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
第 3 章
“她是從京城來的禦史大人。”白起扭頭對她說,他的聲音很溫柔,可我覺得他的眼底藏着很深的悲傷。
“禦史大人?”小姑娘歪頭看着我,“你是來帶太子哥哥回京城去的嗎?”
“為什麽這麽問呢?”
“我娘說,太子哥哥總有一天要回京城去的,”小姑娘說着情緒低落了下來,小聲問:“京城在哪裏呀,很遠嗎?”
“是有些遠,”我看得出來她很喜歡白起,“你不想讓他回去嗎?”
“嗯,”小姑娘重重點頭,“我最喜歡他了,只要有太子哥哥在,那些人就不敢來欺負我們了。”
白起沒說話,只是輕輕揉了揉她的頭,眼中郁色更濃,老板娘注意到這邊,快步過來帶走了小姑娘。
“怎麽了?”我實在沒有辦法忽略他眼中的情緒。
白起看向老板娘的方向,确認她在忙,才輕聲向我說起他們的事情。
故事其實很簡單,這家的男人,那個姓趙的百長,因為敬慕太子殿下,逮着機會就往他跟前湊,一來二去,也說上了話,白起甚至知道了他家中的情況,偶有空閑也會指點兩句。
可是有一天,那個人跟着他出去了,卻沒能再跟着他回來。
一場又一場的戰役,有無數這樣的人出去了就回不來了,更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婦人再也等不回來丈夫,多少這樣的孩子從此沒有了父親。
小女孩投向他崇拜的眼神,邊關百姓對他堅定的信任,都如一座座大山壓在白起心上。
他透過窗子看向外面來來往往的人,聲音很輕很輕地說:“我不知道下一刻,這份痛苦又會降臨在哪個人身上……”
那些倒在戰場上的将士,對京都城裏的王公大臣們來說,只是戰報上一個個冰冷的數字,可對白起來說,那是一張張曾出現在他眼前的鮮活的笑臉,所以他心裏的痛苦更甚。
後來,白起繁忙的日子,我會自己來城內逛逛,聽他們講白起是如何突然出現,如何将戎狄趕離北都,講白起将營帳按紮在玉門關外,說只要有他在,就沒有人能靠近玉門關,說等他登基後,他們的日子只會比現在更好,他就是他們的信仰。
君父不仁,百姓如草芥,只能苦苦祈禱,希望出現下一位聖天子救萬民于水火。
白起依舊忙碌,只有我營帳內案幾上時不時多出來的吃食和不知名小花告訴我,他在我睡着的時候來過。
偶爾有空,他也會帶我去外面轉轉,不知不覺,我們曾經看到過的,《北都志》裏描寫的塞外風光,他竟都一一帶我看過了。
北都山高地闊,遼遠壯麗,站在這裏會覺得心境都開闊了不少,我想白起一定很愛這裏,如果可以選擇,他應該寧願一輩子都呆在這兒吧。
可他是天潢貴胄,生來就戴着枷鎖,況且他是太子,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着他那個位子,稍有松懈可能就是萬劫不複。他的不得已并不為外人知曉。
七月初的一天晚上,白起召集衆人議事。我突然覺得有點心慌,我一直不願意去想去面對的那一天好像真的要來了。
進入主帥營帳的時候,所有人都到齊了,白起等大家都落座之後開口說:“經過這幾個月的反複探查,我們已經完全摸清了戎狄的兵力分布……”
我看着他有一點點出神,他在講這些的時候神情嚴肅,面容冷峻,他說話聲音并不高,但每句話都帶着不容置喙的力道,讓人不得不信服。
“禦史大人覺得呢?”白起突然看向我。
“啊?呃……”我不明白怎麽突然問我。
他眼中劃過一絲笑意。昔年在弘文館,我走神被太傅點到時,他也會埋頭偷偷笑我,那時候我覺得,能給他帶來片刻歡愉,就算被太傅抓包罰抄書也是值得的。
可是此刻,營帳內所有人都因為白起的突然發問而看過來,我不得不起身作答。
“殿下說得對,臣,都聽殿下的。”
白起輕笑了一聲,然後正了神色:“好,那接下來就說一下這次的作戰安排……”
我不敢再走神,仔細聽他講,可越聽越覺得不對。
漠北夏季幹燥,加上已經一個多月沒有雨水了,糧草見火就着,白起的計劃是,一路人伏擊,一路人誘敵,将戎狄引進埋伏,一路人偷偷潛進去燒掉他們的糧草,然後趁亂攻城。這些都沒有問題,可是……
“我反對!”我出聲打斷白起,其他人詫異地看向我,我顧不上那麽多,我只能看着白起表達我的抗議 ,“我不同意,殿下是儲君,怎麽可以次次以身犯險?”
白起潛入敵營去燒糧草?一旦他被發現,我不敢想那個後果。
“禦史大人,這是軍令,”白起冷冰冰地說,“本宮沒有在征求你的意見,大人如果不想聽可以先回去,給陛下的奏疏裏你如實寫就行。”
我站起來,可他并沒有再看我,我想那我确實也沒有必要再聽下去了,“臣,告退。”
我匆匆走出營帳,我怕再晚一步,我就要在白起面前掉眼淚了。
他來漠北的三年,每一次有戰報傳回京都我都膽戰心驚,我知道,我知道總得有一個人去,可我不知道,“這個人是白起”原來讓我那麽難以接受,萬一他出了什麽事,那我……