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李世民躺在湯池中,惬意地靠在池壁上,難熬的災年總算是過去了,有了後世人對付旱災的支招,哪怕未來一年還是旱災他也不怕了,更不要說史書記載今年是個好年,天下大熟!
熬過了糟糕的一年,李世民打獵的瘾子上來了,作為皇帝如今可不能輕易禦駕出征,總要給臣子一個出頭的機會。
這打獵便成為李世民發洩精力的愛好。
盤算着今年幾月出巡,他突然想到李靖此刻應該生擒颉利可汗了,也就是說他很快能欣賞到颉利可汗的舞蹈了?
可惜這一幕不能在光幕上分享,他巴不得歷代歷朝皇帝能看到。
始皇帝牛吧?
他滅掉匈奴沒有?
漢武帝厲害吧?
他滅掉匈奴沒有?
千古一帝裏只有他——李世民上位才四年就滅掉了突厥!
這突厥可不比匈奴差個一星半點!
這功績是一點折扣都沒打!
躺在湯池裏,李世民越想越開心,不由樂出聲來。
再次惋惜光幕不能分享他的英姿和颉利可汗的舞姿,李世民晃了晃腦袋,惋惜了一會兒,等泡到手指發皺,他才從湯池中起身。
一旁早有宮女急忙上前幫他擦拭身上的水滴,又趕忙為他披上大氅。
Advertisement
湯池外面的隔間已經燒起了地熱,自打暖炕出現在光幕上後,大唐掀起了一陣造地熱的浪潮,貴族用青磚陶瓷來造,窮人就用黃土。
再加上石炭的用處也被尋摸出來,造在外間不用擔心碳毒,這種廉價時間又長的燃料很快風靡了關中,又随着時間流向關外。
今年冬日大雪覆蓋,往年要是這般,李世民恐怕得擔憂凍死的百姓,可今年長安城附近幾個縣竟然少有來報有人凍死。
這可真是太罕見了。
李世民本來以為是謊報,還派人去查了。
等調查的人彙報他才知道原因。
原來暖炕雖好,石炭價格也便宜,可還是有許多百姓燒不起過冬的石炭,便幾戶湊在一起建一個大的暖炕,後來甚至發展到一整個村子更是抱團過冬,大家你湊點我湊點買石炭,實在出不起這個錢的也砍了木材來湊數。
就這樣原本一些沒能翻修房頂,本該死在大雪下的人都活了下來。
暖炕是民間在用,換到皇宮自然不需要這般節省。
皇宮不缺能工巧匠,暖炕很快變成了地熱,一些宮室被翻修,比如大安宮太上皇的寝宮,比如皇帝甘露殿,皇後的立政殿。
其他妃子倒沒這個資格,不過修個暖炕還是可以。
至于湯泉隔壁的地熱,用的不是炭火,而是鋪了銅管,用湯泉的熱水穿梭而過,是以這裏溫度不冷不熱,也不太燥熱。
李世民飲了清水,等身體溫度上來,才還上衣裳披着大氅出門。
門外滿地都是雪,有宦官搓着手在掃雪。
李世民停住片刻,回想起天音,吩咐左右近日多備一些姜湯供宮人飲用。
話音一落,他就看到附近宮人面露驚喜之色。
離開湯泉,李世民沒去立政殿。
皇後好不容易答應不再生子,專心養身子,這半年來一直喝湯藥,哪怕李世民前去立政殿,也被她往外推。
當然更多時候李世民還是睡在立政殿,純睡覺那種。
想着有一段日子沒進後宮了,李世民腳步一轉往後宮走去。
楊妃看着兒子,眼露出慈愛之色。
有宮人回禀聖人往她宮裏走來,楊妃眼裏閃過怨恨之色,想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知道自己兒子未來會死在丈夫大舅子和嫡子手裏,心裏都很難不生出情緒來。
她強忍着不耐,先柔聲吩咐兒子回側殿。
剛滿十歲的李恪眼裏露出失望,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父皇了。
這裏得提一下,李世民雖然寵愛嫡子,但是對庶子态度也不差,在沒有比較下,年幼的李恪對父皇還是很向往。
一聽說李世民要來,李恪忍不住開口,“兒子想父皇了。”
楊妃眼裏流露出複雜之色。
恰在此時門外傳來爽朗的笑聲,“讓朕瞧瞧誰想父皇了?”
“父皇?”
李恪驚喜地看向門外,很快壓抑住激動,向李世民行禮。
“兒臣見過父皇。”
李世民走進來拍了拍李恪的腦袋,然後開始詢問他功課。
史書上記載這個兒子資質不錯,他甚至考慮過立他為太子,可實際上李世民明白自己絕無可能這樣做。
不說李恪有隋炀帝的血統,就光是立庶就亂了綱常。
老李家奪位本來就已經很難了,沒必要給後世子孫再增加難度。
況且若立了李恪,他的嫡子該如何是好,當時還活着的青雀和雉奴可就不能活了,更不要說朝中一大批反隋的朝臣也不可能允許下一任皇帝擁有隋炀帝血脈。
所以他基本判定自己不會考慮這個兒子登基,更不要說向輔機詢問。
李世民出了一會兒神,李恪已經回答完了問題,李世民雖然出聲卻不耽誤他一心兩用,對于李恪的回答他很滿意。
這回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沒有全依照書中內容來解答,雖然有些稚嫩,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李世民心裏嘆息,哪怕是高明在這個年紀也不能做到。
見李世民遲遲沒有開口,李恪忐忑問道:“兒臣回答錯了嗎?”
李世民回過神來,“不,你回答得很好。”
他誇贊道:“父皇在你這個年紀也無法做到你這個程度。”
一旁的楊妃嘴角突然抽了一下,哪怕當年她在宮中也有耳聞,聖人十歲時似乎還因為獨自騎馬跑去打獵被窦太後拿柳條抽了一頓。
那一頓打後,長安城再沒小郎君敢偷騎大人的大馬。
李恪露出腼腆笑容,李世民又詢問了幾句,打發兒子走人。
他來後宮可不是來跟皇子浪費時間想,李恪走後,李世民看着滿是韻味的楊妃眼神變了。
李世民深谙曹魏遺風,相較于青澀的少女,他更愛風情萬種的婦人,所以不吝啬納美貌寡婦進宮。
女色上他比漢朝皇帝要節操,漢朝皇帝那才是來者不拒,幼·女、人·妻,甚至好看的男人都可以接受。
當然跟衷情婦人的曹操相比,李世民口味沒那麽重,他并不喜歡給死人戴綠帽子。
婦人還是自己開發更有成就感。
可今日李世民的魅力遭遇了滑鐵盧,等來到立政殿,他還一臉懷疑人生。
“二郎,這是怎麽了?”
李世民進門時因為神情恍惚差點沒被門檻絆倒,有眼睛的人都看出他狀态不對。
李世民支支吾吾半天什麽都沒說出來。
事情是這樣,他打發走李恪本來打算跟楊妃睡覺來着,結果被楊妃一句身體不爽利給打發去了陰妃寝殿。
又是一番流程打發走陰妃所出的李佑,本來以為這次可以順利,結果陰妃滿含歉意說跟鄭賢妃約好去泡湯,請他移駕韋貴妃處。
他去了韋貴妃那裏,不知為何女兒孟姜哭鬧不休,韋貴妃滿臉歉意送他離開,他又去了韋昭容那裏。
很不巧韋昭容不在,李世民想着旁邊就是燕賢妃寝殿,便移步去了燕賢妃住處。
此時天色已晚,李世民剛踏入殿中就看見嬌妾抱着幼子啓蒙。
這一幕溫暖了李世民求歡之路不斷碰壁的心,他回想到幼年,也曾經被母親抱在懷裏啓蒙,那時大哥就坐在旁邊練字。
李世民神情恍惚,原來他跟大哥也曾有過一段歲月靜好的日子。
抱着八子哄了哄,小兒很快困了被乳母帶去睡覺。
本來李世民以為這次妥了,他攬住燕賢妃的肩膀把人往室內帶,結果就見燕賢妃滿臉歉意。
“妾身今日不方便,聖人可去其他姐妹處。”
連連碰壁,雖然有這樣那樣原因,可李世民又不傻,很快覺察出不對勁。
他又沒有問原因,求歡被拒,他沒這個臉問原因。
李世民冷着臉出了燕賢妃寝宮,想着有子嗣的妃子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些無所出的妃子總沒有問題了吧?
可問題是自他登基就年年遭遇災情,這幾年不僅百姓日子艱難,他也不好過,哪有心思納妃。
所以如今後宮都是秦王府的老人,倒是有解決需求的宮女,可他并不怎麽看得上眼。
求歡失敗,李世民索性去了立政殿,可半路上越想越覺得不對,後宮妃子怎麽人人都避着他?
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長孫皇後見問不出來,便打發人将李世民身邊的随從宦官叫進來審問。
李世民也沒攔,很快長孫皇後從宦官口中得出了答案。
跟滿心不解的李世民相比,長孫皇後很快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裏。
對于後宮女人來說,娘家重要,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知道自己所出的孩子無論如何未來都是一個死字,這些宮妃無疑怨氣滿腹。
她們又不敢明着跟皇帝說,只能集體罷工來表示抗議。
關于這一點,長孫皇後也很無奈,天音裏她走得早,她哪裏知道自己走後哥哥會和自己兒子兒媳相繼除掉丈夫的其他兒子?
怎麽說自己這一脈都是即得利者,雖然幾個兒子也沒逃過手足相殘。
可要是将滿後宮女人罷工的原因跟丈夫道明白了,反而顯得惺惺作态。
“觀音婢難道知道什麽?”
夫妻多年,李世民早已熟悉妻子的一舉一動,稍微有點異樣,他就能覺察出。
長孫皇後回過神來對上丈夫探究的眼神,她無奈提示,“嫔妃們應該擔心皇子未來的前程。”
李世民不在意道:“有朕在,還需要她們來操心……”
他突然止住了聲音,想起天音和歷史書上記載自己那些兒子的下場。
除了繼承皇位的李治,也只有早早被過繼出去李福算是勉強壽終正寝,其他可都沒落得個好下場。
一想到先前還恥笑宋朝皇帝絕嗣的李世民蚌埠住了,自己好像也沒好到哪裏去。
兒子是生得多,可死的也多呀!
明天再寫一點宋朝內容,開始出場新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