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喜有三
喜有三
天光如水,月光如鏡。
陽州呂府四處已經點上燈籠,三進的宅子,堂屋內,熱鬧非凡。
呂家大房夫人坐在上首,下方坐着兩房的媳婦和其兒女,各個頭戴金釵,绫羅綢緞不要錢地裹在身上。整個堂屋裏充斥着富貴商賈氣息。
侍候的丫鬟婆子十多人,一會兒端着果盤,一會兒撤下碟子,穿梭往來,好不熱鬧。
“大嫂,今兒是中秋了。二公子他還沒回,咱們要不派個人去問問?”呂家三房夫人梁氏小心的說道。
“這還用得着你操心,就你這擔心勁頭也太晚了吧?咱們賢惠的大嫂啊,早就派人去府城問了。要等到你現在想起來,黃花菜都涼了。”說完,二房夫人楊氏捂着嘴哈哈大笑,“不然,怎麽說咱大嫂就是能當大嫂呢?這當家人你以為是這麽好當的?大嫂掌家十七娘,何時除過纰漏?”
“咱呂府二公子會考不上秀才嗎?別說秀才,就是舉人,狀元,也是能摘到的。”
二房夫人呂楊氏說完,三個兒女紛紛附和。
那邊三房的孩子見她娘還傻愣着不出聲,着急地暗自戳她。
“真那麽好考的嗎?那我長這麽大,就聽說過一回秀才。”呂梁氏道。
呂楊氏諷刺道:“就你娘家那巴掌大的窮地兒,幾十年能出個秀才也是了不得了。”
逗得小輩和丫鬟婆子想笑不敢笑,捂着嘴憋着悄悄看三房夫人。
“二哥哥十六歲就考上了秀才,好生能耐。我聽女夫子講,好多人念了幾屋子的書,做了一輩子學問,到老了還是考不上秀才.二哥哥真是人中龍鳳!”二房的女兒笑着說。
呂姜氏自是相信兒子的,從小就被夫子誇贊聰敏過人。
只是這話中的“二”聽起來有些不舒服,呂姜氏朝左側看了看,視線不能穿過牆壁,但不妨礙她厭惡某個人。這人,讓自己的兒子委屈地只能一輩子被人稱做“二公子”,而不是“大公子。”
“夫人”有個婦人上前來對呂姜氏小說道:“老爺派人回來了。”
呂姜氏問道:“老爺和公子沒回來?”
“是,他們沒回,讓小人帶話了。
”
呂姜氏心裏一喜,若是沒中,兩人今日就該回來,沒回,必定是留在府城打點了。
婦人帶上了小厮,禀告:“夫人,二公子中了。老爺讓我先回來說一聲,公子還有些應酬,再過一月回。”
衆人紛紛望過來,一時嘈雜的堂屋安靜下來。
中了?二公子中了!
呂家的門檻高了,作為下人當然也與有榮焉。
在場的人臉上都帶着喜氣,難掩興奮之情。
呂姜氏更是大悅,喜不自禁,忍不住撫掌站起來,哈哈大笑道:“賞!全部有賞!”
小厮得了令,高興地下去領賞了。
今日大老爺沒在家,飯後大夫人帶領着女眷過中秋,家中男眷不好出席。二房夫人楊氏帶了衆一子兩女上前恭賀。
“大嫂,咱呂家世代商人,從今兒個氣,終于能改換門楣了!夕池可是咱呂家的大功臣啊!再過幾年,咱呂家必定能出個舉人,狀元也是囊中物啊!”
梁氏在一旁聽到,心下撇嘴,什麽世代商人,公爹也不過是個挑着擔子四處叫賣的貨郎,還不如自己的娘家爹,那才是貨真價實的……世代農人。二房這楊氏真是為了捧大嫂,什麽胡話都肯說。
姜氏聽着高興,心裏也是這麽期盼的。誰不認為自己的兒子是人中龍鳳呢?況且兒子做得也的确不錯。這次陽州城考上秀才的不過只有兒子一人。
見上首的人聽得高興,楊氏加深了嘴角的笑容,“孩子的祖母去得早,長嫂為母,大嫂把這呂家管得好。且教出了這麽好的兒子,以後我們二房和二房的子女都全靠大嫂了扶持了!”
即便呂氏平時待人面上也着實寬厚,時常帶着笑臉。今日聽了這番貼心奉承的話,也着實然人心花怒放。
姜氏眉飛眼笑道:“同是呂家兄弟姊妹,今日夕池考上了秀才,自然是要相互扶持的。以後,大陵國朝堂,咱們呂家也當有一席之地才好。等老爺回來我自給他說,願意進學的呂家子孫,自會給他找最好的夫子。只要專心進學的孩子,每月月銀再多二兩銀子。”
楊氏看了下三房,洋洋得意,目前就只有他兒子能進學,能得到呂家豐厚的資源,多出的銀子是意外之財了。
楊氏對姜氏又是一番感謝,又是一番奉承,樂的姜氏的嘴就沒合攏過。
二房得了好,三房自然不甘人後。
梁氏在女兒們的簇擁下,來到姜氏跟前。
好話都讓楊氏說盡了,梁氏絞盡腦汁,扯了一個笑容,道:“大嫂,今日中秋佳節,又逢二公子中了秀才,真是雙喜臨門呀。再過不久就該三喜臨門了吧正好,家中有個等了他幾年的未婚妻,正好三喜臨門啊!”
姜氏聽見“二公子”的稱呼就有些不喜,想着今日兒子喜事,按下沒發作,不想三房如此不識趣。那孤女平常和丫鬟待着,知道自己不喜她,也不到她面前來獻殷勤,倒是個識相的。今日梁氏不提,她差點沒想起這個人來。
要不是知道梁氏蠢笨,她還真以為那孤女買通了人,為她說情呢!
梁氏的三個女兒聽見她娘馬屁拍在了馬蹄上,又見上首的人臉色不好,暗暗嘆氣。娘不會說話是早知道的,就不該心存僥幸推她出來。
楊氏看着梁氏吃癟,心裏愈發得意。這梁氏就是不會看臉色的,不知道大嫂早就後悔當日搶了隔壁那位的親事過來給親兒子,早就後悔了嗎?不然也不會在中秋節這樣家人團聚的日子,也不叫那孤女過來湊熱鬧。啧啧~~聽不懂人戶,看不了眼色,三房真是沒眼看啊!
被打擾了興致,姜氏覺得無趣,擡手道:“時辰也不早了,大家回去歇着吧!”
陪房張媽媽走上前來,臉上帶着喜色道:“恭喜夫人,夫人夙願得償。”臉上有帶着擔憂之色:“那梁氏雖然蠢笨,說的也是個理。公子為着考中秀才,耽誤了親事。現在事情圓滿,這麽一來,公子的親事提上日程了麽?那位知曉了,會不會鬧着讓履行當年婚約?”
呂姜氏按了一下眉頭,這是她的煩惱事。
呂姜氏自小便喜做低價進高價賣的事,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着她爹去自家店裏。小門小戶,規矩沒那麽多,她爹也是喜歡帶着她東穿西走。
在她看來,貨物如此,人也如此。
如果有虧損了,就要趁早出手,貨爛在自家手裏,可就是分文不值。
而現在,兒子的未婚妻就是快要爛在手裏的貨。
十年前,有一次丈夫和人喝酒,見到他家的小女兒玉雪可愛,當即就給他兒子訂下了親事。
自己的兒子第一次見到人家,就嚷着非要娶人家不可。姜氏那是也覺得對方比他們富裕許多,也有些心動。于是,和夫君商量了,就将未婚夫替換成了自己的親兒子。
誰料,孩子長到十歲時,那對夫妻雙雙去世。夫妻倆就讓粉妝玉琢的女孩兒在家裏住着。
兒子成日都和那孤女在一起,十分歡喜。她怕這樣下去,那孤女持寵而嬌,以後她壓不住。故意冷落着,想着将她的性子養得柔和甚至謙卑一些。
兒子将來有更好的前途了,留她在,就是錯了。孤女對于兒子日後進官場沒有任何助力,兒子是斷斷不能娶的。
希望她識時務,好打發。
“不如作妾?”張媽媽猶豫地建議。
想到女子嬌弱白皙,五官精致的模樣,是個以色侍人好坯子。
姜氏斷口否認:“不行,她生得那般貌美,有了這樣的女子成日在跟前,兒子還能安心念書?不好不好……”
張媽媽道:“也不見得。公子還是最聽你的,她再是美貌,這麽些年,公子也不是沒有碰過她?她若真是敢恃寵而驕,誤了公子,還能逃得出您的掌心?”
姜氏不太同意,男人一旦開葷,食髓知味,這心偏向誰就不好說了。
不如将這些可能扼殺在萌芽狀态。
呂姜氏喝了一口茶,緩緩道:“今日怎麽為她說起話來?”
張媽媽道:“我這不是前幾日回了一趟府上,姜老爺把我叫了去。說名聲對于讀書人來說尤為重要,對于公子以後出仕為官更是。告誡我要勸你,凡事不要操之過急。做事尤其不要給人留下把柄。那位在這裏住了這麽些年,突然将她趕出去,她四處亂說可是不好。”
呂姜放下茶盞,輕蔑道:“她敢!”
張媽媽道:“防人之心不可無啊!那位又是個會寫字的,毒啞了她也沒用。何況,公子才剛考中秀才,咱做事千萬低調,一個不慎,影響了公子的名聲,茲事體大。”
呂姜氏豎目:“等我兒到府城求學,留下她一人,我再好好收拾!我不相信,還能被一個丫頭片子縛住手腳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