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八十三章

乾隆胸口一悶,好似有一口老血淤積在胸口。

倒不是因為光幕上對他的诽謗,而是難過自己未來會這般艱難。

他目标是做個超越祖父的好皇帝,對臣子對漢人政策肯定是寬容居多。

文字獄絕對是個大殺器,逼迫他祭出這個殺招,只能說明文人惹怒他了。

至于說他幾十年後帶頭貪污,他是一個字都不信,哼,一定是後世朝代抹黑他,這種事太尋常不過了。

富察皇後領着一衆宮女太監往養心殿趕來,在抵達宮門時被禦前太監吳書來攔截。

“給皇後娘娘請安,萬歲爺吩咐今日不見人。”

富察皇後一臉擔憂詢問,“萬歲爺情況如何?”

吳書來賠了個笑臉再次勸道:“萬歲爺身子無問題,娘娘還是請回吧。”

皇後娘娘碰了個壁,後宮嫔妃騷動平息,無人敢在這個時候惹怒萬歲爺。

說她們萬歲爺是完美的标本,這話聽着可真滲人。

一衆年輕妃子洩氣,她們這位皇帝活得時間太長也不是好事,沒看聖祖皇帝把太子都熬廢了嗎?

後宮妃子們面色憂慮,被告示自己只有十三年壽命的富察皇後也沒好到哪裏去。

她不僅知道自己會早死,還知道自己生的兒子一個都沒活下來。

富察皇後陷入迷茫,她的目标是成為長孫皇後那樣母儀天下的皇後。

突然富察皇後驚醒過來,“去将永琏阿哥抱過來,再将王太醫喚過來!”

将自己關起來的萬歲爺重要,可自己的親骨肉更重要。

在位六十年,還當了三年太上皇?

李世民深深嫉妒了,他深吸一口氣,這壽命為何不能加在他頭上?

老天爺偏心啊!

李世民此刻已經抵達明州,明州靠近大海,臨近陸地有不少島嶼,因光幕出現出來捕撈魚的船只多了許多,不乏五丈巨船。

大隋才過去沒多久,隋炀帝修的運河依然在,到大唐水運發達,只是原先船只駛在內陸,拿到後世海船圖紙後,早有人改造現有船只。

也就是說皇家船還沒造出來,私人的船都已經下海了。

這些私人船只出現,李世民并不禁止,看着繁榮的河道,他忍不住道:“再過個幾年,明州該比江都還要繁榮了吧?”

此次随他出游的人員不少,但更多人被他留在了長安城。

明州官員早在上一渡口就上了船,此刻聽到皇帝的誇獎,臉上滿是自豪。

李世民看了一眼崔姓官員,并未說什麽,船很快到了明州的船場,還未靠近就看見岸邊長達十丈的巨船。

幾乎可以說一眼望不見頭。

“這也太過龐大了。”

十丈對于一段城牆來說不算長,可對于一艘船來說太過龐大了。

比觀風行殿還要龐大。

李世民曾經跑到洛陽紫薇宮看過便宜老丈人那廢棄不用的移動座駕,當時看着只覺得震驚楊廣腦洞之大。

眼下看到這艘巨船,可比觀風行殿壯觀多了。

下船參觀了快要完工的巨船,李世民召見船場負責官吏。

官吏也是世家之人,李世民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大唐,治理天下是少不了世家之人,誰讓世家人才能讀得起書。

官吏尊敬回道:“神州長十四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可載兩千料,約千人。”

“可載千人啊。”李世民沒有絲毫驚訝,這個數字他事先已經知道了。

這船不算大,明朝的福船可比這還要大。

船是通往世界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李世民想要打通絲綢之路,也沒準備放下海上的絲綢之路。

雖然我國的金銀山挺吸引人,可真正讓他在意的還是海外那些廣袤無人的土地。

胤禛閉上眼,內心是有些羨慕自己兒子的長壽。

當初拿到史書第一震驚的就是弘歷這孩子的壽命,八十多歲的皇帝,自古罕見。

可惜大清的氣運被弘歷占去了一半,他汗阿瑪又占去餘下的二分之一,剩下二分之一,一半歸他,一半被後世子孫共享。

弘歷占太多了,才讓後世子孫不成器。

手中的佛珠轉動更快了。

後世人吐槽他将弘歷母子面臨的障礙都掃清了,才導致他沒有經歷過他受到的磨難。

正因為沒經歷過磨難才在做了幾年皇帝後開始好大喜功。

光聽着“十全老人”這稱號,胤禛就有些不喜,弘歷這小子确實有些得意忘形。

汗阿瑪平三藩打準噶爾都沒自傲過,反而弘歷這小子有點成就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佛珠轉動變慢。

胤禛開始思考後世人的建議,難道真讓兒子再吃一回自己吃過的苦?

汗阿瑪兒子多不心疼。

他可就這三根小苗子!

胤禛嘆息一聲,“還是兒子太少了。”

正因為少,挑無可挑,這皇位才落到弘歷頭上。

後院怎麽還未有好消息傳來?

他要是兒子多,自然也不會吝啬下狠手。

【諸位很久不見了,分享大家一個好消息,清溪粉絲正式突破百萬,已經是個大up主了,蕪湖,激動三百六十度轉圈~】

【好消息分享到這裏,今日進入我們的主題《三百年一個輪回,逃不開的封建王朝魔咒!》】

光幕跳過片頭,出現了一行閃閃發光的大字。

字跡消失,出現了一張表格。

【從始皇帝完成大一統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以來,我們一共經歷了十多個朝代,這些朝代最長是唐朝,享國289年,哪怕是強大如唐朝都沒能突破三百年這個魔咒。今日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聊一聊,這些封建王朝為何陷入三百年一輪回的魔咒,是詛咒還是天命?】

秦王政擡起頭,他盯着光幕表格那秦只有十四年國運,眼睛都快要瞪紅了。

跟後世動辄一百年兩百年,作為排在第一位的秦朝後面只寫了十四年太過刺目。

回憶史書中他稱始皇帝,後世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下去的豪情,此刻眼前幾個字狠狠拍打在他臉上。

秦王政臉色變得難看,可惡的趙高、李斯竟然敢矯诏!

還有扶蘇那個混賬,糊塗到自殺!

趙高被他殺了,他也不至于将人屍體挖出來鞭屍,兒子還小,還能教,只是李斯……

秦王政按住給李斯升官的指令,面無表情拿起來撕掉。

死去的記憶死灰複燃攻擊他了。

大明和鞑子王朝竟然是同樣享國276年,憑什麽?

大明皇帝陷入憋屈,特別是朱棣。

小兔崽子們一個個都不争氣,特別是朱祁鎮,你搞什麽複辟?

你弟弟都要病死了,皇位眼看要傳到你兒子手裏了,你突然冒出來搞什麽奪門之變,怎麽有臉?

于謙殺就殺了,為了清名連命都不在乎,可你既然幹掉了于謙怎麽不把當時的那些文人嘎掉一些,還讓後世子孫陷入黨争漩渦?

【有人會說漢和宋都超越了三百年,可是不要忘了,漢朝分西東,宋朝分北南,不能算在一起。】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封建王朝是農業國家,農業國家依賴土地稅收,而土地又極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無論是幹旱還是暴雨都會造成糧食減産,絕收更是常态。】

光幕再次出現唐時那看着就沒斷過的自然災害。

【今年南邊洪災,北邊幹旱,明年又變成了北邊澇災,南邊幹旱,在古代自然災害就跟王朝渡劫一樣,那是三天兩頭沒停過,能度過一個正常的年,都能稱為豐年。】

【若是運氣不好碰上黃河發脾氣,那日子就更加難過了,渡劫程度直接在上一個等級,我們從元朝歷史就能看出,元朝基本上跟治理黃河幹上了,建國開始就治理黃河,到元末還是在治理黃河,黃河改道直接幹掉了元朝的半條命。】

【每逢封建王朝末期,各種問題累積,土地兼并才是最主要因素。】

【關于土地兼并,前面有說過,這裏清溪不再說了,我們華夏地大物博,幾乎全世界擁有的地形,在我們國家都能找到,但地大物博并不代表能養活無限增長的人口。】

光幕跳出一張3D地圖。

【從這張地圖大家能夠看到,我國很大一片區域都是戈壁沙漠和山脈,真正可種植糧食的華北平原就這麽點大。】

【高産糧種明末才傳入,明朝沒有享受到這一福利,作為我國糧倉之一的北大荒在清朝時期是滿人的祖地,不允許漢人進入,清朝也沒享受到這份福利,中原平原有限,能養活的人口有上限,一旦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社會就容易出現動蕩,若再加上政治腐敗,好家夥,buff直接挂滿了。】

光幕再次跳回表格。

【這些王朝只有秦滅亡跟土地兼并無關乎,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只堅持了十四年,只怪秦始皇走得太突然。】

【封建王朝建立和滅亡都跟土地息息相關,土地又極容易受到氣候影響,這也是我們推崇大航海的原因。】

【那麽歷史上那麽多英明的皇帝,就沒有一個想着走出去嗎?】

鏡頭在3D地圖緩緩移動着。

【還真有,唐朝和元朝鐵騎打到了歐洲,但是這種占領很不穩定,随着當時的一代霸主駕崩,這些占據的領土也都還了回去,這裏逃不過一個距離,因為離中原太原,中央無法直接統治是最大原因。】

【我們華夏的地勢其實并不好,東邊和南邊是一望無際大海,西邊被高山環繞,高山将我們跟中亞隔開,北邊又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無人區,古人又沒有衛星,遇到這些障礙很難相信後面還有廣袤土地。】

李世民哼了哼,他現在已經知道身毒有豐沃肥土。

【也因為有地勢限制,這片土地誕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民族,草原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農耕民族,游牧民族追逐豐沃的草原為生,天生就追求冒險,崇拜猛獸,中原的農耕民族依賴土地,也因為土地人被困住,骨子裏傾向于安穩。】

【這兩個民族生活習性不同,自誕生就不斷碰撞融合。農耕民族不是沒有對游牧民族趕盡殺絕過,可隔上一段時間又不知從哪裏冒出一個游牧民族來。匈奴絕了,冒出鮮卑,鮮卑融入農耕民族,又冒出突厥、後來還有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就好像草原上的民族源源不斷冒出來一樣。】

【游牧民族先不說,我們來聊聊農耕文明,我們雖然號稱上下五千年歷史,實際上早在幾十萬年前已經有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相關挖掘的古墓可以追溯到兩萬六千年前,那時陪葬就已經有酒器,我們都知道釀酒需要大量糧食,只有規模種植才能用富裕糧食釀酒。】

【到一萬年前和八千年前,華夏文明基本上北方旱種粟米,南方水田水稻種植格局已經出現。】

【不管是旱種還是水田都離不開水,最早的農耕文明起源黃河流域,到大禹治水才擴張到淮河流域。】

【我們再來看看黃河路線圖,是不是很奇特?他要是從陝西一路往南直接将華夏分成兩半,這兩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統一,黃河之驚險有目共睹,可奇妙的是黃河流到關中被高山所阻,又轉了一道彎穿過三門峽流入華北平原再一路向北從渤海入海?】

【平原地帶的黃河可就容易渡河了。】

【黃河讓關中和齊魯之地成為膏腴之地,這兩片土地也成為兵家必争之地。】

【相較于毫無天險可擋的平原地帶,有險可依的關中成了唐和之前朝代國都優先選擇。】

【到了宋朝,氣候開始逐漸轉冷,關中糧食減産,宋朝選都城也選擇黃河邊上的開封。】

光幕視角停留在開封上。

【開封屬于平原地帶,這也是遼國一路能打到開封的原因,因為開封以北無天險可守。北宋從建國開始就吵着遷都,直到滅亡都未能遷,也未必沒有長安洛陽不适合再做都城的原因。】

【毫無疑問,封建王朝滅亡除去土地還有氣候影響,春秋時期江東一帶還有大象,如今大象早遷徙到更南邊的雲南越南,唐時溫暖氣候孕育了吐魯番王朝,随着氣候轉冷,關中不再适合種植,南邊成為氣候舒适區。】

【氣候一旦出現變化,就容易導致糧食減産,若是再遇上土地兼并,農民失去土地,讓農民沒了活路,王朝滅亡就在眼前。】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就是這個道理。】

【封建王朝如何跳出這個三百年魔咒,你們看清朝沒有一個玩物喪志的皇帝,卻還是無法擺脫這個魔咒,這裏清溪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土地兼并其實不重要,最主要做的是擺脫單一稅收,不依賴農業稅,鼓勵工商業,改革稅制,開啓大航海時代。華夏沒有足夠多的土地,高産的良種,可以走出去搶占土地來回哺王朝,不然只能在這個魔咒內苦苦掙紮。】

【好了,今日話題簡單聊到這裏,明日我們來說一說那位史上着名的棋聖皇帝。我們下期再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