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69章
直到楚孑看清了袁小雅發來的這本書封面的圖片, 上面有一行小字“我在殡儀館做實習生”,楚孑才恍然明白。
哦,原來這是他的那本實習日記!
怎麽他起的名字變成這麽小一行字了!
多麽簡單、直白又令人記憶深刻的名字啊!
不過, 這并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本實習日記竟然要出版了。
楚孑難免覺得有些心慌。
他除了論文沒寫過別的東西,當時記錄下這些實習日記, 也純粹是為了從中看看有沒有可以提煉成論文題目的內容。
這樣的東西, 竟然出版了?
還是被袁小雅這位業內大牛看重才出版的……
這感覺不是很真實。
很快, 袁小雅又給他發來消息。
[楚孑同學, 請問你能在微博上宣傳一下這本書嗎?]
這就是袁小雅想到最好的宣傳方式了。
雖然這本書在殡葬學和死亡學的學者圈受到了肯定, 但專家學者的影響力畢竟有限, 并沒有什麽宣傳效果。
Advertisement
在她認識的這些人裏,也只有楚孑有這種影響力了。
雖然楚孑已經官宣退圈了,但現在他的微博也還是有幾百萬粉絲撐着的,哪怕這數據含水量再高,但總也是有點用的。
他們出版社現在也沒太多錢, 只能先第一批印六千冊,看看市場表現。
如果賣的不好, 可能這六千冊就是星途公司的絕唱了。
楚孑也沒想太多, 答應了下來。
本來覺得應該已經沒什麽關注度的他, 點進了微博,看到熱搜上自己的名字忽然一臉懵。
#躍動杯第一 楚孑#
楚孑:???
他都快忘了還有這件事!
躍動杯因為經過了長久的審核,以及一個國內大賽标準的緩慢流程,在今天上午才放出了獲獎的消息。
本來這檔賽事只在大學生群體中有一些影響力,但沒想到因為楚孑之前在學校受到優待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反而被很多路人關注了。
“所以說, 躍動杯也收錢了?竟然給楚孑第一?”
“不是我說,樓上你醒醒, 看看這次躍動杯的評委,怎麽可能給楚孑優待啊?”
“+1,龍茗、山本和威爾遜都是國際有名的學者了,能給一個退圈偶像優待嗎?”
“楚孑真的好牛,我看了他的論文,根本看不懂!”
“雖然看不懂,但它上了《社會學研究》啊,那本書可是國內的頂刊!”
“而且楚孑還是一作,他明明才是個大一學生而已啊!”
“人比人氣死人,不說了,我去讀書了!”
這下,之前覺得楚孑什麽學術造假,被人代筆的事都澄清了。
有心人甚至放出了躍動杯的時候楚孑答辯環節的錄像。
大家更确信了,楚孑的研究都是自己做的。
畢竟這些學者不可能陪他演戲啊。
龍茗那句:“怎麽可能把這樣的成果讓給一個大一新生?”顯然說服了很多人。
就連黑子們也偃旗息鼓了,因為楚孑這麽長時間都沒有什麽動态,就算是得到了優待,也沒什麽具體的好處啊。
當初随随便便就能日薪百萬的偶像,有什麽必要去埋頭苦搞科研呢?
楚孑看完這些評論,實在是沒想到自己都離開娛樂圈這麽久了,名字竟然還能被挂在熱搜上。
看來是一朝偶像,終生偶像了。
但看着那麽多粉絲還在替自己說話,确實也有些感動。
大概,或許,自己也曾經是很多人的光吧。
不過,現在這道光要發廣告了。
楚孑很快編輯好了微博,發了出去。
楚孑V:在殡儀館的時候寫下了一些文字,被@星途出版社-袁小雅編輯看中,編成了一本書。裏面都是關于死亡、殡儀和逝者家屬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鏈接:xxx
這本書後天開始出售,按袁小雅的說法,一千本會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而五千本将通過線下渠道銷售。
楚孑雖然知道自己現在還有些影響力,但也不知道能轉化成多少的購買力。
更何況,殡葬本來就是冷門專業,又有多少人會想看他在殡儀館的實習日記呢?
他心裏是真的沒底。
而且,他發自內心的不希望有讀者是因為這本書是“楚孑”寫的而購買。
這樣他們多半買了也不會讀,搞得好像是在沖銷量一樣,沒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除了這條微博以外,他也在安靜了很久粉絲群表達了這個意思,讓大家不要不理智的購買。
他已經快一年都沒怎麽營業了,現在還能留在粉絲群的人不過寥寥,也都非常的理智,明白了楚孑的意思。
但這條消息在這個時候被發了出來,自然給了很多黑子可乘之機。
“你們看,我就說楚孑不是小白花吧,搞搞科研又來賣書了!”
“笑死,是不是之後還要賣衣服賣鞋,成立自己的潮牌,讓人加盟火鍋店啊?”
“我還以為楚孑是一門心思搞學術的,沒想到也會這種邪門左道了。”
“這種書就像是某某明星的自傳一樣吧,搞那種噱頭營銷。”
“沒錯,我就不信楚孑是真的去這些地方實習了。”
現在的他們看不到書裏的內容,自然開始瞎說。
楚孑看着這些話心裏也沒太大的波瀾。
他只是不太明白黑子的心态。
是不是他們的世界裏,接受不了一個人做出一番成績呢?
楚孑真的不懂。
……
三天後,銷售開啓。
效果果然不出袁小雅的期許,一開始只賣出了五六百本。
其實,這個成績對于一本新人的新書來講已經不錯了。
如果不相信的話,大可以随便點進如當當、京東等賣書的線上商城,看看其中大出版社新作者新書的銷售。
成上三位數的都鳳毛麟角。
不過,這個成績雖然還行,但遠遠達不到能救活星途出版社的地步。
而網絡上,楚孑的黑子發現楚孑這本書的銷量之後,更是抓着這一點瘋狂嘲諷。
說楚孑還不如去認真上學,別搞這些旁門左道。
楚孑的粉絲們都憋着一口氣。
但因為楚孑特意叮囑過他們不要去沖銷量,所以她們除了一人買幾本送給親屬之外,也沒什麽好辦法。
也就是說,和每天上市的十幾本圖書一樣,這本書目前為止的路人盤,幾乎為零。
所以袁小雅也難免消沉,有事沒事就去公司附近的書店看看。
沒錢也做不起什麽像樣的營銷。
一千冊的線下銷售其實将将夠給燕京市的幾家合作書店供貨。
而果不其然地,《他們遠行後》這本書即使被放在了“新鮮到貨”書架的醒目位置,也基本無人問津。
現在會來線下買書的人本來就少。
更別提買的還不是教輔書籍了。
袁小雅覺得可能也就這樣了。
這本書的命運不過如此。
而在她的身邊,一個戴着黑框眼鏡的女生小米走進了書店。
她的心中也滿是哀愁。
失業、母親去世、寵物貓失蹤……
一連串的生活打擊讓她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在這個鋼鐵叢林般的燕京城,她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漫無目的地逛街時,她鬼使神差地走近了這家書店。
因為這家書店的門臉看上去殘破不堪,一幅也快要經營不下去了的樣子。
冥冥之中和她的人生也有些相似之處。
小米也很久沒看過紙質書了。
但一進屋的一股墨香還是吸引了她。
她在四周逛了逛,發現基本上都是網絡小說、教輔材料和傳統大IP小小說。
要不就是關于某某政策、某某名人的書。
她對網文和後兩類書都沒什麽興趣,傳統有名的書也多半都看過了。
本來覺得會一無所獲的她來到了“最新到貨”的圖書面前,忽然視線被一張封面吸引住了。
那是一片漆黑的海,而上面有一葉扁舟散發着昏黃的光線。
扁舟上還有一個小人,正扶着船杆。
書名也有點意思,叫《他們遠行後》。
而看到小字,小米更是被吸引了。
這竟然是一部關于殡儀館的故事。
于是她打開了書,從第一頁開始看了起來。
而令她驚訝的,是前面的幾篇序言。
竟然全都是業內有名的人。
而之後的故事,讓她明白了,為什麽這些人心甘情願為這本書作序。
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殡儀館裏,本以為會有些枯燥的小米卻發現這些故事都是多麽的感人。
這些都是通過死亡引出來的別人的人生故事。
她能體會到王花工面對兒子去世的那種無力,能明白馮靜雯馮靜姝兩姐妹的那種鬥争和糾葛,能明白貓教授對于小黑黑的喜愛……
因為這些事無時無刻都發生在她的身邊。
看着看着,她忽然開始無聲地落淚。
而這正好是她需要的。
看到後面,她幾乎泣不成聲。
活着,或者說擁有生命,到底對她來講意味着什麽。
是不是活着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足夠珍貴了呢?
作者也并沒有分析這些問題,只是平靜且淡然地描述着他所見過那些生死。
但小米總隐隐約約有一種感覺,覺得這位作者本人似乎經歷過真正的生死一樣,才能用這麽平淡的筆觸寫出其中的深意。
讀到一半,她幾乎讀不下去了,很需要緩一緩。
而她也在此刻收到了閨蜜的消息。
“小米,最近我閑下來了,我們一起吃飯呀!”
她們是大學室友,但很久不聯絡了,小米也沒想到對方會在此刻聯系自己。
剛剛好不容易止住的淚水又奪眶而出。
小米之前的人生一片灰暗,就像是書封面上那片無邊無際漆黑的海。
可這些故事給了她一份力量,讓她發覺,這世界上還有如此多的事值得關注,如此多的人值得關心。
于是,她回複道:“好的。”
之後又補了一條:“正好,我有一本書想推薦給你。”
閨蜜那邊立即發來一條語音,語氣十分興奮。
“什麽書呀,太好了,我最近正不知道直播該聊什麽,談談那本書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