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章

55

柳三九比預計的日子晚了兩日,陸重不放心,和段臨舟打了聲招呼,便領着一隊人出城去迎柳三九了。

柳三九行事穩妥謹慎,又有陸重在,段臨舟稍稍放了心。他們是在黃昏時回來的,彼時段臨舟正和穆裴軒在用晚膳,下人來報,段臨舟直接讓人将他們請進來又添了碗筷。

這是穆裴軒第一次見柳三九,面前的坤澤個頭不高,比身為天乾的陸重足足矮了一個頭,身形纖瘦,腰上挎了兩把入鞘的彎刀頗為引人注意。柳三九眉眼清秀,鼻梁上一點小痣,看着是一副毫無攻擊性的面容,眼神卻透着股子刀鋒似的冷意,微微揚着下巴,有幾分桀骜不馴的意味。

“見過東家,郡王,”二人對着段臨舟和穆裴軒行了禮。

段臨舟起身走近了兩步,看着二人,目光又落在柳三九身上,說:“平安回來就好。”

柳三九仰起臉看着段臨舟,眼裏的冷意春風化水似的,低聲道:“東家,三九辦事不力,請東家責罰。”

柳三九和陸重都是梳洗過後才過來的,已經不見長途跋涉的風塵,柳三九眼底卻帶青色,足見行商艱辛。

段臨舟搖搖頭,笑道:“不說這些,一回來就過來了,沒吃東西吧,坐。”

他沒客氣,陸重和柳三九都看向穆裴軒,穆裴軒道:“坐吧。”

二人才道:“謝郡王。”

柳三九下意識地要往段臨舟身邊坐,陸重卻拉住了他的手臂,二人都坐在了下首。

段臨舟說:“都不必拘謹,和在段家一樣。”

他話音一落,陸重和柳三九又看了眼穆裴軒,垂下眼睛,安安靜靜地提起了銀箸。穆家和段家都沒有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段臨舟問起路上發生的事,柳三九和陸重才打開了話匣子。

柳三九一行人多,又對押運的糧食做了掩飾,只扮作布商,路上有人雖對他們一車又一車的貨心動,可見柳三九人多,武器又精良,加之高高懸挂的段字大旗,等閑之輩卻還是不敢冒犯。一路順暢無阻,可過了臨陽山,卻碰上了大批自豐州和隴州兩地逃難來的災民,無不是衣衫褴褛,餓得面黃肌瘦,乍見了柳三九一行人又是騎馬又是貨,都紅了眼睛,竟打上了他們的主意。

Advertisement

面對窮兇極惡的匪盜柳三九尚且不懼,可對上百來口手無寸鐵的難民,柳三九卻躊躇起來。他逃過難,知道餓紅眼的人會怎麽樣,他動手只足以威懾一時,卻更容易激起他們不顧一切的兇性。

這還是在他們不知道他們押運的是糧食的情況下,一道知道那些都是米糧,只怕馬上就會瘋。

可若任由他們逼近,他們這一趟就白跑了。柳三九不是沒想過将身上帶的幹糧抛給他們,可當中幾人卻盯上了他們的貨,他們的馬。柳三九是個心狠手辣的,這些年手中沒少沾人命,搭箭引弓就将叫嚣得最厲害的幾個難民射了個對穿,鮮血四濺。

他這一手震懾住了這群難民,一時間也不敢靠近,可卻像甩不脫的牛皮糖一樣,跟了上來。他們貨物沉,走不快,一路根本不敢放松,甚至都只敢啃幾口硬餅充饑,可即便是如此,那一雙雙盯着他們的眼睛還是讓人不寒而栗。

就在柳三九忍不住想要大開殺戒時,陸重帶人趕到了。

饒是如此,他們還是舍了三車米糧才脫身。

柳三九和陸重言簡意赅地将事情交代清楚,段臨舟是行商老手,自然能察覺其中的兇險,可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難民已經四散至此,足見兩地災情之重。

愈是如此,起義軍的聲勢就會愈大。

段臨舟和穆裴軒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藏在彼此眼中的訊息。

陸重和柳三九沒有久留,段臨舟又交代了幾句,此間全然沒有避着穆裴軒。

直到柳三九和陸重要離開侯府,穆裴軒卻陡然察覺到一道尖銳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擡眼看了過去,就和柳三九的目光對了個正着。

柳三九正回頭看着他,坤澤的身影藏在陰影裏,一雙眼睛冷冷的,毒蛇一般,盯着他,帶着股子隐藏不住的敵意。

穆裴軒沒有閃躲,神情冷靜地和他對視着。

過了片刻,柳三九轉身走出了拱門。

豐州的起義軍起初并未引起多少人的在意,只是一群蝼蟻似的卑賤百姓高聲喊兩句造反,又是在這樣遠離梁都的地方,梁都根本不會放在心上,只是下旨讓毗鄰豐州的幾個州遣兵去平亂。

可誰都沒有想到,形勢卻愈演愈烈,起義軍人數不斷壯大,而後劉子異帶着起義軍出了豐州城,不但奪下了毗鄰豐州,隴州的良州,更是率兵直逼萬州。

短短數日,連下數縣,兵臨萬州的府城合陽。

天下皆驚。

萬州知州發了求救信至瑞州求援,與此同時,一道急诏以八百裏快馬送進了安南侯府,着安南侯穆裴之率兵平定叛亂,即刻出征。

56

安南侯府,書房。

穆裴之的書桌上還放着那捧急诏,兄弟二人都坐在書房內,自傳诏的天子使臣進入安南侯府,當中讀了诏令之後,府上就籠罩了一層陰雲。

他們招待了使臣,散席後,穆裴之和穆裴軒就默契地一道去了書房。

穆裴之看着那紙急诏,安南侯府本就有戍邊之責,他是安南侯,而今豐州隴州造反,朝廷遣他去平叛也是理所應當。此番挂帥的是穆裴之,邊南衛所指揮使周庭為将,天子使臣趙謙侯作監軍同行,所謂監軍,就是朝廷的耳目。

穆裴之對穆裴軒說:“軍情緊迫,府中的事都交給你了。”

穆裴軒躊躇片刻,低聲說:“大哥,我陪你一起去吧。”

诏書明令是穆裴之挂帥,穆裴軒退而求其次,解釋道:“我總覺得豐州的叛亂有些古怪……”

穆裴之說:“什麽古怪?”

穆裴軒道:“說不好,劉子異也好,民變也罷,都給我一種蓄謀已久的感覺。”

穆裴之看向穆裴軒,笑了笑,說:“我會小心的,不過你還是留在瑞州,瑞州也需要有人坐鎮。”

穆裴軒眉心緊擰,穆裴之說:“不必太擔心,周庭昔年曾在北境征戰多年,是個頗有經驗的老将。何況此番面對的,到底只是一群難民,以我邊南精銳之骁勇,反賊沒有一戰之力。”

見穆裴之主意已定,穆裴軒只得作罷。

此番出征不但穆裴之要前往,徐英和黎越二人也在其列。

穆裴軒見他二人都換上了一身戎裝,眉心皺了起來,徐英沖他咧嘴一笑,襯着沒人注意,拿肩膀撞了撞穆裴軒,說:“羨慕不羨慕?”

穆裴軒不冷不熱道:“我羨慕什麽?”

徐英嘿然樂道:“我這麽一身本事,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再說了,我這回可是去立功的,等我立了功,方院長就不能再攔着我娶垣哥兒了。”

他說:“就可惜,你不能一道去了。”

“咱們兄弟幹什麽都在一塊兒,這樣的大事,你卻得留在瑞州,”徐英壓低了聲音嘀咕道,“要不你也一起去吧。”

穆裴軒看着校場上隊列齊整的将士,四年前雖平定了阿勒爾叛亂,可邊南亦是損兵折将,而後招募了不少将士。這幾年來,邊南再不曾經過大戰事,将士們似乎忘記了戰争的殘酷,已經慢慢習慣安逸的日子,而今這場民變,說不得正可作磨刀石。

穆裴軒聽徐英這麽說,心中也動了動,他自然是想去的,可朝廷诏令上寫的是穆裴之的名字。他無诏前去,極易落人口舌。

黎越搡了搡徐英,輕聲道:“反賊都打到合陽了,咱們都出去了,萬一繞到瑞州來怎麽辦?而且,別忘了,瑞州身後還有那些居心叵測的蠻族。”

徐英一琢磨,點頭道:“也是,”他看着穆裴軒,笑道,“小郡王就在瑞州等着吧,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回來了。”

穆裴軒開口道:“別大意,起義軍若真是一群烏合之衆,怎能短短時間內連下兩州,還打到了萬州府城?”

徐英怔了怔,神色也認真了下來,說:“好,我記着了。”

穆裴之率八萬大軍,浩浩蕩蕩出了瑞州城。

出城那一日,正是元宵節的前一日,冬日天陰沉沉的,籠罩着薄薄的陰霾。

穆裴軒和段臨舟站在城牆上,目送着迤逦如長龍的隊伍慢慢走遠,方一起折身走下城樓。段臨舟剛上馬車,卻見一道修長的身影自城門口入城,那人頭戴帷幕,一身青緞大氅,身後跟着兩個小侍,很有幾分如竹如蘭的氣韻。

段臨舟頓了頓,那人也有所覺,偏頭看了過來,旋即他揭開了帷幕,就和段臨舟的目光對了個正着。

是方垣。

方垣微微傾身行了一禮,道:“郡王殿下,段老板。”

段臨舟笑道:“方公子來送徐千戶?”

方垣笑笑,坦然道:“來看一眼。”

段臨舟說:“方公子,不如一起回城?”

“多謝段老板,”方垣笑道,“不過方垣還要去清畫軒為家父買一塊墨,就不叨擾郡王和段老板了。”

段臨舟也不在意,笑道:“那我們便先行一步了。”

“請,”方垣道。

元宵節在瑞州算是個大節,往年還未入夜,瑞州就會熱鬧起來,滿城元宵的甜味兒混雜着煙花燃燒的味道,整夜亮如白晝。或許是受戰事和雪災影響,城中的元宵氛圍較之往年淡了許多,安南侯府也無心過元宵。

段臨舟索性拉上穆裴軒,一起出了侯府。瑞州城內不似以往滿城彩燈火樹銀花,連煙花都只偶爾竄起了幾叢,顯得空落落的,透着股子頹意和寂寥。

段臨舟和穆裴軒走在瑞州長街上,街上三三兩兩的路人相攜而行,欲沾幾分節日的喜慶和煙火氣,有小販支着攤,挂滿了各色燈籠,夾雜着販貨郎的叫賣聲。

段臨舟心血來潮,丢給了小販一串銅板,就往穆裴軒手中塞了一盞蓮花燈籠,自己也提了一盞,晃了晃,輕輕撞了撞穆裴軒的燈籠。

穆裴軒愣了下,說:“買這個做什麽?”

段臨舟笑道:“應節啊。”

穆裴軒看着段臨舟的眼睛,他披着雪白錦裘,玉冠束發,手中握着一盞燈籠,眉梢眼角都籠罩着淺淺的笑意,看得穆裴軒心中也撥開雲霧一般,明朗了幾分。他垂下眼睛,看着手中的燈籠,擡将過去輕輕碰了碰段臨舟手中的燈籠,段臨舟登時就笑了起來。

穆裴軒說:“我原以為今夜城中會很冷清。”

段臨舟笑道:“都說百姓卑如蝼蟻,其實我倒覺得與其說是蝼蟻,不如說是春草,不論經歷了什麽,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能再度擡起頭,重又活過來。”

穆裴軒若有所思,段臨舟帶着他去了一個街角支起的小攤子,挂的是茶攤招牌,攤主是一對五十來歲的夫妻。段臨舟熟稔地落了座,問穆裴軒,“莫看這只是一個茶攤,他們年年元宵節都會做了湯圓來賣,已經二十多年了。”

“吃什麽餡兒的湯圓?”

穆裴軒說:“芝麻餡兒的。”

段臨舟開口叫道:“老板,一碗芝麻餡兒的湯圓,一碗酒釀小湯圓。”

老板應了聲,今夜攤子上只有幾個客人,動作快,不多時就端着兩碗熱騰騰的湯圓上來了,見着人,笑道:“段老板,您來了。”

“李叔,新年好,”段臨舟笑了笑,剛想挽起衣袖端湯圓,穆裴軒已經先将那碗酒釀的湯圓推到了他面前,他便将兩個粗瓷勺子放入碗中,口中對穆裴軒說,“嘗嘗。”

老板笑道:“新年好,我還以為您今年不會來了。”

段臨舟道:“那怎麽成,沒您這碗湯圓兒,這節都沒滋沒味兒了。”

他話說得輕快,老板更是高興,說:“您二位慢用,有事盡管招呼。”

段臨舟“嗳”了聲,笑道:“您去忙吧。”

穆裴軒舀了舀白胖胖的湯圓兒,說:“段老板常來這兒?”

段臨舟點頭道:“這幾年都會來上一回,最早是陪葳蕤來賞燈會的,累了便在這兒歇歇腳,發覺他們家湯圓做得好。”

穆裴軒嘗了口,湯圓兒做得軟糯,裹着芝餡餡兒,綿甜爽滑,倒确實是不錯。段臨舟笑道:“好吃嗎?”

穆裴軒看了段臨舟一眼,點點頭,段臨舟将自己的湯圓推了推,說:“嘗嘗我的,我不好甜,每回來都是吃的酒釀湯圓。”

穆裴軒舀了一勺,又頓住,先送去了段臨舟唇邊,段臨舟愣了下,下意識地看了眼周遭,耳朵微微發熱,含糊道:“你先吃,”

穆裴軒說:“張嘴。”

段臨舟瞧他一眼,哼笑道:“小郡王何時學的這般體貼?”

穆裴軒面不改色,道:“我何時不體貼?”

段臨舟幽幽嘆了口氣,說:“也不知當初是誰,連和我喝一杯合卺酒都不願意。”

穆裴軒想起那個并不愉快的洞房花燭夜,抿了抿嘴唇,目光落在段臨舟臉上,低聲道:“段臨舟……”

段臨舟:“嗯?”他擡頭看着穆裴軒的臉色,當即笑起來,說,“我的小郡王,你不是當真了吧,同你開玩笑的。”

他就着穆裴軒的手将那勺子小湯圓兒吃了,道,“說笑罷了,都是什麽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了。”

穆裴軒心中卻認了真,他想,他們親事辦得大,可若依他母親和兄長,未必會想大操大辦,他那時也不願意成親,其中段臨舟必是費了不少心思的。

不在意時不覺得,而今人入了眼,入了心,一切就全不一樣了。舊事如潮,段臨舟沒有說過委屈,穆裴軒卻從中咂摸出了幾分委屈。

段臨舟父母已故,他連婚事都是自己操辦的,辦得如此盛大,他卻給了他那麽一個新婚之夜,連合卺酒都不曾喝——穆裴軒輕聲問道:“你當時,是不是很氣惱?”

段臨舟怔了怔,笑道:“氣惱倒也不曾氣惱,本就是我強行逼你和我成親……”

只是到底有那麽一絲半縷的失落。

他正說着,穆裴軒餘光卻瞥見一抹寒光,神色一冷,擡手抽出竹筒內的一把木筷,揚手間撞落不知何處疾射而來的弩箭。

只見街道上陡然出現了數十人,無不着黑衣,臉覆青面獠牙的惡鬼面具,手提長劍,殺氣騰騰地朝小茶攤沖了過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