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103章
“那怎麽辦?”老高在船尾, 憂心忡忡地問道。
武警同志很快通過電臺聯系到了邊防支隊派出所。
超乎所有人預料之外的,邊防民警出動的極其迅速,顯然對盜撈文物這種違法行為高度重視。
三艘快艇如同貼着水面飛行一般, 從楚孑他們的小船旁邊掠過,向前駛去。
緊接着, 楚孑和他們船上的所有人, 就親眼欣賞了一場海上追逐大戲。
盜撈者的船雖然看上去是一搜普通民用漁船, 但顯然經過了不少私自改裝, 收網之後竟然開的飛快。
邊防巡檢的快艇當然也不是蓋的, 當即就成掎角之勢向盜撈漁船發起圍攻。
“盜撈文物屬于違法行為, 我方将依法對你進行截停并問話,請立即停船!”
邊防民警的大喇叭喊得聲音也非常之大,楚孑不知道盜撈者是怎麽想的,反正就他聽着都覺得心裏頭瘆得慌。
感覺自己是違法人員似的。
而就在邊防巡檢這樣有組織、有紀律的圍捕之下,盜撈漁船很快去無可去, 不得不減速。
三艘邊防民警的船以夾逼之勢,終于将它逼停, 之後民警登上了那艘漁船。
之後的事楚孑他們就看不太清了, 總之, 半小時後,他們的船上也接到指令,暫停今天的水下考古工作,一起前往邊防派出所,提供筆錄和問話。
盜撈文物是一件大事,所以何隊長也趕緊收隊, 帶着大家趕到了邊防派出所。
當然,因為他們的船上有武警同志, 而且武警同志是第一個發現盜撈漁船的人,所以對他的詢問比較細致,相比之下,楚孑他們就是簡單說了一些情況,也就沒什麽事了。
但楚孑本以為今天就這樣結束了,卻被邊防民警們帶到了一個小屋裏。
何領隊也是一頭霧水,看向民警,問道:“民警同志,請問還有什麽需要我幫助的嗎?”
民警點了點頭,智者旁邊的一個大塑料箱:“你們都是水下考古隊的同志,還想請你們幫幫忙,看看這些是什麽。”
何領隊明白了:“這都是從盜撈漁船上發現的吧?”
“是的,”民警邊把箱子打開,邊說道,“我們回頭會請專家來确定這些文物的具體價值,但既然你們諸位都是專家,不如先幫我們看看。”
“好的,”何領隊點頭答應道,“不過我們只是負責考古的,至于估值這種事可能還得請專門的文物專家來看。”
“好。”
然後,何領隊彎下腰,細細查看了片刻,搖了搖頭。
“我不太确定,要是……”何領隊忽然看到了楚孑,趕緊招手,“這位是璞蘭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的,小楚,你來看看,這些都是什麽。”
“啊,好。”
楚孑也是一愣。
他其實還沒太做過這種根據文物猜測年代的事。
這比起知道年代再發掘文物難了好多倍。
他只能深吸兩口氣,認真地看着那些文物。
先入眼簾的,是一塊青色的玉器。
在它旁邊還有一塊稍微偏白一點的玉器,兩件形制相同,素面,上端為三角形,下部為長方體,兩個都只有七八厘米大。
楚孑見到它們就先松了口氣,這兩件比較好猜,樣子也很典型,是一套玉圭。
“玉圭在商周乃至到了秦漢時期都有大範圍的應用,”楚孑說道,“用途也非常廣泛,《周禮》記述:在吉、兇、軍、兵、嘉五種禮儀活動中,以圭的使用最為普遍。”
說完,楚孑又想了想,補充道:“不過一般情況下,圭都被當做祭祀時的禮器來使用。”
然後,他看到了旁邊一個方形的玉器,中間有一個圓孔,本身應該是一件青玉,但是受沁帶着些黃色。
這一件的造型就更是典型了。
“這是一件玉琮,”楚孑解釋道,“也是禮器,據《三禮》及漢儒解釋,有祭祀時用以祭地、斂屍時放在腹部、朝聘時諸侯持以敬獻君夫人等。”
何領隊點點頭,問道:“這東西基本不是商周時期的吧?”
“是的,”楚孑也道,“漢代用的也很少,大部分都是秦朝的。”
“所以這一箱子,都是秦朝的嗎?”
楚孑掃視了那些文物一眼,都是些青銅器和玉器,根據上面的紋路樣式确認,大多都應該是秦代初期的。
“是的。”他說。
“奇怪,”何領隊不解,“這些文物都好好的,怎麽會出現在海裏呢?”
“這些幾乎全部都是禮器,”楚孑想到,“會不會是在姜女石附近舉行了什麽祭祀活動呢?”
“有可能,但也不好說。”
“對了,”民警忽然又道,“剛剛問了那幾個人,說這些東西原本是放在一起的,都在海底的一個窩兒裏,周圍還有點破木頭的痕跡。”
“破木頭?”何領隊立即反應過來,“那不就是木箱子嗎,這些東西原本都放在一個木箱子裏?”
“應該是,要不也不能撈的這麽齊整。”
“嘶……”
楚孑也陷入迷惑,有誰會直接把一木箱子的禮器直接扔進海裏呢……
忽然,他靈光一現。
“民警同志,請問可以給我一張海域圖嗎?”楚孑問道。
民警很快遞過一張海域圖。
他在上面,将這裏的位置和連雲港連成了一條線,又在朝鮮半島找到了一個點。
這條線正好離那個點不太遠。
何領隊一臉迷惑:“這是什麽意思?”
楚孑見狀,便說出自己心裏的猜測:“秦代初期,從連雲港附近出海,還和禮器有關的,只有一個行為……”
說到這,何領隊瞬間懂了:“你的意思是,這些東西是徐福出海帶的?”
這話一出,水下考古的專家們都驚了。
雖然他們不算是特別專精的研究過歷史,但也聽說過徐福的鼎鼎大名。
“徐福?”民警同志卻一頭霧水,“誰啊?和徐福記有關系嗎?”
“應該沒什麽關系,”楚孑笑了笑,然後講起來,“根據《史記》記載,徐福應該叫“徐市”,是齊國的一個‘方術士’。”
在古代,方術士的職責非常廣泛,不管是煉丹藥、占蔔觀星,亦或是航海、命理,都要懂一些。
也有說法稱徐福是鬼谷子的閉門弟子,但缺乏确定性的證據,所以無法确認。
總之,徐福身為一名方術士,忽悠人很有一套,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到達山東,徐福就忽悠秦始皇,給他三千童男童女,他就能去求來長生不老藥。
哪個帝王不想要長生不老藥?秦始皇也沒說什麽,就給他找了三千童男童女,讓他抓緊出發。
之後,秦始皇就回到了鹹陽,又嫌棄自己的宮殿太小了,于是就召集了天下幾十萬人,給自己修建阿房宮。
等他再想起徐福這點事的時候,就已經是公元前210年了。
這九年時間,徐福不知道在海上都幹了什麽,反正是肯定沒找到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這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就又問徐福,長生不老藥找的怎麽樣了。
焚書坑儒的事已經發生過了,徐福知道這個皇帝是不好惹的,但他也不怕,又編說自己在海上遇到了大鲛魚,出不去,秦始皇又派人替他射死了那只鲛魚。
這下,徐福不得不再出海了。
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可是徐福最後到底去了哪裏,史記中就沒有記載了。
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只有這樣一句話:“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意思就是他在某地稱王了。
後世有很多猜測,說這個地方可能就是霓虹國,徐福就是霓虹人的老祖宗之類的……但都沒有具體的證據。
只在霓虹國的古書《日本國史略》中寫道:“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
可惜至今沒有發現徐福曾在霓虹國生活過的痕跡。
但霓虹國考古發現,就在秦末時期,霓虹國社會發生了一場劇變,突然就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水稻、文字也相繼出現。
很難說不是有什麽“天外飛仙”進行了指導工作。
但總之,徐福這個人就像他的一堆謊言一樣,迷霧重重。
所以楚孑只能猜測,這一箱子寶物,很可能是當時徐福出海的時候帶去的。
可能因為風浪等等原因,導致寶物落海移位。
這樣也能和僅存的證據對應的上。
在朝鮮半島的南部,有一座臨海的石壁,上面刻有“徐市過此”和“徐市起拜”八個大字。
這就可以證明徐福到過朝鮮。
那麽走這附近的航路就也正常。
不過這就屬于考古學中的孤證,是沒法交叉驗證的,所以這樣的猜測也只能是猜測而已了。
“還得是你們這幫專家啊,”民警聽完故事感嘆道,“三言兩句就都是故事,啥都能推斷。”
“主要是我們這位楚孑同學,”何領隊驕傲地拍了拍楚孑的後背,“他比較有想象力。”
“年輕真好啊。”老高做出了最後的總結。
被一幫中年男人誇的,楚孑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可正當楚孑覺得自己解決了這一點小小的插曲的時候,他忽然注意到那箱子的底部還有一些黑色的物體。
楚孑本以為那是陶器或者氧化的青銅器,但他湊近細看,發現不對。
那樣子,分明是幾塊氧化的金屬。
秦漢時期哪來的金屬?
就算真的有金屬,在水下泡兩千多年,也早就不成樣子了……
可如果這些不是秦漢時期的,或者說不是徐福帶出海的。
那它們又是什麽東西?
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