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100章
楚孑只覺得自己愣了一下。
然後還沒反應過來, 就已經拿着行李,大包小包地和屠銮教授在登機口遇到了。
屠銮教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完成一個大項目心情不錯,或者是因為沒給楚孑一天休息時間心生愧疚, 再或者是因為一起和楚孑同吃同住了大半年,破天荒地看了看楚孑, 說了句“辛苦了”。
楚孑覺得自己被pua了。
得到屠銮教授的這樣三個字, 他竟然還覺得蠻開心的。
二人就這樣坐在登機口旁邊的椅子上, 看着形形色色的路人, 無聲無言。
終于還是楚孑打破了沉默, 主動問道:“屠教授, 我們這次是什麽項目?”
屠銮眨了眨眼:“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
看來是多餘的字,一個都不想說。
但楚孑今天偏偏就比較想說話。
豈料楚孑的嘴還沒張開,屠銮教授就又開了腔。
“我看你直播了,說得挺好的。”
暖!
楚孑的心情都明朗了,所有的疲憊一消而空。
如果pua有段位, 那屠銮教授就是最高的!
怎麽能三言兩語就讓他這麽開心啊。
楚孑驚喜道:“沒想到您還看了我的直播。”
“嗯,換換腦子, ”屠銮教授看向楚孑, 但發現對方在看着自己就極快地收回了目光, “你講的很踏實,确實不錯。”
“謝謝教授,”楚孑真心實意道,“我也是真心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加入考古這個領域,或者對考古多多關注一些。”
楚孑沒想到說完這話, 回答他的卻是屠銮教授長久的沉默。
屠銮教授看向窗外,紛繁的飛機不斷地起落、滑行, 半晌,才悠悠開口道:“讓大家來學考古,是好事麽?”
楚孑感覺這話裏似乎有點難以明說的情愫,不願錯過這種中老年人矯情的時刻,于是大着膽子問道:“難道教授不希望更多的人來學考古嗎?”
屠銮教授思考了一會,低聲道:“也許是吧。”
楚孑想了想,幹脆直接問道:“教授,80到90年代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麽啊?”
“嗯?”
屠銮教授驚訝片刻,看向楚孑,随即笑了一下。
“這麽多年來,你還是第一個這麽直接問我的人。”
楚孑攥了攥拳:“那您會告訴我嗎?”
“也許吧,”屠銮教授別過視線,“也許你很快就知道了。”
說完,屠銮教授就阖上了假寐。
而楚孑也沒繼續問。
只是他看到屠教授的手似乎攥緊了登機牌,在壓抑着什麽情緒。
……
經過兩小時的飛行,飛機在遼省落地了。
這是祖國的最東北角,楚孑之前和屠教授來過一次,但當時太緊張,沒有好好地探索,而這次,他們坐在前來接洽的小巴車裏,好好地看了看這個地方。
城市裏還有重工業區的痕跡,彼時的鋼鐵巨獸此刻看上去有些垂垂老矣,此時是秋季,路上的行人都裹緊了衣服,整座城都透着一些微妙的蕭條感。
而他們的車越是往東北開,這種感覺越明顯,直到楚孑看到了不遠處波光粼粼的海,才覺得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楚孑剛想再問問教授關于這次考古工作的情況,車就停下了,然後他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黑壯男人向他走來。
“屠銮教授果然把你也帶來了,”秦铎吹了聲口哨,“快下車吧哈哈哈哈。”
“小秦哥好啊,”楚孑也眼睛一亮,在陌生的地方遇到熟人總是開心的,也不客氣就直接把行李都塞進了秦铎手裏,“好久不見。”
好久,指兩天。
秦铎笑着把二人的行李都搬到了另一輛小巴車上,幫他們告別了司機,就親自驅車帶他們往海邊開去。
“你應該也猜到這是哪裏,是什麽遺址了吧?”他問道。
楚孑點點頭。
本來他還有些不确定,但到了這裏,就算想不知道也不可能了。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遼寧綏中姜女石遺址。
“孟姜女的故事你很熟悉吧?”秦铎又問。
“當然。”楚孑也并不謙虛。
畢竟這個故事大概是個華國人,從小到大就都聽說過。
“那講講吧。”屠銮教授忽然開口。
楚孑疑惑看向他,屠銮教授卻看向遠處的海,頹悶道:“來了這,就想再聽聽這故事。”
“好。”楚孑壓抑住自己內心的疑惑,開始講了起來。
在秦代初期勞役繁重,始皇帝大修長城,征集了很多年輕力壯的青年來到山海關等地。
那是一個沒有勞動法保護勞動人民合法權益的年代,所以那雄偉的長城就成了很多青年人的埋骨地,直到被累死的那一刻都還在修築。
孟姜女的愛人,一位羸弱的書生,也是其中之一。
他就死在了山海關附近的某處。
孟姜女聽到此班噩耗之後,便趕往了山海關,在長城前痛哭三日,不知道是感化了哪位神仙,銅牆鐵壁般的長城竟然轟然倒塌出一個缺口,而孟姜女的愛人正被埋在那之下。
于是,孟姜女将愛人的屍體帶走了,好好掩埋,在塵歸塵、土歸土之後,投海自盡。
而這投海之處,正是眼前的這處海灘,遼寧省綏中縣止錨灣水域。
秦铎停了車,二人下車,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上,伫立着三塊礁石。
“傳說,那三塊礁石就是由孟姜女的屍首演化而成,”楚孑說道,“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碣石’。”
關于碣石的說法,在很多古書中都有記載,最早出現于《與貢》,記載所謂碣石就在渤海附近。
但學者們争議不斷,誰也說不清碣石是山還是礁石,直到查證在河北昌黎有一座山就叫碣石山,才确認單獨的碣石二字應該就是指礁石。
自古以來,便有很多名人騷客來這最東邊的海灣看這處碣石,至今仍是遼省綏中的著名景點。
“當然,這個碣石沒什麽可考古的,重要的是我們腳下的東西。”秦铎說道。
楚孑看向足下,很快便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
在距離海岸十餘米的地方,凸起了一片長二、三十米的夯土臺。
“在80年代末的時候,這裏的村民在附近發現了一個瓦片,經遼省考古所的專家堅定,那是一個瓦當。”
“瓦當”是指古代中國建築中覆蓋建築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在東、西漢時期用的格外多。
“這立即引起了一衆專家的重視,他們形成了工作組,在附近細致搜查,就發現了這片夯土臺。還有附近的一個磚瓦窯遺址。”
“在旁邊的瓦子地地區,專家們還撿到了更多的瓦當,上面有明顯屬于漢代的灰陶繩紋飾式樣,還有‘千秋萬歲’的字樣,基本确定,這裏是一片漢代遺址。”
秦铎邊說,邊帶着二人在附近走了起來。
楚孑也注意到周圍已經站了不少專家學者樣貌的人,都在說着些什麽。
“但專家們就覺得有點奇怪了,畢竟這種有灰陶繩紋的瓦當應該只出現在衙署一類的比較高級的建築上,這裏離鹹陽那麽遠,還在海邊,為什麽會有這種東西呢?”
“而這個夯土臺更是蹊跷,要知道古代的建築基本上都是建設在高臺之上,那這裏原本會是個什麽建築呢?”
“很快,他們發現了一個更大的瓦當,普通的瓦當也就一二十厘米,而這塊瓦當足足有五十厘米,看上去有臉盆那麽大,上面還有夔(kui2)龍紋飾!”
“這樣的瓦當只有秦始皇的鹹陽宮出土過一片樣品,這個殘片可以說是開啓了遼西地區秦漢考古的新紀元!”
“遼省考古所的專家立即把這塊瓦當送去了燕京,經過蘇秉琦*教授的查驗,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這裏可能就是秦始皇著名行宮,碣石宮所在的地方!”
史料記載,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霸業,進行了第四次東巡、
他一路從鹹陽向北,最終到達了渤海處的碣石,并在這裏着人修築了碣石宮。
秦铎指向不遠處,繼續道:
“當時,姜女石遺址旁邊有一個工程剛剛動工,遼寧省考古所趕緊上報,這才把工程停了,然後對這片區域進行了細致的勘察和發掘。”
“很快,他們便發現,這裏不僅僅是一個遺址,而是有足足六處。”
“它們分別是石碑地遺址,瓦子地遺址,黑山頭遺址,止錨灣遺址,還有離得更遠的周家南山遺址和大金絲屯遺址。”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這裏是一個秦漢時期的宮殿建築群了,一切都很符合碣石宮的描述。”
“勘探結果表明,最大的石碑地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牆基寬2.8米,圍牆內有南北貫穿的大道,寬約6米。”
“宮殿就在最南邊的夯土臺上,北邊還有一些建築,幾個遺址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
說到這裏,楚孑向四周環視,只覺得伴随着不絕于耳的海浪拍擊聲,這裏的一草一木都看上去頗有氣勢。
“但奇怪的是,專家們并沒有在如此廣大的碣石宮的建築群中發現一絲一毫的生活器具痕跡。”
秦铎看向楚孑,挑了挑眉:“你猜這是為啥?”
楚孑思忖片刻,答道:“因為秦始皇修築碣石宮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居住。”
秦铎笑笑:“那你覺得會是因為什麽呢?”
“考慮到當時的社會風氣……”楚孑不确定道,“可能是為了修仙吧?”
“沒錯!”秦铎攬過楚孑的肩膀,“當時的學者們也都是這麽猜測的,直到最近發現了更為确鑿的證據。”
楚孑立馬警覺:“什麽證據?”
秦铎指了指海岸上,楚孑這才發現那裏站了一排人,而他們似乎正拿着一些潛水設備。
“我們在海岸通向那三塊碣石的海底,發現了一條由鵝卵石鋪成的道路,”秦铎嘿嘿一笑,“那似乎是一道修仙之路,不知道楚同學有沒有興趣,親自去看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