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酸梅鴨

第19章 酸梅鴨

她真是當局者迷啊!

“小夏的廚藝何止不差勁, 比初級廚師還好,就剛才放我鴿子的小許,去年做的席面, 不是這道菜鹹了, 就是那道菜淡了, 不如以前一直合作的小賈。”頓了頓, 趙芳梅嘆氣:“可惜小賈考上中級廚師弋椛證,去京城發展。”

趁着泡面還沒坨,趙芳梅簡單對付着吃掉。

她吃面,讓範祥聯系上程帆。

很快範祥打給程帆的視頻, 被人接聽。

範祥把事情經過簡單敘述一遍, 程帆聽完, 沒有擅自替妹妹做主:“我問問她,她願意的話,我會把你的名片推給她。”

“謝謝啊, 兄弟。”範祥挂掉電話,接下來是等待對方的回音。

幾分鐘後,範祥收到一個好友申請消息,通過後, 雙方開始進入正題。

趙芳梅接過手機, 把事情的緊急性說一遍, 非常希望她能幫助社區度過這次難關。

手機裏傳來程夏的脆蘋果似的聲音:“阿姨您剛才說, 有報酬是嗎?”

趙芳梅有點不好意思:“有的,就是不多, 有個100元的紅包, 意思意思下,畢竟社區裏為了籌辦這次活動, 經費都花在刀刃上。”

程夏:“我可以接下,另外我想問一下,趙阿姨,這次來參加宴席的都是咱們社區的六十歲老人是嗎?”

趙芳梅回:“是的,除了六十歲老人,還有一些社區幹部。”

得到肯定回答後,程夏說:“好的,我拟個菜單,根據你們的人數,經費不超過你給的預算,十分鐘後發來。”

這可太好了,趙芳梅喜上眉梢:“不着急,晚上十二點前給我也行。”

Advertisement

十分鐘後,程夏發來草拟好的菜單。

菜單裏,包含雞鴨魚肉,蔬菜豆類,葷素搭配,想得非常周到。

好幾道菜肴,酸甜可口,軟和易咬,非常适合牙齒不好的老年人食用。

小小年紀,想得倒是非常周到。

趙芳梅提到嗓子眼的一顆心,稍稍安放。

次日,午飯後。

趙芳梅接到程夏,看見她身後還跟着一個微胖的中學生。

一問,得知對方是她的助手。

趙芳梅帶領兩位小廚師來到社區臨時搭建的後廚,将買來的新鮮食材,也一并交予她們。

接過趙芳梅遞來的圍裙,套上,程夏招呼着邵駿開始處理食材……

面對兩條十來斤中的蛇頭魚,邵駿有點發怵。

這玩意兒身上的花紋,太像蟒蛇,看着就覺得害怕。

恰恰這時,程夏瞥來的目光。

想到她說只留有用的人,班級裏好幾名同學觊觎他的助手位置,他不行,就會有其他同學上位。

不能跟着夏姐,以後也吃不到好吃的,想到這裏,邵駿一手按住魚身,刀背往魚腦袋上招呼。

三兩下,把魚拍暈,刮去魚鱗,開膛破肚……

程夏往鍋中倒入清水,兩塊洗淨的五花肉,姜片蔥末段,大火煮開,轉小火繼續焖煮。

直至筷子能輕易插入五花肉裏,撈出五花肉瀝幹水分,用松肉針給豬皮紮出密密麻麻的孔洞,方便上色入味。

臨時找不到松肉針,程夏用鋼針代替,紮完後,給豬皮表面均勻塗抹一層薄薄的食鹽,刷上醬油,晾幹。

晾幹水分,起到上色固色的作用,一會兒下油鍋,以免炸鍋蹦油。

等不及,她用風扇給豬皮吹幹水分。

晾幹的五花肉,放入油鍋,炸至兩面金黃。

削皮的香芋,切成一公分厚度的芋頭塊,同樣下油鍋,炸至表面微微發焦,撈出。

炸好的扣肉放涼,切成薄厚均勻的厚度,取一只圓形瓷碗,一片香芋,一片扣肉,扣肉塗抹着提前調好的料汁,依次排列組合,直至填滿整個瓷碗,一起送上蒸鍋。

等邵駿處理清洗幹淨黑魚的血水,程夏這邊的香芋扣肉全部上鍋蒸制,她接過黑魚,一把菜到利落給黑魚斬開,片着魚肉,支使他把容器裏的幾塊前腿肉洗淨,用機器絞成豬肉餡。

片好的薄魚片,加蔥姜水、澱粉、生抽、一個蛋清、食鹽和胡椒粉,抓拌抓拌,腌制入味兒。

蔥姜水,黑胡椒,可以起到取出魚腥的妙用。

澱粉,能讓魚肉的口感鮮嫩,久煮不柴。

腌制的魚片,放到冰箱冷藏保鮮。

黃牛肉也腌制好,一起送進冰箱保鮮。

殺好的整只雞,斬成雞塊,熱鍋冷油,雞塊在熱油裏煸炒,煸炒出雞皮裏的金黃油脂,蔥姜蒜、一勺豆瓣醬,一塊火鍋底料,大火煮開,轉小火繼續焖煮四十分鐘。

程夏在手機上定了個鬧鐘,暫時不用管它。

用機器絞出的一盆肉餡,三分之一,被她調了佐料,加蓮藕碎、煮熟的胡蘿蔔丁,攪拌均勻,分成一個個荔枝大小的肉丸子。

給肉丸子放到提前浸泡過的生糯米,滾一滾,表面黏上糯米,放到蒸籠屜裏。

切塊的土豆,加醬油、姜末、五香粉、麻辣鮮、食鹽、味精和大米粉,一起攪拌攪拌,均勻鋪到蒸籠屜裏。

切片的五花肉,也用同樣的佐料調個味,攪拌好的五花肉片均勻鋪在土豆塊上,一起上蒸鍋。

浸泡出血水的鴨子,劈成兩半,鍋中用植物油潤澤一遍,中小火給鴨子煎一煎,給鴨皮鴨肉煎至兩面金黃,撈出。

倒出多餘食用油,鍋中底油給蔥姜爆出香氣,請入剛才煎過的鴨子,米酒、醬油、香醋、食鹽、幾塊冰糖,些許酸梅醬,适量的清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焖煮二十分鐘。

二十分鐘後,給鴨子翻個面,讓另一面的鴨肉更好上色、入味。

糯米粉細細過篩,往三分之一糯米粉裏,和着紅糖一起攪拌開來,和了紅糖的糯米粉,顏色呈深褐紅棕色。

往模具裏,放入一層過篩的細白糯米粉,一層拌了紅糖的紅棕糯米粉,又一層純白糯米粉。

怕串才味,另外用一只小蒸鍋,給糯米糕隔水蒸熟。

預定好的鬧鐘響起,在程夏的授意下,邵駿把切好的白蘿蔔塊,倒進雞湯裏。

這時候魚片和牛肉片已經腌制好,取出,給牛肉焯熟,她調一碗料汁,交給邵駿,澆淋完熱油,用料汁和香菜葉給牛肉片抓拌抓拌。

鍋中蔥姜爆香,适量清水,倒入多多的香醋,大火煮開,往湯汁裏加入提前泡開的黑木耳。

黑木耳熟後,下餃子似的一片片下入腌制的漿魚片,剛下鍋的魚片,千萬不能抄動,魚肉容易散。

待滾燙的酸湯将魚肉汆熟,以清水和澱粉勾芡,當酸湯再次煮開,魚片定型後,這時候可以輕輕抄動魚片。

魚片薄如馄饨皮,極容易熟,不需要煮太久,關火,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這時候酸梅鴨的鬧鐘響起,大火收一下湯汁,關火。

撈出切成鴨塊,整齊擺放進盤子裏,最後從鍋中舀上一勺酸梅,給鴨塊澆淋上,仿佛挂了一層濃稠的蜜汁。

蒸籠屜裏的蒸菜,也都可以出鍋。

程夏找到趙芳梅,詢問什麽時候開席。

趙芳梅看看時間,五點半,早是早了點,但活動進進行到尾聲,可以開席了。

這次參加社區活動的空巢老人,共有六十多人,開了七桌席面。

第七桌沒坐滿,趙芳梅讓程夏和邵駿過去坐,這本就是專門留給廚師和她助手的福利。

包個小紅包,讓廚師忙活了幾個小時,總得讓人家師傅吃口熱乎飯啊!

還剩下的三個空位,趙芳梅讓幾個剛到社區工作的年輕小輩,過來陪坐。

位置不夠,端來幾個塑料凳,大家一塊兒擠一擠,吃席也熱鬧。

臺上領導簡短講了幾句開場白,招呼着大家吃好喝好。

趙芳梅帶領着社區工作人員幫忙端菜上菜。

第一道菜芋頭扣肉,一道道菜肴,被端上桌。

見到香芋扣肉,桌上的老人并未動筷。

見程夏和邵駿面龐稚嫩,這麽小的廚師,做的菜能好吃嗎?

見長輩沒有動筷,桌上的年輕人也不敢先動筷子,不禮貌。

“哎,這個扣肉真香吶,軟和,不用費力嚼,适合咱們老人吃。”

見鄰桌有人當了先吃螃蟹的人,桌上長輩紛紛動筷。

許是本來沒抱什麽期望,等品嘗到香芋扣肉後,被它帶來的粉糯軟爛,所驚豔。

扣肉蒸得軟爛,一點沒有預制菜扣肉裏的油膩感。

扣肉片,一抿即化。

蒸了快兩小時的芋頭扣肉,香芋綿軟甜糯,炸過的芋頭,吸收了肉汁醬汁兒,糯香綿綿。

扣肉片肥瘦相間,入口即化,蒸得肥肉爛乎,肥油溢出,不油不膩,瘦肉部分軟嫩不柴。

尤其炸得焦焦的豬皮,肥糯糯,簡直是扣肉的靈魂所在啊!

邵駿嘴巴裏塞得鼓鼓的,擡頭看其他人,同樣如此。

一碗扣肉數量有限,也就每人分到一片,剛咽下嘴裏的食物,再望向桌上的瓷碗,空空如也。

還沒吃過瘾呢!

大家咂咂嘴,回味着香芋扣肉的滋味。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朝其他桌的食客看去,發現其他桌的食客們不約而同,看向入口。

于是,她們一桌老少,也齊刷刷望着出菜的入口,等待着第二道菜。

很快,第二道菜也被端出。

先上給了其他桌,有年輕女孩好奇地伸長了脖子去瞧,想要率先獲知是什麽菜。

聽見旁邊同事詢問:“張盼,是什麽?”

張盼回:“是糯米丸子。”

一分鐘後,她們桌上也上來糯米丸子。

外面的一層糯米,黏稠軟糯,吸收了肉丸子被高溫蒸出的油湯汁,糯米顆顆鮮香油潤,晶瑩剔透。

被糯米包裹的肉丸,鮮嫩多汁,偶爾咀嚼到蓮藕碎和胡蘿蔔丁,能吃到食材原本的清甜。

蓮藕和胡蘿蔔,很好地緩解了肉丸子的油膩,糯米柔軟有韌勁兒,糯叽叽,這可太香了。

一口接一個,吃完第二個,再去夾第三個時,發現盤子又空了。

粉蒸肉、粉蒸土豆,都是軟和的食物,頗受老年人們的喜愛。

粉蒸土豆沙沙綿綿,像是一顆顆小沙珠填滿了口腔。

淋上一點點香醋,酸甜分子刺激着舌尖分泌口水,配着綿綿的土豆沙,簡直點睛之筆。

粉蒸肉,年輕人酷愛挑瘦肉多的五花肉片,老年人則更喜歡肥肉片。

在高溫水蒸氣的包圍下,使得肉片劇烈收縮,脂肪裏的肥油沁出。

肥肉片跟嫩豆花似的,非但不膩,油汪汪,肥嘟嘟,香得很哩!

這些年輕人,不懂得欣賞肥肉,這樣正好,全部便宜了她們這些老人家。

雞塊炖白蘿蔔,漂浮着一層紅油,看着微辣,有些老人吃不得忌口不吃辣,有的老人嗜酸嗜辣,終于見到一道香香辣辣的菜品,頓時雙眼冒光。

白蘿蔔塊炖得爛乎乎,一抿,化作一汪蘿蔔甜汁兒。

炖了快一小時的雞塊,牙齒輕輕一扯,骨肉分離,好脫骨。

雞塊脫骨軟爛,煮得很入味兒,一點點辣度,大多數老人都能承受。

酸湯財魚片,光是名字聽着就喜氣。

黑木耳嫩滑脆爽,嚼起來咯吱咯吱響,超爽口的。

財魚片嫩滑鮮美,筷子輕輕夾起一片,色如羊脂白玉般,魚肉鮮嫩,酸香開胃。

撈完嫩魚片和黑木耳,剩下的酸湯,邵駿感覺拌個飯吃,肯定香噴噴。

酸梅鴨,受到大家一致好評。

酸酸甜甜的梅子醬,賦予了鴨肉精彩豐富的靈魂。

鴨皮被熱油煎出部分脂肪,經過醬汁的久煮醞釀,鴨皮柔軟而q彈,裹着暗紅色的醬汁,牙齒一扯,連皮帶肉,還有酸梅醬汁一同吸溜到嘴巴裏。

鴨肉不腥不膻,配着酸梅醬汁,令人胃口大口。

香菜拌黃牛肉一上桌,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立馬見了空。

拌黃牛肉,沒有太複雜的烹饪技巧,吃的就是食材原本的味道,加上一點點料汁的輔助,最大程度展現出牛肉的鮮美。

入口香辣,黃牛肉片表面裹着少許紅油,絲絲縷縷的香菜清香,咀嚼到後面,只剩下牛肉原本的特殊香氣。

涼拌什錦蔬菜一上桌,程夏就知道這場宴席要接近尾聲了。

紅油拌的藕片、海帶絲、海蜇絲、豆皮,千張,青瓜、黃花菜等,清爽解膩。

涼拌菜,可謂是夏天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下飯下粥,嘎嘎香。

最後一道桂花糯米糕上桌,宴席準備結束。

“沒想到還能吃到這種路邊小吃攤賣的中式糕點,以前聽我家老爺子說起過,他們小時候,街邊倒到處都有擺攤買小吃的商販,可惜現在看不見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都被弄丢了。”

趙芳梅循聲望去,說話的老人約莫七十多歲,老得門牙都掉了,難怪說以前到處都是擺小吃攤。

趙芳梅打出生起,就沒見過路邊擺小吃攤的。那應該是上一輩的事兒,這麽想着,還挺羨慕上一輩吃到路邊攤的人。

不像她們,只能天天吃預制菜包。

“小趙啊。”對方突然叫住她,說:“今年小許的廚藝見長啊。”

今年的菜品,意外的合大家口味,桌上十道菜,全部空盤,根本不夠吃。

尤其是桂花糯米糕、香芋扣肉、還有酸梅鴨,她就喜歡得不得了。

趙芳梅:“您誤會了,今年小許臨時有事,來不了,我找了同小區的小姑娘,她是青陽二中中餐班學生,我給你們介紹認識認識。”

每人分到三塊桂花糯米糕,邵駿舍不得吃,從口袋掏出個幹淨塑料袋,小心翼翼把三塊桂花糕包進去。

看得程夏猶豫,要不要給便宜哥哥也打包點米糕。

仔細想想,她又不是不會做,想吃了就蒸呗。

三塊米糕,也就過個嘴瘾,越吃越饞。

想着,她一口一個米糕,吃到最後一個,噎得直翻白眼。

這時,傳來趙阿姨的聲音:“小夏,我給你介紹幾個奶奶認識。”

程夏被米糕噎得猛錘胸口,咕嚕咕嚕灌了幾口水,才把糕點咽下去。

米糕香是香,就是太噎人。

她被趙芳梅拉着介紹給幾位奶奶認識,被大家誇了又誇,把程夏美得冒泡。

誇她廚藝好,長得漂亮,年輕有為,以後肯定有大出息,能掙上大錢。

回去的路上,程夏腳步輕飄飄。

誇她漂亮,她笑笑不說話。

誇她掙大錢,程夏頓時心花怒放,看人的目光,都親近了幾分。

她窮怕了,一心只想搞錢。

回到家中,收到邵駿的消息。

他父母嘗了她做的桂花糯米糕,非常喜歡。

剛出鍋,撒上些許幹桂花,黃澄澄,米糕顏值頗高。

一層潔白松軟的糯米,中間一層紅褐色的糖霜,上面又覆蓋一層白皙糯米粉,米糕蓬松柔軟,香糯糯,糖霜的甜度,恰到好處,不會過分甜膩。

今天她給的30元好處費,加上獲得最受歡迎食堂窗口第一名的獎金,兩個月,每月100元,程夏和他各分一半,加上今天的,共130元。

邵駿用自己掙到的第一筆錢130元,分別給父母買了禮物,他爹媽一高興,立馬給他轉賬5000元。

邵駿問可不可以拿5000元交夥食費,他想來蹭飯吃……

程夏正在為生計煩惱,購置鐵鍋、油煙機、廚具等,花掉她靠經營學校食堂,攢了兩個月的錢。

現在家裏買菜買米,樣樣需要花錢,她用的便宜哥哥給的一萬塊,但是照她們這樣吃下去,不經花,得想想如何開源節流。

當趙芳梅找上自己時,盡管給出的報酬很低,總算有一筆收入進賬,比坐吃山空強,所以程夏還是接下。

現在有人找上門來,給她送錢,程夏巴不得,但是5000元似乎有點多了,她得想想。

不等程夏給出答複,當晚,她又收到趙芳梅打來的視頻,惹得程夏心裏七上八下。

難道吃席,吃出問題啦?

接通視頻後,趙芳梅告訴她一個好消息,今天的活動宴席籌辦得非常成功,口碑不錯。

又說小區裏有一戶業主,對方兒子馬上要結婚,不想在酒店吃預制菜,想在小區辦婚宴,搞流水席,問她願不願意接?

趙芳梅神秘兮兮道:“我那朋友給的報酬挺豐厚的,這個數。”

程夏哦一聲:“580啊!”

“不,你再加個零。”見屏幕裏,小姑娘大眼圓睜,趙芳梅笑眯眯說。

她又問了婚禮當天來賓人數、預算等等……

似乎有搞頭,她拍板說:“可以,我接了。”

又說:“有一點比較棘手,你們那邊來賓太多,我這邊只有一個助手,人手不夠。”

趙芳梅笑得和藹極了:“沒關系,我可以幫忙找人,說好的報酬,不算在裏面。”

靠在沙發裏打游戲的範祥,突然覺得後脖子一涼。

好端端,怎麽感覺後背有點發寒?

……

挂掉視頻,程夏美滋滋。

對方給找後廚人手,給包食材、廚具,程夏只要負責掌勺烹饪,別的都不用她操心,淨賺5800,真是送上門來的好事兒啊!

她立即給邵駿打語音過去,很快,那邊接聽:“夏姐,想好了。”

程夏:“嗯,想好了,我接了個私活兒,你明天要不要過來幫我?”

邵駿不關心別的,只關心:“有好吃的嗎?”

“有,剛出鍋第一時間給你嘗味兒。”頓了頓,程夏說:“一共三天的流水席,賓客比較多,有點累,三天給你開800塊工資,來不來?”

邵駿:“來啊,錢不錢的不重要,主要是喜歡吃席,尤其是夏姐你做的席面。”

想起傍晚吃到的席面,那叫一個香。

突然,邵駿開口:“夏姐,我有個請求,我能給主家出個份子錢嗎?”

程夏腦袋卡殼:“幹嘛?”

邵駿:“我想随個份子錢,讓我爸媽也出摟個席。”

程夏:“……我問問趙阿姨,可以的話,通知你。”

她給趙芳梅發信息,詢問。

收到程夏的消息,趙芳梅還以為有什麽問題沒問清,得知她的助手想随份子錢,來吃席,趙芳梅腦袋也卡殼了。

幫忙問了朋友的,對方非常歡迎。

收到答複後,程夏琢磨着要不要給便宜哥哥也随個份子錢?

問了程帆,好像是趙阿姨有點事,他這兩天休假。

程夏一聽,大概知道趙芳梅讓他來幹嘛了。

得,又省一份份子錢了。

後廚幫廚,會單獨開一桌席面,跟賓客吃的一樣,只是等賓客吃完後,才開始用餐。

流水席前兩日,席面相對簡單,算是個便飯,給前期參與準備工作的親朋好友吃的席面,相對來說,預算會少點。

第三天是正式喜宴,預算充足,菜色夠硬,要上檔次些。

花了三小時,草拟好三天流水席的菜單,趕在十一點前,發給主家。

一一掃過菜單上的菜名,有些壓根兒沒聽說過,例如什麽蟠龍菜、擂椒皮蛋、螞蟻上樹、松鼠桂魚……

好好的桂魚,怎麽跟松鼠扯上關系,愛護野生動物,可不興吃松鼠啊!

還有螞蟻上樹,叫他們上哪兒抓那麽多螞蟻,還有螞蟻能好吃嗎?

得到程夏的描述,原來不是吃松鼠,只是把桂魚做成形似松鼠的形狀,因此得名。

螞蟻也不是真的螞蟻。

确認完菜單,時間來到深夜十二點半。

挂掉電話,程夏打了個哈欠,上床睡覺。

今明後三天,有得忙了。

天沒亮,她起床,洗漱完來到一樓趙芳梅家。

趙芳梅随手一指,正哈欠連天的範祥:“給你找的幫手,随便使喚,還有一個,晚一點到。主家也給安排了親戚幫忙洗碗洗菜。”

正在甜美夢鄉裏,被親媽從床上揪起來的範祥,聞言打哈欠的嘴張得吞下一顆雞蛋:“讓我打下手?”

他連連擺手:“我不行,連韭菜和蒜苗我都分不清,讓我去後廚房幫忙,這不是開玩笑嘛!”

趙芳梅笑眯眯:“好呀,不去的話,手機沒收。”

被拿捏了七寸的範祥,頓時沒脾氣了:“我去還不行嗎?”

這時候才五點十分,公共交通還沒開始運行,邵駿掃了共享單車來的。

見到範祥,邵駿熱情道:“你就是剛來的師弟吧,你好,我叫邵駿,是你大師兄哦。”

範祥斜他一眼,沒搭理。

什麽師兄師弟,他又不打算學廚?

而且還是給朋友妹妹當小徒弟,給個小胖子當師弟。

集合後,三人在趙芳梅的人帶領下,來到辦喜事的主家,認認門。

提前采購食材的人回來了,主家租賃的廚具竈具、帳篷、桌椅板凳也一并運送來。

有人幫忙在空地搭建帳篷、鍋爐,這些瑣事程夏不用管,她只負責後廚掌勺。

看到有她想要的堿面,海帶絲,花生米,這時候竈爐已經擺在露天空地。

清洗一遍廚具鍋具,開始燒一大鍋熱水,給堿面和海帶絲燙熟,過冷水晾涼。

熱油炒香花生米,剛出鍋的花生米,不脆,放到電風扇底下,用筷子攪拌攪拌,散走熱氣後,開始變得酥脆。

邵駿負責切黃瓜絲:“師弟,你去拌花生米,這個沒有技術含量,比較輕松。”

“跟你說了,我不是你師弟。”說完,範祥愛搭不理給花生米攪拌,散熱氣。

他給花生米攪拌,坐到小馬紮裏,哈欠連天。

趁着花生米散熱的時間,程夏熬了蔥油、辣子油,取一只瓷碗,塞一把晾涼的堿面,黃瓜絲和海帶絲,加一勺蔥油、一勺辣椒油,一勺花生米,往裏加蔥蒜末、生抽、食鹽、麻辣鮮、花椒粉、香醋、熟白芝麻,幾滴香油,少許白糖。

調好味道的涼面,被放置一旁,等待取用。

等她示範一遍後,主家安排到後吃幫忙的親戚,負責幫忙往碗裏加面,把面碗送到她面前。

這樣,程夏只需調個料汁,大大減少工作量。

炙熱的日頭升起時,空地已經搭建好遮陰的帳篷。

忙活了一早晨,主家招呼着幫忙的親朋好友過來吃早飯。

聽說老張家特意聘請了一位大廚,要辦老式流水席,說實話,大家挺期待的。

現在經濟不景氣,也就偶爾下個館子,誰家能天天吃的起館子裏的手工飯菜啊!

就指着老張家的酒席,搓一頓。

一大早,見到一群小豆丁,看着面生,以為哪個親戚家的小孩。

得知這群小孩就是今天來的大廚和後廚幫手,大家面色各異,這不是過家家,鬧着玩兒?

尤其是當老張指着為首的一個瘦胳膊瘦腿兒的小姑娘,說是今天掌勺的大廚。

大家都覺得老張吃錯了藥。

後面有趙芳梅打包票:“別看小姑娘年紀輕輕,人家可是青陽二中中餐班學生,一頓燒五百人份的餐飯。”

有人覺得程夏年紀輕輕,手藝肯定不到家,聽完驚呼:“這麽厲害啊!”

趙芳梅擡了擡下巴,得意說:“可不是,老張家閨女兒不是在咱們社區工作嘛,昨天吃了社區宴席,給老張兩口子打包了飯菜,兩口子吃了覺得好,找我從中牽線。”

“我說怎麽老張提前在酒店訂了宴席,定金都交了,怎麽突然想到在小區辦流水席。我得嘗嘗涼面去……”

初升的太陽,炙烤着大地,露氣散去,溫度攀升。

忙活的人渾身熱汗,燥熱不已,這時候端上一碗涼面,用筷子攪拌攪拌,讓每一根面條均勻地裹上料汁兒。

裹上料汁油汁的面條,油光水滑,點綴着蒜末蔥花,海帶絲和青瓜絲,随着攪拌,料汁裏的蔥香分子飄蕩在空氣裏。

辣椒素刺激着味蕾,分泌口水。

迫不及待嗦一口面條,柔韌的面條裹滿了油脂,爽滑有嚼勁兒,偏香辣酸甜口,海帶絲青瓜絲豐富了口感,清爽不膩。

花生米酥脆油香,越嚼越香,能吃到脆花生的油香。

涼面開胃,給的分量足,油水也足,三下五除二,嗦完一碗涼面,舔了舔嘴邊的醬料汁,回味着剛才的美味。

連碗底的蒜末也不放過,用筷子夾起送進嘴裏,辣得斯哈斯哈,也要把碗底的佐料都吃光光。

程帆來得正是時候,正趕上吃早飯。

桌上擺着幾十碗調了醬汁的涼面,取來,用筷子拌一拌,就能吃。

見到妹妹程夏,程帆奇怪:“你怎麽在這兒?”

程夏這才想起昨天忘了告訴便宜哥哥:“忘了跟你說,我來這家做幾天流水席,趙阿姨沒告訴你嗎?”

程帆:“沒有,趙阿姨只說讓我來幫忙洗碗。”

見到程帆,範祥一改耷拉着腦袋的頹敗模樣兒,屁颠屁颠跑過來,幸災樂禍:“哈哈,你也被我媽騙來當苦力啦!”

程夏遞給他一碗兩面,自己也取了一碗,用筷子攪着:“先吃飯,吃完了還有一大堆活要幹。”

天氣熱,熱得範祥沒什麽胃口,看程帆大口嗦面,大家吃得很香的樣子,辣椒素的芳香在空氣裏游動。

被饞到,範祥也拿過一碗涼面,拌着拌着,被油辣椒的辛香勾起饞蟲,心急一陣焦灼,迫不及待往嘴裏送面條。

豁,有點香。

他扒完一碗,又拿起一碗嗦。

趙芳梅讓給他爸帶一份,老爸只請到一天假,今天還要上班。

範祥悶頭吃面,含糊:“知道了知道了。”

張盼來得晚一些,埋怨媽媽怎麽不早點喊自己起床,萬一錯過好吃的怎麽辦?

得知今天的早餐,是程夏師傅做的涼面,她洗漱完,推開房門,直奔空地而來。

怕不夠吃,張家特意多準備了些,親朋好友連吃帶拿,給自家孩子帶早餐,還剩下好多。

同一樓棟裏居住的戶主,老張也招呼大家有沒有過早,家裏辦喜事,可能吵到大家,又是送喜糖,又是問要不要吃個涼面?

張盼把涼面攪拌好,開始品嘗:“我的天,好哇塞,小夏師傅的手藝真好,普普通通的涼面都能做得這麽好吃。”

她可喜歡涼面了,尤其是涼面裏的蒜末,辛辣清冽,別有一番滋味。

俗話說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路過的戶主好奇:“這是手工制作的涼面啊!”

張盼邊吸溜面條,邊回:“是啊,可香了,來一碗嘛!”

被招呼來的吳秋,厚着臉皮接過涼面,附和道:“真的好香,就是有點太辣,不過我還能接受。”

很快,在13棟有一戶業主家辦喜事,路過可以免費領取一份手工涼面的消息,在業主群裏傳開。

來晚一點的業主,雖然沒能吃到傳說中的美味涼面,也領到一份喜糖,跟着沾沾喜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