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雷公根和生地水
第2章 雷公根和生地水
不多時,經理悄聲走到陳挽身邊,萬分抱歉說:“陳先生,不好意思,後廚說那批越南邊口的芒果因為臺風滞飛,楊枝甘露和布甸班戟都做不成,飯後甜點換成紅豆湯可以嗎?”
都是非常典型的粵式甜點,陳挽想了想,低語幾句,經理點點頭匆匆離開。
臨近晚宴尾聲,卓智軒仍未見陳挽有動靜,恨鐵不成鋼,親自端了酒杯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有時候覺得陳挽很聰明,有時候又很笨,人後緊鑼密鼓事無巨細張羅一大出,還不如直接站到人前講一聲久仰。
旁邊的人都看過來,殷勤同卓智軒打招呼,卓智軒不走,陳挽沒辦法,只好也端了酒起身,跟他過去。
陳挽以為像銀河一樣的距離,其實很短幾步就到了。
卓智軒領他走過去時,趙聲閣還在同沈宗年講話。
沈家的博彩業在海市一家獨大,家族也同趙家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等他們聊完了,卓智軒才說:“聲閣,這是陳挽。”
趙聲閣這個晚上聽過太多這樣的引薦或自薦,千篇一律的漂亮臉蛋、旗鼓相當的顯赫家世和殷切恭敬的笑容。
他不甚在意地擡起頭,看了陳挽一眼,禮儀性舉了舉酒杯,算是打過照面。
目光鎮靜,未多停留一秒。
陳挽不意外,也舉了舉手中高杯,恭謙禮貌問候了一句“趙先生”便不再開口,連自我介紹亦不多餘一句。
也說不上特別失落,趙聲閣見過的人太多,陳挽不是最好看的,也不是最特別的。
以前上學的時候就很多人給趙聲閣寫情書,趙聲閣當然不會像無腦小說裏的主角一樣撕掉或是扔了,他的家教和涵養都不允許。
Advertisement
相反,據陳挽所知,趙聲閣其實是個非常有禮貌的人,但邊界感很強,會得體跟你說謝謝,然後拒絕。
這些人,大概他誰也不記得。
比起能不能給趙聲閣留下特別的印象,陳挽反而更關注對方手邊那杯涼茶。
已經見了底,可見還算稱心。
稱心就行了。
海市地處熱帶,終年盛夏,氣候燥熱,飯後甜點沒有了,他便叫經理去附近的巷角買老涼茶,雷公根和生地水,清心下火,意外受歡迎。
太太小姐們都以為是餐廳推出的新品,喊了好多次續杯。
陳挽不欲多留,倒是坐趙聲閣右手邊的譚又明随口和他說話:“阿挽,明日打保齡球吧,正好我要帶聲閣看一看明珠大橋。”
明珠大橋,海市地标,是本市第一座跨海大橋,連接澳嶼、香島,寸土寸金。
項目是內地紅頭招的标,趙家和譚家合作引的資,兩家與內地一向聯系緊密。
這是一塊海市當局一直啃不下來的硬骨頭,當年還是趙聲閣帶隊去談判。
彼時受金融危機影響,特區市場陷入僵局,與內地的經濟交流往來減少至近十年來最低值。
明珠大橋的啓動是響應內地拉動內需優惠扶持政策的第一個項目,此後,兩地往來逐漸回暖,海市經濟複蘇,因此明珠大橋不但具有經濟意義,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它是一種象征。
不過在這個項目三輪斡旋磋商談成後,趙聲閣便即刻飛了國外,後續交給了譚家,直到最後建成剪彩開放使用的吉日趙聲閣也沒有出席。
陳挽微笑着回應譚又明:“荷裏公館正好在大橋對岸,可以等後日臺風過去了順便去那頭打球、露營,景色很美。”
“噢對,這鬼天氣,”譚又明罵了一句,“還是你想得周到。”
陳挽笑笑,沒說什麽,少爺們負責心血來潮,他負責部署和善後,天氣、地理、各人喜好皆自在胸壑。
沒什麽要說的了,陳挽不想留在這兒太久讨嫌,朝幾人虛舉了下杯:“我去讓經理再添些茶,各位慢慢。”
卓智軒再次恨鐵不成鋼,平日那樣長袖善舞的一個人到了真槍實彈的時候竟沒有進行一分有效社交。
陳挽這個人,若想要誰喜歡上他是很容易的,端看他想不想。
不過這裏頭不包括趙聲閣。
趙聲閣看了看盅裏的涼茶,又看了眼正在朝陳挽揮手拜拜的譚又明,沒說什麽。
譚又明眼神無奈,低聲道:“他沒問題。”
趙聲閣靠着椅背,噙了口茶,不置可否。
譚又明和他認識了這麽多年,有些時候也還是沒能完全摸透他,小時候就少年老成高冷寡言,這些年越發不動聲色。
海市門派林立,他們這個圈子從小到大确實都沒進過什麽人,可陳挽人是真的很不錯,能力、人品、性格,譚又明只得求助地看向旁邊的沈宗年。
一向金口難開的沈宗年也低聲說了句沒事,盡管語氣并不帶什麽感情。
趙聲閣本來也只是出于本能地例詢質疑,但一下子譚又明和沈宗年都跳出來為這個人做擔保,那就很不簡單。
不過趙聲閣也無所謂,挑了挑眉:“我又沒說什麽。”
譚又明:“……”這麽多年,和趙聲閣說話沒被氣死是他命大。
散場,陳挽提前叫人泊車到門口。
出了室內,山腳下海浪的怒吼更清晰,檐下雨珠成排,夜裏海風也勁,吹落山間許多開在夜裏的白色杜鵑和吊鐘花。
陳挽出來時沒拿外套,海風把襯衫吹得落拓,顯出纖細的一截腰身和削直的肩膀,像夜雨中的一杆竹。
有人從他後面出來,不需要回頭,鼻子和耳朵可以為他辨認出那是誰。
陳挽脊背稍微挺直了些,頭低半分,讓到旁邊,幾乎隐到夜色裏。
趙聲閣沒看見他,徑直越過,一手挽着外套,一手拿着手機在打電話,聲音很沉。
門童将鑰匙交給幾人各自的司機,陳挽聽到譚又明對自己助理喊:“直接去桂蘭坊。”
海市最大的銷金窟。
已經挂了電話的趙聲閣低聲說了句什麽陳挽沒聽清楚。
心尖仿佛被只螞蟻踩到一根神經,一點點酸軟,不多,他安靜地撐傘目送。
譚又明從車窗伸出頭來招呼陳挽一起過去玩樂,陳挽溫和一笑,如風雨如晦中的一盞盈燈。
“下次吧譚少,還有好多賓客沒走。”
譚又明也随得他。
陳挽站得筆直,那輛被卡宴和賓利圍在中間的黑色邁巴赫絕塵而去,直至隐入電閃雷鳴的烏雲之中。
陳挽眨眨眼,“啪”一聲收起長柄黑傘,轉身,重新邁入燈火輝煌的名利場。
“仙鹿”過境時間不長,到第三天已有雲歇雨停之勢,陳挽大清早就被召回老宅。
距離他上一次去那邊已經有兩個月,加之心不在焉,在山腳拐錯了道,近十一點才到。
二房三房的人都在,表侄、堂親、舅老爺,烏泱泱一堆人,圍着陳太打麻将,另外還開了兩桌打橋牌的,熱鬧得很。
陳挽掃了一眼沒見宋清妙,直接走上三樓偏房。
主位的陳秉信沉着面色,杵了杵拐杖:“不知道叫人?”
陳挽就停下腳步,朝下邊的人很平靜地點了個頭,用粵語說:“早晨。”
這時牌桌上的人才看到陳挽——四房的私生子一向是最沒存在感的。
此時他站在一半的紅木旋梯上,居高臨下又低眉順耳,看起來有種反差的詭異。
不過陳挽自小就風邪,連風水大師都說他是三代裏最命兇克根的,又有那件事,陳家把他放在精神病院關到十二歲才放出來。
大家都在摸牌,沒有人應陳挽,他就徑自提步上去了。
三樓的偏房很窄,因為是頂樓,受海市常年潮濕的天氣影響,白牆已斑駁,有些滲水。
陳家的主人幾乎都住二樓,只有宋清妙住這一層。
因為她并非“明媒正娶”,是輾轉跟過海市諸多富商後,使了些手段留下陳挽,陳秉信甩不掉了才把她帶回來的。
陳挽敲了門,裏頭傳出一陣窸窸窣窣的動靜。
“誰?”
“我。”
鎖開了,門後探出一個頭:“寶寶。”
陳挽習以為常,輕輕“嗯”了一聲,側身進去。
年久失修的木地板發出吱呀聲響,應該是有幾天沒清掃了,落了層灰,邊也卷起來。
因為天氣和采光不好,屋內光線很暗,頭上的吊燈燈光慘淡,照得脫漆佛龛上的觀音神像面容有些詭異和扭曲。
梳妝臺上大喇喇攤着幾個空的寶珠盒。
陳挽記得上個星期約她出去吃飯才給她帶了一套Tiffany,是沒上市的拍賣品,他托人拍的,因為拍賣行都沒有給他入場的邀請函。
而且每半個月約她吃飯都會給她轉一次錢,數額都不算小。
陳挽微垂着頭看向那堆珠寶,抿了抿唇,輕聲說:“你不是說你以後不去了嗎?”
宋清妙有些無措地嗫嚅了一下,拿起擱在煙缸的細煙放進嘴裏,就這麽在金佛像面前抽起來,并不怕被佛祖怪罪。
煙灰缸裏的煙蒂已快要滿出了,沒有清理。
“曹芝克扣我的分紅嘛,廖柳又在牌桌出千騙走我一套Bulgari,我氣得瘋了要殺人。”
她不是本市人,是被賣到這邊來的,說話始終帶着江南吳侬軟語的腔調,跟兒子說話也有種少女的天真和撒嬌。
宋清妙很懊惱的樣子,将手肘擱在梳妝臺面,撐着頭,橢圓描花銅鏡照出清瘦曼妙的身形。
她是非常不顯老的骨相,杏眼,珍珠牙,唇珠豐潤,妩媚又純雅,即便這個歲數一頭長黑直也一點不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