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霍家軍:哈哈,跟氣候有什麽關系,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好不好,氣候只是誘因,王朝末年失去土地,外加上氣候誘因才出現混亂,這時候鐵騎游牧民族再來個零元購,直接一波帶走王朝。】
【宇智波彈:up主說的有點亂,我來分析一下,夏商周之後王朝再沒超過三百年,其主要原因是王朝中期對豪強失去掌控,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到新王朝建立人口減少,資源再次得到分配,這樣不論輪回。雖然有專家列舉過華夏五千年的氣候變化每逢氣候轉冷往往就是王朝更替之時,可真将王朝滅亡歸于氣候又有些飄忽。】
【徐家莊歡迎你:我覺得土地兼并是表象,還是資源落入少數人手裏,朝廷收不上來稅,庶民又背負厚重的稅,為了逃避稅收将土地賣掉,氣候加快了土地兼并速度,真正原因還是王朝稅收對土地依賴太重,稅收單一。要是做到我們這樣免掉農業稅,糧價再低,不能發財,起碼保證不餓肚子,底層人民不餓肚子,這個國家就亂不了。】
【清風拂月:說免掉農業稅也太早了,我們建國多少年了,真正免掉土地稅也才不到二十年,還是農業稅在國家稅收占比幅度小才免掉,封建王朝是農耕文明,依賴農業稅收,不可能免掉。唯一有希望的就是宋朝和明朝,宋朝手工業強,工商業稅收早超過了農業稅,可惜武力拉跨,沒有武力只能是鄰居的糧倉。而明朝在中葉但凡開啓大航海,促進手工業,很可能也會走上資本主義萌芽道路。
可惜弘治皇帝被忽悠瘸了,他爹朱見深還能跟文臣掰腕子,到他直接被忽悠瘸了,上位後下了不少利于文臣的聖旨,結果坑了他兒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卧薪嘗膽十年,最後還死得不明不白,搞得自己斷子絕孫。】
弘治皇帝咳嗽起來,看向已經長出少年,被太傅告狀頑劣的太子,這個兒子未來竟然死得不明不白!
過往下的旨意在他心頭浮現,他真坑死了兒子嗎?
【觀察者:還是小看了氣候造成的危害,寒冷期到來,饑餓、瘟疫、匪患接踵而來,王朝末年的軍隊沒有糧,搖身一變變成強盜,底層人連躺平資格都沒有,不拼一把生存空間都沒了。】
【去梨:別只看三百年是個小數字,我們建國才七十四年,出現的社會問題還少了,現代化只是催化了這些問題,古代有的問題,我們一個都沒少。】
【尼古拉斯趙四:古代百姓還是太能忍了,哪裏像我們現在,怨氣能夠在網上發洩。】
【四四:說白了封建封的是土地,始皇帝大一統的也是土地,他當初要是更進一步,土地收為國有,庶民只有使用權沒有買賣權,也不會出現後來的土地兼并。】
【貓貓神教:夏商周是奴隸制國家,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國家是秦朝,樓上不要弄反了。封建制國家土地不歸為國有,随着朝廷對地方把控變弱,就已經注定了會走向土地兼并這條路,沒辦法我們祖宗骨子裏對土地就很看重。】
【四四:這麽多個朝代我就不相信沒一個沒看出根本原因,所以歷史上螺旋式上升,人類總是患相同的錯誤。從公有制變成私有制,就注定了人有私心,誰都想過好日子的欲望。】
【徐家莊歡迎你:李世民發言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不知道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嗎?不過唐朝不在乎土地兼并,只不斷往外擴張,蛋糕做大了,能減緩內部問題,要不是唐玄宗這狗比玩崩了,大唐絕對是頭一個邁過三百年魔咒的王朝,就差十一年,怎麽不拿唐玄宗這狗東西壽命來換?】
【清風拂月:推翻重建,推翻重建,我們兩千年歷史一直在卡這個bug。】
【蛋蛋有獎:老美247年了,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觀察者:現如今國家只有內部滅亡,真正外界導致的滅亡很少,老美屬于五大流氓國,手裏有核彈,外界肯定滅不掉,但要說他自己垮掉,目前看希望不大。】
【清風拂月:就看老美能不能撐過三百年,跳出這個循環圈,我們才不到一百年,還能摸着老美經驗過河。】
【五條貓貓:唉,咱們問題也不少,生育率低,又搞大裁員,三十五歲找工作嫌老,六十五歲退休又覺得太年輕!】
【星星點燈:樓上說的土地國有制并不現實,古代土地從名義上來說就屬于皇帝的,皇帝是家有制,我們知道大禹從公天下轉變為家天下就注定了土地是可以流轉的。哪怕是秦始皇也沒那個能力将天下土地收為國有,抵抗力量太強了,還有那些賞出去的土地,人家靠着人命賺來的土地,始皇帝一個解釋沒有就收回去嗎?始皇帝敢打土豪分土地嗎?】
楊堅面帶寒意,撩開門簾外殿內走去,他身後的随身宦官面色慌亂。
就在不久前聖人跟皇後大吵了一架,這位帝國地位最高的夫妻吵架波及到了不少人,不說周邊的宮女太監被仗殺,連朝中個別大臣也受到牽連被貶。
楊堅怒氣沖沖回到了宮殿,猛地踹了一腳案子,案子上的奏折散落一地。
慢上一步的宮人噤若寒蟬,也不敢上前來收拾。
很快皇帝近臣高颍被喚進宮,楊堅一看到人,就接連吐苦水,“皇後實在太過分了,真是是非不分,二郎造反她都要派人去勸告,那個逆子要是能說得通,還能做下此等禍事?”
“陛下豈能聽信婦人之言?”
這已經不是高颍第一次在楊堅面前表露出他對皇後的不滿了,上一次是皇後仗殺楊堅寵幸的宮女那次。
要說高颍跟獨孤皇後的矛盾還要追溯到太子身上,皇後對太子不滿,想要廢黜太子之心是人盡皆知。
而高颍作為太子的岳父,天生就是太子黨,自然跟皇後有隔閡。
上次他借機在楊堅耳邊說過皇後的壞話,可惜皇帝耳根軟卻更聽老婆的話。
高颍雖然位高權重,卻明顯感覺到自己被皇帝疏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是皇後在打壓他。
這回楊勇眼看不行了,妙得是二皇子也跟着玩完了,最小的皇子被皇帝帶到了身邊,站位重新開始。
本來嘛高颍也沒想诋毀皇後,可皇帝明顯被皇後氣着了,高颍又忍不住勸告。
他們這位皇帝什麽都好,就是太聽皇後的話,皇後也太過分,連臣子的家事都管,在高颍看來皇後越界了,行使的權利超出了皇後的範圍。
楊堅嘆氣,“皇後太過了,二郎這次犯下大錯,豈能輕飄飄就這麽過去,高卿家,要是你該怎麽處理二郎造反一事?”
高颍平複心情道:“晉王此舉太過,造成的危害太大,當務之急是盡快平息叛亂,捉拿晉王回京,再論罪責。”
楊堅聽完他的話,心裏則罵道:“你個老小子是耳聾眼瞎嗎?朕是想讓你想個辦法晉王造反一事周全過去,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晉王乖乖去封地,結果你讓我将晉王拿回京,難不成還想要他小命不成?我可就這五個兒子!”
“朕會考慮,高愛卿退下吧。”楊堅面無表情吩咐道。
高颍以為皇帝這次聽見了他的話,面帶微笑離去。
楊堅和高颍對話很快傳入獨孤皇後耳中,獨孤皇後眼裏閃過一道兇光,盯着宮人收拾了亂糟糟的宮室,又吩咐了禦廚做了幾道皇帝愛吃的菜,便命人去請皇帝。
楊堅本來很生老婆的氣,認為她誤解了他的一番好心。
可看在妻子這幾日一下子蒼老了許多,還有病在身,于是在暮色降臨前還是趕到了皇後宮裏。
獨孤皇後站在殿門口迎接,楊堅看她只披着一件裘皮,當即快步迎了上去。
“怎麽不穿厚點?”楊堅握住她的手,手有些涼,再看看她的面色失去了血色,一股氣憋在心裏,再多脾氣也不敢發了,匆匆拉她進殿。
殿內燒着炭,此時已經進入臘月,天音的到來給夫妻二人帶來太多滄桑,跟夏日相比都老了十歲。
入秋後獨孤皇後身體就不大好,天氣轉涼那會兒皇後受了涼,這都過去兩個月了咳嗽還沒斷過,結果二郎那不孝子還弄出一堆狗屁事讓他夫妻二人糟心。
他怎麽就不理解一下當父母的那顆心,要是能封他當太子,還需要為他考慮後路嗎?
可天下人都在反對,将他發配到嶺南才安了天下的心。
眼下是皇位更重要,還是大隋江山傳下去更重要?
人活着才能有未來。
楊堅生氣也在于這個兒子私心太重,這個時候跑去造反,不就是枉送自己小命嗎?
獨孤皇後被丈夫扶着在案桌前坐下,大隋還實行分餐制,夫妻二人各占一個桌。
坐下後,獨孤皇後給了宮女一個眼神,很快禦膳被送上來。
楊堅看都是自己愛吃的菜,立刻明白皇後是想接機緩和彼此的矛盾。
他心裏各種怨氣這會兒全都散去了,算了,老夫老妻了,為子孫做的也就這些了,他們還有幾年好活?
“我并不是想要阻攔你派人去勸降二郎,只是這事不能拖延時間太長,還是盡快結束,不要牽涉太廣。”楊堅語重心長解釋。
獨孤皇後長袖掩住咳嗽,平息後她道:“我明白聖人的意思,我只想知道聖人怎麽對待二郎,聖人要殺了他嗎?”
最近朝中多是要殺二郎義憤填膺聲,偏偏作為皇帝的丈夫不表态,一副贊同的模樣,這讓獨孤皇後如何不焦急?
她咬牙,若是她身體好些,如何容得下這些人猖狂!
殺她兒子,先從她屍體踩過去!
這江山爛在她兒子手裏,她也不會拱手讓人。
“怎麽會?”楊堅神色驚訝,“晉王是我兒子,我怎麽會殺了他?”
他夫妻二人相互扶持走到今天,可不是為了江山而妥協殺兒子的人。
他們就五個兒子,每一個都不可缺少。
人五只有長短,五個兒子或許有人受寵有人被忽視,可不代表就能随意被放棄。
靠犧牲兒子來穩固江山,這江山拿來又有何用?
獨孤皇後神色緩和許多,“聖人平定叛亂,又準備如何處置二郎?”
獨孤皇後一點也不懷疑丈夫能迅速平定叛亂的勢力,她的丈夫當年可是打過突厥打過南陳,大隋建國叛亂就沒斷過,軍中可是有不少悍将。
至于二郎,不是獨孤皇後看不起這個兒子,二郎自幼生活富裕,唯一一次打仗也是攻南陳時做了大總管,而這個大總管名頭還是丈夫給兒子臉上貼金,二郎根本沒有打仗的經驗。
二郎那樣聲勢浩大的起兵聲勢在楊堅夫妻看來就是小兒玩鬧。
楊堅放下筷子,“二郎一向孝順,說他起兵朕是不信,朕認為一定是有賊人挾持了二郎,冒用他名行不軌之事,依照朕的看法,等平息叛亂後就派人将二郎護送到封地去。”
獨孤皇後總算是滿意了,至于高颍,等長子楊勇到了封地,再考慮玩死他。
獨孤皇後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對她不敬的人。
【大家好,這裏是清溪,上期結尾說了本期上場的人物是棋聖皇帝,我國歷史棋聖不少,棋聖皇帝只有一位,當然這位皇帝被稱為棋聖絕對不是棋藝高超,而是其武德充沛,一棋盤砸死一國太子,導致自己名聲太差,失去了廟號。】
劉徹正在送第一次出征的少年霍去病,看着少年眼神裏滿是喜愛。
朕的冠軍侯啊,總算是成長起來了!
朕的SSR,全到手了!
這是私下裏場合,劉徹看少年眼神跟那即将豐收的果農一樣。
霍去病被皇帝火熱眼神盯着有些不自在,“我會為陛下帶回勝利。”
劉徹滿心歡喜,“好,朕在長安城等着!”
前腳送走人,後腳光幕亮起,劉徹心情很好,并不打算現在看光幕,他更想去後宮跟皇後共享此刻心情。
還未關閉光幕,就聽天音介紹,他心裏一咯噔,這介紹有幾分耳熟!
劉啓最近有些煩惱,太子已經新立,自己母親卻很不滿意,旁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弟弟劉武更是鼓噪母親。
真是瞎胡鬧,他又不是沒有兒子,怎麽可能立自己弟弟?
因孝道在,劉啓對母親窦太後束手無策,大漢的皇後一個個都很彪悍,從高祖皇後呂氏開始,到窦太後那都是一個比一個活躍在前朝。
內部一堆糟心事,外界也不平靜,七王之亂雖然被平息,不代表諸侯王徹底平靜。
只是一切風波都掩藏在平靜之下。
想到這一堆糟心事,劉啓不由仰天長嘆,突然一道亮光出現在他眼前。
【那麽這位棋聖皇帝是誰呢?他就是“漢景之治”的鞏固者,漢武帝劉徹的父親——漢景帝!】
【漢景帝劉啓是漢文帝劉恒的庶子,本來皇位跟他沒什麽關系,但是他運氣好,年幼時自己父親突然從代王搖身一變被迎進宮裏當了皇帝,更加巧合的是自己的嫡母和幾個嫡出兄長全都離奇離世,作為最前面的他在十歲那年被封為太子。】
劉啓愣住,天音這回說的人分明是他,哪怕光幕上的人物他一個也不認識,他也能看出是将他大漢的故事。
這次說的是他的故事嗎?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太子不好做,特別是西漢,劉邦就幾次想廢棄嫡長子劉盈改立自己和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劉啓自己也廢了自己的長子太子之位,改立當時年幼的兒子劉徹為太子,到劉徹更厲害了,巫蠱之禍直接送走了太子一家,就留了個獨苗苗劉病已。】
【大漢的太子不好做,不對,或許說任何朝代的太子都不好做,漢武帝之前真正順利從太子完成帝王轉變的只有劉啓和劉徹。】
劉啓目光深沉,他得到了兩個消息,一太子劉榮被廢了,二下一任繼位者是劉徹。
這漢武帝又是何人?
【劉啓下面還有一個同母弟弟,兩個異母弟弟,三個弟弟對他威脅的只有同母所出的弟弟劉武,因為劉啓有個偏心的母親,更加偏愛幼子。】
【一個更加偏愛幼子的母親說得過去,可一個偏心幼子的母親還有一個身份是大漢皇後,那劉啓的太子之位就有點危險了。】
【劉啓性格溫和,行事寬厚,這讓他的母親窦皇後不滿意,窦皇後更加喜歡性格行事果斷的幼子,不過劉啓的性格雖然讓窦皇後不滿意,卻讓他的父親劉恒很滿意。】
【劉恒大概是從劉啓那白蓮花外殼下看透了自己長子是一顆黑心蓮。】
劉啓不解,白蓮花何意?黑心蓮聽着也不像是好話。
同樣此時後宮中窦太後被宮中騷亂吵醒,她震怒之下才知道是宮人面前離奇出現了一道光,光中仿佛有神仙在走動,且天上仙音在解說當今皇帝陛下的事。
窦太後眼睛早壞了,平日裏靠着身邊的人傳達,今日在午休,若不是被吵醒都不知道發生了這麽大一件事。
當然身邊的人也無人敢告知她,下一任皇帝并不是她心心念念的梁王。
【不管正史還是野史都有記載,漢景帝劉啓是一個溫良恭儉,寬厚待人的皇帝,但是很少人知道這位在年少時還是一位暴躁老哥。】
【今日開局我們聊一聊漢景帝棋聖之名由來,漢景帝年少時期有一樁不光彩的事,那就是誤殺了吳國太子,因這事還導致了一個嚴重後果,就是他上位後引發的“七王之亂”。】
【劉啓做太子時,當時民間流通着兩種錢,一是鄧通錢,另一個就是吳王錢,鄧通是漢文帝的男寵,漢文帝身上長了膿瘡,鄧通經常給他吸膿,雖然治标不治本,病況也沒減輕到哪裏,漢文帝心裏很受用,因為這件事漢文帝給了鄧通可以造錢的權利。】
【哥哥姐姐們,那可是造幣權,當然這也成了鄧通在劉啓登基後的死因,鄧通是老爹的男寵,又不是他的男寵,他可不會慣着他。】
【而吳王呢,因為他的封地吳國豫章有一座銅山,吳王造錢幣直接擁有巨大財富,同時吳國又靠近海,可以煮鹽販賣,當時諸侯國中就數吳王最富有,而那時諸侯國是有兵權的,也就是說諸侯國集合起來,不管是兵力還是財富都強過中央。】
【四肢強過身軀,我們從晉朝的“八王之亂”就能得出結果,漢文帝劉恒也面臨這個局面,這就是分封制的弊端,一個弄不好帝國四分五裂,旁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匈奴,好家夥五胡亂華即視場面。】
【劉恒想要解決這個困局,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幹掉幾個最強大的藩國,這其中財富聲望最強的吳王自然是首選。】
【當然劉恒也不是想要殺兄弟,只是減弱藩王實力,劉恒是小宗繼承大宗,名聲還是要顧忌的。】
【劉恒想要對藩國下手,誰看不出來,吳王不敢進貢,便讓太子替代他去。】
【吳國是諸侯國最強,最富有的,吳國太子的脾氣自然不怎麽好,有點看不起人,連劉啓這個太子也沒怎麽放在眼裏,兩人下棋的時候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麽,一轉眼吳國太子就被劉恒拿棋盤砸死了,這裏清溪深刻懷疑這棋盤是不是鐵做的。】
【吳國太子被砸死,吳國自然不肯罷休,反正朝中一頓亂吵,最後判定劉啓無罪,是誤殺了吳國太子。也不知道是哪位大才口齒這般厲害。】
【這事結果就是吳國太子白死了,屍體被運回吳國,吳王一看自己兒子死了,連個說法都沒有,他當然氣壞了,直接一句“在哪死的埋哪裏”,兒子屍體又給運回了長安。】
【劉恒一看,就派人去請劉濞進京,想問問堂兄對他是不是有意見,這裏提一句,這劉濞是劉邦大哥劉喜的兒子,讨伐英布有功,被劉邦授予吳王。但是我們也知道劉邦年輕那會兒偷雞摸狗十分不受嫂子待見,跟哥哥有幾分感情還有待考證。】
【劉濞被劉恒召見,自然清醒過來,開始後怕,害怕自己去長安後被清算,便稱病不去朝見皇帝。劉濞不去朝見皇帝的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這能說嗎?】
【當然不能,只能假裝沒有這回事,接連幾次吳國使者被抓,吳王也疑心生暗鬼起來,懷疑皇帝要殺他。他叔叔,他嬸嬸殺諸侯王可是從來沒手軟過,他姓劉又怎麽樣?他又不是高祖劉邦的兒子。】
【劉濞開始謀反造反,不知道劉恒聽說了這個消息沒有,怕把吳王真逼翻了,立馬安撫他,還賜了他告訴他年老了不用朝見。】
【要說劉濞年老倒也未必,比較他是等到從侄子劉啓上位才發動造反,這其中未必沒有報殺子之仇。】
劉啓面無表情,他并不想再回憶當初件事,砸死吳國太子他不後悔,只是為父親解憂而已,當時朝廷就有心逼吳王造反,結果吳王膽子太小,兒子死了都沒勇氣造反。
他祖父,他爹在時,吳王都是老老實實,結果他繼位,吳王突然起兵,要不是他哄騙梁王,說不定七國之亂還真會鬧出大亂來。
可惡的吳王,要不是因為這件事,他又怎麽會承諾立梁王為皇太弟,雖然他沒打算兌現,也當做酒後胡言不認賬,可不要忘了他還有親娘在,親娘幫着他的好弟弟咬住這件事不放。
劉啓心裏惱怒,也産生過陰暗想法,當然還未付諸行動。
【劉啓不光彩的事也并不是只有這一起,還有他弟弟劉武離奇死亡,似乎其中也有他的身影,當然證據沒有,劉武死後,他的母親窦太後将幼子的死歸到長子頭上,堅信是長子害死了幼子。】
窦太後面色發青,幼子竟然會死在長子手裏?
難道就因為她逼着他立他的弟弟為皇太弟這件事,他就要沖自己親弟弟下手?
這個毫無人性的狗東西,那可是他親弟弟!
窦太後真傷心了,她沒有反思自己行為,反而認定長子心狠手辣。
【劉啓殺弟傳聞沒有證據,光憑借他是即得利者這一點就無法洗清他的嫌疑。】
【劉啓殺沒殺我們不知道,不過清溪在這裏可以說一說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局供大家來思考。】
【劉武這個人跟平定七王之亂有極大關系,因為他是窦太後的小兒子,又極為受寵,所以劉恒在世時就将他遷到居天下膏腴之地的梁國,也就是河南開封商丘一帶。】
3D地圖再次跳出來。
【看地圖就能知道這裏處于平原地帶,旁邊有黃河流過,所以梁王在諸侯國中的勢力不容小觑。】
【漢文帝在位時延續了呂後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讓百姓得到休息機會,所以對于諸多諸侯王也是寬容大度,哪怕淮南王劉長謀反,消息洩露被抓也只是廢了王號,赦免了他,淮南王的爵位也讓他兒子繼承。】
【只是劉長的脾氣有點倔,途中絕食而死。】
【劉長死後,諸侯王大概看出劉恒不是好惹的,一個比一個老實,到了漢景帝劉啓上位,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
【劉啓年少時諸侯國合起來就強過中央,這點漢文帝能忍,他可忍不了,這時候冒出來一個人就是禦史大夫晁錯。】
【晁錯這個人,我們只知道他“七王之亂”的背鍋俠,大漢版的商鞅、被冤殺的忠臣,但無人知道劉啓在太子時期,晁錯就已經是他的智囊。】
【漢文帝時期,收集流落天下的先秦書籍,原因大家也知道,項羽一把火燒沒了鹹陽,當時收集了一套《尚書》,可問題也來了,朝中上下沒一個懂《尚書》,找來找去只找到一位叫伏生的人懂,這個伏生是秦朝是博士,《尚書》也是秦始皇焚書坑儒那會兒他鑿壁藏下的,這會兒已經九十多歲了,總不能讓老人家奔波,于是漢文帝選擇了年輕人去學習。】
【晁錯就是那個年輕人,他學成歸來也成了唯一懂《尚書》的人,晁錯的才智是不容诋毀,大概是少年英才人有些傲慢,許多法令都是經過他手修訂,這令他得罪的人不少。】
【景帝二年,晁錯就向劉啓建議削藩,說實話,看到這裏清溪有一種看到朱允炆迫不及待削藩的即視感,劉啓跟朱允炆或許是難兄難弟,上位後都同樣迫不及待削藩,都同樣翻車,只是作為藩王的朱棣吸取了教訓,先動手,也讓朱棣成為歷史唯一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
【“七王之亂”原因是藩王封地被削,吳王劉濞醞釀了幾十年的仇恨在這一刻爆發出來,聯合其他被削的藩王共同組建了聯盟軍。】
【七王共同反了,劉啓一下子麻爪了,要知道七王集合起來可是一股龐大的勢力,說不定他就要翻車了,這時候自然要有個人站出來背責任,毫無疑問這個人只能是晁錯。】
【有人說晁錯是被誤殺,這裏清溪得提一句,晁錯死的不冤,因為他只管殺不管埋。】
【他只建議了削藩,沒給怎麽解決藩王造反的辦法,七王之亂一起,晁錯也跟着傻眼了,然後他開始鼓動劉啓禦駕親征,他自個兒守着京城,就問這樣的人死得冤不冤?這是推皇帝給自己擦屁股!】
【晁錯死了,對外是平息諸侯怒火,可我們也知道這事已經不是殺一個晁錯能夠平息的了,叛亂依然存在。】
【殺晁錯其實是給天下人看,當時諸侯王造反理由是“誅晁錯,清君側。”皇帝先下手殺了晁錯,你們這些諸侯再用這個理由叛亂就不講道理了,死一個晁錯】,直接讓諸侯國正義之師變得不那麽理直氣壯。】
【平定七王之亂,離不開一個人的功勞那就是周亞夫,可周亞夫面對來勢洶洶的七國聯軍壓力也很大,但是好在劉啓的親弟弟梁王拖住了吳楚兩國主力。】
【梁王之所以這麽賣力,是因為在七王之亂前夕,自己哥哥醉酒當面說要将皇位傳給他。】
【這無疑引發了梁王的野心,在他看來他是為自己的皇位在奮鬥。】
【在我們看來,劉啓這餅畫的不可能有人會相信,可為何梁王相信了,還深信不疑呢?】
【大家不要忘記了,此時漢朝建立才沒多少年,不久前還是春秋戰國,那個年代兄傳弟繼屬實正常不過了!】
【梁王大概是被自己兄長忽悠瘸了,對自己繼承皇位一事深信不疑,告知了自己的母親窦太後,窦太後本來就更疼愛自己小兒子,極為贊同這件事。】
【七王之亂平息後,楚國另立新王,其他六國除國,諸侯權利收回中央,大量諸侯國官吏被裁剪,後來又分封諸侯王之子,從這裏開始諸侯國不再享有行政權和司法權,意思是諸侯王只能享受富貴,不能插手官吏封國地方,諸侯國的官員也都是由中央派遣。】
【七王之亂平息後要論功行賞對不對?這個時候梁王劉武喜滋滋來找哥哥兌現承諾了。】
【結果是什麽?我們前面在太子那一期專輯也詳細寫過,感興趣的可以找出來看一看,總之劉武被劉啓畫的餅吊着,吊到什麽時候?】
【吊到劉啓廢掉一任太子,又立了一任太子才知道自己沒希望了,這個時候劉啓可不是最開始上任時候的他,這時候的劉啓已經大權在握,梁國一個諸侯國想要起兵叛亂簡直就是自不量力,打,打不過,罵也沒道理,劉啓只是私下裏醉酒胡言,拿到朝中也沒人認賬,再加上新上任太子還成了自己姐姐劉嫖的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窦太後都不站他了。】
【劉武的失落,我們大家可以想象,他離開了長安,離開了寵愛自己的母親,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然後稀裏糊塗死去。】
【講道理,劉武死後,窦太後懷疑大兒子殺了小兒子也不是沒道理。】
【漢景帝雖然對老劉家諸侯王下手狠辣,對于百姓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從呂後開始,漢文帝漢景帝對于大漢江山都施行一個政策就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黃老學說,并不是什麽都不管,而是制定政策盡量不要幹擾百姓休養生息。】
【經過文景之治,秦末造成的滿目瘡痍終于緩了過來了,也才為漢武帝攻打匈奴積攢下了原始資本。】
【可以說從呂後開始,大漢連續幾代皇帝都是為了跟匈奴一戰而奮鬥,其他朝代可惜責怪呂後母雞司晨,只有漢朝人不可以!】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漢景帝最大的貢獻是生出了漢武帝劉徹,但是這裏清溪要說一句漢武帝的功績其實要離不開衛子夫的陪嫁,衛子夫可是陪嫁了兩張暴打匈奴的SSR,還附贈了一個霍光,就問哪個皇後陪嫁這般牛?】
劉徹露出驕傲表情,他的大将軍、他的冠軍侯、他的據兒,全都是子夫帶給他的!
【好了,今日關于棋聖皇帝就說到這裏,明天清溪會一口氣講解流氓皇帝,這裏拜托大家給個一鍵三連,我們明天再見。】
秦王政眼裏流露出羨慕,他看過太子那期視頻,本來以為是将扶蘇的,沒想到一開頭從漢武帝的太子說起。
衛青、霍去病竟然可以跟白起并列,白起這樣的人物,漢武帝竟然能得兩個,可把喜歡收集人才的始皇帝羨慕壞了。
眼下還有一個兵仙韓信他能夠得着,可惜韓信此時還未出生,他也無從找你。
哪怕知道他在齊國某地,他也未派人盯着,就怕一個弄不好,人出生的機會弄沒了。
秦王政只能忍耐,忍耐對人才的渴望。
李世民哈哈哈大笑,“朕以為棋聖皇帝說的是誰?原來是漢景帝,一棋盤砸死人得來的稱號嗎?後世人可真會玩,這個小典故都找出來了,朕還是頭一次知曉,這接下來的流氓皇帝說的又是誰?”
笑着笑着李世民突然想起什麽,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不會是指太上皇吧?”
這天音沒點評的皇帝也不多了,偏偏他耶耶還沒出一期詳解過。
李世民緊跟着又振奮起來,他耶耶可算不上流氓,氓是無房的人,流氓是指無房無地的流民,怎麽也跟他耶耶聯系不到一起。
“啊,讓我來康康評論區怎麽評價漢景帝,白蓮花和黑心蓮又是什麽意思?這後世的話還真古怪,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卻讓人琢磨不透什麽意思。”
朱棣心中滿是酸意,他怎麽就沒有漢景帝這樣急自己父親所急的兒子,他的兒子哪怕不像漢景帝那樣表裏不一,最起碼也遺傳了他的英武想漢武帝那樣。
結果呢,長子和長孫都是短命鬼,後面的子孫都被文人給忽悠瘸了。
朱棣嘆口氣,不能怪他更喜歡老二,老二是真像他,可惜鬧到這個地步,他不能眼睜睜送長子長孫一家去死,只希望自己太孫能多生幾個重孫,讓他有生之年挑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清風猶在:漢文帝啊,這位可是人品最差的皇帝,下棋下不過人家,直接操起棋盤把人砸死。】
【曹某人:漢景帝有點意思。】
【泰褲辣:劉啓跟人下棋是要分生死。】
【中情局:up主說錯了一點,當時下的是六博棋,跟圍棋有什麽關系,配圖選錯了。棋盤長這個樣子,圖。JPG,那會兒叫博戲,春秋戰國和秦漢都非常流行。現在電視劇都不考證,拿個圍棋就出來了,不過也難怪,六博棋自東漢後玩法就失傳了。】
【泰褲辣:是百戰百勝對嗎?凡是下不過的人都物理送走?】
【9575:我覺得棋聖這個稱號名不符實,改成物理棋王才對。】
【徐風輕吹:嘎嘎,你們是想笑死我,繼承我的借呗嗎?】
【棋魂十環:人家是兩小兒辯日,他是兩小兒下棋生死有命!】
【來日方長:我記得掀盤子砸死人的不只是劉啓,春秋宋國的宋闵公好像也被自己的将軍用棋盤砸死了。】
【賭狗滾出:這要是出游戲人物,劉啓的技能就是扔棋盤了,擊中必死。】
【春風拂面:所以呢,後來人得到教訓了嗎?下棋是不是都戴頭盔了?】
【9587:劉啓要是生在北宋,都能将趙匡義踩在腳下碾壓,學學,皇帝不是那麽當的。】
【徐徐清風:我有個問題,你們看西漢是劉啓兒子一脈,東漢還是劉啓兒子一脈,那麽為何劉啓的爹和他的兒子都有廟號,就劉啓沒有?】
【公子呀:漢朝定廟號還是很嚴肅的,沒有一定功績評不上就是評不上,哪裏跟後面王朝廟號就跟分豬肉一樣。】
【徐徐清風:了解。】
【徐徐清風:劉家人真是天生當皇帝的料,個個冷酷無情,朱家還真無法跟劉家比,明朝要是換成劉家皇帝,早将那些搞黨争的文臣玩死了。】
【公子呀:這個還真沒法比,漢武帝之前的人都沒被儒家思想馴化,你看東漢後面的皇帝也挺拉跨。不過漢朝的皇帝質量還真比其他朝代高,特別是西漢。漢宣帝要是沒選錯太子,王莽還真沒篡漢的機會。】
【金烏:劉啓在位期間,很多功臣都成了他的政治犧牲品。不過文景之治啊,兩千年歷史上第一個大治,為後面朝代打下了榜樣。】
【公子呀:當年儒家想馴化劉邦,劉邦什麽反應直接在儒生帽子裏撒尿,儒家在漢武帝才出頭,漢武帝想借儒家馴化天下人,結果就是自己的子孫和後面歷朝歷代皇帝都被馴化了,不過儒家最昌盛還是要數宋朝和明朝,清朝皇帝對策就是,你敢馴化我,我就送你文字獄一游。】
【徐徐清風:異族本來就對儒家那一套反感,你看鮮卑和蒙古族女真人哪個被儒家馴化了,千百年來只有漢家信這一套。】
【四四:劉家皇帝還真葷素不忌,從劉邦開始好像都有男寵。】
【公子呀:咦,劉邦有男寵嗎?我知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有男寵,沒聽說劉邦也有,他不是最愛戚姬嗎?】
【四四:漢朝皇帝不是有名的男女通吃,髒唐臭漢,宋朝文人都唾棄。劉邦有男寵也不是我瞎說,司馬遷在史記裏有記載。】
【徐徐清風:有什麽奇怪的?漢武帝還說不可一日無婦人,身邊也沒少男寵啊,劉邦身邊的開國功臣,你們翻一翻個個樣貌不凡,你說劉邦動沒動過心思?開國功臣不能動,養個漂亮的男寵換換口味再生産不過了。】
【公子呀:啊,你們這樣一說我想起來了,張蒼好像因為屁股又白又翹逃過死罪,我還覺得奇怪,現在一回想,那都是滿滿的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