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結束
結束
荷花節次日便是返程日。
七天時間一晃而過,然而在南巷的時光,似乎都被沉澱得緩慢。
在最後幾天裏,劉教授時隔多年再次得以重新進入吳氏宗祠,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拍照讀碑緊急記錄,可謂是流連忘返。
各組同學們的考察也逐步步入正軌,在綜合了實物遺跡、口述訪談等資料後,考察報告終于初具雛形。
帶隊的兩位老師把田野考察的總結會定在了最後一天中午,下午開完會,在南巷用過最後一頓晚飯,衆人就将返程。至于更細致的考察報告彙報和田野經驗分享workshop則留待同學們回校後進行更細致的總結梳理之後進行。
由于總結會在中午,還剩下最後半個白天的自由活動時間,白蓮決定趁着這個機會再去吳家祖宅看一眼族譜。雖然短短幾個小時并不足以完成資料檢索和分析,但至少可以拍照留存一些材料,證明本族的考察有關考慮到族譜相關的材料使用。
再次熟門熟路地穿過集市,來到那座隐于繁華街市上的莊嚴大宅。難得在白日見其全貌,厚重而不知材質的木質門廳在陽光下顯出獨特的光澤。
高冷早已站在門前等候。
白蓮和他對視一眼,不再多言,兩人便一起穿進宅門。
大宅內靜寂無聲,陽光從花窗投射而入,在地面上浮動着光影。
“好安靜呀,明明他們呢?”白蓮随意開口,打破了沉默的氣氛。
“這個點,他們還沒起床呢。”高冷毫不留情地揭短,明明如果知道肯定又氣歪了鼻子。
高冷帶着白蓮來到會客廳,華麗的大方桌上擺着一本散發着古舊氣息的舊式裝訂族譜,封面黃皮黑字,上用繁體寫着“南巷吳氏族譜”四個大字。
白蓮小心翼翼:“可以拍照嗎?”
高冷略一颔首,“當然。”
說着,高冷伸過手把族譜拿近擺正,示意她可以直接拍照。
修長有力的手指捏起一角書頁,輕輕翻開了帶着厚重歲月煙塵的古舊族譜。
“洞庭寒山南巷吳氏支譜序一……”白蓮輕輕念出上面記載的文字。
會客廳內,逐漸響起的書頁翻動沙沙聲和小聲交談的低語聲交織融合在一起。
太陽變換着方位,逐漸爬上正午的位置。會客廳的雕花小窗敞開一角,陽光從大廳蔓延進來。
“這本族譜一直保留在老宅裏,主要是我叔舅在保管……”
白蓮低頭認真地看着族譜,高冷站在旁邊,嘴上仔細說着族譜傳承和保存的來龍去脈,眼睛,眼神卻漸漸移開泛黃的紙頁,不由自主地凝視着白蓮在陽光下潔白得接近透明的側臉。
華麗的木質方桌閃爍着流動的淺色光澤,白蓮不經意間擡眼,看到陽光在桌上打下兩個人的陰影,手上一頓,恍然若有所覺。
再從吳氏祖宅出來,兩個人神态各異。
高冷心情愉悅,主動提出要送白蓮回酒店參加田野考察會。
白蓮思考了一下卻是柔柔地拒絕了,“謝謝高冷學長,今天非常感謝你帶我來看族譜,就不再耽誤你時間啦。”
高冷一愣,下意識道:“沒事,我也不是很忙,荷花節也結束了,左右也沒什麽事……”
白蓮卻不說話,只是笑盈盈地看着他。
高冷似乎察覺到了什麽,咽下欲出口的話,“那你路上小心。”
-
酒店會議廳內,同學們齊齊落座。
方老師站在會議廳正前方的臺上,語氣輕松:“同學們這次在南巷的田野考察也已經過去一周了,大家感受如何?”
底下靜了一會,又很快七嘴八舌地讨論起來,不時有同學的聲音冒出來:
“太累了!”
“田野考察好難做啊!”
“很有意思!”
……
等大家讨論夠了感受,劉教授又站上了臺,面帶微笑:“同學們做田野能感知,有感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其實這次帶大家來南巷做田野考察,也有這些考量……”
“我這次來南巷做田野,每天也跟同學們一樣在村裏、田間地頭走着,即使已經對這裏很熟悉了,但是每次做田野,我也總是有新的體會。”
劉教授又談起了A大歷史系在南巷做田野考察的歷史,其中間雜自己做田野十餘年的經驗和感受,底下堪堪小試牛刀的田野新手聽得津津有味,自己親身體會過田野的不易後,對鄉野同樣有了更多敬畏
“……那麽我也很期待看到同學們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劉教授的總結言之有物亦簡短有力,同學們聽得意猶未盡,對接下來自己就要接在劉教授後面發言顯然還未能反應過來。
“這就到我們了?”第一組分享的同學是空間聚落組,走上講臺時還很恍然。
這一組同學先介紹了一番可以在文書資料上找到的有關南巷的空間聚落格局,并繪制了一幅地圖。
同學聲情并茂地介紹了一番資料尋找的不易,随即又話鋒一轉:“我們組調查的主題看起來并不用做很多口述訪談,但實際上要了解建國初期的南巷格局情況,還是少不了詢問當地老人。”
“在這裏,我們要特別鳴謝白蓮同學!她雖然不在我們組,但卻對我們組的成果展示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比如說,這幅地圖就是在她的指點下繪制的……她還幫我們聯系了很多原住民的長輩,我們因此就掌握了南巷一些公共事務格局演變的情況……”
白蓮坐在臺下,沒想到她們突然提起自己。注意到周圍投來的視線,她臉頰一熱,趕緊連連擺手,示意自己沒有做什麽。
然而接下來,也許是第一組打的樣,後面陸續上臺的各個組也都不約而同地感謝了一下白蓮,尤其是信仰組,簡直恨不得頒給白蓮一個榮譽編外組員的獎項。
白蓮從一開始的驚訝、羞澀,到最後楊綿綿代表宗族組上去彙報的時候,她人已經被誇麻了。
當然楊綿綿在臺上又語氣誇張地狠狠表揚了一下白蓮的親和力技能:“我們組的白蓮,有她在,給我們的口述訪談簡直助力了非常多!我們訪談的南巷當地老人,都非常喜歡和白蓮同學交談,我們因此掌握了很多很有價值的口述史料可供參考……”
最後四組同學都結束了考察彙報,劉教授再次回到臺上,他面帶笑意地調侃道:“看來白蓮同學确實對大家的這次田野考察幫助很大呀!”
被老教授這麽一誇,白蓮臉帶熱意:“其實我只是幫大家牽線搭橋了一下,最後能問到有用的口述資料,還是大家的工作做得到位。”
劉教授笑着點點頭:“不過,我也要感謝白蓮同學廣結善緣,我們大家都有機會進了吳氏宗祠。不得不說,白蓮同學好像很有做田野的天賦。這種能夠跟當地人迅速拉近關系的能力,确實是非常适合做口述訪談……”
底下的同學們都發出了善意的笑聲。
臺上,劉教授笑過後,又再細致點評了各組同學的考察分享,随後開放提問和讨論。同學們都感覺受益匪淺,與劉教授又就本族的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分享會的熱烈氛圍一直延續到了南巷的最後一頓晚飯。
在一個據說是吳氏族下的百年老飯店中,大家把南巷的時節美味都細細品味了個遍。
飯桌上,楊綿綿鼓着塞了醋魚的腮幫子,滿足地感嘆道:“南巷真是個好地方,下次還來!”
白蓮給她遞過一杯果汁,微笑道:“确實,下次還來。”
-
天色漸暗,大巴車已候在酒店門口。
同學們收拾好東西陸續上車,白蓮也跟在隊伍中。
白蓮坐在靠窗的位置上,額頭輕輕抵住窗玻璃。安靜的車艙內,旁邊的同學們都已疲憊地閉目養神。
大巴車緩緩啓動,南巷的景色如走馬燈般緩緩在眼前掠過。昨夜蓮花節的裝飾還未撤下,仿佛眼前的南巷小鎮還籠罩在節慶的歡快夢幻氛圍中。
車慢慢從橋上開過,白蓮眼角餘光中閃過幾尾靜靜拴在岸邊的烏篷船。
離岸最遠的那一只烏篷船,似乎是昨夜一起乘過的。
車速漸漸加快,白蓮也疲憊地閉上眼,不再思考。
橋邊,高冷若有所覺地看着那輛A字牌的大巴車駛離南巷,在原地久久未動。
光線昏暗的大巴車上,她也會夢到昨夜那只烏篷船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