿了上百斤辣椒和林城特産的那種。

畢竟這年頭的人也難得出遠門一次,哪怕林城距離他們省相鄰,但按照當下的交通環境也要搖搖晃晃十多個小時,陸柚他們帶來的這些東西,除了留着做生意用外,也會給親朋好友們各送一點,除此以外,若是還有人感興趣也可以做一點小買賣。

反正高晉年這種“代購”的小生意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有了足夠的辣椒,陸柚的下飯醬小作坊就馬不停蹄地運轉起來了,畢竟有了之前的推廣,下飯醬已經有了回頭客,再加上新的被吸引的客人,導致這段時間已經有不少人對下飯醬翹首以盼了。

XXX

這一年陸柚他們忙着開拓新市場,每個人都忙得腳不沾地的,就連放暑假的時候高雪婷在寫完作業之餘都被抓了壯丁。

來找高雪婷一起做(wan)作(shua)業的薛佳佳見到之後也撸起袖子湊個了熱鬧。

還別說,她雖然是嬌生慣養,但并不是不能吃苦,只要自己願意去做的去學的,還是能做得不錯。

陸柚自然不可能讓小朋友們做白工,除了按照他們的工作量結算了“工資”,還在暑假結束前幾天安排了一趟省城之旅,可把四個小朋友給開心得嗷嗷叫。

薛佳佳雖然家境不錯,但她還從來沒有去過省城——畢竟她還是個初中生呢,沒有人帶着她可沒本事自己出去浪,而她爸爸媽媽的工作又忙得很,能在寒暑假的時候回老家一趟和親戚朋友聚一聚就不錯了。

雖然是貨車去省城,可這年頭誰會嫌棄這個!有車坐就不錯了!更何況一起的是自己的好姐妹和她的家人,也都是自己熟悉的人,無論是安全還是樂趣都有大大的保障,就連薛佳佳的父母在得知之後也沒有特別擔心。

陸柚:啊不是,這年頭養孩子都這麽糙嗎?

吐槽歸吐槽,其實當下的情況就是這樣。

甚至在陸柚前世小時候這種情況也差不多。

那個時候因為長途車票依然又貴又難買,但是放暑假的時候在外打工的父母想念留守在家讀書的孩子,就會拜托親戚幫忙順路帶着孩子去坐汽車坐火車帶着上路。

那個時候通常都是小孩兒的家裏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幫忙把孩子送到車站,然後負責的兩個大人帶着三四個小孩兒——大的可能十幾歲,小的甚至只有兩三歲——再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擠上車。

上車之後大人就要在車上警醒一點輪流看護着,保證至少孩子們一直都在眼皮子底下,一直要堅持到漫長的旅途結束,由各家小孩兒早早地等在車站外接人的親生父母接到手,才算是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那時候帶着小孩兒看護二三十個小時的車程都是基操,更不用說高晉年開車去本省省城的話,也就六七個小時——還沒有高晉年平時去河東省那邊運煤要開的單邊時間長呢,完全在能力範圍之內。

而且薛佳佳的哥哥現在還在首都讀書,他們夫妻倆已經提前打了電話讓兒子準時去接人,薛佳佳也是個半個大姑娘了,所以薛佳佳的父母相當放心,甚至還覺得挺麻煩陸柚他們的,畢竟自家丫頭還挺鬧騰的。

或許正是知道自家女兒的本性,所以對于能好好“管住”薛佳佳并帶着她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高雪婷,薛佳佳的父母很是喜歡,連帶着愛屋及烏的高雪婷的二哥高晉年也入了薛佳佳爸爸的眼。

薛父并不是個徇私枉法的人,但也不是個死板之人,更何況,陸柚他們也并不是那種扶不起的阿鬥,而是新時代敢想敢做的新青年,正是他欣賞的那種積極奮鬥的年輕人。

既然如此,于公于私,在權限和規則之內讓年輕人少走點彎路也是順口一句話的事。

更何況,看着高家人他們一個個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的樣子,薛父其實也很期待,看他們能走到哪個高度。

裸更的我來了,晚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