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108章

楚孑和魯小達簡單收拾了行李, 就往戶外走去。

空山新雨後,所有的景色都被連續兩天的暴雨洗刷了個幹淨,連空氣都清新了起來。

黑島旅游度假村的景色本來就不錯, 除了搭建住房和道路之外,這裏近乎還保留了島上原本的植被和地貌, 滿目都是綠色, 郁郁蔥蔥。

曲徑通幽這個成語用在這是再合适不過了, 沿着彎彎繞繞的小路, 楚孑和魯小達登上了山頂, 眼前豁然開闊起來。

遠處海天相接, 萬裏無雲,整片老人石海域盡收眼底。

看着大海,總讓人心中生出豪邁的情緒。

此刻雖然沒什麽鮮花,但在微風的吹拂之下,翠綠的樹葉都被掠成波浪的樣子, 和遠處的海一模一樣。

而山頂上,還有一座狐仙廟, 占據了“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好位置。

魯小達本就是黨員, 楚孑雖然敬畏,但也不信鬼神,所以二人沒有進狐仙廟查看,只是在外面逛了一圈,拍了點照片。

魯小達本來沉醉于拍攝自然風光,但相機的取景器不經意間捕捉到了楚孑望海的身影。

這就像是一道新世界的大門在他眼前打開了。

此後, 他有事沒事,就對準楚孑, 将帥哥與美景一起收于相機之中。

而且他發現,楚孑這人不能擺拍,不然就顯得特別刻意,必須得抓拍才行。

正所謂,能抗得住直男相機的才是好模特,魯小達就這樣抓拍了楚孑一路,只覺得張張都好看,這才心滿意足地收了手。

二人沿着山路,邊鬧邊走,很快便到了黑島林永升雕像面前。

魯小達和楚孑迅速收斂了神色,向裏面走去。

在這次黑島的考古基地,其實有個傳統,就是每個人都要來拜拜林永升雕像,只不過楚孑他們因為時間緊,又趕上臺風,所以才耽擱了。

一到這裏,感覺整個人都安靜了下來。

林永升的雕像背朝大海,看向陸地,身着清朝制服,面色堅毅。

那神色,似乎是在凝視着陸地,飽含深情。

楚孑和魯小達撣幹淨了身上的灰塵,站到了英雄身前,認真地鞠了三個躬。

然後,他們把帶來的白酒灑到了地上,希望如果死後真的有靈魂或者轉生,林永升英雄可以喝個痛快。

等忙完這一通,楚孑和魯小達回頭,只見兩個小朋友正站在他們身後。

小朋友面露疑惑,似乎不太明白楚孑他們剛剛做了什麽。

這本也是個廣場,帶他們來的大人正坐在遠處的樹蔭下唠着家常,扇着蒲扇,顯然對楚孑他們兩個前來祭奠英雄的小夥子十分放心。

“叔叔,你們剛剛為什麽把白酒倒在地上啊?”其中一個小朋友問道。

楚孑想了想,回答道:“因為林永升叔叔不在這裏,我們希望他能喝到。”

“林永升叔叔是誰呀?”另一個小朋友又問。

楚孑朝身後指了指,“就是他呀。”

兩個小朋友認真地看了一會,還是不解:“為什麽要給林永升叔叔建雕塑啊?”

楚孑望向一旁,見有一塊大展板寫着林永升的事跡,剛想說建議兩位小朋友去看看,但随即想到,小朋友可能字還認不全。

而且,這種平鋪直敘的文宣內容可能對小朋友來說也太枯燥了。

于是,楚孑在四周找了幾塊石子,席地而坐,兩位小朋友也滿臉好奇的湊了過來。

楚孑沉思片刻,講了起來。

“那是1894年9月17日中午的12點55分,霓虹國和當時我國的海軍,就在旁邊的那片海裏相遇了。”

“是的,這片海域是我國的海域,霓虹國他們則是徹底的侵略者。”

楚孑說着,擺弄起石塊,“這就是我們的定遠號和鎮遠號,在戰争開始的時候,日軍的艦隊很快就突破了這兩艘艦組成的防線,右側的‘超勇’和‘揚威’兩艘艦随即就被擊落了。”

小朋友擡起頭,認真問道:“被擊落了會怎麽樣?”

“會沉到水底,”楚孑邊想邊說,“每艘艦上大概有200多人,後來,他們大多數都犧牲了,也就是死去了。”

他并不想刻意避諱“死”這個字眼。

楚孑又補充道:“死去就是永遠失去意識了,再也吃不了東西、看不了這個世界,沒法見到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身體也會慢慢腐爛、消亡。”

小朋友低下了頭:“我的爺爺也是這樣的,我媽媽還騙我說他是出遠門了。”

楚孑摸了摸他的小臉:“是的,但你的爺爺是自然地老去了,而這些艦隊上的官兵平均年齡只有25歲,也就是像我這樣的年紀,他們在霓虹國海軍的轟擊之下,都死去了。不過我們出于尊敬,把被敵人擊殺而死的死亡叫作‘犧牲’。”

兩個小朋友都捏緊了拳頭,指着那些代表日軍的小石頭說道:“這些人真可恨,來到我們國家的海面上,打死我們國家的人。”緊接着,他們又問:“那林永升叔叔在哪艘船上呢?他也犧牲了嗎?”

楚孑見小朋友都已經有了好奇心,在腦海中飛速組織語言,用他們都能聽懂的話又繼續講了起來。

他講了“濟遠號”被迫離陣,想以自身誘敵離開,卻導致“廣甲號”也跟随離陣的默契;

他講了著名的“致遠號”,在被四艘日本軍艦的圍攻之下,想要轉體反擊,卻被擊中了魚雷發射管,造成劇烈爆炸的壯烈;

他講了丁汝昌提督在甲板受傷之後,依舊留在第一線,坐在甲板上鼓舞士氣的堅定;

他講了“超勇號”和“揚威號”在第一時間中彈後,并沒有離去,而是一邊救火一邊反擊,在烈焰升騰之中,用自己的艦體抵擋侵略者進攻路線的慘烈;

他講了黃建勳、鄧世昌、林履中等幾位管帶(艦長),在自己的軍艦被擊沉後,拒絕臨艦的費時營救,而是與自己軍艦,百名官兵一起慷慨赴死,“阖船俱沒,義不獨生”的自沉。

他也講了經遠艦。

在失去掩護之後,經遠艦被四艘地方軍艦圍剿,它們的名字是“吉野”、“高千穗”、“秋津洲”和“浪速”。

它們死死盯住經遠艦不放,經遠艦主動遠離艦隊以求引敵離開,但實在無法抵擋有“帝國精銳”之稱的“吉野號”的攻勢。

船群甫離,火勢陡發,在緊要關頭,林永升卻依舊冷靜地指揮着。

“發炮以攻敵,激水以救火!”他這樣說道。

激戰之中,他發現了日方有一艘日艦被接連擊中,狼狽撤退,林永升極快地做出了“鼓輪追之”的決定,全速前進。

硝煙遮天蔽日,海面上四處都是火焰,被追擊經遠艦已經在奮力拼殺,試圖殲敵。

但還是失敗了。

經遠艦“猝為日艦所環攻,船身碎裂”。

林永升管帶“中彈破腦而亡”。

最後的壯舉還是沒能完成。

整艘經遠艦最終沉于海底,管帶林永升、幫帶大副陳榮、二副陳京瑩在內的全艦231名官兵為國犧牲,最終僅有16人獲救生還。

他們的屍骸,連同傷痕累累的經遠艦都還沉靜在深不見底的海平面之下。

甲午戰争這一場海戰的故事其實并不複雜,但楚孑講的比較細,不知不覺竟然講了很久。

起先只是兩個小朋友在聽着,後來,連他們的家人都一起湊了過來,一起聽着。

魯小達起先還趁機拍了一些相片,但之後,也只是靜靜地聽着故事,聽着歷史。

這些原本在歷史書上只有幾段話的描繪,在楚孑的口中講述出來,瞬間變得有血有肉起來。

正如那句話所講,歷史書中的每一頁,都染滿了鮮血。

楚孑講完,看向天空,看向了林永升的雕像。

遠處有些別的孩童在玩耍,大人們也都在樹蔭下聊着天,看上去完全是平靜且美好的一天。

林永升英雄的雕像就這樣平靜地凝視着大家。

這不正是他們浴血殺敵,所想見到的結果嗎?

兩個小朋友聽到最後,無一不是剩下一聲感嘆,甚至留下了幾滴淚水。

“謝謝林永升叔叔,”小朋友認真說道,“可他們殺了我們國家那麽多人,他們到底為什麽要來侵略我們?”

楚孑愣了一下。

是啊,為什麽。

這是一個相當宏大的問題,可以從民族差異談到明治維新,再談到對方國家的政治驟變,從“清國征讨策略”到“大陸政策”的轉變,等等等等……

對此,他也只能長嘆一聲,摸了摸小朋友的頭發:“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等你長大之後,再多學習一點歷史的知識,也許就有答案了。”

“好的,我一定會的,”小朋友努力點點頭,“我一定會記得這件事。”

“那就好。”楚孑面露欣慰,“記住歷史,但不要一味的仇恨,而是要以這些當做動力,不斷努力。”

說完這話,他又覺得自己未免有些太過說教,搖了搖頭:“這些,你多讀歷史,就會有自己的感覺。一會我給你個聯系方式,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歡迎給我寫信,寫郵件,好不好?”

“好。”小朋友的情緒緩和了不少,“謝謝叔叔。”

午後的陽光柔和了不少,幾人這才告別。

回程的路上,楚孑提出,想去狐仙廟再看看。

魯小達很是詫異,但到了地方,就知道楚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了。

狐仙廟前有兩棵古樹,上面挂滿了紅布條,都是信衆許下的美好願望。

楚孑也找路人要了兩個紅布條,寫好內容挂了上去。

一曰“希望英雄安眠”。

二曰“希望後輩奮進”。

滿目火紅,轟轟烈烈。

這兩棵被裝飾的火紅的樹中間還有一條向海上延伸的小路。

路的盡頭正對着大海,也就是老人石的那片海域。

如果仔細看,依稀能看到巨大的浙奉662號,正在緩緩向前駛去、駛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