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3
第4章 3
3
“您從哪兒找到他的?”女助理邊替達隆整理書桌上的文件邊問。她沒想太多,順嘴一提罷了。
達隆聳了聳肩,笑起來, “從一個罪惡又落後的地方,也是我的發源地。”
女助理沒有跟着他笑,她盯着達隆,審時度勢了一會兒,決定擺出聆聽姿态。
達隆歪斜着嘴,先從他少年時期的那個冬日夜晚講起,講他如何同父親一道,替一匹母馬接産,至今還能回想起空氣裏,糞便、羊水、血混雜在一起的腥味。可世事難料,父親并沒有把農場留給他,反而留給了他的兄弟,他咽不下這口氣,負氣出走,一晃而過四十年,其中波折難以簡述,他才回到曾經的出生地。正是在那兒,四年前,他為了收購家族農場,遇見辛戎。
他的這次收購計劃,并不順利,律師向他反映,他的兄弟弗蘭克在竭力拒絕,盡管他開出的價碼足夠誘人。他幹脆親自動身,前往肯塔基巴黎鎮,重返暌違許久的故鄉。
弗蘭克沒有讓他吃閉門羹,迎接卻也不能稱為熱情。他在晚餐時,拿出合同,重申了自己的主張。當然,弗蘭克說了堅決的“不”,他們臉紅脖子粗地争執起來,最後不歡而散。
夜色降臨,他在農場裏瞎走瞎晃,不知怎地走到馬廄,昏頭昏腦地進到其中一格,發現那裏有人。
破舊的馬鞍挂在木制牆壁上,一股刺鼻的潤滑油味在四處亂竄。中央放着一張簡易鐵床,床上只有一張起球的毛毯,旁邊有個木架,上面擺放着極簡單的生活用品。燈泡裸露挂在頭頂,直射出光線,光線四溢搖晃,照出貧乏、簡陋的現實,一個瘦削高挑的人影,包裹在這片慘淡裏。
那人影轉過身來,露出年輕的面龐,與他對峙。
他在想,這是一張該出現在大熒幕上的臉,多上鏡啊。他不該埋沒在這裏,與一無所知的農夫們為伍。
誰?你是誰?男孩正在塗抹幹裂的缰繩,停下手中的活,向他發問。
他忽然想起來,弗蘭克拒絕自己,找的其中一個借口,就是要為那死翹翹的兒子的混血雜種,留下一點家族基業。那本來無依無靠的小雜種,也在這腐朽農場裏,占了一份。
他報上自己的姓名。
男孩開口,我聽爺爺說了,你要買下這裏。
Advertisement
你還知道我些什麽?他輕蔑地笑了下問。
男孩繼續道,你是爺爺的弟弟,對嗎?整間農場的人都說你是一名黑心商人,罔顧親情,利欲熏心,你現在回來買下農場,不過是想報複你的親人……不,也許你只是因為你死去的父親而遷怒于剩下的人,他懲罰了你,将你趕出了這片土地。
他愣了愣,随後譏笑起來,笑得肩膀聳動,還自發鼓起掌來。掌聲與嘲諷無異。男孩對他這套行為并不感冒,面色不改,在昏黃的燈光下像一尊雕像,有他自己的意志,美麗而無情。掌聲停止後,他問男孩,你相信他們說的嗎?
你是怎麽成功的?男孩不答反問。
他雙手一攤,一副“這是多麽簡單”的表情。他告訴男孩,感受恐懼,用恐懼去折磨他人,讓他人臣服于你,你就贏了,贏家征服世界。
你個馬基雅維利主義!*男孩直言。
你要知道,你身上也有蓋恩斯的血,也許,你會跟我一樣。他對男孩說。
辛戎沒有否認,他盯着這個傲慢的老家夥,在想,他們大概都很偏執且現實主義,不會去在意他人看法,只按自己的風格行事。
不久後,他還是如願收購了農場。找當地政府勾結,耍了點手段,以某些冠冕堂皇的環保名義,出具法律文書,逼迫弗蘭克,不得不出賣所有權。
簽署完合同那天,他在農場的河邊,再次碰見了辛戎。
他站在高處觀察。辛戎在河邊洗腳,然後用襪子擦幹腳,再認真系帶,穿好靴子,起身,腳後跟往地上磕了兩下,就像他小時候、父親教他的那樣。大概蓋恩斯家族的每一員,都會被傳承這個小習慣,仿若一種家族标記。
辛戎也看見了他,竟然徑直向他走過來。他皺起眉頭,發現辛戎步伐有些奇怪,像個瘸子。
他向辛戎打招呼。
辛戎說“嗨”,回他一個漫不經心的笑。
你沒收到弗蘭克的禁令嗎?還敢過來同我打招呼?他問。我可是你爺爺口中十惡不赦的魔鬼。
辛戎與他并肩站立,目光放遠,不知看向哪裏,十分專注。
農場早就是一具空殼了,辛戎說。堅持留在這裏,又能有什麽用呢?守住這些生鏽的農具和破敗的回憶嗎?現在他們有了錢,再加上養老金,可以去城裏買最好的公寓,再也不用為牛和馬生病發愁,再也不用反複地修那早該換掉的除草機,再也不用驅車兩個小時去超市,輕而易舉就能過舒适的生活,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你可真無情。他評價。
辛戎沒有接茬,低下頭,用靴子底劃拉地面,抹平了腳下的沙石。
靜默許久後,他想從這尴尬中抽身,預備告辭,辛戎忽然開口了。
我怎樣才能像你一樣,擁有你擁有的一切?
他以他一貫愛用的方式,輕蔑地笑了起來,孩子,你想成為我?
他挺直脊梁,舒展開肩膀,想要把身旁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蛋雜種比下去。
沒門,他媽的癡心妄想。他大聲道。說完,他就邁着雙腳,頭也不回離開了。
可這“離開”并不充分,因為,半年後,他就食言,帶辛戎來了紐約。
他決定,要從頭開始,教一個擁有一半東方血統的野蠻小子,成為最體面的、真正的美國人。
作者有話說:
希望大家能評論、海星。謝謝。
*馬基雅維利主義——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于世,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也因之成為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它通常分為高馬基雅維利主義和低馬基雅維利主義。高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個體重視實效,保持着情感的距離,相信結果能替手段辯護。低馬基雅維利主義易受他人意見影響,闡述事實時缺乏說服力。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比低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更願意操縱別人,贏得利益更多,更難被別人說服,他們更多地是說服別人。但這些結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調節。(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