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光幕上影視劇情快速跳轉,背景音樂從輕緩變得激昂起來。

【伍子胥看見了機會,這期間他幹了一件事就是将我國四大刺客之一的專諸推薦給了阖闾。】

“專諸刺王僚!”楊堅脫口而出。

大隋書籍不少,之前世家交出不少書,市面上的書也多到在歷朝歷代都很罕見。

《史記》他自然是看過的。

【專諸刺王僚、豫讓刺趙襄子、聶政刺韓王、荊軻刺秦王,這四位傳奇刺客還誕生了幾個成語,分別是“魚腹藏劍”“斬衣三躍”“弟忠姐烈”“圖窮匕見”“士為知己者死”“視死如歸”等等。】

【以上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古代四大刺客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士為知己者死”,顯然專諸的知己就是伍子胥。】

【專諸在刺殺吳王僚之前并不算是刺客,只能說是勇士,是伍子胥在逃往吳國途中結識的勇士。】

【伍子胥抵達吳國後就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被吳王堂弟公子光看破,對吳王道:“這人游說攻打楚國只為報父兄之仇,并不是為了吳國。”】

【只這一句話,就讓吳王僚不再理會伍子胥,報仇一事破滅,伍子胥将目光放在了公子光身上,很快看發現了公子光的野心,知道公子光想要殺吳王僚,便向他推薦了勇士專諸。這公子光便是後來的吳王阖闾。】

【專諸想要刺殺吳王僚沒那麽容易,吳王身邊守衛嚴謹,哪裏是一個陌生人可以靠近的,于是在成為一名刺客前,專諸先成為了一名廚師。】

【專諸做廚師可不是生手,他當年在太湖邊上就做得一手好魚,因為有一手好廚藝也被後世稱為“廚師之祖”。話又說回來,廚師界的祖師爺還真不少,除了彭祖、伊尹、易牙、專諸以外還有太和公等等,這從我國那八大菜系和數不盡的美食就能看出,一個菜系一個祖師爺都有可能。】

【被伍子胥引薦給阖闾後,就被阖闾優待,這也是老傳統了,兩百年後的戰國燕太子丹就是這般優待荊軻。】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專諸區區一個太湖邊燒魚地受到一國公子的優待,自然是要回報的,回報什麽?】

【毫無疑問,就是他的命。】

呂不韋非常認同這一點,這會兒的人将義字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

他就喜歡召集一些游俠,他能将公子子楚從趙國帶出來離不開游俠的幫助。

【定下刺殺計劃後,專諸等人等待時機,只是這時機不好找,終于在公元前515年找到機會,這一年伍子胥的仇人楚平王駕崩,楚國國內動蕩,吳國趁機攻打楚國,國內幾位公子被派遣出去,連王叔季劄都被派去了晉國,偏偏吳國主力大軍被楚軍切斷了跟國內的聯系,一時間吳國內部空虛,只要殺掉吳王僚,國內留下的孤兒寡母掀不起風浪,同時吳國內部也沒有可力挽狂瀾的能臣……】

【上天利他!專諸和阖闾商議後,決定現在出手,等殺了吳王僚,大局已定,哪怕季劄回國也無力回天!】

【于是在丙子日這天,阖闾請吳王僚來府上吃飯,提前在地下室內埋伏了人馬,等吳王僚到後,阖闾找借口離開,藏于地下室,由廚子專諸上菜,魚腸劍藏于魚腹,專諸送至吳王僚面前時乘機不備,抽出魚腸劍對準吳王僚就是一劍,吳王僚當初斃命,專諸也被吳王僚随身攜帶的護衛砍死,這些護衛又被從地下室跑出來的人馬殺死。】

【好吧,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魔幻?可現實就是這般魔幻,在兩百年後荊軻刺秦王時這戲碼又重演了一次。若不是夏無且砸那麽一下,歷史說不定得改變了。】

秦王政:……

【吳王僚一死,外面作戰的公子們也因為阖闾斷絕了歸路,王位也就落在了阖闾頭上,阖闾上位後倒是沒玩什麽鳥弓藏,對待有功之臣還是很大方,專諸雖然死了,但他還有兒子。靠着這份功勞,專諸的兒子專毅實現了階級跳躍,從庶民一躍成為上卿。】

【當然阖闾也沒忘記助他上位的伍子胥,賜其為官,這時阖闾遇到了跟楚平王一樣的難題,那就是未能斬草除根,吳王僚的兒子被稱為吳國第一勇士的公子慶忌逃去了衛國,若是不将公子慶忌除去,阖闾這王位坐得也不安穩。】

【伍子胥聽完阖闾的擔憂後,向他推薦了第二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要離。也不知伍子胥從哪裏認識這麽多人才,一個個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姓名,關于要離刺慶忌故事這裏就省略了,感興趣的自己搜。】

【接下來清溪有重點講的是伍子胥推薦的第三位人才,這位在我華夏歷史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到如今可以說人人皆知。】

【是誰呢?這裏就不賣關子了,伍子胥推薦的第三個人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兵聖孫武!】

不管看沒看過《孫子兵法》的人都關注起光幕。

光幕上也出現了一本《孫子兵法》,書中內容跟着從書頁上跳出來。

【前面說過伍子胥帶着公子勝在吳國種地,很巧合他種地的地方就是孫武隐居之處,當時孫武逃離了內亂不斷母國齊國,來到吳國鑽研兵法近二十年,顯然伍子胥很有眼光,在種地時跟孫武成為了至交好友。】

【可惜我們這位兵聖是位實實在在的宅男,伍子胥前前後後在吳王阖闾面前舉薦了七次,阖闾礙于情面,才得以讓這位宅男武聖才帶着他的初定版兵法十三篇來見他。】

【因殺慶忌有功,伍子胥一躍成為吳國太宰,也是從這時他開始了他長達六年的滅楚大計。除去邀請孫武練兵以外,他還玩起了“疲楚之策”也就是游擊戰,沒錯游擊戰并不是抗戰時出現,這種兵法老祖宗早就玩剩下了。】

【六年後吳楚大戰開始,孫武以三萬吳軍千裏奇襲楚國二十萬大軍,深入楚國,五戰五捷,攻入楚都。順便說一句,孫武的橫空出世也改變了當時的作戰方式,從一戰定勝負,轉變為開始用兵法。】

【這一戰,楚國差點亡國,而伍子胥終于帶着敵國大軍來滅母國為報父兄報仇來了,可恨兩大仇人費無忌和楚平王皆已死,仇人死了這仇就沒了?當然不是,伍子胥将楚平王的屍骨挖出鞭屍,誰來勸都沒有。】

【也因為這次鞭屍行徑,伍子胥成為春秋最傳奇的一個人物,雖然離經叛道,可也是他一手将春秋時期一個名不轉經轉的小國吳國差點扶成春秋五大霸主之一,後來吳國一半的國土都是伍子胥打下來的,也因為功勞太大,吳王阖闾都不知道用什麽回報他,甚至提議過國土分一半給他分治。】

【吳王阖闾跟伍子胥也算是君臣相宜,不過在阖闾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就沒那麽信任伍子胥了,吳楚之戰,楚國面臨亡國之危,還是秦國插手讓楚國幸存下來,楚國雖然未亡卻也元氣大傷。】

【吳國在攻打楚國都城時,吳國的老冤家越國也沒閑着,乘機入侵吳國邊境。】

【越國和吳國算是老對手,上上上任吳王餘祭,也就是吳王僚和吳王阖闾的二叔就是死在越國人手裏。】

【吳國在攻打楚國前就先教訓了越國,還占領了現在的浙江嘉興南邊這一塊,沒想到越國在吳國主力攻打楚國內部空虛之時還是趁人之危入侵了吳國,這下仇結大發了。】

光幕出現了一張3D地圖,地圖凹凸不平,山脈平原盆地栩栩如生。

看得諸多人目光眩暈,真是山河社稷盡在眼裏。

李世民目光對準了吐谷渾和吐蕃區域。

【等吳國抽出手來,吳王阖闾親自出戰攻打越國,從地理位置上看,吳國占領的是江蘇一帶,越國占領的是浙江一帶,包郵區大家應該也不陌生,江蘇地勢平坦無險要,浙江多高山丘陵,吳國要入主中原勢必先滅越國,同時越國也一樣。】

【這兩國早已經是你死我活,此次吳王阖闾攜滅楚勝利之威本想一舉滅掉越國,但是很不巧,越國不是那麽好滅的,反而吳王阖闾死在了兩國的争霸之戰中,阖闾死前告訴兒子夫差,自己是死在越國手裏,讓兒子為自己報仇!好家夥,俨然是學伍子胥!】

【關于夫差和越王勾踐得愛恨情仇大家應該不陌生了吧,夫差為報父仇滅了越國,之後發生了越王的卧薪嘗膽,這期間伍子胥曾幾次勸告吳王夫差殺了勾踐,可惜夫差就是不聽,甚至聽了太宰伯嚭讒言,賜給伍子胥一把寶劍命他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吩咐人将他的雙眼挖出來置于東門上,他要親眼看着吳國滅亡,這話傳到夫差耳裏,令夫差暴怒,本來還想給你留個全屍,不料你這般給臉不要臉,一怒之下将伍子胥屍體扔進河裏。伍子胥去世九年後,吳國跟着滅亡了,為了紀念他,當地百姓給他建了廟,每年端午節祭拜他,這也是江浙一帶端午節拜伍子胥的由來。】

【伍子胥死後,孫武歸隐山林,一直待在吳都近郊完善自己的兵法,只是至交好友死亡令他郁郁寡歡,沒多久跟着去世,按照時間揣測應該是吳國尚未滅亡前。還有另一種說法來自《漢書》說孫武見夫差耽于美色屢屢進谏,最後觸怒夫差,被夫差所殺。】

【清溪倒是覺得第二種說法不太可能,孫武本人是只專心修兵法的大宅男,說他因為伍子胥死隐退還有可能,說他谏言,可能太高估這位了,這位可是連母國齊國陷入內亂都不管,跑到吳國隐居,又豈會管吳國的糟心事?】

【好了,第一位端午節出場人物複仇之神伍子胥就到這裏,接下來我們請第二位出場。】

【伍子胥死後的兩百多年後,楚國再次誕生了一位傳奇人物,也就是我國第一位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321年,剛十九歲的屈原初出茅廬就幹了一件大事,這年秦軍攻楚,侵犯邊境到樂平裏時,屈原組織家鄉民衆抗戰,給予秦軍迎頭痛擊。】

【因這事他在家鄉聲名遠揚,隔年受到楚王召見,還獲得了鄂渚縣丞一職,由此踏入政途。】

秦王嬴稷摸着手指頭算了算,哦,這個時間點他還在當質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