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七十一章
【這裏說個題外話,在曹魏之前,王朝與王朝之間有個不明說的默契,那就是善待前朝王室,周善待商王室,秦善待六國和周王室,至于始皇帝的後代為何沒得到漢朝善待是因為胡亥上位後将自己兄弟姐妹都殺了,自己也死于趙高之手,秦三世子嬰和秦宗室是被項羽屠戮幹淨,漢朝建立時秦王室都死絕了。】
秦王稷一拍大腿,叮囑小重孫:“傻孩子,咱可不能講什麽仁義,周武王優待商王室那是給了商纣王王室一塊地盤,你要只是将這些人貶為庶人,這些人必定會反。這些人可忍受不了跟黔首一個待遇,會視為羞辱,幹脆直接殺幹淨了事!”
【曹魏善待了漢獻帝,給他養老送終,也就是說在曹魏之前這種王朝與王朝之間的默契還是存在的,不過到了司馬炎就壞事了,他騙殺了魏帝曹髦,可以說是震驚朝野,也開啓了以下犯上的先例。神授君權的天子光環被打破了,皇帝沒了這層神秘光環,也注定了司馬家的皇帝也不能幸免。】
衛玠嘆了口氣,司馬家皇位得位不正,如今多少氏族不承認司馬家,更加屈辱的區區匈奴人劉淵竟然自稱是蜀漢正統,建立了劉漢,真真是荒謬。
在得知未來還有更加黑暗的淪陷的幾百年南北朝,衛玠都未來充滿迷茫。
眼下投奔的琅琊王司馬睿看起來也不像明主,王敦因為政見不和就能殺族弟,這樣的人不說拿下論罪,琅琊王只是派人訓斥一頓,什麽懲罰都沒有,令衛玠失望不已,這樣的人能重振山河嗎?還是說是王家推出來的傀儡?
【從司馬炎的傻兒子司馬衷被毒死,再到後來的八王之亂,再到南北朝,殺前朝皇帝已經變成慣例。】
司馬睿和王導一同觀看光幕,憑借宗室身份司馬睿被推崇為盟主,可以任命官吏,雖然說命令只能在南方通行,可這意味着他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正是他意氣風發的時候。
對着光幕批評武帝殺魏帝一事,他也點頭贊同,幾年前他堂兄晉帝就在公開場合表明并不贊同武帝殺魏帝。
這事沒什麽不能說的,因為這件事導致出了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官員不敢談政事更加沉迷于清談。
這種風氣一時間無法更改,他堂兄努力過,可惜身為傀儡皇帝,根本無法做到。
這一切都是武帝開了一個糟糕的頭。
【這種慣例持續到楊堅登基殺了北周靜帝和他的兩個弟弟,大家應該知道這種慣例其實就是道德底線怕被打破,底線被突破會造成嚴重後果,在楊堅洋洋得意清理掉前朝遺孤的同時,默認了自己的子孫也成為後一朝代刀俎上的肉。】
楊堅後背一陣涼意,他殺幾個便宜岳外孫時還真沒考慮這麽多,這個時代斬草除根太正常不過了。
【楊廣死前摸着自己的脖子說過,“吾之大好頭顱,誰也取之?”,楊堅殺了滅了宇文皇室,自己兒子又死于宇文家人之手,不得不說一句天道輪回。】
Advertisement
光幕出現隋唐英雄傳裏楊廣死前感嘆那一幕。
楊堅突然愣住,這是誰?
看着有些老,他忍不住掃了一眼二兒子,還是沒跟光幕上的人對上號。
這衣冠樣式也不對,跟大隋的衣物有很大差別。
所以,光幕上的楊廣是誰?這不是他兒子。
跪在地上的楊廣則覺得脖子發涼,所以他努力想要成為太子,最後還要跟世家鬥?
宇文家,他竟然是死在宇文家手裏?
是哪一支?
宇文泰可是有好幾支後人,嫡支是便宜姐夫宇文赟這一支,已經被父皇趕盡殺絕。
不由楊廣想起了宇文化及,這位可是沒少向他獻殷勤。
獨孤皇後一直注意兩個兒子,次子眼裏的寒光沒逃過她的眼,再看看長子露出的幸災樂禍之色,不由失望,老大真是扶不起來。
要說獨孤皇後不知道老·二在她面前做戲,那肯定是假的,老、二那些招數那都是她夫妻倆玩剩下的,當年丈夫可是在宇文赟面前沒露出丁點異色才逃過一劫。
二兒子府裏藏着的那些女人想要瞞過她的眼,那是不可能,既然選擇了老、二,她自然将老、二裏裏外外都查了一遍。
老、二雖然是僞裝,可僞裝得好,至于老大那是真蠢,上位後又怎麽會是其他家族的對手。
老、二光憑借僞裝還能跟這些人鬥一鬥,若讓老大上位,可能連宇文赟都不如,宇文赟夠狠夠聰明都鬥不過,老大絕對是給人送菜。
【隋朝雖然短暫,但是強大的隋朝還是給歷史留下了深刻影響,開創“開皇之治”被尊為“聖人可汗”,同時也被西方人認為是華夏最偉大的皇帝。】
一直黑着臉的楊堅神色總算是緩和了一些。
【這應該是大家沒想到的吧,跟我們自己公認的秦皇漢武唐太宗不同,西方人對楊堅的評價遠高于這三位皇帝。】
“唐太宗?”難道是隋之後的朝代?
是宇文家嗎?
應該不是,自漢化後世家不會再允許出一個鮮卑姓氏的皇帝。
大隋漢化,改回漢姓,是大家共同的決定。
【楊堅建立的隋朝是歷史的一個分界線,這裏簡單提一下楊堅的功績,大家應該就知道西方人為何給楊堅這麽高評價。】
楊堅神色突然振奮起來,他為何努力建設大隋,不就是想要洗清欺負孤兒寡母的污點了,除此之外也想在這個世界留下足跡。
大隋滅了又怎樣?他已經達成了目的。
【首先,楊堅建立的大興城,在城中設了“市”,鼓勵商業發展,大家應該知道鼓勵商業發展,能夠最快地讓一個地方繁榮起來,同時還能聚集大量財富,這在歷朝歷代只有隋和兩宋做到了,這兩個朝代也是最富裕的朝代,其他朝代都是打壓商業,壓縮商業發展。】
【不說兩宋,隋文帝楊堅支持商業發展,絕對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支持商業以外還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尺寸、鬥量,做了改進。上一個幹這事的是誰?大家應該知道。】
光幕白底黑字列出隋文帝的功績。
李世民嗤笑一聲,“這些是楊堅的功勞嗎?隋朝那群開國功臣都上哪去了?”
他就不一樣了,說是臣子的功勞他絕對不貪。
【除此之外為了增加百姓營收,楊堅還将鹽池拿出來共用,沒錯唐朝沒有将鹽政收為國有,是從隋朝開始的。】
沒錯,他就是這樣一個善于吸收良好制度的人,隋朝會滅跟制度無關,完全是便宜岳父自己玩崩了,好的制度就是要繼承下去。
如天音所說這些可是頂尖精英群體共同努力建立出來的制度,有些還是幾代推演改革出來。
哪個千年世家沒有點根底?
真當是匆匆拿出來的制度會這般嚴謹,能傳世?
【鹽政絕對是古代朝廷的一大收入,楊堅為何要放棄這部分利益?當然是他不缺錢,隋朝的富裕,唐朝可是花了一百年才趕上。】
【楊堅除了完成大一統以外,還廢除了鮮卑文化,将自己和朝中大臣改回漢姓,為民族大融合作出了巨大貢獻。】
【打突厥,吐谷渾,讓突厥将中原皇帝視為“聖人可汗”,這是漢武帝都沒做到的。】
劉徹羨慕到口水直流,這隋朝怎麽會這般富裕,楊堅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在促進商業發展的同時,楊堅還采用了均田制,按照人口分地,耕種一年後歸還國家,隋之前幾百年戰亂,千裏荒野,這些田地被耕種,百姓得了能夠生存下去的糧食,也為隋朝積攢了糧食,楊堅命令各地修建糧倉,這些糧倉到隋炀帝時期不夠用了,又建造了四大糧倉,每個糧倉都能存儲兩到三億斤糧食,所以這些糧倉到唐太宗時期還在使用,唐太宗努力了二十多年才填滿。】
均田制!
劉徹瞪大眼睛,還能這樣玩?
【這也是楊堅看不上鹽政那點收入的原因,因為他能從其他地方弄到錢。】
【楊堅的開皇之治還廢除了“九品中正制”,罕見地增加了殿試為科舉制打下了基礎,還創建了五省六部制,加大中央集權,科舉制和六部制可是用到了一千年後的清朝,有哪個制度能用到這麽長時間?哪怕後世皇帝有改革,也都是在五省六部制的基礎上改革。】
【除了這些他還删除了法律上一些嚴苛法令,改革了漢朝以來的不符合時宜的法律。】
“不符合時宜?我大漢法律哪裏不合時宜?”
別以為只有隋朝開國有一群精英,他大漢開國也有!
【最最重要的是隋朝延續了漢文化,那些戰亂中無法顧及的書籍在隋朝出現,隋朝也是古代書籍最多的國家,可惜這些書籍在後續一千年的戰火中消失了大部分。】
這點李世民很贊同,鮮卑人本沒有文字,入主中原後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當年楊堅號令世家捐書,他李家也被迫捐過。
【從楊堅這些功績大家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為何這般推崇楊堅,他在西方人眼裏簡直就是秦始皇漢武帝的Plus版本。】
【相比之下,我們華夏對楊堅的評價就沒那麽高了,因為大家知道這些功績是一個人無法做到的,與其說那是楊堅的功績,不如說那是整個華夏最聰明最有權勢的一小撮人共同做出來的成果。只是全被歸為楊堅身上。】
不少人不約而同點頭,朝廷制度政策法律全都是專業人員處理,再交給皇帝審核。
這些成果不能歸于皇帝一個人身上。
【不知道這樣說大家能不能理解,前面說過千年世家和關隴貴族集團壟斷了知識傳播和人才,所以那個時期華夏最聰明的人都集中在世家和關隴貴族,那些制度改革、那些湧現的書籍,那些貨幣統一等等,全都是當時華夏精英一起的努力成果。只是在隋朝綻放,才被西方人全歸納為隋文帝楊堅一個人身上。】
【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我國跟西方國家的不同,西方喜歡搞個人英雄主義崇拜,而我們則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共同渡過難關。】
光幕列舉了好萊塢電影和華夏電影,同樣的自然災害,好萊塢電影是出現一個救世英雄,華夏則是八方支援。
【可惜隋朝雖強,卻是強行粘在一起的龐大國家,隋炀帝濫用民力,導致人口折損了大半,這個國家頂層精英人心向背,最終國家走向崩潰。】
【好了,今日關于隋文帝楊堅跟他那二世而亡的隋朝就講到這裏,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清溪在這裏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下期會來一期端午節專題,聊一聊端午節的演變和古代人民是怎麽過這個節日。今日就到這裏,不要忘記給清溪一個一鍵三連,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