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74章

接到屠銮的郵件之後, 楚孑心裏有點緊張,但同時也有些期待。

都說百聞不如一見,他其實也很想知道屠銮教授是個什麽樣的人。

雖說對方在秦漢考古領域的地位無人能撼動, 但楚孑內心總希望他是個好人。

畢竟只有不想其他的,才能專心研究。

二人把見面的時間定在了三天之後。

這三天楚孑也沒做什麽別的事, 而是專心把借來的幾本書都看完了。

二人沒有約在學校裏見面, 而是約在了學校外的一家茶館。

清水茶館。

這個年代的茶館已經逐漸被人遺忘, 更像是個賣茶葉或者打麻将的地方。

楚孑到了地方發現這裏和他想象中的大相徑庭, 而是充滿了人文氣息, 裏面四處都擺着書和報紙, 空氣中茶韻幽香,還帶着絲絲墨水的氣味。

他還以為屠銮教授會坐在某個座位上,但前臺卻把他迎進了樓上的一間辦公室。

推開門便是入目的便是一個巨大的書桌,四周環繞着滿滿當當的書櫃,房間中央還有個茶幾, 上面正熱着開水,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響。

楚孑竟然覺得這樣挺舒服。

而屠銮眼皮也沒擡, 只是靜靜地問了一句:“來了?”

“屠教授好, 我是楚孑。”楚孑說着便往前走去, 停在了書桌前。

Advertisement

屠銮教授正在寫毛筆字,筆尖沾滿了墨水,力道遒勁。

很快,“既傾乾覆,唯恃坤慈。冬溫夏凊,曉夕承奉”四個字便出現在了宣紙之上。

屠教授皺了皺眉, 方才落筆。

“你懂毛筆字嗎?”

這是屠教授今天對楚孑說的第二句話。

“略懂一些。”楚孑這話也不是謙虛,與其他的知識相比, 他對書法懂的确實不多。

聽到這話,屠教授倒是擡眉看了楚孑一眼,又問:“臨過這一篇嗎?”

楚孑搖了搖頭:“我練過楷書,但沒臨摹過這一篇魏碑。”

屠教授感到幾分詫異:“你認得出這是魏碑?”

“是的,”楚孑再細看了兩眼,“這應該是魏碑名篇《張猛龍篇》。”

屠教授低沉的“嗯”了一聲,又道:“現在練魏碑的很多,但掌握其中精髓的人少,魏碑雄強古樸,但現在人太複雜了。”

楚孑明白屠教授意有所指,但也不知道該如何答應,只好站着沒動。

“你這幾天沒閑着吧?”屠教授又問。

楚孑方才上前一步,回答道:“是的。”

“你應該聽了我不少事?”

“呃……”

楚孑卡了殼,本來他以為屠教授問的是關于看書的事,沒想到屠教授問的是這個。

“當然,這也正常,”屠教授坐到了茶座旁,将熱水倒入了杯子中,“你都聽說什麽了?”

楚孑思忖片刻,撒了個謊:“沒聽說什麽。”

屠教授将茶葉放入茶荷內的手頓了頓,但表情上沒顯露什麽,只道:“随你,你只要知道自己是來找我學東西的就行,不管你在外面聽到了什麽,都無所謂。”

楚孑從善如流:“明白。”

屠教授做了個請坐的手勢,然後靜靜地泡起茶來。

高沖、刮沫、低斟……

楚孑注意到屠教授的手很穩,一套泡茶的動作行雲流水,最終遞給了他一杯清亮的茶水。

楚孑靜靜呷了一口,唇齒留香。

“茶葉不錯吧?”屠教授問道。

楚孑笑笑:“您泡茶的水平也很高。”

“不必說這些,”屠教授給自己也斟了一杯茶,“要是真有這麽高,也不至于沒人來我這茶館。”

楚孑喝着茶,看着屠銮幽怨的表情,差點笑出聲。

不管屠教授人如何,至少是挺有意思的。

“不扯這些了,”屠教授把茶杯放下,“你最近讀書讀的怎麽樣?”

楚孑也放下茶杯,知道這是進入正題了,也正色道:“讀了一些。”

“《洛陽燒溝漢墓》看了嗎?”

“看了。”

楚孑心道一聲正好,他當初借的就有這一本。

“這是咱們秦漢考古的主要發覺資料之一,”屠教授想了想,“蔣若是先生還是很厲害的。”

楚孑也查了查關于蔣若是先生的資料,他先是入讀了當年赫赫有名的齊魯大學文史系,後來又去了北大的考古工作人員學習班進修。

蔣若是先生對于古錢幣也很有研究,算得上是第一位将考古學研究應用于古錢幣領域的專家,他在90年代就主編了《中國錢幣大辭典·秦漢編》,後來還出版了《秦漢錢幣研究》,至今都是秦漢考古界的參考書目。

而洛陽燒溝漢墓的發掘雖然不是蔣若是先生主持的,但報告卻是蔣先生編纂的,他創新性的将225座漢墓分為六期,為中原的漢墓建立了基本的年代序列。

這份報告也被國內外的學者成為華國“漢墓編年學研究的第一本著作”,可以說是漢代考古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經典。

洛陽的燒溝漢墓的墓主人大多是一般的官吏和當時的官眷,所以墓中有大量的銅錢、青銅器、金銀絲器等陪葬品。

而當時的墓葬形式也是以土洞墓和磚墓為主,頗有幾分意思。

“所以,你覺得秦漢考古怎麽樣?”屠教授又問。

楚孑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呆呆道:“主要是覺得秦漢這個朝代挺有意思的。”

“其實不論哪個朝代,考古工作都大差不差,”屠教授道,“我手下目前沒有研究生,只有你一個本科生,能被推薦給我,說明你的基礎知識應該是過關的。”

楚孑也不敢确認自己真的那麽過關,只能點點頭。

然後,就看到屠銮教授從身後的口袋中掏出了一沓紙。

“不如,你先考考試吧。”

而那一沓紙,竟然是一份試卷。

楚孑雖然不怕考試,但也沒想到自己和屠教授第一次見面對方竟然會掏出試卷。

“我們考古學人講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屠教授緩緩道,“你要不做了這些題,我也始終覺得不安穩。”

楚孑無奈,只能硬着頭皮接過試卷。

然後,又聽到屠銮教授說:“我也沒有別的筆,你就用毛筆來作答吧。”

楚孑:“……”

看來今天的考試是逃不脫了。

而最氣人的,屠銮教授竟然打開了一旁的電視,還問楚孑:“我沒影響到你吧?”

楚孑當然也只能搖搖頭,回答:“沒有。”

于是,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楚孑不得不開始看那份試卷。

試卷全是屠教授手寫的,而其中牽扯到的知識堪稱天南海北,從默寫秦漢時期的帝王表,到秦漢時期流行的詩詞歌賦,之後還有一些關于考古地質學和錢幣學的內容。

就連楚孑這種記憶裏絕佳的學生回答起來都有些費勁,所以不難想象,為什麽屠銮教授至今沒有別的學生了!

當然了,這些基礎題目楚孑倒是也能勉強應付,但沒想到翻過卷子,竟然還有最後一道論述題。

“秦漢時期中外交流的形式簡述”

楚孑看到這題,立即擡頭看了一眼屠教授。

因為這個問題十分敏感。

他沒想到屠教授竟然會把這個問題直接出在自己的試卷裏。

但屠教授卻像是什麽都沒看到一樣,只是靜靜看着電視。

所以楚孑也不敢多想,只能吭哧吭哧地寫起來。

最後整張試卷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勉強做完。

楚孑将試卷交給屠銮的那一刻,只覺得自己的頭腦都空了。

人們都說學歷史不能靠死記硬背,但如果不死記硬背,還真沒有更好的方法去學歷史。

屠銮接過試卷,掃視幾眼,然後就把試卷放下了,說了聲“不錯”。

然後又把試卷翻到背面,仍是贊許了一句:“你毛筆字也寫的挺好。”

楚孑這才覺得松了一口氣,但沒想到屠教授忽然站起了身,坐到了電腦前。

楚孑緩了一會兒,才敢問道:“屠教授,請問我接下來要做點什麽?”

屠教授在鍵盤上敲敲打打,然後又用鼠标點了一陣,方才擡頭,問楚孑:“你身份證號碼是多少?”

楚孑露出了一個标準的疑惑表情:“什麽?”

“我問你身份證號碼,”屠教授又問,“要給你訂機票。”

楚孑更懵圈了,不确信道:“我們是要去哪?”

“去真正的考古工地看看,”屠教授晃了晃手中的試卷,“不适合你說了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